登陆注册
1490200000005

第5章 亲子关系决定于教养观念(2)

父母不应该加以干预,并不表示完全不能够禁止。顺其自然,可以解释为不加以干预,也可以解释为“自然的部分不加以干预,不自然的部分应该加以禁止”。父母有责任帮助子女顺应自然,但不能够完全不禁止,致使子女因听其自然而产生很多不自然的行为态度。

旅美心理学家邱连煌教授看到英美社会在教养子女上的偏失现象,喟然长叹:“这种只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爱,便无需对他们实施管教的育儿哲学,实为20世纪社会上的最大祸患!”他提出“爱与限”的主张,认为儿童固然需要父母的温情、同情、亲情,但是,光有爱尚嫌不足,除了爱之外,还要有“限”。教养儿女,要与他们“约法三章”,凡事先定规则,在明确的限度内辅导、教诲,加以督导、勉励,然后才能培养子女堂堂正正的行为态度。如果不加以限制,子女会像脱缰的野马,东奔西窜、横冲直撞,为个人惹来无穷困扰,也为父母平添无限烦忧。

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母亲跑到心理辅导处“求救”,说她有一个十三岁大的儿子,完全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不服从命令、不接受要求,甚至面对威胁利诱、连拐带压他都无动于衷。他夜夜在外闯荡,常常深夜两点还不回家,令人又生气又忧虑,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心理辅导者静静听她倒完“苦水”后,要她把事情的发展始末说来听听。她想了一下说:“我清楚地记得,问题是这样开始的:当他两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抱他上床午睡,他大声抗议,我没有理睬,想不到他‘噗’的一声,将一口口水吐在我脸上。我当时并没有生气,因为我听某些专家说,碰到母子正面冲突之际,应该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让孩子的情绪有宣泄的机会。所以我告诉他:‘用口水唾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下次不可……’话还没有讲完,又是一口口水喷过来。我一面擦干脸上的口水,一面想重新解释一番。不料还没有开口,‘水枪’第三次直射脸上。这时,我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狼狈地逃出他的房间,背后险些又中了他的第四次‘扫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对母子每逢冲突,她就从未占过上风。事态愈演愈烈,问题愈来愈严重,以致到了今日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位母亲,不过是成千上万受到这种只爱不限的育儿哲学影响的受害者之一。

邱连煌教授指出:当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公之于世的时候,强调有些精神症状是因为过分压抑情感冲动所致。不幸的是,有许多人,包括有些专家在内,对它产生误解,或者响应过分强烈,深以为个人幼时的感情冲动若是受到压抑,长大以后会带来太多的焦虑、忧虑和疑虑。所以孩子若有愤怒时,要马上让他发泄;有怨怼时,要即刻让他申诉;有欲望时,也要立时让他获得满足。依据这样的推理,他们主张以“不禁止”的方法来教养子女。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一味容忍放纵,要么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就是没看见。这种长期和全面“不禁止”的结果就是难免不良少年满街跑,问题儿童到处都是。实际上,子女应该在父母的关怀、爱护下,逐渐把他人所发生的警戒转变为对自己的警戒,把外在的限制转变成对自己的限制,把客观的约束转变为对自己主观的约束。最后才能够成为有为有守、有道德、有原则、能屈能伸、能自主、能自律的正常人。

孩子的独特性,从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父母从子女刚出生开始就应该尊重子女的独特性,接受他的饮食、睡眠、运动习性,还有脾气和情绪,顺着他,让他自然。孩子爱长成什么样子,就让他长成什么样子。父母应该把子女看做上天的恩赐,欢欢喜喜地接受。只要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父母才能够喜欢。老实说,不喜欢又能怎么样?把男的换成女的,将黑皮肤换成白皮肤,做得到吗?人生原本就是不得不,对子我们最好明白,有什么样的父母,自然生出什么样的子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父母的遗传基因会使每个孩子对后天所处环境的刺激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些个体差异。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子女都要达到相同的标准,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子女和别人的子女相比较,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别人的子女一样。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子女实际上都是世间唯一、独特、不能比较而且无法取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子女,无论其身高、体重、外貌如何,顺其自然就好。

在学业方面,我们也不应该要求子女比人家更好。读书当然十分重要,但是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道理,并不在于学业成绩。可惜很多父母常常不明白道理,只知道盲目要求子女用功读书,考出好成绩。有孩子表示情愿变成聋子、瞎子,便是由于受不了来自父母的这种压力,羡慕那些聋子、瞎子用不着上学所产生的恶果。在技能方面,父母实在也使不上力,因为子女的天分各不相同,同样的师资、同样的教材,使用同样的机械设备,学习同样的技术能力,有的人学得很好,有的人就是学不好,根本勉强不来,只求尽力就是了。

有爱就应该有限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表现在完全接受子女的成长情况。但是父母对于子女的限,则设定在子女的品德行为方面。父母必须提高警觉,在品德方面,应该要求子女不要逾越规矩,不要破坏秩序,更不可以横行霸道、惹是生非。

但也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些父母坚决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厉要求,并且毫不手软,孩子痛得哇哇大叫,父母还连声吼叫“都是为你好”。这种方式,出发点可能很好,但不懂得儿童心理,所用的方法也不妥当,可以说效果并不明显。

做人最要紧的是生活,但现在人们却更重视知识,甚至因为追求知识而影响到生活。父母不知道教导子女如何生活,却急于要求子女早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实在是本末颠倒、不知轻重。甚至我们现在已经把家庭变成学校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几乎丧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有一篇《美国儿童在压力中》的文章,提起今日的美国孩童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前要大得多。似乎只要母亲一怀孕,就等于小孩子已经注册进入托儿所。所造成的后果是目前十岁到十二岁的儿童罹患哮喘、晕眩、胸腔疼痛、胃病等心因性疾病比十年前增加不少,九岁或十岁时就开始喝酒或吸食大麻的也很多,十五岁到十九岁的女孩当中将近有四分之一在十六岁以前就有过性交的经验,少女未婚生育,少年自杀的事件,都在快速增加。

我们当年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译成美国,实在不如日本人聪明,日本人把它称为“米国”。因为大多数人喜欢望文生义,看到美国,便认为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似乎什么都美,都值得学习,以致有一位老太婆,到美国去旅游,一个月之后回到中国,便不断地向大家赞美,说美国小孩比中国小孩聪明。她说:“你看,人家美国小孩才几岁大,英语就讲得溜得不得了。不像我们的小孩,学那么多,英语还是说不好!”这些年来,我们热心学美国,好像好的学不来,坏的全学会了,何苦来哉!

父母将自己的子女和人家的子女相比,而且要求子女一定要赢过别人;学校明知道孩子具有个体差异,也认定孩子拥有不同的能力,却盲目要求人人都及格。实际上,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特殊能力,就应该给予其不一样的教育刺激。不幸的是,很多儿童在课程上被逼得太紧,要求得太高。孩子们被迫去顺从环境,而课程却不一定能够顺应儿童的需要。

按理,学前教育所重视的,应该是游戏而不是学业。但是外行的父母,却急于打听幼儿园教不教写字,当一听到都在游戏时,父母就不把子女送来。

父母当然可以在家里教子女认字和写字,也可以带子女上街,引导子女注意广告看板、商店招牌。但是,不应该强迫子女非学不可,或者一定要学得正确。父母的责任,只在培养子女的兴趣和指导其方法,以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至于子女长成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人,父母一定要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提出自然主义的教育概念,认为儿童比教师、学校、教材更为重要。这种“儿童中心主义”主张,学校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现有的经验、活动与兴趣上,使之成为决定学校活动的唯一原则。后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创立“儿童之家”,进行儿童教育的实验,他特别强调游戏法,认为游戏可以包含一切学习活动,

用来培育儿童快乐、自发和创造的精神。

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是成人。因为宇宙是一个变动的环境,知识和经验的价值,不能够求证于过去的历史,反而应求证于当时生活的需要,看看能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说得十分明白:“我们的教育,正在起变化,把重心改变了。这个改变与哥白尼把宇宙的重心从地球移到太阳,是同样的一个革命成果,在教育上,儿童变成太阳,一切的教育设施,都应该环绕着太阳运行,所以儿童是中心,教育应为儿童而存在。”

虽然哥白尼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所引发的改革精神仍然值得赞叹!

父母最好看清楚孩子发展的速度彼此不一致,有些孩子发展得较快,有些则较慢。而且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也不一样,有些孩子会认不少字,会写不少字,有些还不会。孔子早就提醒我们,必须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当然应该依照子女的实际状况,而不应苛求。何况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彼此分工合作。我们依此推知,上天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大家都一样。上天把子女托付给父母,最好依照子女的天分,让子女在快乐的生活中自然地成长。

父母可以启发、辅助、教导子女,却不应该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从前那种严格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严格要求子女服从长辈的教育理念都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儿童天真无邪的特性、热忱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爱好实验的探索,都是十分宝贵的潜力。父母只需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至于子女将来怎样发展、可能有哪些成就,那是子孙自己的福分,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发挥所长要有共同守则

厘清教育中变与不变的道理

1920年,杜威博士来到上海,随之杜威的理论几乎全盘支配了当时的中国教育。中国各地含有实践性质的学校有如雨后春笋,都本着杜威的理想而设置。这种盲目移植的现象,是在任何国家都未曾见到的,而所引发问题的严重性也更为明显。

我们冷静检讨,这种方式充其量只是抄袭,还谈不上模仿,因为模仿需要深度用心,抄袭则不用动脑筋,人云亦云。而且这只能说是杂糅,根本算不上融合,因为融合必具有自己的逻辑,而杂糅则是莫名其妙的产品。

杜威的教育理论实际上过分偏重“可变性”。留美多年的曾约农教授明确指出:“今日一般观念,已不免拿一个‘新’字来做‘进化’二字的脚注。断定一切旧的都不如新的。换句话说,只知宇宙在‘变’,时代在‘流’,而不知‘变’中有‘常’,‘流’中有‘住’。”

变是事实,我们承认宇宙是一个变局。但是,宇宙自然真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吗?笔者上课时,多次要求同学放学回家看看妈妈有没有变。结果发现就算一切都在变,幸好妈妈的爱始终没有变。如此这个家才温我们赞成教育必须是变动的、应变的、向前的、进步的、推陈出新的,一切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教育都应该加以反对。但是,我们更相信孔子所说的:生活法则不可变而生活的方式可以变。大家用心分清可变与16世纪以前,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大多相信“过去比现在好”,这和我们常说的“一代不如一代”的观念非常相似。大家都相信,人心和人的作为都是一天一天败坏,今不如古。16世纪时,西方许多哲学家已经相信人类生活是进步的,并且大力提倡古不如今的观念。这种“明日比今日好,今日比昨日好”的假定,固然暗合人性本善,实际上却也偏向于“人类无限的完美性”。正如法国圣西门(Saintsimon)所说:“黄金时代不是隐藏在我们背后(指过去),而是展现在我们的前面(即未来)。它代表着完美的社会秩序。我们的祖先尚未见到它,有朝一日,我们的子孙将会到达斯境,这有赖于我们为其开辟坦途。”

这一番话,其实在愈变愈好的“变”中透露出必然完美、务必达成的“常”则,也就是有其“不变”性。没有不变,哪里有变?这种变中不变的道理,由于《易经》的启示,我们中国人早就深刻体会、铭记在心了。不幸的是,由于近四百年来科技的落后,我们便觉得样样不如人,以致把祖先的宝贵遗产全都忘记了。

如果只看到变的一面,否认不变的事实,就会产生“道德不但可变,而且必定要改”的错误观念。台湾社会曾经寄望“教育愈普及,社会愈有秩序,大家愈富有,社会愈能安宁”。现在几乎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大学生满街都是,结果社会愈乱;人人都有钱,才发现家家都闹穷。有钱就花,没钱也要先花,弄得大家不安宁。可见基本的道德修养绝对不能变。我们在人格修养方面,一直认为今不如古,果然一代不如一代!

我们可以这么说:从物质文明来看,由于科技发达,带给人类很多好处,当然古不如今,愈来愈进步。但是从精神文明来看,由于重利用而轻正德,以致科学愈发达,物质文明愈进步,精神文明反而愈来愈倒退。

父母在物质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必故步自封,不一定要子女和自己采取相同标准,吃尽同等的苦头。但是在精神方面,应该坚持各项不变的生活法则,先进德以修己,然后才能利用万物,发挥各人的长处。

教养子女要有一定的品德标准

子女的长处各有不同,要顺其自然,激发其各自发展的气力。子女的品德却必须维持一定的标准,就算才能再好,成就再高,也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针对子女的品德,父母必须订立共同守则作为家规。我们列举几个重点,说明如下,以供大家共同勉励。

把子女教养成真正的人

父母以身作则,不能有禽兽的行为,应成为子女做人的好榜样。率先孝顺父母,让子女耳濡目染,使子女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而非徒有形式;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发挥“悌”的精神,不但友爱,而且互相帮助。这样的家庭才具有孝顺的氛围。由于孝悌为仁之本,子女能孝能悌,非但在家庭中不会出问题,将来长大,在社会上也是个安分的人。我们发现,凡是鄙视孝悌的人,通常貌忠而内奸,对长官只知道顺从,遇着好一点的位置,便不惜一切,务必争取到手;一旦利害关系用尽,即刻翻脸不认人。真正的人的家庭,必然重视孝悌,到这种家庭寻找对象,婚姻大多美满。

同类推荐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每个人都追求完美,都想做大事,殊不知完美就在细节之中,成就大事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伟大自会不期而至!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儿童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孩子的巨大潜能。
  •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本书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蒙氏教育。爱的智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并非传授给孩子知识那么简单:意志的训练,让孩子自觉建立起抑制与冲动的良好关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拥有征服感,获得自我纠错、自我学习的才智;智力的开发,将激活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惊人潜能;人格的塑造,能让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让每个孩子成为优雅的社会达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且完整地提出了一整套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方法。不仅将蒙氏教育理念与当代中国教育形势完美结合,而且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教育”观念和“强制灌输”形式进行了剖析。"
  •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热门推荐
  • 拯救玻璃王国

    拯救玻璃王国

    不害怕任何挑战!因为我们是勇敢熊!整装出发,向未知GO!GO!GO!阳光姐姐“美美熊”系列图书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小故事集合起来,由伍美珍老师来带领大家寻找一个个温暖了我们心灵给我们带来成长与快乐的美美熊,它们的名字叫成长熊、奇异熊、温暖熊、无敌熊、勇敢熊、孤单熊。每个小故事的后面还附有“美美熊心灵揭秘”,给你最贴心的拥抱。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只美美熊,在你身边陪你长大。赶快来发现你身边的美美熊吧!“阳光姐姐美美熊”的丛书名来源于“阳光姐姐”伍美珍的小名“美美”和伍美珍的代表作《拥抱幸福的小熊》。
  • Moldavite

    Moldavite

    Evas teaching career is seriously, and humorously, on the rocks. She loves her job, but is finding it harder by the minute to take her employer seriously. More and more Eva takes refuge in her mothers home city of Prague. She finds its cultural roots go back further than sh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As she shambles and laughs her way through school, Eva delves into the inspiring history of the city she loves. She is transformed by what she discovers. But will she find the links between Prague, North Yorkshire, the legacy of the Etruscans and Abraham the Patriarch?
  •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传言冷府大小姐冷如霜,貌美如花胜似天仙,引得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恍若仙人的冥无殇说:“你要利用我就利用吧,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利用一辈子。”娃娃脸的李玉清羞涩的道:“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挡酒。”俊秀冷清帝王捏着她的下巴道:“除了跟我在一起你没得选择。”也有人说冷如霜是丑陋的无盐女,被未婚夫嫌弃被青梅竹马厌恶。多情王爷不屑地道:“如此无盐女怎配得上我的绝代风华。”妖孽男子抱着柔若无骨的美人鄙夷的道,不过是利用一下罢了,她怎敌锦瑟半点姿容。温润如玉的上官云烨冷淡的道,只是骗她一骗,又何必在意。景色撩人,到底是迷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且看女主颜倾天下,翻手云覆手雨掌管人世沉浮。片段一:如霜懒散的气质与这嘈杂的赌坊很不相称,刚刚入内的京都富户郝有钱,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如霜,立刻眼露痴迷,这可比楚公馆最俊俏的小倌俊美了不知多少倍,如霜美得像什么呢,郝有钱认真的想,恩,比自家金灿灿的金库还美。郝有钱觉得自己玩过的那些个小倌加起来,也抵不过如霜的一根小指。郝有钱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故作潇洒的打开扇子,径直走到如霜面前。如霜疑惑的抬头,这突然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这么一看真真让如霜吃了一惊,这个满身挂金子,就差在脸上写上自己很有钱的肥猪是哪里来的。最让如霜惊恐的还是猪哥那句“公子好相貌,让小生好生倾慕”边说边要去摸如霜的手,如霜假装懵懂的看着猪哥心中却在尖叫看见现实版的同性恋了,虽然不美型但聊胜于无嘛,还没等如霜做出反应,猪哥就捂着手尖叫,原来是坐在一旁饮茶的夜梓旭看到如霜被调戏,掷出茶杯打伤来了猪哥。如霜笑咪咪的看了一眼夜梓旭,夜梓旭了然这个小魔头要出马了,看来这猪哥要倒霉了,想起那次自己无辜被整,夜梓旭很同情的看了猪哥一眼,郝有钱本来丑陋的面庞看着都变得可爱不少。片段二:那群女子如同训练过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夜梓旭。夜梓旭顿时愣住,如霜趁着人群的松动,走到夜梓旭的身边道“郎君,她们真的好可爱啊,即使我们的爱情不容于世,她们依然支持我们,郎君快谢谢她们吧”。夜梓旭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看似满目深情实则满眼戏谑的如霜,心中一悸,回神后,急急撇清关系“你胡说什么,我只喜欢身娇体软的姑娘,谁跟你搞断袖啊”只是眼神有些恍惚,让人看着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宇宙大发现

    宇宙大发现

    人类对奥妙无穷的宇宙的认识进程,首先是从地球开始的,然后由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伸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和总星系,最后再回到地球上。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宇宙,丰富了宇宙的内涵。宇宙空间是浩瀚广阔的,人类研究宇宙和发现宇宙的历史相对来说还是很短暂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日臻积累,人类对宇宙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 疯狂的虫子

    疯狂的虫子

    简单的说这就一个老套的地球胖子穿越成异界史莱姆变形虫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篇以触手作为武器的肥虫子闯荡异界的英雄传记。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篇变形虫生存方法大全也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有天你不幸穿越了,也许还能用到从这儿学的东西呢。-----------各位亲爱的读者,71831554这个群已经满鸟,53442347又满鸟,实在是塞不下了。有读者帮企鹅开了新群,大伙加这两个吧:57988915,74234187还有女读者专用群:68683571纯洁地MM读者请进
  •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他是每天都会被自己帅醒的男神校草,臭美自大且无良,挥挥手,桃花朵朵开,其乐无穷。唯与她势不两立。她是每天都要盘点几次身家的贪财女生,强势霸道且邪恶。她来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来拯救这个学渣校草的。拿人钱财,替人追男,这套校草出浴照,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吧!
  • 盛世宠妃:腹黑王爷,别使坏

    盛世宠妃:腹黑王爷,别使坏

    “我当你的奴隶,你保我一年平安。”兄母惨死之日,她在他面前褪去一身骄傲,成为他的女奴。她背负着血海深仇,在他的羽翼下步步为营,只为将仇人亲手送入地狱!一年期限到,她转身离开,却转眼被他抓回来。“女人,女奴当腻了,想不想当墨王府的女主人?”“不想!”“子曰,女人喜欢口是心非,所以不想就是想,走,和本王回府拜堂成亲!”“……”我靠,是他这不要脸的孙子自己说的吧?!
  •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夏静茵常常告介自己不要做好事,一做好事就会出坏事。只是一时好心帮朋友递封情信罢了,却被误会成是她跟他告白的花痴小妹。他不旦止紧抱着她不放手,还硬要她对他负责任。这是那门子的笑话啊?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进入战国后期,天下汹汹,列国之间用兵日益频繁,年年大战,血流漂橹。而秦军愈加强大,逐步攻陷关东六国的军事要地。另一方面,战乱频仍的血腥乱世中却孕育了百家争放的思想之花,荀子、墨子、韩非、吕不韦等伟大人物共同演绎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此时,秦国人才辈出,名将白起、王翦率军斩首以百万计,更辅以名相范雎、吕不韦和李斯的远交近攻战略和政治谋划。自秦穆公年代开始的秦国统一天下大略,终于在一个名叫嬴政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