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800000004

第4章 培根人生论(4)

复仇是一种出于人之本性的裁决。而人类的天性越是向着它,法律就越应当铲除它。因为第一个犯下罪恶的人不过是触犯了法律;而针对这一罪恶的报复却使法律失去了效用。毫无疑问,复仇行动使复仇者与其仇人得以持平,但是如果他能宽大为怀,那他就比他的仇人高出一等了;因为原谅仇敌乃君王之气度。正如所罗门所言:“有仇不报乃宽恕者之荣耀”。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并且是追不回来了;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我们忙的了;所以那些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的人简直是在枉费心力。世界上并没有为了作恶而作恶的人;有人作恶是为了要为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所以为什么我要因为某人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而生气呢?而且,就算有人因为生性邪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呢?这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情啊。复仇行动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对没有法律可以惩治的那种罪行进行报复;不过即便是这种情形,复仇者也应当当心,一定要使自己的报复行为也不至于受法律的惩罚才好;否则复仇者的仇敌仍然是占了便宜,因为二人之间吃亏的比例乃是二比一。有些人在复仇时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这种复仇更为大度;因为复仇的痛快不在使对方受苦而在使对方悔罪。那些卑怯狡诈的懦夫往往会暗中放箭。佛罗伦萨大公科西莫曾严词谴责朋友间背信弃义和忘恩负义。在他看来,这种罪行不可宽恕。他说:“你可以在圣经中读到基督我们饶恕我们的敌人的话语,但是你绝不会读到基督让我们饶恕我们的朋友的话语”。不过约伯的精神则略高一筹。他说:“我们怎么可能只要上帝的赐福而抱怨上帝的降祸呢”?将此例推及朋友,也应该是这个道理。的确,念念不忘复仇者,不过是在不断得揭开身上已经愈合的伤疤,本可愈合的伤口会因这种举动而创伤如初。为公仇而进行报复结果多半较好:例如为凯撒大帝之死复仇,为佩尔蒂那之死复仇,为法王亨利三世之死复仇等等。而报私仇者则命运不佳,他们念念不忘郁积在心头的仇恨,终生过着巫师般的阴暗生活,他们活着时与人有害,死去后于己不利。

▲五 论厄运

“幸运固然令人向往,但能在逆境中仍茁壮成长则更令人钦佩。”这是塞涅卡效仿斯多葛学派讲出的一句名言。的确,如果奇迹意味着超乎寻常,那么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中更能呈现出奇迹。塞涅卡还说过一句更为深刻的名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克服脆弱的凡人之躯,展现出人身上那神性的不可战胜的特性。”这一警句立意高远,考虑到它是出自一名非教会人士之口,它就显得更非同寻常了。古代诗人常有这种超越凡俗的伟大想像。他们在神话中曾描述过:当赫拉克勒斯去解救因为给人类盗火而被缚于高加索山上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着一个陶瓮渡海过去的。这个故事也正是人类生存的象征:每一个基督徒,也都是以血肉之躯作为孤舟,横渡波涛汹涌的人生之海。幸运面前,我们所表现出的美德是节制,逆境面前,我们所表现出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的要求而言,在逆境中能坚持我们的德性更难能可贵。所以,在《圣经》中,《旧约》把顺境看作是神对人的赐福,而《新约》则把逆境看作是神对人的恩眷。因为正是在逆境中,上帝给予了我们更深的恩惠和更直接的启示。聆听《旧约》诗篇中大卫的竖琴之声,你所听到的那并非仅是颂歌,还伴随有同样多的苦难哀音。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记载远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最美好的刺绣,是以暗淡的背景衬托明丽的图案,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丽的背景上。让我们从这种美景中去寻找启示吧!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幸运使恶昭彰,厄运使善凸显。

▲六 论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处于劣势时所采用的一种策略或智谋。强者无须韬养,他可以面对现实,直述胸臆。所以韬光养晦之道,乃是在政治中防御性的自保之术。

塔西佗有云:“里维亚兼具其丈夫的谋略和她儿子的韬晦。”就是说奥古斯都有智略而提比留斯善掩饰。在谈到莫西努斯劝外斯帕显举兵攻委泰立阿斯的时候,他说:“我们现在起事,所与为敌者既不是奥古斯塔斯底洞察的判断力,也不是泰比瑞阿斯底极端审慎或隐密”这些特质——权谋或策略与掩饰或隐密——确是不同的习惯与能力,并且是应当辨别的。因为假如一个人有那种明察的能力,能够看得出某事应当公开,某事应当隐秘,某事应当在半明半暗之中微露,并且看得出这事应当对何人隐藏或显露(这正是塔西塔斯所说的治国与处世要术),那末这样一个人知进退,懂方略的人。但是假如一个人不具有这种明察的能力,那末他就可能处处掩饰,从而暴露了他的软弱。因为一个人遇事不能随机应变有所选择的话,他就会采取那种万无一失的安全途径;就好比视力不佳者会选择缓步慢行一样。的确,强者往往行事坦荡,但是他们同时也象训练有素的马匹一样,极能理解懂得何时当止,何时当转,这样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事情上,在他们需要掩饰的时候,如果他们果然加以掩饰了,由于他们一向的行事坦荡之风范,人们也不会因此对他们有所怀疑。

韬晦之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不动声色,守口如瓶,此策可以让人不知就里,浑然不觉。中策就是释放烟雾,转移注意;就是一个人故意露出迹象端倪,教别人错认他的真正为人,以真为假。下策就是散布谎言,故意设置假相,掩盖自己的实际为人或处事方略。

关于第一点,守口如瓶乃神父之美德。嘴紧的人确实可以听得到许多的忏悔。因为谁肯向一个多嘴多舌的人敞开心扉呢?但是假如一个人嘴很严,他就会吸引别人来向他倾诉;就好象密闭的空气会吸摄空旷的空气一样;在忏悔中的暴露不是为任何实际用处,仅仅是为了一个人心里痛快,所以,隐秘的人能够知道很多的事情;人们大都多乐于宣泄心事而不乐于增加心事。简而言之,守口如瓶者似乎因此品质就获得了了解他人隐秘之特权。另外,老实说,过于的裸露总是不美的,无论是敞露心事还是赤裸身体都是这样;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如果能保留几分矜持,不把自己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无形中就会平添几分尊严。至于那些高谈阔论的饶舌之徒,多是一些虚妄而且轻信之辈。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盖言其所知甚多者,也不免会养成对其所不知之事物夸夸其谈之恶习。所以,不动声色既是策略,也是品行。这句话大可视作一条定律。在这一点上,一个人的面容最好别越俎代庖,行了舌头之职能。因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乃是泄露心中秘密的致命弱点;观察表情之所得,常常胜过倾听所言之所知。

关于第二点,那就是释放烟雾;有了秘密要保守,一个人就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作一个掩饰者。因为一般的人都很狡黠,断不能允许你在坦白与掩饰之间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不容许你心藏秘密而不向任何一方透露。遇到事情,人们一定会用问题包围他,设法引诱他,想尽办法想探出底细。所以除非他一直保持沉默,否则他就不免要显露他是倾向何方的;或者即令他自己无表示,那些人也会由他的沉默中推测出来,犹如他自己说了一样。至于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话,那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没有人能够保守秘密,除非他给自己留一点掩饰的余地;释放烟雾好歹也算是给秘密披上一层外衣。

至于第三点,那就是散布谎言,设置假相。在我看来,除非是极为重大的事情,否则这样做与其说是计谋,不如说是犯罪。一种普遍作伪的习惯(即此下策)乃是一种恶习。其起因或由于天性的喜伪或多畏,或由于一种有重大缺陷的心智。这种缺陷因为一个人不得不设法掩盖,遂使他在别的方面也作伪,以免有荒疏之虞也。

伪装掩饰有三大好处。第一是麻痹对手,然后出其不意地获胜。因为一个人的意向如果公开,那就等于是拉响唤醒敌人的警报。第二是为自己留一个安全的退路。因为一个人要是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就有可能束缚了自己,那样的话,那末他职能一干到底,要么就会被人打倒。第三个好处是可以有较好的机会来看破别人的心思。因为一个人一旦暴露了自己,别人是不会公开反对他的;他们会干脆让他继续暴露下去,而把他们自己语言的自由变为心里的放肆。因此西班牙人有句成语:“撒一个小谎,了解一件真实的大事”。这是一个很精辟的成语。作伪乃是发现真情之方法。公平地说,伪装掩饰也有三大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这种恐惧的态度在任何事件之中,都不免会阻挠他达到目,第二,伪装掩饰会迷惑许多本来可以与之合作的朋友,结果作伪者只好孤立无援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第三,而且是最大的害处,就是作伪与掩饰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所以,比较明智的做法就是要树立真诚坦荡的形象,同时善于运用韬光养晦的技巧;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使用欺诈之术。

▲七 论父母子女

父母会把他们的各种快乐、烦恼与恐惧隐藏起来,不向子女面透露。他们的快乐无须说,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能说。子女可使父母的劳苦变得甘甜,但也会使他们的不幸加深。子女增加了父母的生活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忧惧。动物也能传宗接代,绵延不绝;但只有人类才能将荣誉、功德和伟业流传下来。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伟大的功业经常由那些没有子嗣的人所开创,这些没有子嗣的人虽然未能复制一种肉体,却全力以赴地复制了一种精神。因此这种无子嗣的人往往最关心后世。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最大,因为子女被他们看作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所创事业的一部分。

父母对子女常常会有不合理的偏爱,母亲在这一方面尤甚。所罗门曾告诫人们:“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在家庭中,最大的孩子容易受到尊重,最小的孩子容易受到纵容,而居中的子女常常会被轻视或忘却,但是他们却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子女在小的时侯不应让他们过于吝啬。否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甚至投机取巧,以至堕入下流,即使长大后有了财富时也不会正当利用。聪明的父母对子女在管理上是严格的,而在用钱方面不妨略为宽松,这样做效果经常会更好。

成年人(无论是父母,师傅还是仆役)老师会鼓励孩子们之间展开动竞争,这种做法会积隙成仇,使孩子们在成年后失和,从而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意大利人子女和侄甥—视同仁,亲密无间。这是很可取的。因为这种风俗很合于自然的血统关系。许多侄子不是更像他的一位叔、伯,而不像父亲吗?

父母应当及早考虑孩子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不过也要注意,孩子们小时候所喜欢的,并不一定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毫无疑问,如果孩子的才能超凡出众,自然应该加以扶植发展。但对一般人来说,下面这句格言是很有用的:“咬定青山,熟能生巧。”我们还会注意到,子女中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孩子,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鲜有能成大事业者。

▲八 论结婚与独身

有妻室的人已经向命运之神交了抵押品;因为家庭是成就事业之大妨碍,许多人为家庭所累,便难以实现大抱负。无可否认,最有功于公众的事业是出自无妻无子之人;在情感和金钱两方面这些人都已经娶了公众并给以奁资了。然而依照道理,有子嗣的人似乎应当最关心将来,他们知道他们一定得把自己最贵重的保证交代给将来。有些人虽然过的是独身生活,他们的思想却仅限于自身,将来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有些人把妻室仅仅看作是必要的几项开销。尤有甚者,有些愚蠢而又贪婪的富翁竟然以没有子嗣为自豪,以为这样的话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显得更富有了。也许他们听过这样一些话:一人说,“某某人是个大富翁”,而另一人反对说,“是的,可是他有儿女之累”,好象儿女对那人的财富是一个削减似的。然而主张独身生活最常见的理由是自由,这在某些自喜且任性的人看来尤其是这样,这些人对于任何的约束都很敏感,几乎连腰带袜子都觉得是锁链。独身的人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是并非最好的臣民;因为他们很容易抽身,差不多所有逃跑的人都是独身。独身生活适于僧侣,因为慈善之举若先须注满一池,则难于灌溉地面。独身于法官和知事则无甚关系,因为假如他们是易欺而贪污的,则一个仆人之恶将五倍于一位夫人之恶。至于军人,在我看来,将帅激厉士卒时,多使他们忆及他们的妻子儿女;土耳其人不尊重婚姻,这就使得他们一般的士兵显得更为卑贱。妻子和儿女对于人类确是一种训练;而独身的人,虽然他们往往很慷慨好施,因为他们的钱财不易消耗,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较为残酷狠心(作法官倒甚好),因为他们不常有用仁慈之处。庄重的人,常受风俗引导,因而心志不移,所以多是情爱甚笃的丈夫;古人讲到尤里西斯时说:“他宁要他的结发妻子而不要长生不老”,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贞节的妇人往往桀骜不驯,因为她们自恃贞节。假如一个妇人相信她的丈夫是聪明的,那就足以保证她坚守自己的贞操及柔顺;然而假如这妇人发现丈夫的妒忌心很重,她就永不会认为他是聪明的了。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所以只要一个人愿意,任何时候他都有理由娶妻。

然而也有一位古代哲人,当别人问他人应当在什么时候结婚时,他回答说:“年少不宜,年老不必”。这也可以说是一位智者了。我们经常看到,坏丈夫往往有一个好的妻子;这也许是因为这种丈夫只是偶尔出现,所以就更显得可贵,也许是因为做妻子的在遇到了这样的丈夫后,逐渐习惯为自己的耐心而自豪。但是有一点是不错的,就是这些坏丈夫必须是妻子不顾亲友之反对而自己选择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话,她们就只好对自己的失策加以补救了。

▲九 论嫉妒

同类推荐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她在丛中笑

    她在丛中笑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文联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殊不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民众道德品质、精神追求的直接体现。搞好文联工作,推动文学发展,促进艺术繁荣,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热切期望的报答。
  • 拾不起的琐碎

    拾不起的琐碎

    20—30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十年,以后大半辈子的工作生活几乎是对这十年的发展和补充。这十年,我们坚守善良与真诚,不忘初心,满怀梦想,努力前行,追寻幸福。这十年,记录了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承载着我们美好快乐的回忆。回忆是如此美丽,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本书借助朴实的文字,开启尘封的记忆,记录这十年一些美好的时刻和快乐的瞬间,送给曾经的你,送给未来的我,送给慢慢变老的我们。本书的主题是情,亲情、恋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正是这些情,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热门推荐
  • 于沧澜处听雨

    于沧澜处听雨

    这一年,春暖花开,北方的冰雪还未消融!有白衣少年郎,身负刀剑,骑白马,饮烈酒,只身踏入江湖,只为于沧澜处听雨,求一曲天上人间!
  • 九言圣

    九言圣

    开门阵、休门阵、生门阵、伤门阵…八门阵法;天遁、地遁、人遁、神遁、鬼遁…九中遁法;孰强孰弱?代表身体的临言、能量的兵言、宇宙共鸣的斗言、治愈的者言、操控人心的皆言……我将以九言后人之名破除一切,不过在那之前,我得先按照师傅的吩咐找个会神遁的媳妇。
  • 千里之外

    千里之外

    那一夜,我们谈了很多,关于过去,更过的是未来,我们已经决心离开这个地方。也许固守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放弃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我也知道我们的放弃有逃跑的意味,可是我们必须在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看来这里也并不是值得我们留恋的地方。就在这夜里,我们的交谈融化了坚冰,她说,只要你和我一起走,我就什么都不在意了。我也知道辞职和一份真爱相比孰轻孰重,或者说这两者不能用来比较。
  • 夏有知书冬有知年

    夏有知书冬有知年

    “你说你是不是一出生就喜欢我了,连名字都差不多。”夏知书白了他一眼,心想,还不是我妈给取的,管我什么事?知书看见夏知书没理他,又说,“没办法,只能说明你一辈子都是我的人。”
  • 爱迷离

    爱迷离

    她是魏文帝的宠妃,可她曾是敌人之妻!他爱她宠她十六年,可最终却为何赐她一死!他比她年幼十岁,她是他的嫂子,可却是一见倾心,终生难忘!缘何未能抱得美人归!
  • 撩宠无度:老婆请矜持

    撩宠无度:老婆请矜持

    【现言玄幻,绝对甜宠】问,有一个不混娱乐圈,却粉丝数百万的老婆,每天被粉丝喊着男神求嫁是什么感受?陵晟表示,老婆太帅也是一种忧愁。她是某站知名神秘唱见,从不露脸不线下活动,却因独特的嗓音和宠粉的态度获粉数百万,不管是翻唱还是自创的歌曲,都火遍二次元,乃至三次元。当真实面容揭晓后,被粉丝们追喊着“男神,求嫁!”“不娶何撩!”当真实性别揭晓后,还是被被那群人追喊“女神,求娶!”不过,某男却搂着某女的腰,高调的朝他们宣誓着主权:“这个人,是我的!”(ps:一对一宠文,双洁!欢迎入坑)
  • 斩仙者

    斩仙者

    方浩本是天云宗一名普通弟子,却在一次意外偷看到掌门千金洗澡,遭到全宗弟子追杀……身处乱世,不争当陨,手持三尺青峰,问鼎天下之巅,于万世之修士:“敢战否?”
  • 养生类要

    养生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感知有你的温度

    感知有你的温度

    一对彼此深爱的年轻恋人,在大学毕业后相约一起甜蜜旅行,不幸归途中遭遇车祸事故,女孩葛梦芸幸运的从死亡线上生还,当她得知相爱的男友汤嘉康身亡的消息后,沉痛打击令她陷入了人生低谷,对人生目标失去了动力。就在事发一个多月后,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在车祸事故中被意外调换了身份的汤嘉康化身为富家二少霍启轩,受到众多爱慕女孩的猛烈追求。但失忆的他执意要找回记忆,当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曾经深爱的女友葛梦芸结婚生子的消息,这令他开始误解和痛恨葛梦芸的变心,选择到葛梦芸就职的公司任职对她进行报复。
  • 敢冒险,你就是人生赢家

    敢冒险,你就是人生赢家

    《敢冒险,你就是人生赢家》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圆梦体系。它建立在多年研究之上,其范围包括取得高成就的“人生赢家”遵循何种原则、提出精彩的创意,以及他们如何果断地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使每一天都过得成功而充实。数千名读者发现,在践行这一体系后,他们几乎百分之百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通往成功的道路陡然间缩短了数倍。本书生动有趣,收录了丰富的案例,详细说明了取得成就的每个要素。当你开始实践本书所述理论,你就会发现,每过一天,你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而逐梦的过程将给你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喜悦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