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600000011

第11章 别找任何借口,解决才是硬道理(2)

“我会尽快去做的”“最近我很忙”“过几天再说吧,现在我手头有事。”等等借口,最容易养成拖延的不良习惯。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你把一件任务派给他并且要求立即就做时,对方却说:“先放着吧,我现在不想做。”或者“我现在不想做这个,先做别的吧,最后再做这个。”而实际上的结果却是,最初你不想做的事,到最后还是不想去做。

所以,不要把开始没做好的事指望以后做得更好,其中的理由和借口只能让你越来越不想做,这样反不如把每一件接到手的任务在最初阶段就做好做完善,而不是日后集中修补。

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在工作中找任何借口的,能力平平的人会以勤补拙,来获得超额完成任务;技能不足的人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如果在时间上经常产生冲突的人,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时间办最多的事情,他也不会说“我真是太忙了”“我没时间现在做”等借口,而是尽量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他人所需,哪怕是占用了自己的一点点个人时间。所以,优秀的员工从来都不会把事情放到最后去做,也不会说“现在不想”之类的理由托词。他们总是采取积极的行动,出色地完成交付给自己手上的工作,即使再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会置任务于不顾。

1. 别在起点上耽误

小王和小刘都是很有梦想并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同时进了一家集团公司,分在不同的分公司工作。然而一年后,进行工作总结时,两人却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小刘因为成绩突出得到了高度的表扬和奖励,小王却因为业绩平平受到了批评。

刚进公司时,小王给大家的印象更好一些,因为他脑子比小刘更活,思维也更开阔,但为什么结果却做得不如小刘好呢?

人事部的领导对两位员工进行了研究分析后发现:一年来,两人都想把自己的创造性贡献给公司,也都很努力。两人唯一的区别是,小刘有了一个好想法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即使要实现这一想法的条件不具备、会遇到困难,他也不会找借口,而是毫不犹豫地去做。而小王尽管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总是停留在构思阶段,或者当想法不符合现实条件的需求时,他就会放弃。这样虽然好想法不少,却没有一个付诸实践,并且还以种种理由抹杀了一些好的想法。

之所以有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把时间耽误在了起点上。比如“现在不想做”,“过段时间再说”等理由,这样在想法上徘徊得时间越长,以后就有越不想做的心理。很多事情都没有行动或没有结果的原因就是在起点上耽误的时间过长,而滋生了以后不愿意做或者不做的惰性。

2. 加快执行速度,加大执行力度

某集团的CEO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苦思冥想,一脸疲惫。已经很晚了,公司其他的人早已下班回家,只有他还在思索:为什么自己伟大的战略最终会归于失败?为什么自己拥有行业中最出色的团队还是会失败?为什么各种准备很齐全却无法成功?董事会已经不会再信任我了,该怎么办呢?

几个星期后,这名CEO被董事会解雇。他在就职之初,由于具有颇高的天分,董事会寄予厚望,他也做出了最好的计划和远景规划,提出的战略也被董事会看好,却最终得到了黯然离开的结果。然而,最大的问题不是它提出的战略,而是他没有将自己的战略很好的执行,没有做到一个优秀的执行者。

计划多么周密详尽,也只能占到失败的一小部分,关键在于执行。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优秀的团队是否在执行者的指挥下发挥了作用,这些都是检验执行力度的标准。

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受到别人的指责,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会让人看到自己的不负责任。

无数的人与成功失之交臂,重要的一点是为自己找到了自欺的理由。像什么“如果每天不堵车,我就不会经常迟到了;现在竞争太激烈了,要是早几年我也会成为行业的精英;如果我有的学历,我早就成为这方面的杰出人才了……”等等。这些借口都是自欺欺人的。在你每找一个借口的同时,你也不经意间失去了一次机会。

成功人士与那些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只要结果,不要借口。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那些没有任何作为,也不曾计划要有番作为的人,经常会有一箩筐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做到,为什么他不做,为什么他不能做,为什么他不是那样做的。失败者在没有获得结果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各种理由。而成功的人,从不为自己找借口,他们注重的是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1. 不为失败找理由

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从不找借口的人,他对自己如此,对员工也是同样的要求。他不允许下属为工作上的失误找各种理由,要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发现工作上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只会为自己的失误和错误找借口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他把自己用来找借口的时间都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再多的借口都没有一个解决方法实惠。这样做使得整个松下集团从上到下都很少有找借口拖延的风气,所以他们成为日本的精英企业并不为奇。

经常为失败找理由,失败就成了一种习惯,找借口也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反之,不给失败找理由,就将失败当成了教训和收获,促使我们不断进取。

2. 不为自己找借口

在多哈亚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比0击败越南女排,卫冕冠军,顺利地迎来开门红。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赛后表示,中国女排的目标就是卫冕,我们比赛是为了这个冠军而来的,伤病不是借口。虽然中国女排在征战世锦赛回来后一天也没有休息,队伍的伤病情况暂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但面对亚洲队伍,这些都不是借口。“打亚洲队伍,伤病不应该是借口,我们也不想找任何借口。”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也是她们之所以一直在世界女排比赛中连续卫冕的原因——我们要的是冠军,不是借口。

不为自己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化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理念。不为自己找借口,实际上是自己向自己挑战,是为自己寻找走向成功的阶梯。

善于寻找方法有有更多机会

善于寻找方法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决胜的根本,更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竞争力的保障。无论在什么时候,善于找方法的人比遇到问题就逃避的人有着更多的机会,也更赢得人们的欢迎。

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没有任何问题的理想状态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完全不必担忧和逃避,只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问题容易发现,解决办法却难找,成了人们不喜欢解决问题、一见到困难就想躲的理由和接口。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是不同的。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也常常喜欢想各种应对的方案和办法,而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更不会主动去想问题该怎么解决。当别人发现了问题想与之共同解决时,得到的回应却是借口。

方法永远都比困难多,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用对方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方法用得对不对,是做事的关键。

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特点和难点,所以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并不是随意地乱用方法或强加套用照搬模仿都是不可取的。碰到容易更改方法和可以反复实验的事情,或许多尝试几种办法也未尝不可,然而一旦关系到整体全局的利益或重大决策的实施时,就不能轻易地替换方案,而应在采用之前慎重商讨和修改。

1. 遇到困难想方法

一个国王看上了平时以笨出名的平民阿笨的未婚妻,就把阿笨请来,要他完成一项任务:在一个同时只能烙两张饼的锅中,三分钟内烙好三张饼,并且每张饼必须烙两面,每面烙一分钟。

阿笨并不笨,而且还开过烙饼连锁店,被业内人士称为高效率人士。

按照国王的要求,这最少需要四分钟的时间,可是阿笨却用了一个笨方法实现了要求。第一分钟,他先烙两张饼。第二分钟,把一张翻烙,另一张取出,换烙第三张。第三分钟,把烙好的一张取出,另一张翻烙,并把第一次取出的那张放回锅里翻烙。结果,他用了三分钟时间烙好了三张饼。

改进方法离不开向高效率人士的学习,既要学习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还要有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思维,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

2. 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在公关公司从事策划工作的丁小姐,每次开会都会坐得笔直,面带微笑,在升任办公室副主任之前,丁小姐就知道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尽可能利用会议,而会议只有在五种情况下才具有召开的价值:第一种,必须依靠集思广益才能解决问题;第二种,按照常规步骤来不及做出决定;第三种,必须就某个问题做出决定;第四种,发生重大变革或者需要实行新方法;第五种,会议对与会者具有训练价值和激励作用,或与会者容易在会议上接受决定。她知道,在沟通双方对身体语言的领悟与口头交谈同等重要的时候,需要召开面对面的会议;在沟通双方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可以召开面对面的会议;在自己需要参考某些文件或者使用资料的时候,可以召开会议。

这种职场会议胜利法,能够大大提高会议的效率和作用,同时通过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方案方法,不仅有利于会议决策者在短时间做出决定,也激发了与会者的思维潜能和工作热情。

3. 选对方法做对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美洲刚刚开始得到开发的时期,一群社会学家在路易斯安娜州买下了几百亩土地,开始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工作。他们拟定了一套制度,让每个人都去从事他最喜爱的工作,或者从事拥有最佳装备的工作。他们拥有自己的牧场和制砖工厂,还有一个印刷厂出版自己的报纸。

一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瑞典移民也加入了这个组织。根据他自己提出的请求,他马上就被分配到印刷厂工作。但没过多久,他却开始抱怨,说自己并不喜欢这项工作。于是,他被调到农场工作,负责驾驶一台拖拉机。但是,他对这项工作只忍耐了两天,就觉得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又申请调职,而被派到牛奶厂工作。结果,他和那些温顺的奶牛也相处不好。就这样,他一一尝试过每一种工作,但没有一样是他所喜欢的。

正当他要退出这个组织的时候,有人突然想到,有一个工作是他尚未尝试过的——就是在制砖工厂中工作。于是,他领到一辆独轮手推车,负责把制好的砖头从砖窑里运送到砖场上码成堆。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人听到他的抱怨声。有人问他是否喜欢这项工作,没想到他十分开心地说:“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工作。”

从此,这个瑞典人就一直独自承担这项任务,虽然在别人眼里枯燥无比,但他的工作效率却奇高。

并不是同样的方法在所有的人那里都产生相同的效率和结果,适合于一个人的方法在另外的人看来也许是最笨的,但是喜欢用这种方法做事的人却运用自如,将问题解决得很棒。因此,遇到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选对方法才能做对事。

同类推荐
  •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

    本书通过讲述数十个关于动物的灵性故事,揭示人类正在面临的心灵危机。作者以睿智深邃的见解,引领我们进入动物的心灵世界,分享动物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认识到动物并非没有生命、没有感觉及智能的物体,而是会思考、有感情及心灵生活的个体,他们与人类一样,具有情感及灵性,甚至比人类更有智慧。
  •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以小故事的形式,深入透彻地阐述了人生中的梦想、成长中的坚强、情感中的美好、品质的优秀、心态的平和等各个方面,为你的人生增添欢乐和智慧,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盈,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世界越来越喧嚣。有些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些人哭得泪雨滂沱,有些人发得金玉满堂,有些人栽得焦头烂额?离奇的剧目日复一日地在身边上演,尘土飞扬的嘈杂时常遮掩了我们的视听。假如笑声落在酒杯里,溅起的也许是醉人的欢乐;但是,两行热泪落进去呢?你是否还能以明媚的心情去对待生命与生活
  • 致加西亚的信(当下执行版)

    致加西亚的信(当下执行版)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全美,至今仍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已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象征性人物。有人说,在这个彰显个性、崇尚自由的年代,重提敬业、服从的话题未免显得过于陈旧,甚至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然而,时代在发展,罗文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因为它代表了维系人类社会和推动文明进步的古老而美好的价值观。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愿罗文中尉那样的人越来越多。
  • 细节决定成败:职场中愉快工作的经验手册

    细节决定成败:职场中愉快工作的经验手册

    人在职场,需要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以保证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多站在老板、同事和客户的角度思考,自然就能融洽交流,一起完成各项工作。如何系统地了解这些交流和技巧?如何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笑傲职场? 本书就是职场中愉快工作的经验合集。无论你是社会新人,还是职场老手;无论你是外企白领,还是国企员工;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企业高管……了解这些职场愉快工作的经验之后,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启发,帮助你更加愉快地工作,并且快速成长。 阅读他人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再观察,让职场快乐工作的经验了然于胸;然后,技巧性地去战斗、去奋斗、去成功,并获得生活的快乐。这正是本书送给所有职场人的一份礼物。
热门推荐
  • 秋天的景醉人的你

    秋天的景醉人的你

    我喜欢孤独的行走,不是因为我不合群,而是三个人里面有一个注定要离开,我们就这样的走下去,看看最终我们会飘到哪里。
  •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包月会员全本免费读)前世,牧若安把奸人当闺蜜,最终惨死在火海中。重生后,她发誓一定要贱人血债血偿,辱我者,甩脸,欺我者,踩脸,纠缠我者,不要脸,却不想某妖孽男死皮赖脸的求负责。世人都知冷亦尘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每天都在打脸。“老婆,我错了,脸好疼。”【1v1宠文】
  • 雄辩的语言艺术

    雄辩的语言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未雨绸缪,准备充足;辩证思维,高瞻远瞩;出奇制胜,先发制人;顺题立论,逆题辩驳;两难设问,模糊应对等。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首富的摊贩不是好奸商。想成为十六世纪的比尔盖茨,要抛却所有良民思想,以奸欺诈,以富逼人,贪官一律踢死,奸商全部PK!唱唱曲子、钓钓凯子、赚赚银子,把大明财政握于己手,将番邦经济控于怀中。对小矮人说的话:犯我奸商底线者,虽远必诛!
  • 是什么让我变成这样的你

    是什么让我变成这样的你

    科学家说:7年的时间人体的细胞就会替换一次也就意味着说:现在的我不再是7年之前的我,7年,是一个终结,也是新生。
  •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孙绍振教授,幽默大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长乐。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结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著作多部。演讲以幽默、机智、诙谐、犀利见长。《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这本书荟集作者多年幽默演讲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操作性。
  • 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达尔文的妄想》是作者以杂文的方式对达尔文理论的批判。在这33篇杂文中,作者从各种角度告诉人们这个被主流科学界吹捧的所谓“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不但在科学上是荒唐的,而且在逻辑上也是混乱的。它在历史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是一个不可能证明为错误的“伪科学”。
  •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

    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原著小说。肖家一台苏联产的“红宝石”电视让胡同里的人们提前领略到了电视的魔力,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大人们为了得到这件时髦的“宝贝”费尽心力。五大爷攒电视,结果攒出个“炸弹”;冯胜利提着陈年茅台走后门,却只换得关于抓阉的一句暗示……孩子们更是如痴如醉。冯胜利这辈人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电视年代。冯都这一辈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电视人类。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电视》里有大家共同的经历。
  •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我们知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其实,好爸爸一样胜过好老师,也一样胜过好学校。但是,你做到了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讲?你做到了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上述两点,请阅读并实践《家有青春期男孩》,其中的各种技巧与理念,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好爸爸!让你这个好爸爸胜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
  •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