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500000072

第72章 围而不克为何故

悲愤莫名的孔融总算在第二天见到了面色憔悴、强打精神的刘琮。

这模样倒不是刘琮装出来的,而是昨夜与徐庶和杜袭等人彻夜长谈,这才刚擦了把冷水脸。

杨彪老成持重,再加上对此行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见了刘琮也只是神色淡然,倒颇有些长者气度。

刘琮表现的也颇为恭谨,一边听孔融指责自己“穷兵赎武”一边频频点头,诚恳的让满腔怒火的孔融,都不好意思穷追猛打了。

不过孔融没注意到,刘琮虽然看起来正襟危坐,双手扶膝,眼神却有些迷离。

对于孔融的话,刘琮还真没听进去多少,他现在满脑子里还是昨夜与徐庶等人的议论。

徐庶这两年来不可谓不辛苦。

南阳军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战力,与徐庶的付出不无关系。做为南阳军的大管家,他操的心一点不比刘琮少。毕竟刘琮考虑更多的是战略战术方面的大事,而军粮储运、军械制造、购买战马等等后勤事务,便落在了徐庶头上。除此之外,刘琮的某些军中新政,也是由徐庶总领提纲、承上启下。

比如教习士卒识字,这件事刘琮看的很重,不但专门设立了“宣正郎”这个职务,还拟出了详细的赏罚细则。早先跟随刘琮的那批少年亲卫,多数就到各部担任宣正郎了。而徐庶则负责具体事务,一年多来,他明确的感受到了这项新政的好处,对于此事,也更为热情了。

其实在刘琮的构想中,宣正郎就等若是后世的政委。只是他现在还在实践中摸索,并不想一下就将宣正郎的地位提高。但是宣正郎们教授士卒识字、给士卒讲解天下大势,使士卒们了解到,这个乱世的由来,自身遭受的苦难为何而来,无形中已经使得宣正郎们在普通士卒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了。

宛城之战后有不少伤残的士卒,除了安置到军械营、医护营之外,很多伤残士卒选择了解甲归田。毕竟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再成个家传宗接代,在这个时代,是很多普通人的终极追求。

这些伤残士卒由南阳郡统一安排为军屯户,除了伤残的,还有一部分裁汰的老弱,构成了军屯户的主力。

军屯的收成分配比例,与民屯不同,大部分归军屯,小部分才上缴,上缴的部分,也是用来供养伤的过重失去劳动能力的士卒。

战死有抚恤,伤了有所养。士卒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作战岂能不用命?

诚然,这只是军中新政的一部分,但仅仅是这些事,就需要很多人为此奔忙,田地要划分、种子要发放、农具耕牛该借的要借,该收回的要收回,至于房屋田舍,是统一建造,还是各人盖,悉听自便。凡此种种,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这时候,便体现出士卒识字的好处了。或者说,体现出军纪严明、士卒素质提高的好处。

对此,杜袭颇为眼红。流民不好管理,尤其是那些亲族乡人抱成团的流民,数百户,上千口子人,虽说不至于造反,但借了官服的耕牛赖着不还的,甚至霸占弱小家族分给的土地的事情,常有发生。

这些流民刚到南阳的时候,因人生地不熟的缘故,还比较老实,收获了一季之后,肚子填饱了,眼睛就不光盯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了。

杜袭这半年来,没少为流民闹事操心。期间软硬兼施,可谓用足了手段,但是一直收效甚微,到现在冬闲,越发闹的不堪了。

他这次与运送军粮的徐庶一同前来,便是向刘琮讨要人手的。

“要人?没有。”对此,刘琮真的是没办法。

南阳新政,方方面面都需要人,虽然经过一年多两年的推行,也培养出一些擅长民政的人才,可是架不住南阳发展太快,而夏口城又抽调了不少人去,这人才可不是从石头里能蹦出来的。

杜袭早就预料到刘琮会这么说,当下便提出建议,军屯和民屯合并。以退伍军士管理那些流民。

“不是有保长、甲长吗?还管不住人?”刘琮有些纳闷,这保甲政策的效果应当不错啊。

杜袭长叹一声:“保长、甲长都是同族之人,甚至有些本来就是族长,不领头闹事就是好的了,还能指望他们?何况有些事,就是他们暗中指示撺掇的。”

刘琮倒吸一口凉气,疑惑道:“情况竟然如此严峻了?当初安置他们,编制户籍的时候,不是将其亲族打散,分往各处屯田的吗?”

“都督啊,您可不要太低估这些人的乡土之情,同宗之情了。”杜袭叹道:“打散之后,再结姻亲,又成亲族,现在时间还不长,若是再过个几年,您就会发现,各地又要冒出一批豪强了。”

刘琮气极反笑,摇头道:“的确是我低估了。”

“而且随着流民大量涌入,各地田亩不堪分配,有些人已经开始暗中联络,甚至强取豪夺了。”杜袭神色郑重的说道:“上个月安定县便有此例,司马子华(司马芝)亲自审讯,依律法已将首恶明正典刑。但既然已经有了苗头,不大加整顿,恐怕此风渐长,以后愈发不可收拾啊。”

“哼,人心不足蛇吞象!”刘琮怒道:“子华做的很好!该杀!”

杀头终归不是办法,刘琮冷静下来之后,便和徐庶、杜袭等人商议如何用退伍士卒管理流民。

“乡村之中,也必须常设武备。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刘琮抛出自己早已设想却一直未曾提出的预备役计划。

杜袭迟疑道:“这样一来,万一被心怀不轨之辈啸聚,则为祸大矣!”

“不会!”刘琮对于南阳军中将士的忠诚度,还是非常放心的。对此,徐庶也颇为赞同。

“乡村之中若是没有权威,就必然被旁人钻了空子。”刘琮对杜袭解释道:“农闲时加以训练,也会让流民中的青壮不至于无所事事,若是教化得当,当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杜袭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个道理……

“都督?都督?”孔融说的口干舌燥,见刘琮微眯着双眼,只顾点头,偶尔“嗯”上一声,显然是在敷衍自己,不由怒气勃发,强忍着唤了两声。

刘琮猛地惊醒,问道:“啊?文举先生刚才说什么?”

“请问都督,何时可以退兵?”孔融压抑着怒火,咬牙切齿道。

刘琮愣怔道:“退兵?本都督何时说过要退兵的话了?”

这下连一直老神在在的杨彪都看不过眼了,出言提醒道:“都督方才亲口答应,难不成要反悔吗?”

刘琮扭头看看陪坐的贾诩、王粲,再看看一旁执笔记录的祢衡,狠狠揉了揉脸,说道:“既然是本都督亲口应允过的话,那自然是作数的。只是大军退兵总要有个安排吧。”

孔融气咻咻地说道:“但请都督告知日期,我等也好回去上奏天子!”

“其实,本都督还想和曹公见上一面,把酒言欢呢。”刘琮长叹一声:“不过看样子没人欢迎我,我还是收拾收拾回家吧。”

杨彪笑呵呵地说道:“都督再勿戏言。”

“好吧,既然如此,就请两位天使回去给天子说,臣定于三日后返回南阳。”刘琮见孔融眼里都要喷出火来,便收了笑,郑重说道。

孔融与杨彪对视一眼,都长出一口气,此次出使,总算不辱使命。

待这二位火烧火燎的告辞返回许都之后,刘琮便下令各部收拾行装,辎重当日先行,抽调两千步卒护卫,往叶城而去。

许都城内得知这个消息,顿时欢腾一片,当然也有些人心里,有些小小的失落,不过这种情绪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子修真的不打算与我回南阳暂时待一段时间?”刘琮有些惋惜的对曹昂说道。

曹昂苦笑道:“都督若是不放,我又岂能抗命?”

“哈哈,你就不怕回去以后,被曹公斥责?”刘琮笑道。

“为人子者,岂能惧乎?所谓大棒则走是也。”曹昂叹了口气,看着刘琮说道:“都督若非敌人,当有多好。”

刘琮笑了笑,对曹昂说道:“这有何难?”

曹昂眼睛一亮,继而摇头苦笑:“都督又说笑了,难道都督还想将我招至麾下?”

刘琮笑而不语,拽的让人牙痒。

三日之后,刘琮率领大军撤往叶城。

在叶城短暂停留一天,休整之后继续南下,又数日回到宛城。驻守宛城的张绣,将刘琮迎入城中,然而襄阳信使快马赶到,刘表忽患病不起,急召刘琮回襄阳。

得知消息之后,刘琮大为惊诧,难道说自己的到来,竟然会引发刘表在今年就去世?这……

满腹狐疑的刘琮不敢耽搁,只带了赵云及数名亲卫马不停蹄地赶往襄阳。

而此时曹操率领大军,才走到扶乐县城,正准备渡过浪汤渠。他在收到刘琮率军撤回南阳的消息之后,凝神思虑了片刻,猛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这小子压根没打算攻克许都啊!否则以许都之空虚,南阳军之实力,攻破许都不过是翻掌之间。

“竖子,辱我太甚!”曹操仰天长叹,此时回过味来,才发现自己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曹操压抑着心头怒火,蹙眉深思。

同类推荐
  •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指出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结构、一种未经批评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诗学的,也是语言学的。书中以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为例,展示其历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导性比喻方式,从而确证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
  • 大明总督

    大明总督

    沉睡的恶魔再次唤醒了战争,旧的国家开始分裂,新的国家形成。世界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卡拉迪亚正在等待英雄的降临。路被浓雾遮蔽,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出现。路的尽头,是卡拉迪亚的未来。而你,将亲自经历这一切。在这个即将巨变的时代里,你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逍遥小赘婿

    逍遥小赘婿

    大乾十年,天下靖平,诗书盛行,通商发达。虽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却难掩其腐朽的内在。帝王世家,皇权争斗,阳谋阴谋,杀机四起!官府荒淫,蒙混倾轧,迂腐暴敛,昏天黑地!名门望族,淫邪荒诞,绣榻野史,丑陋不堪!敌国虎视,烽烟欲起,群雄逐鹿,波云诡谲!而在此时,风云变幻的温陵城中,一个卖包子的街边小贩,阴差阳错入赘商贾之家,开始偷偷过着他那与娇妻斗嘴、潇洒风流、悠闲自在的逍遥人生……书友群:814590240【注:架空幻想,悦己悦人,混口饭吃,切勿较真。】
  • 吴策

    吴策

    金戈铁马入梦来,重生江东刘子兴。董卓已亡,刘备入主徐州,袁术淮南崛起,江东刘繇、严白虎、王朗三分。且看太史持枪驻马,曲阿横扫江东,自古南不能胜北,今日,天佑吴兴!!!新书已发《我有一座修仙岛》
  • 商汤灭夏

    商汤灭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世纪,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商汤灭夏》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商汤灭夏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虚实之末

    虚实之末

    睁开眼,我迷茫的看着世界,踉踉跄跄的走出实验舱,你是第一个让我感受到温暖的人,背叛全人类的意愿,只愿换取我的一丝情绪,你是第一个守护在我面前的人,你总是告诉我,除非生命受到伤害,否则不要随便伤人,儿时对这话懵懵懂懂,长大后,才知道这句话的代价,是什么……,人类啊,如此渺小,可是却是如此贪婪,我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世界,努力挽留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可他们却一一消失破碎,原以为最大的敌人在外部,可是最终却发现那些曾经仰望自己的人类,竟然比敌人更可怕,我无奈的讽笑,可是我却并不恨他们,因为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这份存在于虚实之间的力量……
  •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木槿花,朝开暮落;姻缘乱,痴由心生。翠湖居里的缠绵,是痴情还是无情?爱与恨,恩与怨,终究是谁负了谁?“不去关睢宫!”这是容郁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坚定而脆弱。忻禹的誓言扰在。却令她更加不安。然而。忻禹却给了世人最完美的谢幕,留给了自己最深的伤痛。也许从一开始这就是万丈深渊,谁也无力逃脱。漩涡中。柳洛无力地寻求真相,殊不知真相只会让他更不知所措。唐门的仇恨最终就如同关睢宫中的哀号一样,带着一丝可笑,湮没了生命。时光轮回。是否有人后悔?是否有人哀叹?忻禹信守了诺言,只是这一次。不再能唤回一切。
  • 虐杀原型之天赐系统

    虐杀原型之天赐系统

    一个崩坏的末世,郑溪带着天赐的系统,走上了杀戮的道路。末世中,不断的战斗,让他变的越来越强,同时对于人类,他也距离他们越来越远。末世中,郑溪努力的活着,一次次的战败强大丧尸,吞噬它们,让郑溪的的能力不断解锁,不断的增加着各种各样强悍的力量,利爪,重拳,利刃...与此同时,人类也是不会容忍一种类似郑溪这样的强大未知存在,终于对郑溪张开了捕杀...
  • 纯正蒙求

    纯正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凉天下

    西凉天下

    讲述了大唐王朝中末期,至唐宪宗后已经开始衰败的唐王朝疆土一点一点的失去,一个无缘无故被党争牵连的少年(季圭~字叔南),被发配到西域边疆,在诸多藩镇割剧势力的崛起,成就了一个少年的将军梦。
  • 重播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一九五八年最后的长篇,马洛的谢幕之作。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她本该是他哥哥的女人,却因为对他一见钟情,她不顾反对,执意要嫁与他。商业联姻,他纵有千般不愿,还是娶了她。三年无实的婚姻,她对他的爱未曾减少半分,但当初不顾天不顾地的棱角被慢慢磨光,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刻骨。在他终于拿到她“出轨”的证据要求她离婚的时候,她只是平静接受,“但,至少给我三个月作为补偿,三月里,我们要做一对正常的夫妻,三月后,我会净身出户,你也……自由了……”王宣宜以为这三个月是这段痛苦婚姻的结束曲,但对于宋庆而言,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别样的开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肉食者聂让

    肉食者聂让

    神秘生物之中,流传着奇特的能量金字塔,在人的上面还有两层。血族之中的肉食者,黑暗秩序的维持者。人类希望把世界塞进科技认知的范围内,但是世界却比我们想象的,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