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400000005

第5章 文争(2)

这位太学生摇头晃脑地说:“数点梅花和靖笑。”苏轼微笑,正要答对,苏辙拦住说:“哥哥,这些太学生太过狂悖无礼,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杀鸡焉用宰牛刀,让我来。你听着,三分明月阮郎归。”太学生听苏辙轻易就对了上来,不免吃了一惊,又出上联道:“三更灯火五更鸡,催我十年寒窗成滋味。”苏辙更不作难,脱口而出:“二月杏花八月桂,动人千载伟业树功名。”那太学生有些急了,口吃起来:“大……大小多少,上……上下来去,天地之间人最大。”苏辙知道这都是熟对,一笑说:“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古今内外礼当先。”这时,门口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不时传来叫好声。

那位太学生已是满头大汗,结结巴巴地说:“杨……杨玉环失意,赵……赵飞燕得宠,避重就轻皆美女。”苏辙还是脱口而出:“太子丹图穷,燕荆轲藏剑,趋利赴义乃英雄。就这些?还有吗?”众太学生瞠目结舌。巢谷推开太学生,闯了进去。

汴河酒楼二楼包房内,一个房间的窗户微微启开,微服私访的宋仁宗正摇着折扇,似乎在看着外面的街景。屋内乔装的守卫们很是紧张,一侍卫不小心碰了桌上的茶杯,惊慌地说:“陛下……”仁宗以手示意他不要发出声响,继续凝神听着隔壁的喧哗声。

苏轼、苏辙和巢谷大步来到席间,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们身上。曾巩、章惇等人正处境尴尬,苏轼等人的出现,令他们登时为之一振。

门口的那位太学生急匆匆跑来,向刘几耳语一番。刘几上下打量着苏轼,朗声道:“听好了,求荐孟尝门,寄食田家,非田家也。”苏辙看一眼苏轼,苏轼点头示意。苏辙上前一步:“飞投南国树,暂宿杜鹃,岂杜鹃乎?”人群中爆发出喝彩声:“好!”

章惇兴奋地说:“南方既有杜鹃鸟,也有杜鹃树,此杜鹃非彼杜鹃也,怎样,刘兄?”刘几冷笑道:“有点能耐,再听这联--十岁为神童,二十为才子,五十为名臣,六十为神仙,可谓全人矣。”人群中一阵骚动。

苏辙沉思,曾布摇摇头,小声地对曾巩说:“这一联难对。全是数字,且是人生悟道之语。”刘几得意地说:“我早说过,太学无敌!”众太学生纷纷摇头晃脑,摇动折扇,一派腐儒的样子,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学问之道,对联为本,既对不出,岂不见学问浅薄乎?”“是啊,既对不出,那就是对不起诗书也!”“岂止对不起诗书,更乃对不起祖宗哉!”你唱我和,气焰嚣张。

苏辙、章惇、巢谷等人看着他们的样子,互相对视微哂。苏辙小声地说:“大宋若是用这等人为官,焉能振兴!”章惇等人点头称是。

这时苏轼朗声说道:“这有何难?春朝成云苗,夏月成秀干,秋日成栋梁,冬时成云骨,岂非嘉树哉!”一语既出,满堂惊视。

刘几冲苏轼道:“兄台好文采,还未请教三位尊姓大名,师从何人?”巢谷在一旁咬着鸡腿,站起身来轻蔑地看着刘几,说:“刘几,你们这些太学生,十分霸道,不叫我好好吃饭倒也罢了,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计较。但可气的是你不让人卖我伯父的书,我伯父是谁?是名满天下的苏洵老学士!爷爷我叫巢谷,这两位就是苏洵老学士的公子,苏轼和苏辙,人称大苏、小苏先生。”

刘几轻蔑地一笑:“我道是谁呢,怪不得打二位一进来,就有股茅厕味。”巢谷大怒:“你说什么!”苏轼制止巢谷,爽朗一笑道:“刘兄,此话怎讲?”

刘几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说:“苏兄错怪刘某了,不是我不让人卖乃父的《六国论》,而是今日御街书铺里的《六国论》已被我等太学生纷纷解囊抢购一空,你可知有何用处?”苏轼便问何用,刘几笑着说:“以作厕纸之用,故而今日汴京的茅厕皆是书香弥漫呀!”一边说一边做着手势,众太学生听了,摇扇狂笑。一个太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差点背过气去。

曾巩及苏辙等人气得脸色铁青。巢谷起身,就欲上前出手,却被苏轼拉住了。巢谷有些不解,却见苏轼摇头叹息道:“刘兄,可惜,可惜呀。”刘几疑惑地问:“可惜什么?”苏轼说:“可惜刘兄平日所读的太学,险怪诡涩,迂腐无用,使人糊涂。而家父所著的《六国论》,则论道经邦,使人明白事理。刘兄用脑袋来读那太学,却用屁股来读家父的《六国论》。你可知这样会是何等结果?”众太学生齐声问道:“能有何等结果?”

苏轼笑道:“那就是头脑越来越糊涂,屁股越来越明白!长此以往,只怕有朝一日诸位的屁股倒要比脑袋更明白了啊!”曾巩、章惇等人捧腹大笑。

众太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口结舌。刘几气急败坏地说:“你……你……”可就是说不出道理来。

这时,苏轼缓缓地站起来,朗声道:“这作楹联原本不是坏事,但若一味追求用典使事,对仗押韵,专用生僻辞藻,甚至当作学问之本,那便入了魔道了。”隔壁的包间中,仁宗手拿折扇,听了苏轼这话,也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气氛一时有些沉默,还是刘几出来反问说:“以你说,这楹联就作不得了?”苏轼说:“那就看如何作了!”刘几紧追着问道:“如何作?”苏轼答道:“比如,本朝范仲淹为天下鞠躬尽瘁,德行学问人所共仰,楹联出在这等人身上,方不辱没了祖宗制联作对的美意!”

一太学生尚不死心,结结巴巴地说:“如……如何出?你出一联我看看!”苏轼当即应道:“太学诸生听好这一联--范文正写《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隔壁房间里的仁宗听了,有些激动地站立起来,轻声说:“好!”苏辙、章惇、曾巩等人也齐声惊呼:“好,好,真乃绝对!”众太学生都作惯了楹联,明白这真是绝对,不由得面面相觑,神情沮丧。

这时,在楼梯口传来了一位老者的声音:“出得好!”只见两个太学生扶着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上楼来,太学生们纷纷向他施礼。这位老者正是太学先生,他走到苏轼近前,老眼昏花地瞧着他说:“我太学三千门徒,能对上此联者恐无一人。不过适才大苏先生说太学如何如何,老夫以为欠妥。”他捋了捋胡须,悠然背诵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不知大苏先生可否知道这首词是何人所作?”苏轼不假思索地说:“自然是我朝当今的文学泰斗欧阳永叔大人。”太学老者以为苏轼中了圈套,摇头晃脑地说:“嗯,欧阳大人立志摒除太学体,那大苏先生认为欧阳大人写的这些词却是什么体?宫体?艳体?还是花间体?只怕这欧阳体还不如太学体。哈哈!”众太学生一听,觉得有理,纷纷点头称是,有的人还幸灾乐祸地说:“正是,看你如何解释!”

苏轼正色道:“老先生之言,晚生不敢苟同。欧阳大人曾说:‘坐读文章,卧读小说,入厕才读小词。’欧阳大人偶尔戏作小词,怎么能和改革文风扯在一起?老先生应该读过欧阳大人的政论文章吧,依晚辈看来,与欧阳大人的文章相比,太学体的文章是一味粉饰太平,堆砌辞藻,在故纸堆里讨饭吃,于时事毫无补益。试问不改革如何得了?”

太学老者没有想到苏轼会如此反驳,一时有些乱了方寸,只好硬着头皮狡辩道:“什么粉饰太平,什么于时事无补益,不过是朝廷用来排斥太学,党同伐异的借口罢了。难道说,欧阳体就对时事有益了?欧阳体就能使大宋消除边疆隐患吗?老夫看来,尔等习欧阳体之辈,不乏专务取巧投机之人,这个体那个体的只不过是你们用来升官发财的阶梯罢了!”太学生们觉得先生义正辞严,轰然叫好。

苏轼不卑不亢地回答:“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害群之马,难免有之,但并不是改变太学体之过。老先生大概在汴京待久了,只知党派之争,却不闻民间疾苦,故而一说变革就归为党同伐异。晚辈自眉州来京,一路所见所闻,触目惊心。老先生你看不见的是,我大宋早已一天天积贫积弱,若不变革,岌岌可危!而要变革,则必从文风改起,文风不改,选出的官员必是太学体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只知涂抹辞藻,嘲风弄月,以这样的官员来管理大宋政务,则大宋富国强兵断然无望!”隔壁房间里的仁宗脸色沉重,一边踱步,一边激动地点头。

太学老者有些恼怒,连声反问道:“苏轼狂生!老夫问你,你说改革太学就改吗?改成什么?难道是改成令尊的《六国论》吗?”说着还拿出一本书,指着说:“老朽刚刚拜读了令尊的《六国论》,其中全是纵横家之辞,出语无据,发言荒唐,与祖宗之制相悖,与大宋百年文风不合。这样下去,大宋读书人就会心无存主,读书人一乱,大宋岂有不乱的道理,更遑论改革了?《六国论》乃倡乱的祸首,应付之一炬。至于你,老夫看你亦有所长,劝你入我太学门,少走弯路,也算为国选才!”

苏轼轻蔑地说:“老先生,文章优劣,不是你,也不是晚辈所能决定的,而是人心所决定的。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御街的书铺,家父的《六国论》日日在卖,而你等太学文章却在柜台上落满尘埃。”

太学老者好像忽然抓住了什么把柄,理直气壮地说:“大胆,皇上所向才是人心所向,你方才讲的是欺君之言!”隔壁房间内,仁宗默默地沉思着。

苏辙觉得哥哥不该再往下说了,伸手抓住他的胳膊。但苏轼用力甩开苏辙,说:“呵呵,道理讲不过就来陷人于罪!若皇上在此,苏轼也要这般进言。太学已朽,新学正兴。入你太学,无异自投坟墓。棺材中人,何谈为国选才!”太学老者听了,急火攻心,摔倒在地。

众太学生忙上前扶起太学老者。张璪见老者晕了,转喜为忧,对章惇嘀咕说:“子瞻兄这么说有些过了吧,该见好就收啊。”章惇却豪爽地悦:“怕什么!不怕!”

这时刘几冲上来,指着苏轼说:“苏轼!你放肆!”几个太学生也上来围住苏轼。章惇等人冲上前护住苏轼,章惇说:“不是有言在先以文会友吗?难道说刘兄愿赌不服输?久闻纨绔子弟霸道专横,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刘几气急败坏地说:“哼,苏轼无礼在先,将我先生气成这样……”章惇理直气壮,说:“当其子而辱其父,罪莫大焉,是你们先侮辱人家父亲,失礼在先!岂能怨得别人!”刘几听了,有些气馁,但还是不依不饶:“哼,反正你将我先生气倒,若不赔罪……”苏轼问:“那便怎样?”

刘几看看四周,见自己人多,忽然说:“哼,那今天你们一个也别想跑!来呀,关门!”众太学生纷纷抄起家伙堵住去路。这时张璪胆怯缩在后面,对年长的曾巩说:“他们人多势众,如之奈何?这苏子瞻也太爱出风头了,这不是惹是生非嘛!”

忽然,巢谷一个鹞子翻身,跳上桌子,哈哈一笑:“这两天我拳脚生疏,正愁无处发泄。你等文弱书生不务正业,学人打架,这文风看来是不改不行了。上来吧!”几个太学生一拥而上,巢谷三拳两脚,将他们打得东倒西歪,余者胆怯地纷纷后退。巢谷说:“哎呀,原来读书不行,打架也不行。刘先生,要不你来试试?”刘几虽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冲着苏轼咬牙切齿地说:“苏轼,咱们发榜之日再说!”苏轼笑笑:“苏某奉陪!”

章惇朝着刘几等人离去的方向说:“哎,刘兄,今天这顿饭可是要你请了,小二,上菜!”说着,众人大笑起来。

苏轼自然不知,汴河酒楼里发生的这一切都被仁宗听在了耳里。仁宗知道今天是士子考试的最后一天,按照老习惯,这些士子会聚到汴河酒楼,好好吃上一顿。于是他微服出行,在汴河酒楼的二楼订了一间房,他想从这群高谈阔论的士子中,看到几个真正能为大宋朝所用的社稷之才。今天发生的这场争论出乎仁宗的意料,但从争论中,他也确乎看到了平时温顺的太学生在贫寒士子面前趾高气昂的丑态,看到太学体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确乎难为朝廷所用。而更重要的是,他记住了一个名字--苏轼。

同类推荐
  •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圣·孔子年谱

    圣·孔子年谱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热门推荐
  • 系列之仙棍护妻日常

    系列之仙棍护妻日常

    简介什么的,不存在的。非正统修仙,一点都不稳但是却皮得出奇。
  • 王爷的妃不是妃

    王爷的妃不是妃

    宠文,绝世宠文,亲们记得收藏一个哈!大么么。《盲妃十六岁》【宠文,甜蜜一对一,无背叛,无虐身虐心。】她是丞相府人人可欺的瞎子三小姐。她的生命里只剩下那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狗。她不知道他的颜色,但却问过下人,他们告诉自己,这是一条黑色的狗。她不知道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却依然相信。所以给它取名:小黑。还记得,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对她说,“唯一,不要难过,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那时才六岁,她不懂,却依旧点头。十六岁这年,她明白了。娘说的这扇窗,就是龙殇彦。她不懂,丞相府里的大姐和二姐都被夸的美若天仙,可他却依然要娶她,他就像天上的云,而她,就是地上的泥。她不懂,为什么每次他都霸道的抓着她的手,任凭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她不懂,不懂的太多太多…她像个受伤的小兽,习惯了孤独,习惯了黑暗,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抗拒着任何人的靠近,包括他。可他却硬闯入她的心中,不肯离开。他会抓着她的小手,放到他的脸上,告诉她:“唯一,记住我的样貌,一点点的记住。”他会在她跌倒之际,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唯一,不要怕,我永远在你身边…”他还在伏在她耳边,轻轻的说道:“唯一,今生,我就是你的眼。”后来的后来,他再次告诉自己,陪伴了她那么长时间的黑狗,其实是白色的。这次,她相信,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他,永远不会欺骗她。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眼前…★【片段一】“不要…不要过来…”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听着耳边渐渐朝着自己走来的脚步声,吓的抱着自己的身子,惊恐的瞪着前方,晶莹剔透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焦距。“唯一,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他一身大红喜袍,清隽的面庞满是怜惜。“不要…不要过来…求你了…”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离自己好近,吓的啜泣,身子不停的颤抖。“好,我出去,别哭了,我出去…”人人敬仰的谪仙三王爷,大婚之夜睡书房,人人传言,新王妃不受宠。却不知,其实是他们的三王爷被赶了出来,不受宠的…是他。【片段二】他将她手中脏兮兮的‘黑’狗提了起来,唯一立刻像乍了毛的猫,抓着他的手臂,“还给我!把我的小黑还给我”。“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他故意将脸凑到了她的嘴边,坏坏一笑。
  •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蒲宁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蒲宁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分为自然抒情、自述生平、人物散记三类。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抒怀抱负,寄情自然,作者都以浓郁的情感溶入文字之中,这些作品表达了蒲宁对自然、对亲人、对爱情和对周围世界的丰富感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鉴赏价值。
  • 红尘笺

    红尘笺

    两个相伴成长的少女,一个古灵精怪、一个单纯傻萌,却因遇见同一位男子而卷入江湖是非,人心难测、善恶无疆,两人在相同的际遇中选择了背道而驰的人生路,她们是否还能一如往昔地策马江湖,在情爱纠葛中她们又该何去何从?他是人中翘楚、卓尔不群,却与尘世有着格格不入的间离,至交决裂、知己叛离、情爱难圆,身负非凡身世的他在经历过暴雨倾盆之后能否重获艳阳?一对双生姐妹花,同喜同悲,亦爱上同一个男子,二人为夺所爱不择手段,到底谁能够终成眷属、双宿双飞,亦或是二人同坠魔渊、万劫不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媒

    灵媒

    17岁的灵媒艾米莉·钱伯斯有一个烦恼,事实上,有好几个烦恼。她能见到死去的人,这给她的社交生活带来不便,但这好像还不够,她还必须与一个逃跑的魔鬼和一个有着神秘过去的英俊鬼魂斗争。还有她的出生问题。她是在父亲去世后整整一年(是的,一年)后出生的,也没有英国上流小姐们雪白的皮肤,艾米莉和分配给她的那个死去的男孩一样,是个谜。从死去的那天起,雅克·蒲福的灵魂便无法穿越;他是被杀害的。两者也许有什么关联,也许没有。他只知道,他被冥界的管理者派给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她能看到他,还能触摸他。她释放了一个变形的魔鬼,它混进了人间。在它对伦敦造成破坏之前,他们必须联手将它送回冥界。
  • 三色瞳

    三色瞳

    千年轮回,下界之后,莫名巧合的邂逅了一生的爱,可是,如果那爱,是罪恶,是孽缘,是加深孤独的源头,那为什么,还要爱上......得知自己的身世,却一次次让她陷入无尽绝望。这是堕落,又或是新的开始?无尽的孤独与黑暗中,她选择不断变强,但这高于世间万物的强大,换来的,使更多的失去还是得到?当她被他一剑穿心,一切似乎就此结束.......真的,结束了吗?——九世轮回,一回则千年。万年既过,则获重生矣
  • 一步十宠:师兄,别闹

    一步十宠:师兄,别闹

    “啊!师兄,轻点,疼……”师兄们争先恐后地捧住她受伤的手指,成功将她从轻伤,扯成重伤。唉~~魂淡老爹一身剑法传男不传女,收了男弟子就往山上一扔,自己云游四海。可怜的小思思,每天都要防火防盗防师兄,压力好大噢!
  • 不计辛勤一砚寒

    不计辛勤一砚寒

    回想当年填报大学志愿的那一刻,我是多么地义无反顾,提笔填下的都是师范专业。而今,十年面壁图破壁,我很怀疑,还有多少人愿意如我,去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守着芬芳的傲骨,不被周遭利益诱惑,不被功名所伤、所扰。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不曾料想,教师这一行业,琐碎、杂乱却又敏感,是如此的难以拿捏分寸,难以诉诸笔端。但是,我固执地认为,总该有人去展现一下这个职业的日常百态,哪怕是窥斑知豹,点到为止。尤其是在这后疫情时期,它的平凡,它的心酸,它的伟大,个中滋味,更值得细细品咂。用心倾听,你会被这一职业的欢喜和无奈所打动,你会发现,所有一线的教师们都是小说人物的原型。
  • 两个土豪

    两个土豪

    屁大的黑瞎子沟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孙子多,一个是菜包子。孙子多三辈单传,父母为了孙氏家族人丁兴旺,把希望就寄托在他的身上,给他起个名叫子多。父母也是糊涂,子多倒无可挑剔,关键是和孙氏联系在一块儿,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可孙子多不这么看,他觉得名字就是称呼,相当于商品上的标签,要想创出品牌,除自身的产品过硬,牌子必须标新立异。父母能给他起这个名,这里包含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孙子多当然不负父母的厚望,媳妇也争气,一下子给他生了个龙凤胎。菜包子当然不是餐桌上的主食,是一个人的外号。之所以叫他菜包子,是因他姓蔡。
  • 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

    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

    这本《没有翅膀,就要努力奔跑:顺丰快递创始人王卫的12堂创业励志课》对于物流与快递行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该行业内企业和企业家不断追求发展创新的热情,还在于推动整个行业逐步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王卫及顺丰快递的成长故事,不仅会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开始思索自我修炼,更能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寻找更好的模式;同时也能激励其他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不断思索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