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000000001

第1章 基础篇(1)

(第一章)形成民事错诉的主观动因之诉讼心理

民事错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当事人的诉讼心理状态遥研究诉讼中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现象对抑制和减少民事错诉意义重大。准确把握当事人的诉讼心理,以便在司法改革和法制完善中,充分考虑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改造司法活动,推进司法进程的公正与效率的进程。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心理反应、现象和特点,与当事人在诉讼前所具备的社会心理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即诉讼心理是特定纠纷、争议中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社会心理现象对诉讼角色心理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方面以强刺激的经验信息的再现(即自我报告或内省)方式,对诉讼心理产生影响,如经历过诉讼(也包括其他类似活动)的人,在诉讼全过程和某一特殊环节上,重新从记忆中提取以前的诉讼经验信息,致使其心理必然产生与前诉心理体验相关联的心理反应。因为,此时的心理反应以彼时心理体验为依据或者是它的重现。另一方面那些极其模糊的经验信息(但确实是以前经历过的、瞬间的心理事件)对诉讼心理产生影响,即诉讼活动受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外显的社会认知与内隐的社会认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诉讼心理起作用,甚至有时将会把一些普通社会活动中的心理活动模式(观念、意识、情感过程和态度倾向)较为完整地搬到诉讼中来,形成诉讼中特有的社会心理形态。

(第一节)当事人的错误诉讼思维

一、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代价与回报心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杜加克斯等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受到代价与回报关系因素的影响,人们一般倾向于增加他们的回报和减少其代价。这一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心理形态,对研究诉讼心理活动中代价与回报求衡问题及其规律很有价值。

(一)诉讼代价的内涵

所谓代价,一是指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二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淤诉讼代价是指当事人为达诉讼目的所付出的财产利益及其他劳动与利益。它与司法代价是一对相关相依的概念。诉讼代价既包括物质方面有具体价值的财富,也包括精神方面无价的付出;既包括既得利益的付出,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付出。物质方面具体有法定的案件受理费、鉴定费、代理费,参加诉讼的交通、住宿、应酬费用以及其他不正当花费(如说情、拉关系所用的礼金、招待费)等。这些正当的和不正当的经济支出,均应属当事人为达诉讼目标、实现诉讼请求的诉讼代价范畴。

(二)诉讼代价的付出原则

当事人在决定诉讼代价的付出时,必须遵循基本的约束原则。第一,合法性。法律规定,参加诉讼所必须缴纳或预缴的诉讼费、受理费、执行费等费用,是应当付出的合法代价。合法性的原则还预示着依法应当支付的费用在当事人不予支付时,就会产生不利的诉讼后果,除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当事人自己申请,人民法院核实后依法给予司法救助的特殊情况除外。合法性原则还包含正当性要求。第二,效益性。主动提出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应当考虑到能否胜诉,诉讼请求事项能否得到全额支持,胜诉后判决或调解书能否及时执行,能够实际执行的标的可能性怎样等等。否则,原本的利益损失加上诉讼中的巨大代价,使当事人得不偿失。第三,兼顾减少代价,增加回报。当事人在考虑诉讼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权衡:一是从相对意义上考虑,代价已定时,设法争取收益最大化。在收益已定时,考虑尽量少的付出代价。二是从绝对的意义上考虑,把代价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代价付出的自主性与获取回报的非自主性矛盾

付出代价的决意是自主的,当事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决定是否为保护合法权益、争取利益补偿和权利恢复而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及决定付出代价的大小。但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追求的目标是最大的回报。然而,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和最大回报,却不由自己,除了自身占有证据的优劣、法律规定等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对方的守法意识、道德水准、履行能力以及法官的审判水平和法院的司法公正等条件。所以,诉讼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在这里发生了矛盾。诉讼中的投入并不是农民播种,除了天灾人祸便万无一失;也不是消费者购物,支付多少钱就能拿到相应的商品。但是,现实中当事人确实存在这样的错误心理。现实存在的代价大于回报,成本不与效益成正比的诉讼结果,最易使当事人产生心理不适。

二、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期望与诉讼社会效果

期望,是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人们总是在自己需要(动机)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目的,并为之实现而采取某种办法和思路。

(一)诉讼期望的定义与内涵

诉讼期望,是指当事人希望实现诉讼目的而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心态。目的不同,相应的思路、办法和心态也不同。

1.以诉讼请求内容来划分,有确认法律关系、变更法律关系、给付财物和履行其他义务三类。

2.以案件类型来划分,有离婚、实现债权、恢复名誉、参加选举、接受教育和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等。

3.以期望品位来划分,有只顾保护眼前利益得失或者争取长远利益之分,有利他主义或者乘人之危之别,有取得公正结果或者通过诉讼保护非法利益的不同。

4.以行为追求的社会效果来划分,有保护正当竞争、抑恶扬善或戏弄法律、破坏法制等。

诉讼期望的好坏,取决于当事人的诉讼价值观和自身的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等,取决于当事人的素质品位和意识品质。当然,诉讼愿望也受到社会公众心态的影响和当事人的经济条件、人格结构的影响。它是以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因素的多元因素的集成。

(二)诉讼期望与社会效果

诉讼期望是一种主观心态,当事人对诉讼期望值大小,支配着诉讼行为方式和决定着诉讼行为效果。但是,诉讼期望通过胜诉裁判或者满意标准导向社会效果的同时,又无法完全控制影响社会效果的其他不利因素,使诉讼愿望的实际结果具有或然性。

好的诉讼期望并不必然导致好的社会效果。诉讼愿望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常常存在事与愿违的结果。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正当的愿望和胜诉被人们曲解,这种阴差阳错的现象几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诉讼期望与社会效果逆相关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院。

(2)诉案带有负面因素。任何社会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负面效应的因素。重庆市某学院学生林某(男)与马某(女)恋爱发生性行为,导致女方怀孕。事情暴露后,校方认为这是不正当性行为,依其校规给予两位学生勒令退学的处分。两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性行为,是正常的恋爱中的性行为,学校的处理错误,要求其纠正。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两学生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校方决定。一审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学生上诉后,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淤对这个案例,社会评说各不相同,有关专家从法理和现行法律规定角度分析认为,学校认定两位学生的性行为属于《学生守则》第20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或者不正当性行为”之列,该校规同时规定了对此种行为的处理方式为“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这些均无法律依据。法律上的不正当性行为指买卖、强迫、诱惑发生性行为,第三者插足的性行为,违法的性行为如卖淫、嫖娼,显然,两学生的性行为不属于不正当性行为。这是法院在法律规定与政策、校规不相吻合的情况下创制的案例,尽管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但是法院重点考虑了作为学校目前必须考虑这种情况带来的很大负面效果,如果不加治理,不足以保证学风、校风。也就是说,两学生的诉讼期望没有什么不当,但如果按照原告的期望判其胜诉,本案的负面影响太大,不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3)败诉。期望再好,借以实现期望的诉案存在有违实体法原则和具体规范的情形,或者存在程序法上不予支持的情形,从而导致败诉,其所期望的社会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有了好的诉讼期望,还得竭尽全力,通过胜诉去影响社会公众心理,争取全社会对这一诉讼及其期望的正当性予以认同。

(4)舆论导向偏差。如前所述,诉讼的社会效果是通过对诉讼过程和结果广为传播而产生的。各种媒体刻意挖掘诉案中蕴涵的积极意义并加以宣传,社会公众就会为保护同类权利和利益行动起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诉讼活动。相反,媒体对该诉案的评价模棱两可,或者不当地予以贬斥,社会公众自然会产生不良心理倾向,无法正确认识诉讼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不良心理表现

一、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不良消费心理

(一)诉讼消费的内涵消费,是指人们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消费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指其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商品或劳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心理状态。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

诉讼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当然也就离不开消费。诉讼消费是指当事人(公民和法人)在社会消费环境和诉讼心态的影响下,为达诉讼目的而调节、控制消费方式和内容的行为。广义的诉讼消费包括交纳诉讼、代理费用,参加诉讼所需的交通、住宿费及为了与诉公相关人沟通感情所用的娱乐、礼品、礼金以及事后的答谢花费。狭义的诉讼消费,是指招待相关人、送礼、答谢所需的费用,即指法定诉讼费用之外的额外消费。消费者的心理非常矛盾,这种矛盾源自诉讼法律关于方便诉讼、减少讼累、公正审判、注重效果的审判原则与实际存在的人情、关系意识和审判水平、作风、职业道德不良等问题构成的对照反差。诉讼实践表明,诉讼中的额外消费以打通“人情”、“关系”等关节为基本动机,以争取胜诉为最终目的。绝大多数当事人担心因自己在诉讼方面的消费投资劣势而致诉讼不利,违心地在自身承受力范围内竭尽全力进行这项“投资”。

(二)不良诉讼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诉讼消费心理是诉讼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事人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费倾向,除了主观上有不正当意图之外,客观上也有许多激发因素。

1.不良社会心态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公众不难体察现实社会法制运行中的人治因素,而且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法律存在过于原则、空白和案件中的酌定情节因素,为恣意裁判提供了可能,导致审判行为失范的问题发生。由此也导致许多当事人怀有为争取利益补偿而大力“投资”的心态。

2.诉讼消费的“灰色心理”

人际交往中不正当的或者畸形发展的应酬消费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作人际应酬的“灰色心理”。诉讼中也需要一定的应酬,需要一些正当的应酬消费,但是必须反对为寻求公正而付出法定和参与诉讼所必需的以外的金钱代价。大多数人对此具有逆反心理,或有无法纠正的偏见,不管具体对象,凡是法官、检察官和其他具有法律职权的人就一概认为其有贪财之心,枉法之胆。如果遇哪位法官请吃不去,送礼不收时:猜想肯定与对方当事人发生了什么关系。似乎只有有请必到、有送必收,裁判结果才会有利于自己或者至少体现公正。

(三)诉讼消费中的心理失衡

社会交往中许多人喜欢玩大方,目的是通过这种过度的消费行为影响法官对案件的裁判。奢侈的“外包装”与财富内匮常常反映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是在变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影响下,部分当事人在社交中崇尚自我形象的“外包装”,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这种心理和行为,与其实际的财富贫乏造成的心理压力很不协调。

诉讼实践证明,部分诉案当事人因为纠纷,经济上比较紧张,根本无力进行奢侈的餐饮与享乐。他们之所以把自己装扮起来进行与自己的经济实力不相称的消费活动,无非是想赢得一种信任,在诉讼中得到相应的照顾。

正确解决当事人理性心理上的“不该”与实际诉讼中的“无奈”之间的矛盾,首先要树立一种信念,即公理之中不存在交易,合法、合情、合理的东西必然受法律的保护。只有这样,诉讼活动才能更为理性,审判才会更公正些。

二、当事人的民事假诉与试诉心理

假诉与试诉就是欠缺正常心理要素的典型诉讼类型,前者属于诉讼的目的和动机缺乏法律上的正当性,后者属于对争议缺乏正确的法律评价,并对司法公正信心不足。特殊的初始诉讼心态,必然要影响其在诉讼全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与方式。

(一)假诉心理

所谓假诉,是指当事人起诉要求与其真实目的不相吻合的诉讼。简言之,即玩弄“项庄舞剑”戏法的诉讼。有的当事人表面上起诉请求保护此项权利,但是,实际上意在达到与本案有关或者无关的另一目的,这种情况不乏其例。如过去经常发生的为达到迁移户口、转移财产、调动工作等目的进行的离婚诉讼,为了达到逃避债务目的而发动的企业假破产案件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假诉案件。有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企业法定代表人与被告方负责人在借款问题上进行私下交易导致出借款项无法讨回,但是在职工和有关部门的压力下不得不以诉讼方式“为企业和职工讨个说法”,其实诉讼结果对原告企业法定代表人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本意并不想真正保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这种假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枉法、舞弊行为和其他不正当目的。

假诉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性假诉,即含有虚假诉因或虚假目的诉讼;二是恶意诉讼,指当事人具有恶意,串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假诉、恶意诉讼都是滥用程序权利的情形,都属于不当诉讼的范畴。滥用程序权利的诉讼包括整体上滥用或在某具体程序环节上滥用程序权利两种,前者属于严重的滥用程序权利,属于法律规制的对象;后者则是轻微的滥用程序权利。

1.假诉的产生及其危害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而事实上,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法。为了让老百姓知晓哪些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本书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精选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治安违法行为。目的在于提高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避免违法行为,并能利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 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 律师告诉你

    律师告诉你

    本书由两篇组成,法律咨询篇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物权、继承、民事侵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案例篇包括民事、刑事方面的有关问题。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热门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三条命

    三条命

    “真是傻大粗啊。从头到尾就只听见枪声砰砰砰,根本不用动脑子。”他们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论,为此笑得很快活。走出放映厅,穿过长长的、幽暗的离场通道,没坐商场的直达电梯,从九楼到一楼,一层一层往下转。电梯和电梯之间,摆满了各种物品。她翻过一只猩红色手包的吊牌看了一眼,笑着问他,“你猜多少钱?”他说五十?她笑着让他看,五百都不止!他则翻看了一件衬衫的吊牌,她说两百?他哈哈笑着告诉她,差个零!他们几乎迷上了这游戏。每次,价格都要比猜的高出很多。高出越多,他们就笑得越快活。“哎呀,这地方真是不能待了。
  •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五年前的一起事故,让存活的宋期期成为众矢之的。从此,她被暗恋的男人所痛恨,被家族的亲人给抛弃,上天啊,还有比她更惨的人吗?就在她认为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苏晟君时,一次意外的应酬,被设计的她再次误打误撞地闯入了他的房间……“签下它!”无奈签下协议,从此,她成了他的专属小女佣。可这个男人的报复手段为什么那么奇怪?把她拉到床上不说,还动手动脚,亲亲啃啃?而他却说:“宋期期,这辈子,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傲总裁,求抱抱

    狂傲总裁,求抱抱

    原本是偷拍当红明星的照片,却不想拍到的却是自己男友和闺蜜出轨的现场!苏简从来没有想过,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居然会有人处心积虑的为自己设计这么大的阴谋……
  • 狙击手:精确与生命的绝地反击

    狙击手:精确与生命的绝地反击

    通常情况下,狙击手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类则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一名狙击手除了要枪法精准之外,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当狙击手一登上战争的舞台,就仿佛是立于探照灯背后的人,他们能看到别人,而别人也知道他们的存在,却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从光明背后找到他们。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局部战争,或者是今天的各个战场,都有狙击手的存在,甚至一些军事专家都认为,狙击手很可能在未来战争中成为主旋律。
  • 冷血绝世美人

    冷血绝世美人

    女孩精致貌美的脸蛋上没有一丝笑意,美眸中全是冷意,这是一个无情无义、六亲不认的女孩,所有人都被她的外表所吸引,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个冷酷无情之人,她能扮演很好的角色,开心的、活泼的、顽皮的、可爱的,可她骨子里都是傲气,冷血在她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个女孩身上会发生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超禁忌游戏Ⅱ

    超禁忌游戏Ⅱ

    一个英语培训班里的五十个学生,忽然分别获得控制某种事物的超能力。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从此彻底改变,卷进了充满禁忌的对抗游戏里。三名学生相继死亡、六名学生忽然失踪,局面变得无比混乱,剩余的学生该选择怎样的立场?互相厮杀?自保?还是团结起来阻止旧神?奇怪的异空间、神秘莫测的地外生命、身份隐秘的碧鲁先生、关联旧神秘密的鬼岛、把杭一等人当神对待的土著部落、绝对的禁地……整个对抗游戏背后似乎隐藏了无比恐怖的秘密,一切不再是“胜出这场竞争、活下去”那么简单。
  • 天生医对:傲娇王爷傻王妃

    天生医对:傲娇王爷傻王妃

    她本是名动天下的神医之女,受尽了万般宠爱,却错爱了令她万劫不复的人。如今她重生在傻女身上,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斗女配,斗仇敌,却招惹了那个病弱的九王爷,九爷表面傲娇其实闷骚又痴情。她好奇的看着他,却发现这样一看,却把自己的一生给看进了坑里。青玉明明记得自己只是喝醉了,为何会在他的榻上,还抱着他?她面色绯红,“九爷,对不起,我,明明在榻下睡的……”九爷声音温润,眸色却紧逼,“你打算怎么办?”她都不介意了,昨晚明明是她吃亏了,他却仿佛被欺负了的样子,青玉委屈,“你如果实在介意,我对你负责好了。”他的嘴角一勾,沉默了许久才不情愿道,“好。”后来,才知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墙角有张脸

    墙角有张脸

    这是发生在2016年的故事。陈子明他们渡江上横山,直到夜幕降临,这场噩梦才刚刚开始。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离奇命案。刑侦局经过一年多的侦查也查不出一点蛛丝马迹。除了某一种超然现象之外,不可能查不出一点线索。所以、至今还是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