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200000015

第15章 战争中的新星(5)

9月15日,为了使主要军官认识到“火炬”行动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艾森豪威尔召集史密斯、克拉克等将领举行了一次会议。由于紧张的工作,军官们脸上都写满疲惫,但他们都精神振奋。艾森豪威尔看了所有军官一眼,缓缓地说:“大家辛苦了!我知道,在座的很多人为‘火炬’行动的准备工作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准备工作意义重大。‘火炬’行动不是普通的行动,一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务必要把它当做一次严重的危机看待!为达到胜利的目的,必须在人类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做好准备工作!”听了此话,少数军官低下了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有个军官开口问道:“将军,我们连什么时候开始战斗都不知道,现在准备的……”没等他说完,艾森豪威尔就接过他的话说道:“是的,我们是不知道具体的进攻时间,但可以肯定这场战斗很快就会打响。也许一个月,也许在明天,也许就在今晚!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等你们接到命令准备出发的时候,也许你们发现脚上连鞋都没有!”最后,艾森豪威尔鼓励大家说:“我坚信,‘火炬’行动一定会取得胜利!”

后来,在艾森豪威尔的建议下,登陆时间由原计划的10月8日推迟到了11月8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为保住半壁江山、保全海军舰队,与英国分道扬镳,成为纳粹德国的“走卒”。对此;英国政府非常气愤,两国关系开始恶化。鉴于此,美国政府认为,远征部队除了少数空军外,尽可能全部由美国部队来执行任务。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这样做,但他提出了自己认为非常高明的建议。他得意地说:“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让英国有经验的部队参加行动,他们可以穿上美国军装。因为都讲英语,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法国人发现的。”但是罗斯福总统和艾森豪威尔坚决不同意这样做,拒绝了丘吉尔的提议。艾森豪威尔说:“这是欺骗,是让狡猾的英国人盗用我们的名声去骗朋友,而不是敌人。”最后,英、美达成妥协:为了赢得北非法军的信任,美军部队首批登陆,英军随后上岸。美军主要负责地面作战,英军只负责海上防务。

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后,德国和意大利在法属北非直接驻扎的军队不多,但法国维希政府在那里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自从确定了“火炬”计划之后,英美两国渴望寻求一种减少登陆损失的方法,甚至兵不血刃地登上非洲大陆。如果能不动多少干戈地开进北非,不仅在北非的行动稳操胜券,而且还有希望让北非的法军与盟军协同作战,一起攻打德意军队。所以对盟军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驻北非的法军倒戈。英美两国政府曾考虑,让在伦敦的法国将军戴高乐参与“火炬”计划,最终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放弃了。

正当艾森豪威尔紧张筹划登陆的具体部署时,他接到通知:罗伯特—墨菲将来伦敦和他进行一次密谈,并将与他讨论北非复杂的政治形势。墨菲的公开身份是美国驻北非高级官员,实际上他是一名直接对罗斯福总统负责的高级情报人员。他此行的目的是遵从罗斯福的指示,向艾森豪威尔汇报有关法属北非的政治局势,并为挑选北非的合作人选提出相关建议。

1942年9月16日中午时分,墨菲秘密地来到伦敦,同艾森豪威尔将军进行了长达24小时的密谈。墨菲说:“将军,你可以任用亨利·吉罗将军,他曾是法国一位有名的军事将领。尽管他目前没有一兵一卒,但他在法国军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能够一呼百应。”墨菲见艾森豪威尔有些怀疑,就继续说道:“我曾和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一驻阿尔及尔军团司令的参谋长查尔斯—马斯特将军谈过,他曾向我保证,如果吉罗到阿尔及尔,所有法国殖民部队都会听他指挥。因此,我认为任用吉罗的话,盟军将会顺利在北非登陆。”艾森豪威尔觉得并不能完全信任吉罗,他对墨菲说:“好的,我会考虑你的建议。”

在会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墨菲询问盟军登陆的日期,以便告诉北非的法国朋友配合登陆作战。艾森豪威尔断然拒绝道:“不行,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法国人了解这个秘密。”墨菲急躁地说:“将军,这样会给合作带来困难。”艾森豪威尔坚决地说:“先生,假如法国人知道了进攻日期,德国人很快就会知道,而且他们会立即将军队开进阿尔及尔。不过,你可以告诉法国人,我们将于二月的某一时间进军。”

墨菲返回阿尔及尔后,发来了两份电报。一份说,马斯特将军表示,让吉罗担任最高统帅,他才会参加盟军的战斗;另一份说,海军上将达尔朗的儿子向他保证,他父亲愿意与盟军合作。达尔朗是维希部队总司令,如果能以他取代手下无一兵一卒的吉罗将军,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达尔朗诡诈多端、声名狼藉,不可轻易与他合作。经过反复考虑,艾森豪威尔决定暂时和吉罗合作,并准备和达尔朗适当地接触。他希望通过与两个人的合作,使盟军顺利登陆。事关政治和外交政策,在采取行动前,艾森豪威尔必须得到上级的指示。于是,他向丘吉尔汇报了情况。丘吉尔听后,沉思良久才说:“如果一定要将法国海军搞到手,你就必须去拍达尔朗的马屁!”最后,丘吉尔因为考虑政治影响,他让艾森豪威尔视情况发展而定。

为了给三天后的正式行动做最后的准备,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火炬”行动的临时司令部——直布罗陀。总司令部设置在山洞中,寒冷潮湿的空气中,时时发出难闻的臭味。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顾不上这些,他的心思全在几天后的战役上。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我第一次指挥战役,一定要干得漂亮。尽管艾森豪威尔缺乏高级指挥官的经验,但事实证明他的许多决策是正确的。

参加作战的英美军队共有13个师,665艘军舰和运输舰,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65艘其他作战舰艇,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特混舰队。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个师,其中有4个美国步兵师、2个美国装甲师和1个英国步兵师,大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盟军计划使用1700架飞机做空中保障,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

11月8日,“火炬”战役正式打响。

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率“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美军弗里登少将指挥的“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登陆;巴顿率领“西部”特混舰队在摩洛哥海岸登陆。

盟军登陆的时候,遭到法军的抵抗,前方战斗在激烈地进行,不论形势多么严峻,也不论自己多么焦急,艾森豪威尔始终表现得很乐观。他说:“我公开讲话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乐观和必胜的信心,我的悲观和失望总是留在枕边和日记里。”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打发时间……我经常幻想有一天能当上指挥官,却从来没有想过现在这个职位,我成为直布罗陀战役的总指挥……我必须有个孙子,当我胡须发白的时候,我就可以和他坐在湖边钓鱼,给他讲战争中的故事。”

为了不让玛咪担心,艾森豪威尔给她写信说:“我很安全,你不用担心。战争是代价昂贵的事业,我必须脚踏实地、尽我所能地工作,让可怕的战争早点儿结束。”尽管艾森豪威尔尽力让玛咪放心,可她怎能放心得下?每当和人谈起自己丈夫的时候,她总会说,一想到战争,她就全身发抖。

11月8日凌晨,有关登陆的消息纷至沓来。为了让法属北非当局停止战斗,并希望法军在联军对德国的战争中能给予相应的帮助,克拉克将军和吉罗将军飞往阿尔及尔。吉罗做了一次广播讲话,宣布他将领导法属北非,并命令法军停火。然而,吉罗的影响力和墨菲说的完全不一样。非洲的法国人根本不重视吉罗,对他非常冷淡,他的演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任用吉罗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令艾森豪威尔非常失望。

11月8日下午7时,驻守阿尔及尔法军投降,盟军登陆成功。他们完全控制了阿尔及尔的局势,达尔朗也被控制在股掌间。这时,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收到了一份电报,说达尔朗海军上将在阿尔及尔,因为他曾疯狂地迫害反维希政府的人士,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逮捕达尔朗,并将其绳之以法。到底要不要逮捕达尔朗?艾森豪威尔非常冷静,他明白:目前除了达尔朗,没有任何官员能把北非法军带领到盟国这边。若达尔朗能对达喀尔和土伦的法国舰艇发一道命令,盟军就有希望立刻减轻地中海潜在的军事威胁,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水面舰艇;如果他宣布停止抵抗,那么北非法军可能会立即停火。逮捕达尔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痛快之后,盟军在北非的行动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牺牲无数年轻的生命。他想起临行前丘吉尔首相对他说过的话。丘吉尔说:“尽管恨达尔朗,但为了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即使让我爬行一英里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办。”

同时,艾森豪威尔也很清楚:同维希分子接触的话,一定会引起那些敏感的英美人士的强烈反感,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残酷的战争。艾森豪威尔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当机立断。矛盾重重的艾森豪威尔,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嘴里叼着一支雪茄,烦躁地来回踱步。整个房间弥漫着烟雾,气味非常刺鼻。突然,他捏灭雪茄,下定了与达尔朗合作的决心。后来谈起此事,艾森豪威尔说:“我知道这是个必须立即在当地处理的问题,要是把它提交华盛顿或伦敦去处理,将会被他们的讨论延误时机,这意味着付出流血和苦难的代价。”

艾森豪威尔下令,让美国将军克拉克与正在阿尔及利亚的达尔朗谈判,迫使他命令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的法军停火。11月9日,克拉克奉艾森豪威尔之命,在阿尔及尔圣乔治大饭店与达尔朗谈判,要求他发布停火令。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达尔朗宣布停战。

9日,弗里登少将指挥的“中部”特混舰队仍无进展。双方已经激战了几天,直到11月10日,美军装甲部队从南部突人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奥兰法军宣布投降。

战斗异常激烈,艾森豪威尔不断收到美军战斗顺利的战报。可是,艾森豪威尔却非常气愤,因为法西斯德国才是真正的敌人,他不想把子弹浪费在法国人身上。最糟糕的是,每失掉一分钟就意味着会贻误在突尼斯的战机。艾森豪威尔只想让法国人停火,立即向东推进。

巴顿成为全军关注的焦点,他在西部的进攻遇到相当大的抵抗。艾森豪威尔非常担心摩洛哥,11月10日,艾森豪威尔在给巴顿的电报里,将心中的烦躁表露无遗。电报里写着这样的话:

亲爱的乔治:

奥兰和阿尔及尔都成为囊中之物。

现在,唯一的“硬核桃”在你手里。请问你还在等什么?快点儿把它砸碎吧!艾克艾森豪威尔焦急地给留在伦敦的参谋长史密斯打电话,他说:“如果巴顿明天中午拿下卡萨布兰卡,我就为他请功,申请三星中将的军衔。”

实际上,巴顿已经开始砸“硬核桃”了。后来,摩洛哥的守军无法抵挡进攻,又听到了达尔朗停战的消息,所以也宣布投降了。于是,美军登上摩洛哥海岸,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11月11日早晨,法国人和盟军全面停火。盟军登陆北非进展得相当顺利,损失不是很大。

盟军内部的分歧

虽然达尔朗同意停火,但仍然拒绝指示突尼斯的维希法国部队抵抗德军。而此时,希特勒给法国维希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同意德军在突尼斯登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维希政府答应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为德国人提供空军援助。11月9日,维希政府宣布,正式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不久以后,希特勒迅速派空运精锐部队和坦克部队去突尼斯,11日早晨,意大利的6个师和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占领了法国的“自由区”,维希政府垮台。

艾森豪威尔最关心的是向突尼斯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作战。他说:“一切都取决于突尼斯的法国人。只要他们头脑清醒,我们可以避免好几个星期的战争。而且还可以避免付出生命和物资的代价,为向突尼斯进军营造一个可靠、稳固的后方。”为此,艾森豪威尔准备与达尔朗合作,不管他多么声名狼藉。此时,达尔朗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艾森豪威尔决定立即准备,促使与达尔朗尽快达成协议。

11月13日,艾森豪威尔从直布罗陀飞到阿尔及尔,会见了达尔朗,并签署了“达尔朗协议”,该协议任命达尔朗担任北非高级专员。经过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批准,达尔朗协议正式生效。艾森豪威尔表示,只要法军和平民听从达尔朗的命令,盟军不会干涉法国对北非的行政控制。但艾森豪威尔在协议中强调,这只是他代表盟军签署的军事协议,美英两国政府没有任何形式的政治承认。

达尔朗声明说,他将在北非承担全部政治责任,同意让盟军在北非自由行动,利用港口、铁路和其他设施。他还向法国海军下达了命令:土伦海军决不能让舰艇落人德国人手中。当德国人前来夺取法国舰队时,看到的却是让人难以相信的场景:土伦港的军舰都被炸沉了。原来,法国海军为了不让军舰落人德国军队和盟军手中,海军指挥官下令炸沉了军舰。艾森豪威尔称之为“令人同情但毫无意义的自杀”。和达尔朗的合作,使“火炬”行动进展迅速。阿拉曼大捷之后,盟军很快就占领了除突尼斯以外的北非全境。

尽管如此,达尔朗协议还是遭到了人们的非议。在达尔朗协议公之于世之后,在英国、自由法国内部、美国舆论界,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谴责之声铺天盖地。许多人把协议称为卑劣肮脏的勾当。人们本来以为盟军进入北非后,那里将掀起一场反对纳粹控制下的维希政府统治的暴动。结果人们失望了,不但没有暴动,反而签订了一个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的、龌龊的协议——盟军与他们不共戴天的敌人签订的协议。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北非登陆的胜利、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也因此黯然失色。

史密斯从伦敦打电话给艾森豪威尔,说英美上层社会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虽然史密斯早就料到会出现不满情绪,但绝对没有想到批评会如此猛烈。为此,艾森豪威尔失去了良好的公共关系,人们攻击他是一位头脑简单的将军,他感到难过极了。司令部办公室里,艾森豪威尔望着桌上的一大堆报纸发呆,久久说不出话来。翻开报纸,总能看见长篇累牍的关于“达尔朗协议”的报道。艾森豪威尔是法西斯主义者、百姓的敌人、头脑简单的将军等刺眼的标题,令他头晕目眩。他的脸色很难看,强忍着怒火,把视线从报纸上移开。艾森豪威尔打开了收音机,一阵和谐的旋律飘进耳朵,他的心情放松了许多。然而,音乐过后,他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我的丈夫马海德

    我的丈夫马海德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一个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人们深深的钦佩。他生前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使人永远难以忘怀。《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更传奇的是她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成为连任三届的女总理。“第一位女总理”和“连任三届的女总理”都给默克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热门推荐
  • 皮卡丘的进化冒险

    皮卡丘的进化冒险

    高中生白羽阴阳差错地变身成为皮卡丘,并且遇到了一个九害绝无一利的系统(系统挖坑宿主跳,呵呵~),白羽能否靠着自身力量去站在世界的巅峰?(书友群:868391003)文笔不是很好,请见谅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钓上美人鱼总裁

    钓上美人鱼总裁

    顾若曦,早婚家族中的妙龄剩女,老妈眼中不可雕的朽木,在第N次相亲失败后,避难独自一人在海边垂鱼,美其名曰:顾若曦钓鱼,愿者上钓!结果,她一个用力将人家的泳裤给钓上来了,后面跟着一脸铁青的超级帅哥,浑身散发传说中美人鱼迷惑众生般的魅力。南宫宇,南宫世家的掌门人,女人眼中的超级钻石王老五,南宫老太太口中没人要的人渣,在第N次躲相亲后,被一个架着一副大框眼镜的女人给当鱼钓上了岸。他还没来得及兴师问罪,那女人倒先发起飙来了,说什么他非礼了她的眼睛,要他赔她的洗眼费,嘿嘿,赔就赔,一个好玩的主意涌上心头,既是老太太有令,这随便带个女人回去不就成了。于是,他以鱼钩为胁将她骗回家中。再次相遇,他发誓必将她强留在身边,她发誓永不与他沾边,他暖昧十足地在她耳边轻语:亲爱的,等着接招吧!,她连蹦带跳地逃离:变态的,别靠近我!
  • 触摸世界

    触摸世界

    灵遁者,诗歌集《触摸》。可以触摸,却无法得到。对于我来说,诗歌是水。他存在的形式像是雾气,我分明触摸着,却感觉它模糊,就像我思想的一瞬间。一瞬间的美,一瞬间的悲,一瞬间的悟,可是有谁知道。这样的一瞬间,其实包含了你过去的10年,20年的情思。
  • 其实我不太会修仙

    其实我不太会修仙

    前世想学材料学没机会,这辈子修仙了有大把时间来完成梦想,原来各种物质之间真的是可以转换的。穿越女宅在洞府里,笑看天下修士为了宝物争得头破血流。其实我真的不太会修仙,我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科学家。我真的没想到修仙界因为我改变了那么多,不过幸好是朝好的方向改变,吾心甚慰!
  • 2016年台风之传奇

    2016年台风之传奇

    2016年的台风无奇不有。在这里,他们靠着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谱写了一个个台风之传奇。
  • 爱你泪流成河

    爱你泪流成河

    三年前新婚夜,她醒来就发现自己在一个下人房间里,公公被气的急性脑出血成了植物人,下人咬舌自尽。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非人生活。她以为只要自己做的够好,一定会让他们看到她的诚心,只要她做得够好,就会以心换心,获得原谅。直到丈夫带着小三登堂入室,直到......后来才明白,原来,恨早已深入骨髓。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来自阿尔特里亚的英雄们

    来自阿尔特里亚的英雄们

    这是一本综漫小说emmm……首卷《超神学院》,以上!PS:目前更新随缘……
  • 你别说,你听我说

    你别说,你听我说

    下了车,易老倌朝越来越小的班车屁股啐了一口。他挑起两个蛇皮袋回来过年,一副穿了好衣服生怕别人看不到的样子。他的面颊早就变成了一张钱纸,枯黄干燥。村委办公楼像指挥塔般武高武大立在村道旁。三只乌鸦正在啄一具毛茸茸的乌鸦尸体。一只呆鹅伸长注定要被宰杀的脖子,嘴巴一张一合,嘎嘎地叫个不歇气,一身喷臭。还没走开几步,淡淡的过滤嘴烟气,夹着大蒜的呛味,附着女人的胭脂体香,丝丝缕缕飘进了他的鼻腔。这是村长的味道。前面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大蚱蜢一样地拦在路中间,一定是村长了。他高大的影子向后倒扑过来,压在易老倌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