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向往成为优秀职员却不定目标,而且听不得别人批评,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和抱怨,最后不忘加上一句:“这是没办法的事,怪不得我。”
大吹大擂型
面试时自称在校成绩优异、评价不赖,但录用后却发现所言夸大其词,实际上并无特殊之处。
回避责任型
最大特征是,认为“即使工作得不好,但因是新人,故可原谅”,且该做的事常会忘记去做,缺乏责任感。
恃宠敷衍型
上班只为了想在工作场所钓金龟婿,对工作持恃宠敷衍的态度,能耍赖就耍赖,只会算计如何施展撒娇功夫,且一心一意地讨好上司,却不肯好好做事。
学会坐在上司旁边
常见到有这种情景,在事先没有安排座次的座谈或某些较随意的场合,许多下属都争着坐在离上司较远的地方。有时上司主动招呼下属向他靠拢,但下属却惴惴不敢从命。
也许有的下属怕坐在上司旁边,被人在背后说拍领导马屁。其实,如果心地坦然,敢于坐在自己的上司身边,恰是一种自信自强的表现。你想,坐在上司身边,就意味着要随时应答上司的谈话。上司的谈话,会从你的举止谈吐中感觉你的素养与风度,还会从你对事物的分析中看出你认识问题的水平,甚至能从你那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一个对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人,是不怕同领导坐在一起的。
不要怕坐在上司旁边,如果你心里感觉没底,就应当锻炼、充实自己,给自己打足“底气”。即使你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也不要老是缩头缩脑,长期甘当“后排议员”,因为那样你会与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失之交臂,从而在心理上就跨越不了这个无形的障碍,如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跑出好速度、好成绩来呢?
教你快速打入办公室“小圈圈”
情感小圈圈or合作小团队
小圈圈的形成可能是情感上气味相投,也可能是工作上互动合作。如果是情感型,就找机会加入共同话题;如果是工作型,就得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顾影自怜,你应积极主动融入其中。
研究分级表,搞清楚层级
新人进到新组织,最怕搞不清楚状况,问问题找错人,自己觉得很怪,资深人员通常也不太喜欢莽撞的新人。先研究一下分级表,从那里可以搞清公司的架构。接着了解与工作有连动的部门,弄清每个人工作属性的分类。
不要吝于投资情感
破冰最困难,就是话题。建议你善用午餐、下午茶时间,这些都是新人扩大人际圈的绝佳时刻。虽然用email、MSN、电话等沟通工作或传送文件越来越便捷,但面对面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你更加清楚同事的想法,或是他当时的心情,让你有机会多关心他。如果接受同事帮助,也别忘了致上你的谢意。
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Amy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赵平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赵平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她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可是赵平就有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她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赵平的名字,免得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
Amy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见怪不怪了。
争强好胜易惹祸
案例:毕业于名校、能力出众的Matha刚到单位工作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处处帮助同事。一开始,同事们还很喜欢她,可后来她发现同事个个都疏远她。
后来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才发现,自己在同事眼里“锋芒毕露、争强好胜”。同事小陈说:“她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太过于表现自己,总把别人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想方设法压倒别人,特别是有领导在场时她更这样。那次,我的电脑坏了,我叫钱姐帮忙修,钱姐正在修的时候,她却跑过来抢了钱姐手里的工具修起了电脑,还说‘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虽然电脑修好了,但我心里一点也不舒服,我又没叫你来帮忙。”
很多新人都认为,刚工作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工作时就得处处争强好胜。但他们没想到欲速则不达,处处锋芒毕露只能引起同事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同事要有诚心,表现能力要不温不火。
与离你最近的人建立最融洽的关系
有人这样定义公关和广告的区别:一个男孩子对所有女孩子说:“我是最好的。”这是广告。而如果他只让某几个女孩子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然后让这些女孩子对别人说:“他是最好的。”这就是公关。
“与离你最近的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不求让每个人都对你点头微笑。”这里的近,是纯粹的空间距离,比如同一部门,邻近的几张办公桌等。因为距离最近的人接触机会最多,而单位里更多的人是通过与你最近的几个人来了解你的。你周围的两个人的评价几乎决定了与你较远的其他八个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希望在迎接新人的酒会或者是联欢会上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你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那样的晚会只不过是一个常规的活动而已。
也许,你终有一天会另谋高就,但是,希望在你走的时候,大家感觉到的应该是惋惜而不是庆幸。
职场新人饭桌傻事案例
[1]只有我没带礼物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本以为说着玩玩的,结果第二天他就正式通知晚上他请大家一起吃饭。我还想,自己运气真好,刚来就有地方蹭饭。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很奇怪同事们都小小“盛装打扮”了一下。我心里暗笑这太夸张了吧。谁知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听了也都不惊奇,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不知所措。后来我责问同事为什么不事先说一声,他们却怪我思维敏锐度太差,小K身上那么重的结婚味儿怎么没闻出来,凑份子要自己愿意的,总不能来拉我。
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还记得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那时候我还是“职场菜鸟”。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时就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时很主动地接对方递来的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很清醒,我就有点小晕了。谁知道这时我们老板还让我去给对方敬酒。但不知那天我是真傻还是喝多,敬完客户,还走到老板面前让他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后,知情的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我恍然大悟,想想自己是很白痴,对方客户一定心里暗笑老板养了我这么个白痴。
遭遇“断奶期”,怎么办?
“我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吗?”
“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又已经放下专业几年了……”
“工作没做多久就辞职了,又回到了要男朋友接济的状况。”
如果你20岁出头,刚刚工作,上面这些想法,你不敢说没有吧?
走出校园,初涉职场,年轻人“断奶期”遭遇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对此,专家给如以下几点建议:
1.重捡专业要趁早。很多工作从低起点做,没什么专业要求,你都可以去做,但到一定的层次,你就发现,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很难再往上发展。
2.去大单位积累经验。先积累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还可以报名学习一些自己有志于从事的职业类培训。
3.做女强人先要自力更生。不要一下子就想成为女强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心态首先要摆正,还有,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有毅力。
“新人”职场变身四步走
NO.1、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茶”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份工作并不合适,他们都希望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那杯茶。因此你要尽快了解自己,开发潜质,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工作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路。
NO.2、找个职场领路人
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技术上、人际关系上你都需要有人给你指点迷津,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找到一个领路人为你授业解惑,是你从“菜鸟”转型为专业人才的捷径。
NO.3、按需选择培训资源
走过新人阶段,如何有效地学习、补充不足或者提升强项,就成为了自我职业发展的关键。为此,你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然后有选择性的提高自己,强化个人竞争力。
NO.4、职场健康不要忽略
竞争激烈的现在,使处于职场上升期的新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很多职业病也随之而来。作为“新人”的你,切记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