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700000002

第2章 认识论总论(1)

$第一节 认识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人类作为高级生命而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认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人类没有这样特殊的能力,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文明成就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进步和发展,没有一样不是人类思想、聪明才智的产物。

有人说:人类社会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的。这话不错,劳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脑力劳动是指无形的思想意识活动,体力劳动指有形的肉体的活动。但人的体力劳动,首先是有意识的活人的活动,无意识的尸体是劳动不了的;其次,有目的的体力劳动是受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控制和操纵的,不具备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动物类,胜任不了人类的复杂劳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人类的劳动创造中,人类的智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称作因明二祖之一的法称,在因明《定量论》中提出了“人类一切成功的行动,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的观点。

人类的认识作为人类的主要规定性,有先天性的条件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性的条件是指与生俱来的感官感觉功能和心识知觉功能、敏锐的感知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等等。佛学中称人类的这种本具聪慧资质为俱生智,也称光明心续。“续”指前后相续不断之义。但人类的聪明才智,除了本能以外,都是在人类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教育环境中获得的,佛教不承认“不学自悟”的外道邪说。因此,雪域三大遍知学者之一的萨迦班智达说:“不学若成遍知者,因果之理哪有准?”

人类后天知识的获得有不自觉的习染和自觉地学习所得两类。人类的母语、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待人处世、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日常工作等许多知识本能和思想观念,都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知识信息环境中受熏染,潜移默化,不自觉地获得的。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熏习知识和观念,对人具有很大的渗透性和难以改变的稳定性,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人品的变好变坏、人生道路选择的对错,社会环境熏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知识都是凌乱无绪的,未经理智的分辨鉴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很多错误的东西。一般缺乏知识、辨别防护能力不足之人,会产生不良后果,对这种社会习染的负效应,除提高人们的认识和理性素质外,别无对治良方。

读书学习和接受正规教育是提高认识、提高理性素质的必要条件。读书学习,接受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如下的特点:

(1)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系数较高。因为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融入了无数智者学人的心血,是经过反反复复实践检验,被证明了的东西。一切新知、高科技都离不开人类历史所提供的丰富的智慧经验的母体和肥沃的生长土壤。从原始人类的落后性中就可以认识到,在现代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形成中,历史上人类一代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因此,对人类历史传统文化,不加区别地一律否定排斥,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2)正规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全面性。如数学,若不先学加减乘除,就无法学懂代数、几何等。任何一种学科知识都各成系统,都有从浅到深的层次。不掌握系统知识,就像零件不全的机器一样,发挥不了知识应有的作用。

从人类知识的总体和局部关系来看,一切知识相互之间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作用,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都是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人类从总体上讲,认识是无限的,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是佛教主张人类智慧达到极限,成遍知者的可行性理由。但从个体的人来说,获得知识的条件、寿命、精力都有限。因此,认识是有限的,所知事物也是有限的。

对具体的人来说,未知的范围永远大于所知的范围。遍知一切为目标,不断地努力,不停地超越已知的范围,逐步缩小未知的范围——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终极目的。

阿底峡尊者说:

生命短暂知识领域广,自己能活多久难预料,犹如天鹅水中取乳汁,选学自己需要之知识。

这里所说的需要的知识,对人类来讲,就是如何做人的知识和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具体的人的认识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有目标地选择方向,力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知识面狭窄而形成的偏见,有时比无知更可怕。“无知者可教,有偏见者难教”,即此之谓也。

二、知识的种类

知识总分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两种。在基础性知识中有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基础的基础知识两种。基础的基础是为一切知识所不可缺少,并为一切知识提供认识和思想方法、学习工具的一种最基本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有语文、数学、逻辑学等。

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文化科学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在人类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简单地相互联系和沟通,简单的生活用语、纯口语还可勉强胜任,如果超出人类简单的联系沟通领域,接触较复杂的社会生活面、知识面,简单的生活用语就应付不了。而那些大量的通过语言文字记载、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更是无法认识和使用。

在知识的传播交流和社会接触面变得越来越广泛的现代社会中,只掌握本民族语文和本国语文,都已显得非常落后而难以进入知识界,更何况那些连本国、本民族语文都不懂的人。藏传佛教将声明——语文知识,列为“大五明”之首,作为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学是一门建立在高度发达思维科学基础上的,以精深哲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级人文科学,没有较高的语文、逻辑知识水平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想了解其深理,只能被看做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实际上并无此可能。

在佛学上产生的种种思想分歧,归根结底都是认识分辨能力的差别,即原始的、粗疏的思维方式与经过特殊训练的精细的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很多哲学上的见解差别也属于这种情况。所以那些不学无闻的“开悟”、“得道”之说是难以相信的。

语文是开发学习、传播、使用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一切知识的载体。精通语文、熟练掌握其应用技能技巧,不但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修辞知识,还需要掌握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学等与语文有关的大量知识。因此,语文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含量很大、使用范围很广的一种综合知识。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锻炼抽象思维的一种有效工具。不但哲学、逻辑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就像时轮那样与宇宙和生命相应的密法的学习,也需要掌握天文历算知识。

除了语文、数学,还有一门基础科学是逻辑学。熟练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思维规律,对于学习任何一种知识不但不可缺少,就连想做一个精神心理正常、思想认识和言论符合逻辑的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动作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受思想意识的控制操纵。如果思想意识正常、正确,其言行动作必然也正常和正确;若思想意识不正常、不正确,其言行动作也将出现不正常和倒错失误现象。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判断、决定的正确,会导致行动的正确;反之,认识、判断、决定的错误,就会导致行动的错误。人类全部历史和经验都是这条规律的例证。

语言是思想的符号式的表现形式,思想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表达上的不明确和矛盾错误,不仅是语言表达上的问题,而且也是认识不明确、思想混乱和矛盾造成的。因此,要想解决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光靠语法、语文知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依逻辑思维知识来解决。

如“他的母亲是石女”和“存在包括一切”这两句话,在语法上是找不出任何毛病的,但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如前一句话有明显的矛盾,既然是“母亲”就不可能是无生育能力的“石女”,如果是“石女”就不可能是“母亲”。这句话的矛盾,容易看出来。但“存在包括一切”这句话若不从逻辑中仔细思考,就不容易发现问题。那么“存在包括一切”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用提问的方式就可以显现出它的悖谬。既然“存在包括一切”,那么,“存在”是否包括“非存在”?“存在”和“非存在”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因此“存在”是包括不了“非存在”的。但“一切”就包括“存在”和“非存在”,否则就不能叫做“一切”。由于这个原因,“存在”既然包括“一切”,就应包括“非存在”,但这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说,“存在”不包括“非存在”,那么“包括一切”这句话又是不能成立的。假若说“存在”包括一切是说“包括一切存在”,“一切”仅指“存在”,并不包括“非存在”,那么,“存在”是否包括存在本身呢?若不包括,怎能说“包括一切存在”呢?若说包括,“存在”包括存在本身是说不通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哲学家罗素在数理逻辑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情况,称罗素悖论。但在佛经中有佛陀用悖论破斥外道的许多例子。8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时期,印度高僧莲花戒与顿门禅宗和尚的辩论中,莲花戒用悖论破斥禅僧,使其张口结舌。可见,逻辑悖论的发现,东方人比西方人早得多。

语言中的类似这样的很多问题,从语法的角度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逻辑学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因此,要想做到语言文字表达准确、合乎逻辑、理解准确透彻,光懂语文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熟练掌握因明逻辑知识。陈那著《正理摄类论》时,外道徒三番五次进行阻挠破坏,最后还放火,陈那几乎被烧死。陈那准备放弃著述,佛经记载当时文殊菩萨现身鼓励陈那说:“你不能放弃这项工作,你的著作将会成为世间的慧眼。”

三、西藏认识论的开展

在藏地,从8世纪开始翻译和研究因明学,翻译的因明论疏共有70多种,到11世纪,因明学在藏传佛教中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出现了藏族人自造的《因明摄类集辨》,用简明灵活的驳论式代替了原来的二支论式。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因明的思辨方式是破斥外道邪说的工具,藏地既无外道,学因明就没有用处。但16岁时就驳倒因明论敌、以天才的辩论家名噪海内外的克珠杰大师反驳说:“藏地虽无处道,在开悟前修行人自己的思想上难道没有倒错邪见可破吗?”

宗喀巴大师将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也就是说,自从有了因明逻辑这个有力的认识方法、思辨武器,才使对佛法的认识和解说走上了一条真正正确的轨道。因此,要想打开佛法深理的宝库,首先必须掌握因明这个“世间慧眼”和“金钥匙”。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人的定义

一、人的定义

认识是人的认识,因此谈认识必须从人谈起。我们都是人,生活在人群中,离不开人,一提起人大概谁都不陌生。但如果提出:“什么叫做人?”在答复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形体外貌上与别的生物截然不同的自然的人。但从形体外貌上不同于别的生物的这种人,只能说他是人的形体,是构成人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的人体,在人死后,通过药物和特殊保护措施可以长期保存下去,但人死后的物质形体只能叫做尸体,不能叫做人。

那么,人是指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吗?也不是,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其他动物,包括微细生命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独有的特性。因此,这种有感觉、能活动的生命状态不能作为区分人和非人的标准。

那么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点和特殊标志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作为人的特殊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呢?稍微一思考就知道,人不是单独的物质体,也不是纯精神体,人是物质肉体和精神识体的组合体。量学中将人划入不相应法类,即非色、非识的有为法类。也就是说人既不是单纯的物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是兼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第三类存在。

人的物质肉体和精神识体之间处于互相对立、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对立统一状态,人死后只是粗分的物质和粗分的意识的分离,但细分色体和识体永不分离,作为不间断的生命种子续流,流转不息。

《人论》的作者、现代哲学家卡西尔对“人”的观点也与因明的说法相同,说:“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

虽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但人之所以成为高级生命,人的本质规定性,绝不是物质的肉体,而是感知智能、精神特质。人类的智能和精神特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所以揭示人的本质内涵的哲学定义也离不开这个问题。

因明学界最流行的人的定义是“会说话、具有认识能力的生命”。人的认识能力,就是指人的思维功能,这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符号,理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词汇,思维观念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因此,因明中称思想为内部思维符号,称语言为外部表述符号。古希腊人把人的定义规定为“理性动物”,现代西方哲学家表述人的定义为“符号动物”,与上述观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至于人类的认识特点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问题,后面将专题论述。

二、人的分类

从人的本质上划分,可以把人划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两种。

自然的人是指具有人类所共有的生物特性的人,如性别、年龄、种族、肤色、基本智能感情、性爱、繁殖能力、身体的官能、组织系统、饮食睡眠、生老病死等具有人类共同特征的人。处于未开化和半开化状态的人和智能低下、智力不健全的人也都属于自然的人。

社会的人是指具有后天特性的人,即具有从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想信仰之类的文化内涵。这种社会人的特性的形成,受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知识教育、从事职业、政治环境、经济地位、信息条件、时代风尚、自身接触面等社会综合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领主的次元交易所

    领主的次元交易所

    次元交易所。全次元各种奇葩商人汇聚于此。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神级功法,天材地宝,超级神兽,应有尽有。不过前提是你要很有钱。刚刚得到次元交易所试用资格的凯瑞表示,开局一个领地,赚钱好像并不难。ps:前三卷是种田逗比欢乐多从第四卷开始进入王朝争霸剧情。不喜欢种田的同学可以跳过看。建了个Q群,734213597,欢迎大家来吹牛~~~新书已上传,《火影忍者里的超人》请大家支持!谢谢!
  • 萌徒来袭:师尊,么么哒

    萌徒来袭:师尊,么么哒

    “我们收养他做儿子好不好?”“想要儿子,我可以帮你。”她是神魔的后裔,仙界认为的杂种,魔界拼死抢夺的对象。可这些跟她有毛线关系呢?她也只是一个有点污的逗逼罢了。没事的时候,欺负一下宠物;空闲的时候,打打群架,活动活动筋骨。(强宠文一对一)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系统来袭之女配逆袭日常

    系统来袭之女配逆袭日常

    莫名其妙地被系统绑定上,开始一脸懵逼的各种穿。“嗯...你放开我”某女试图挣扎男神的怀抱,可男神反而抱得更紧“乖,让我再抱会,好不好?”“嗯...”热热的气息喷洒在耳边,让某女红了脸。男人太棒吃不消,想离开,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男人说:“嗯?你要去哪儿?”危险的气息逐渐逼近,某女僵硬地转身看着躺在床上露着腹肌的男人,眼里满是害羞,脸颊通红。就喜欢逗满脸通红的她的男主×性格软软但降的住男主的可盐可甜女主
  • 真实末日生存游戏

    真实末日生存游戏

    秋星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关键人物,而自己的宠物还有另一重身份。为什么她会背叛自己!?究竟是丧尸可怕?还是人心更可怕?如何在这危险的末世中存活下来,才是成为王者的关键。
  • 净土决

    净土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冷王爷:腹黑痞子妃

    高冷王爷:腹黑痞子妃

    她说: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她说“三千佳丽,怎么会独取一瓢。”“王爷,王妃说三千佳丽太多,您怎么会只取一瓢呢?”王爷一笑“遣散了吧”她说“我想做个无忧无虑的人”“王爷,王妃说她想要无忧无虑的活着”王爷一笑“我陪她”她说“我想要在皇宫里吃烤鱼,特别是那池子里的锦鲤”“王爷,王妃说她想在皇宫吃锦鲤”王爷一笑“去把皇宫给端了”“不好了,王爷”“怎么了”“王妃被红千阁阁主给抢跑了”“什么,给我把整个红千阁给端了”这是高冷王爷和痞子妃的故事。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

    这本《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里的文字,有一部分就是当年行走在路上时写的,也有最近给韩寒的ONE写的《别怕有我》《光头女友》及一些未发表过的新文章。对于我来说,无论行走的梦想还是写作的梦想都还没有完成,在完成写作梦的时候虽然耽误了行走梦,但因为写作这个梦想,行走的梦想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 黄侃:志气为先(文化怪杰)

    黄侃:志气为先(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闯荡人生

    闯荡人生

    我是这家旅馆的老板,本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那个陌生姑娘住进来之后,我的人生从此彻底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