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9600000003

第3章 应酬的心理效应(2)

一些青年朋友在应酬中往往只注重“门当户对”,只找一些境况与自己相近的人做朋友,而对一些境况差别较大的人则不予考虑,觉得他们不值一交,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会与自己相同,故自觉不自觉地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使得他们的交往层次较单一,这既不利于全面认识世界,又不利于团结,往往易形成小帮派,思想也较偏激。而且“门当户对”的朋友,尤其是同在家里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他们在一起时间长了会产生互相不满意对方,而又不能从对方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则易导致友谊破裂。如果能广交良友,则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学到各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原则,同时朋友间也能够切实地相互帮助。如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思想敏锐、学识渊博但家境贫寒,经常食不果腹。恩格斯家里比较富裕,他非常热情地支持马克思的创作,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马克思以巨大的支持,使得他能有《资本论》这部惊世之作的问世。马克思与恩格斯虽属于不同阶级与阶层,但他们有着共同理想与世界观,并且在“能力”上也有着一种互补性,所以他们之间产生了持久的、真挚的、伟大的友谊。

在现实生活中,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的人结为密友或夫妻的并不少见。如此,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性格气质迥然不同,能够结义为兄弟就是一例。

确实如此,需要、性格等方面的类似性,是人际吸引和相互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这方面,不具有类似性格的人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互补因素的作用。

互补有两大类。一类是需要互补。人的需要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但是,个人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需要,特定条件下的优势需要不尽相同,这种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同,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互补,成为相互吸引的一种因素,因而也就可以成为某种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另一类是性格互外。一个富于冒险精神,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最好选择一个谨慎小心、有自我抑制力的人合作,而且这两个人一定会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相互补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应酬在相同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适当有一些互补性。这样,能在某些决定,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上、行动上达到共识,引起共鸣,又可以起到相互弥补缺点、对方需要的作用。如果两个朋友中,一个支配欲很强,总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去实现,而另一个恰恰是服从型的,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那么这种朋友关系将是和谐的、稳固的。双方都能获得交往需要的满足。一个能满足他的领导欲;另一个也能感到有目的性和安全感。如果两个人都是支配欲很强的人,则会由于决策时各持己见而导致分歧,若争执不休难免会出现矛盾,若两人应酬中的需要——支持欲长期得不到对方的满足,往往会导致友谊的破裂。如果朋友中都是服从型的会怎么样呢?两个人会相互无止境地等待,不知道应干什么,这样则会使朋友之间毫无生气与凝聚力。这样的友谊也是不稳固的。互补指的是双方作风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对待另一方的方式或态度,并不影响另一方以个人的心愿处世行事,甚至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和习惯了的处世行事方式。比如,一个控制欲强烈的人与一个依赖性较强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风和性格上可以互补的一对伙伴。因为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前者的控制欲可以得到满足,而后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赖。相反,两个控制欲都很强的人在一起很难相处,会同“性”相斥。俗语说:“老大一多船要翻。”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人们在交友初期往往各方面相似的人容易彼此吸引,但如果要长期共处下去,并想你们的“小团体”能勃勃有生气,那么朋友问的互补性是必不可少的,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寄居蟹与海葵一样,分属不同物种可谓差异显著,可它们却能长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而不与它们同类群居,就是由于它们之间有着一种互补关系。人们应酬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一些帮助,如果有能力添补他人的一些“空白”,则会赢得很多朋友。所以我们要维持稳定的、长久的、和谐的友谊,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你将因为你要以与很多人“互补”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持续时间很长的人际关系中,如家属关系等,作风和性格上的互补性,对关系的稳定和深度有很大影响。然而,应该指出,性格、作风上的互补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应一致。仍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他们在作风、性格上迥然不同,但他们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匡扶汉室,击败曹操、孙吴,如果没有后者的一致,那么,这三个人不可能情同手足,至死不渝。了解互补因素,有助于我们扩大交往范围,不必因他人性格、作风的不同而中止交往。

5.吸引效应

吸引效应在生活中,是使人从一个角度移向另一个角度的更换过程。你经常会发现自己周围的人群里,有些人是你喜欢的,彼此合得来,有些人则是你不喜欢的,彼此难以相处。应酬是有选择的,那么什么人会进入你的应酬视野,可能吸引你的应酬愿望呢?制约着相互喜欢,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在时间、空间上邻近,彼此接触机会多的人们容易相互喜欢、相互吸引形成友谊。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延格等人在1950年做过一个实验,要求已婚的大学生在同一公寓中列举他们应酬最多的三对夫妇。结果有41%指出的是在自己隔壁单元的夫妇,23%提出的是隔两个单元的夫妇,16%的说是间隔三个单元的,也有些人指出同一楼层但相隔三个单元以上或是楼上楼下交往较多的,由于邻近而产生吸引,在应酬的初期更为明显。新生入学排座位,大部分同座的伙伴彼此喜欢成为朋友。入伍的新兵,刚上学的学生,他们的好友多半是同一连队、同一车间、同一寝室的。人们越是邻近越容易相互喜欢,主要是由于邻近有助于多次接触,对同一事物的多次接触就使人由生疏到熟悉,而熟悉就会使人产生好感,有进一步应酬的动机,同时也由于相邻的个体间在心理上存在着“预期的相互作用”。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人有困难时,住得远的亲戚不如邻居,它不仅说明人们应该搞好邻里关系,也说明人们从自己接触较多的群体中获得帮助的愿望。又如“安全期望”,一个人总是希望生活在愉快的环境里,至少不让周围的人同自己相抵触,当人们预计在自己的工作或居住环境中,会与某人接触很多时,就会带着友善的美好愿望去同对方交往。

女性美是人类的精华。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的东西,如色彩、曲线、声响、形象、韵律、气氛在女性身上都有再现。现代生活中,女性自身已充分认识到了女性的价值,更会欣赏女性美。这使得女性施展其魅力具有了社会基础。

交谈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人的风度、气质、修养以及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在交谈中也表现得很充分。交谈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谁都会发现,风流倜傥,气度恢宏的人,总是比较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尤其是第一次接触。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特夫和赛格尔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模拟犯罪案卷让一些人来阅读,这些案卷的封面都有案犯的照片,读了卷宗后,根据要求对案犯进行判决,结果长的丑陋的罪犯大多数被判得较重,而长得漂亮的罪犯则被判得较轻。在人们相互应酬中,尤其是双方不相识时,“相悦原则”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魅力。许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去商店买东西,男顾客倾向找女服务员购物,女顾客则反之,这样,顾客所受到的接待要比同性好得多。但是相悦吸引只是人际交往的生物性因素,而并不具有内在的持久性。外形美固然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在交往过程中吸引力的维持与加强,则取决于交往双方的内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承认相悦性的重要性,但不能过分重视它,否则会使我们走入交往误区。

相似是人际吸引中双向吸引的主要因素。相似即双方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地方。如兴趣爱好相似。球迷相遇,一场球的品评,遂成知音。兴趣、爱好相似,共同话题多,彼此谈得投机,交往的吸引力强烈。反之,则无话可谈。另外,地位和经历相似、职业、地位相近的人容易交往。工人同工人,知识分子同知识分子,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交往,相对比较容易进行,彼此的心理感受和愿望比较一致,易产生亲近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最后,态度、观点相似也吸引人们之间的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打扮的人,常以浓艳抹者为伍,衣着朴素者的行列中,他们的足迹鲜见;崇尚大公无私的人同极端自私的人之间很少有交往的内驱力。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生活的天平总是把价值定向相似的人,放在同一个秤上进行衡量,所谓“人以群分”。人生观、世界观相近的人,自然容易萌发交往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互动。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不少白人宁愿同态度、价值观与自己相同的黑人交往,也不愿意同态度、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的白人交往,尽管肤色的区别在他们眼中也是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注意选择与自己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态度彼此相似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互补者交往双方在人格特征方面相互补充。在人际交往中,倘若交往双方的某些人格特征相互补充,如一个支配型的人,同一个顺从型的人,由于各自满足了对方的需要,也会促进相互喜欢、相互吸引。尤其是交往时间长的朋友,彼此能满足对方的需要,会使友谊更加稳固。

在互补吸引的交往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男女、夫妻之间。男女之间本就有性别的相互吸引,故男女之间的交往最易产生互补心理。男人不愿和一个与自己性格、爱好相近的异性交往,女性也讨厌那种没有阳刚之气的奶油小生。根据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互补心理,去进行社会交往和处理夫妻间的关系一定会成功的。

相生原则是指喜欢导致喜欢,你喜欢别人,会导致别人喜欢你;别人喜欢你,会导致你更喜欢对方。

可见,制约人际吸引的既有容貌体态、空间距离这类外在因素;又有价值、个性、态度相似,需要的互补以及热情、能干这类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在交往的初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随着交往的深入,内在的因素就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了。

如果你是个穷人,你想结交别人,真诚当属第一,但你不能不求人;富人也是如此,自诩一辈子不求人的人必然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他也是一个根本不懂应酬的人。应酬学家格昂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就这是得人好感的最好办法。

同样,假如你富有,想交朋友,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善待别人,必得报偿。古人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江湖中“仗义疏财”的好汉手下往往有一批效死的人跟从,这与其善待是分不开的。

6.需求心理效应

需要是人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需要,如饮食、运动、睡眠、排泄、配偶、繁殖后代等;有社会需要,如劳动、学习、娱乐、交往等。

世界上没有朋友的人,几乎没有。曹雪芹笔下的苏州小姐林黛玉,可谓是孤芳自赏、难以合群的人,可是她在大观园中,也有自己的知己贾宝玉,她的贴身丫环紫鹃也可以说是她的好朋友。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名著《鲁滨逊飘流记》中的主人公,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不过他也有一个“星期五”始终陪伴他。人来到世上,不与他人应酬,在应酬中不与他人建立友谊是不可想像的。

每个人当他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不断地与他人应酬,应酬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心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系统。他将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组成几个需要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见,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得到某一位置等,这就是应酬的需要。但应酬需要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又有所不同,因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生理性范畴的需要,人的应酬需要是社会性范畴。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是群体的人,不与任何人应酬的人是很难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的。

当你敲开人类大门的那一刻起,你便与周围的人进行不断的应酬,医生将你从母体中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用乳汁喂养你,亲朋好友给予你关怀和照顾,如果没有这些应酬,婴儿自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随着年龄的不断长大,人们的交往会逐渐增加,应酬也变成主动的、自觉的需要。从托儿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小学、中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喜欢和同伴应酬的,到了青年以后,除了同学、朋友之间的学习、工作、应酬外,还会产生家庭。那么,人究竟为什么需要应酬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人应酬的历史。人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对人类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人们为了应酬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而后将各自的劳动成果进行交换,促进入类的发展。人们在相互应酬过程中获得乐趣,得到别人的承认,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完全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应酬,就谈不上有什么生活内容,为社会、他人贡献什么,那么他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本人也将生存不下去。

所谓个性,包括人的兴趣、能力、意志、性格等一切心理素质,个性的调色板上有多种深浅不同的颜料,应酬无疑在不断调和各种颜料的比例。在个体的社会化学中,应酬对个性有决定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应酬给个体所打下的深深印迹,印度狼孩,非洲狼孩回到人间后,尽管科学家们为之创造了种种复苏人性的优良条件,但在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野兽的本性,狼孩没有形成人类的个性,是因为他失去了与人类应酬的机会,并非缺乏人类的基因。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两个断乳期。一是生理上的断乳,发生在婴儿到幼儿的转变阶段,它标志着人的生命不再靠母体的乳汁维系;二是心理上的断乳,发生在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阶段,即青春期前期,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基本形成。这时候,人对友谊的寻求达到高峰,于是,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迫切需要冲出家庭的有限范围,开拓更广阔的应酬视野,以在新的社会应酬中获得新的情感交流和感情寄托。交朋友成为青春期男女的主要生活内容,每个人都需要友谊,渴望友情。

同类推荐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如果你说:“老王,我想和老李认识一下,我的公司正需要他的软件公司那样的合作者,我公司在这方面有强大的优势……”老王就成为一个能人,一个能够“促成好事”的、让双方都感谢的人。本书教你在一些关键点上,面对关键的人,做对关键的事。
  • 做有责任心的员工

    做有责任心的员工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本书从习惯培养入手,围绕提高工作绩效、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19个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效能的习惯,希望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

    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

    《以平等之名》是系列课程的第一种,作者用说故事者的口吻,轻松解读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民主,最后撰写《论美国的民主》的前后过程,并认真地带领读者,走入文本的世界,深入讲述清教徒精神如何塑造美国民主,美国的公民自由又如何与法国的天然自由不同,更重要的是,杨照叙述托克维尔如何列举事例,分析美国的平等精神和议会传统,并告诫法国人应怎样学习美国的民主时,读者也能反思自身如何参与公共事务,这才是公民课的意义。
  • 水晶上的裂痕

    水晶上的裂痕

    陈大力在海鲜一条街的小饭馆和服务员曹小玲调笑时偶遇了三年前的同事昌晶晶,陈大力由此忆起了对昌晶晶未果的恋情。昌晶晶当年离开公司时带走了陈大力做镇纸的水胆水晶。明知昌晶晶已有归属,陈大力还是忍不住找到了昌晶晶家里,却发现和昌晶晶在一起的是以前两人最讨厌的老板李章鱼。最后昌晶晶怀上了陈大力的孩子,以为可以瞒过李章鱼。但真相是李章鱼做了结扎,想要一个孩子的话只是一种考验,昌晶晶离开李章鱼后再次失联。曹小玲在辞职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小饭馆,明确表示对陈大力的爱意。陈大力打算此后就和曹小玲一起开小饭馆时,又见到了在另一家小吃店做服务员的昌晶晶,陈大力的那块水晶被摆在门里侧的吧台上,水晶上已经有了裂痕……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废材逆天召唤师

    废材逆天召唤师

    她穿到了一个性格嚣张狠毒,琴棋书画样样不精被誉为草包再加上毫无灵力修炼的再度被誉为废材且同名同姓的冰熏儿身上!性格嚣张狠毒?抱歉,姐还不知道什么是嚣张狠毒,能吃吗?琴棋书画样样不精?很对不起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背诗兵法和打战!废材?sorry,她的灵力是无色的,她还是个全系魔法师!练器师?她就是!战神?她就是!武神?她也拿了!至于召唤师嘛~她随手一挥就整万只的魔兽来到她的身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明奇女子

    大明奇女子

    21世纪女局长一梦回到崇祯年间,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她紧紧围绕“粮食、军队、人心”这条主线,坚定地踏上拯救末世崇祯之路。她保家卫国散尽家财,被大明王朝封为一品忠义夫人;她对蒙古贵族宣言:“我不嫁,你不娶,给我千里江山为聘!”她翻云覆雨让崇祯这“亡国之君”成为“中兴之主”;她不惑之年再穿嫁衣,促进汉满蒙融合……一代枭雄与她相识于微末,三年家人般相处,十二年离离合合,最后危难关头,为卿放下刀兵,双双隐退苦寒之地,促成大明天下一统。且看一代奇女子柳心的史诗般人生,且看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痴儿夫君

    痴儿夫君

    她本无意入宫,却在父亲所谓的责任和荣光下,不得不选择承受。宫门似海,她早已有了觉悟,无心争斗,皇后或宫女,对她来说并无太多区别。不曾料到的是,自己也是宫中重重秘密的牺牲者,她竟是嫁给了一个痴儿,然而是痴儿便是不懂了感情了吗?“我叫洛琪,你呢?”她好像显得有点兴奋。然而,面对洛琪的热情,白衣男子却只是怔怔地站在那边,不吭声也不说话,只是嘴角挂着淡淡的弧度。她想,她无法忘记他的笛声,无法忘记他模糊带着笑意的脸庞,无法忘记他的眼神,无法忘记关于这个叫东方遥的少年的故事。是投入了情感,放入了真心,然而事实却残酷地让她发现,一切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般。心痛的背后,更有欺骗和背叛。而最后的事实,竟是谁都不曾预料到的不是结局的结局。。。。。。
  • 三七四十一

    三七四十一

    大家随便看看,作者随缘更新不定时更新——作为有史以来的负分第一人,容辞被灰团子赶着做任务。本来想撩小姐姐,结果反被小哥哥撩了……?!容辞抬头望苍天,世事无常啊!1v1(求求别吞简介,大哥!)
  • 我才是宠妃

    我才是宠妃

    莫嫣然怎么也没想到,就凭自己装巧卖乖就得到了沈初寒的真心,她真的只是穿过来和皇帝谈恋爱的嘛。怎么想到这个皇帝是这种人,陛下,说好的高贵冷艳霸气十足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忽必烈大帝(大结局)

    忽必烈大帝(大结局)

    御史台府衙内,玉昔铁木尔拍着厚厚的奏本对陈天祥说:“你真能写呀。我一年写不了几个奏本,皇上还烦我絮絮叨叨的,不让他耳根清净。你这么多奏本呈上去,皇上什么时候看完啊?你呀,写文章写成书呆子了。我告诉你,你把这一大堆精炼成一个奏本,把那些华丽不实的字句全删除,把那些无关痛痒的批评也都砍了,只留干货,就像杀了牛一样,扒皮剃肉,只留下骨头,大汗一眼就看明白了这骨头是黑是白。你听明白没有?”
  • 梦溪

    梦溪

    一场大雨过后,迎来异世重生的灵魂——张梦溪。前世的特工生活让她只想逍遥一世。然而命中注定要与他们相遇,到底是霸道腹黑似狐狸,却宠她、顺她的——卫麟墨;还是温柔、腼腆,却疼她入骨,爱她如命的——君如玉;或者是高高在上似不食人间烟火,却事事为她着想,爱她疼惜她的——陆麒渺。到底谁才是那个为她绾起青丝,陪她一起到白头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