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5600000002

第2章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2)

这类疑问之一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显著差异。这两个用语,古已有之,但其意义却朦胧难明,因而产生了严重的误解。然而,只因为怠惰,我们还是勉强使用这种流行语辞,即使不太妥当,这两个用语的背后,仍掩盖不住明确分辨人性的大差异,这差异跟我们面对整个现实的态度和支配我们生活的工作有关。换言之,即与下面的疑问有关:人是不是受自然左右?人在本质上到底能不能超越自然?人与密切不可分的自然之间,有极紧密的关联,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但是,人的整体存在、行动与痛苦是不是受这种关系左右?或者人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导引人类进入新现实领域的人生?这问题过去曾一再讨论,现在依然在激烈论战中。前者表现了自然主义的立场,后者则表现了理想主义的立场。这两种主义在各自的目的与追求目的的方法上根本不同。因为,如果人有另一种人生,只是想像中的事,那就必须从我们的意见与制度中去除其痕迹。而且,我们似乎应该以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为目标,努力使人生所具有的自然特征纯粹化。这样,人生才能恢复与不应分离的真正起源结合。可是,如果承认人的内部有超越自然的新因素,我们的课题大概就是尽可能强有力地支持这因素,让它和自然形成明显对比。在这情况下,人生在新因素中居中心位置,并从这观点注视自然。对自然之态度所显现的这种差异,已经极明确地展现于精神在这两种主义体系中所居的位置。当然,自然也与精神生活有关,而且在许多方面对人生都有深密影响。可是形成精神底层的自然性人生是外在的,不能超越自然的物质领域。其目的乃在于维持肉体的生命。人所具有的比较高等的心理作用、聪明以及应变的才能,可以弥补人类所无的能力,如动物所具有的优秀本能,——强壮、动作迅速、感觉敏锐等。然而,就是在这极端方面,生命也没有目的和内容,只是分散点的集合而已,这种生命既不会与生命内部的共同体合一,也不能构成特有的内在世界。这种生命所含的动作决不会指向内在目的,只朝向维持生命的功利目的。依其目标而言,自然主义只要人的生命合于自然的形式。另一方面,理想主义则想让人内部存在的本质面显露于外。依理想主义来看,没有共同性的生命现象,会在涵盖一切的内在世界中联合起来。理想主义同时也要求人的生命(或生活)受其特有的价值、目标以及真善美支配。从这观点而言,把所有希望都推向实用性这个目标,对人是一种难以容忍的侮辱,同时也是对人的伟大与尊严的一种叛离行为。这种思考方向不同,又互不相容的态度,看来似乎无法找到共同点,但是我们已经被迫做两者择一的选择。

由于对生命机构的观点发生变化,选择的问题也随着呈现出新面貌,因此目前就这选择来说已表现明显的分裂现象。几世纪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观看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并且以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世界的相关程度来定其价值。依照中世纪的看法,人的落足点是先验世界。此世中人,只是到彼世的旅人而已。我们无法看透那世界,那世界也不允许我们有活动的自由,去完成我们的目的。在基本上,那世界也不支持我们。这样看来,自然属于人类冒险也要与之交往的较高层次的领域。培特拉尔加登上梵杜山,为阿尔卑斯之美欣喜异常,却对被造物发出了这样真诚的怀疑:这种欢喜对造物主并不公平,荣耀只能归于造物主,不该从造物主夺取这种荣耀吧?于是,他在宗教的气氛中求取心灵的平安,而寄身于圣奥古斯丁,得其庇护。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变化,我们重视直接经验的世界,四周的许多事物也有助于把这个世界完全变成我们的家。科学在这动向中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也使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密切,结果不仅丰富了我们人生的某一层面,也形成许多可以深刻影响整个人生的新刺激。前一时代主观思辩的思想不能阐明感觉,也不能迫近事物的本质。自然的数学法则是喀卜勒这个天才最先加以公式化的,从发现这法则以后,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认识自然中有一无可置疑的法则。而且,意欲看出自然本相的尝试最后还是失败,虽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所具的力量,助益于福祉的提升,毕竟还是失败。盛行的技术开发与其说是基于优越的洞察,不如说是偶然的结果。笼统地说,人类对自然仍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差不多在一个世纪前,人类对此依然毫无所能,显得软弱无力。在那大诗人和大思想家辈出的时代,要克服自然的障碍,一定费了极多的时间。旅行一定很不方便,邮政也相当麻烦。想到这一切,由过去的历史来看,现代简直变化得难以想像。从十七世纪以后,科学与科学知识的累积变成了十九世纪丰硕的成果。由于阐明司掌自然过程的每一因素,追求萌生此一过程的基本原因,再把这一切产生的作用演化成简单的公式,并且为了结合分离的事物,导进进化思想,科学的探求才让我们把自然拉得更近、更能直接去经验。同时,进化论也显示人依存于自然。人因为在自然中把握自己,自己的本质才更明晰。

概念的变化系伴随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技术吸收科学的成果,使人和环境的关系进入划时代的新境。在前一时代,人在此世所居的位置,在本质上是确定不变的,因而必须依照蒙昧无知的命运或神意甘心承受一切。人即使能够或希望符应自己的要求减少受害,也无法跟祸害进行公平的竞争;既没有根除祸害的希望,也无法使生活更丰富、快乐。可是,现在,我们相信,只要略为努力,就能提高生活水准,也相信理性逐渐趋于支配地位,荒谬权力导致的专制会失去其立足点,同时基于这种信念而付诸行动。人又感觉到胜利和创造的意欲。即使人类的力量仅限于瞬间,这瞬间也是绵长锁链之一环。前一时代不可能的事情在我们的时代已见其实现。我们现在已经亲眼看到非常艰难的事都被巧妙突破,进化看来似乎没有极限,生活丰富得难以测度,这对人是一种魅力,也是一项挑战。

社会不仅要少数秀异分子,也要整个人类得享技术发展的果实。基于这种社会要求,技术发展愈发明显。这要求是一全新的问题;换言之,由于需要庞大的能源,发生新的纠纷与显著的差异,今后才会产生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热情,并丰富其意义的问题。改变环境,会成为人类的生活目的。因此,人生似乎只有与事物发生关系时才实在。人类已经不需要追求高尚的目的,并为实现这目的逃往看不见的世界。

这种事实很明显。围绕我们四周的物质环境和我们跟它的关系,表面看来已出乎意外地重要。任何哲学或源于哲学的行为方式都必须把这事实考虑在内。可是,自然主义超越了这事实,因为自然主义认为,人类因为与世界互相关联才完全被限定,而成为自然过程的一小部分。这论点跟以前必须小心斟酌的论点并不相同。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事物原初的均衡因革命性的变化而崩溃以后,我们的判断很快就发生动摇,迷失了方向。由于有人无法自己处理错误和激情,事件或意见遂有了争端。同时,把事实和事实的解释分离,也成为一件很要紧的事。自然主义把某事实编入原则时,需要严密的调查。但这主义认为,人类生活整体因与自然关系极其密切,才受自然支配,从而也要与此相应来调查所有的价值。

人生极限的主要议论并非主观思考的产物,乃由分析现代动向本身而来。这动向的出现与经过表现了一种智力。换言之,即使凭智慧与技术支配自然,也只显示人仅为自然的存在而已;这样解释,已表现出一种智力,证明某种生命状况无法解释,因为人越与自然关系密切,越显示自己优于自然。如果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大概会成为不相统属的孤立现象。而且,所有的人生都由外在世界而生,依存于和外在世界的接触,并且找不到由整体人生或美好的统一性支配的活动余地,也找不到人生内在的一贯性的正当理由,甚至会丧失一切价值与目标,实有性势必归于现实性。可是想到人类的行为,其中又含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现代科学并不是知觉能力逐渐增加的结果,而是与一切蕴积的知识逐渐分离的结果。一般认为这种分离是必然的。因为要从科学上把握自然,就须以自然完全独立于人的认识为前提,而古老的概念太过神人同形了。然而,除非思考不受感觉印象束缚,我们的概念一定无法清楚叙述自然的独立性,也无法经由分析与新的统合获得对自然的新观点。这种重建乃起因于欲如实观看探求真理之心与事物,以谋扩大生命的内蕴。如果思考不能从感觉独立,发挥作用,自然何以能排除偶然因素和个人观点所造成的必然歪曲呢?逻辑思考为了对宇宙有一贯的看法,乃将可直接知觉的事物加以变形。换言之,这见解已替被知觉的实有奠下观念世界的基础。人类伟大的智力意图在整体性中将自然概念化,并证明有一种现实与人类对自然的优越完全不同。由此可说强调自然的自然主义已被现代科学强有力地驳倒了,因为现代科学使自然变质为知识概念作用的产物。我们越认识现代科学的知识能力和内在结构,就越远离自然主义。

人对自然的优越亦由现代的科技加以证明,因为科学技术是在追求想像的预知、拟定计划、探知新可能性、正确的预测和大胆的冒险,以证明其正确性。单纯的自然焉能完成这类工作?

人类的社会行动也显示,人是有信心的存有物,不受已知条件全面限制,能知觉并判断所处的状况,并用自己的力量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重视物质,但所以承认其价值,并非源于它的感觉特性,而是因为物质有助于提高生活,完全支配世界。我们并不希求感觉性喜悦的扩大,任何一个人,甚或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本有的能力,甚至谈到社会观念,也视之为超越个人利己主义的共同利害关系。而且,如果这观念不算是义务或特权,就不能成为现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这观念所内含的伦理因素才使它赢得人心,吸引狂热的信仰者,克服怠惰心理。可是,单纯的自然领域就完全没有这种伦理因素存在的余地。只要有这种社会动态存在,自然主义就足以被驳倒了。

这样看来,自然主义决不能成为现代生活适切的表现方法。反之,现代生活脱离了它的起源,显示了自然主义无法认知的精神独立性。生命本身也与自然主义的解释相矛盾。环境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但单凭这件事实也不能说我们只是环境的一部分。自然主义犯了一项错误,那就是把人的精神在自然中所产生的变易归之于自然本身。这错误发生的原因乃是只注意结果,而无视于产生结果的力量。

事实显示,精神需要环境,并把它作为发挥作用的对象。在这范围内,精神依存于环境。可是,从这种关系来看,人生岂非经常遇到难以忍受的矛盾?改变环境,亦即解放知识的能源,知识的能源会加强生命意愿获得幸福与满足的要求。如果人只须与外在世界沟通,而不能回归自己,不能为自己的安宁使用努力的成果,生命难道不会狭隘得难以忍受?如果人类的生活对象仍旧寄托于外,而不能进入内心,生活本身就会显得狭隘,受到限制。对外在对象的科学探究决不能通往真正、完整而深奥的知识。只要我们把人看成低一阶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作为互爱基础的内在共同性。不受中枢神经控制,不回归中枢神经的精力决不会成为生命的本质。在我们兴奋时,精力往往会使我们觉得空虚,这是现代共同的悲痛经验。这种感觉上的空虚岂非证明:我们追求满足的内部存在着更深的深渊。由此我们面临了下列疑问:生命难道不想超越那已经抵达的遥远地点吗?生命难道不能从占有外在对象物回到占有生命本身、经验并自我形成吗?只有生命本身的动态才能回答这问题。是否正确,值得深思。

我想,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确是如此。在本质上我们的内在大都存有伟大动向,可以实现新的生活方式。要认识这点,只需把个别现象当做整体思考,正确认识这整体的重要性就够了。在这之前,我们的论点是把生命看成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能源与物体之间的某种东西。然而,事物只能从外部接触,因而内部是不可知的。可是,现在,知性活动已变成将对象纳入生命过程的作用,也深入人的灵魂,以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唤醒我们,使我们活动。例如,歌德这类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即是著例。我们把这类创造活动称之为“客观的”,但不能说外在世界已被写进未加入精神作用的感觉存在,倒不如说外部对象已成为精神的一部分。能源与物体有丰盈的关系。这些互相结合、彼此互相提升,而产生出崭新鲜活的完整实体。在这种生命中,不是精神注入物体,就是物体所含的精神发挥了作用。能源因对物体发挥作用,才丧失原初的不确定性,使这物体的性质显化。诗人有如魔术师,把语言赐予事物,事物乃能宣称自己的存在。可是,事物只有在诗人精神中,亦即在内在世界里,才会显得栩栩如生。与这艺术过程类似的事象常出现在日常生活——即法律与道德中,同样也常发生于人际关系间。起先看来有如陌路的他人,一旦与自己重叠,便进入自己的生命领域。把疏远的人化为自己的过程,在两个个体最高层次的关系——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因为爱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鸿沟完全泯灭。未知的存在变成了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们在别人之中看不到自己的生命与存在,大概就不能爱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国家,或整个人类。另一方面,探求真理跟我们内在生命的扩大有关联,因为如果客体不存在于我们生命中,如果认知客体所付出的努力不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存在,我们怎么会那样强烈地希望去认知客体呢?

同类推荐
  • 天浴

    天浴

    严歌苓小说自选集,主打作品《天浴》同名电影由李小璐主演,包揽当年台湾金马奖7项大奖及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时年16岁的李小璐凭此片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等奖项,但此片未能于国内上映。这部中短篇小说自选集,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各种故事。篇目包括《天浴》《倒淌河》《扮演者》《审丑》《少尉之死》《老囚》《爱犬颗韧》等7部中短篇小说。主打篇目《天浴》,讲述了一个极其想要回城的女知青文秀跟当地藏民老金的故事。文秀出卖身体,只为回城,但文秀的牺牲并没有换到回城的机会。老金带着文秀怒气冲冲大闹场部,最后在绝望之下射杀了文秀再与她殉葬。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草医肖老爷

    草医肖老爷

    乡间药草,是过去乡下人贱命的守护神,等闲识得,用心去做,便是此生莫大的造化。住在山里边的人,得了病,没得地方看,也没得钱看,就扯些草药熬成汤来喝,还算管用。秦巴腹地的凤凰山间里,到处都是树木野草,于是在一条河一道沟一坡梁里,就有一些懂得草木药用道理的人,常给人看病祛痛,山里的人们就把他们叫作草医生。南山人,吃五谷杂粮,住茅草矮屋,做蛮力苦活,就爱得些疾难杂症,尤其是长疱疖灌痈的多。过去这南山的响洞子沟原有一位草医生,名叫肖德愁,最善好治疱疖这些杂症,大家都叫他肖疱疖。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婚姻,如果能一生琴瑟和谐,相爱如初当然是上选,如果没有,一个人乐得清净,也不算太坏,人生最差的选择是明知伴侣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相处艰难维持痛苦,还要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王尔德说过,离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婚!那些让我们最终分离的原因,真的是婚姻吗?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这个故事里的男男女女,用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有时候让我们分离的,只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婚姻无关、非婚之过。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夏季微甜

    重生之夏季微甜

    酸碱必中和,生成盐和水~如果再活一遍,你还会背口诀吗?花微重生回到初三时代,化身为女学霸势必与男神一较高低!没有人再嘲笑她是差生,没有人再嫌弃她的家境!然而男神真的那么冷漠吗?她揭开了生前不知道的一些事。
  • 明日不再

    明日不再

    2034年人类的恶行终于得到了报应,雾霾越来越严重......生化危机在我们的身边爆发开来了。在这个丧尸横行的世代,我能做的,也就是记录下我们活着的每一天。2034年1月5日你好我叫林星尘......
  •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爵的天才蛮妻

    公爵的天才蛮妻

    凌君泽在被炸弹炸飞的那一刻,突然想起某个女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凌少,若有一天我被杀了,放心我一定会千方百计把你带上,毕竟我对你爱的深沉!”感受到死亡的来临,凌君泽除了想起她说过的话,脑海中只剩下两个字:“狗屁!”
  • 绝世唐门之冰梦情缘

    绝世唐门之冰梦情缘

    神之一战归大陆,天选之路降临于他,灭天之力开始觉醒,太古的恩怨,现在的仇结,这一切,都将由他来终结!
  • 毒心妆之假面王妃

    毒心妆之假面王妃

    御锦军督主燕擎玉,人称玉面阎罗,顾名思义,如同阎罗般心狠手辣,却长着一张面如冠玉、美若谪仙的容颜。那日,他身穿赤火蟒袍站于安府庭院,竟对着画像中的她动了心。安府满门遇害,她恨他入骨,一抹毒心妆,她改名换面,以叶府二小姐的身份踏上了复仇之路。连环杀人案、中计坠崖、深陷狼群、误入墓中墓……二人携手前行,揭开层层迷雾的同时,误会逐渐化解,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诡谲谜团之下,究竟是何种真相?朝堂风云多变,他与她并肩作战,除佞臣,谋盛世,一世繁华、一世惊鸿、一世长安。
  • 当命运来敲门

    当命运来敲门

    蕾蒂、小薇和德芬,是亚特家族的第十四代。亚特家的历史足够辉煌——曾出现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德国首位化学女博士。他们家族曾和爱因斯坦比邻,和居里夫人深交…… 但如今的亚特三姐妹却住在曼哈顿上西区的一栋旧公寓里。这栋公寓里生活过亚特家的好几代人,但奇怪的是每一代人都无法善终。她们仨笑称自己是没有伴侣、没有孩子、没有宠物的“三无女人”。她们深信自己的家族被厄运缠绕,她们始终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于是她们在千禧年到来之际,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案例:校园P2P,看上去很美?(第33辑)

    案例:校园P2P,看上去很美?(第33辑)

    近年来,P2P市场持续火爆,平台数量一再创新高,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对新兴市场的挖掘成为了平台存续的关键,除了常规的商企贷款外,一些P2P平台正将目光投向学生消费贷款领域。大学校园不是第一次刮起金融的风了。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让各大银行发放大学生信用卡的热潮降温,但市场还在,需求还在,大学生的消费热情与消费冲动还在,甚至可以说,是有增无减。银行发行学生信用卡仍受政策制约,互联网消费贷款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
  • 爱情赏味期限

    爱情赏味期限

    擅写职场专栏的YK中短篇小说集,精悍细腻,笔触犀利,描绘大都市职场中白领女性复杂多面的感情故事,高冷又挚情,悲伤又温暖。文章曾在《希望》等杂志上发表。《旧情人》职场和情场同时与旧情人狭路相逢。常苏想不想管住自己?《媒人》单身是病!姐帮你治。单身傲娇小公举和幸福已婚妇女的对决。《小团圆》这年头,结婚才两年,过得可是刀头上舔血的日子,女性能不强大吗你说……《爱情赏味期限》中篇小说:可能是史上最不狗血的小三故事。
  • 般若心经略疏

    般若心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