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700000004

第4章 前言

多谢了,南老!

南老是我最敬重的一位东方文化大师,儒、道、释无不通达,着作等身。于佛学,尤有独到之心得。

还是那句话,灭高人有罪。

南先生的可贵之处,并不止于他是东方文化的通家,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者。这就使他与大量学者型的东方文化通家们大不一样。

学者们的书,妙也是妙,但大半有隔靴搔痒之嫌,大本大本读完了他们的书,却如何也找不到一个人生入手处,似乎是谈天说梦。

我以为,东方文化的根本处,恰不在于其体系的博大,哲理的精妙,真正的妙处在于他总是很恳切地给你一个人生入手处。

南老的书总是力求做到这一点,解经说法无不落于实处。读他的着作、文章,恰如同看见了他一生的为学为人。这是一切热爱东方文化的人都应好好学习的。

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开宗明义第一节的标题便是(佛学)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这对于一切还迷恋在迷信中的学佛人不啻是一声警钟。在我见到的学佛人中,不管是出于迷信,出于气功,出于好奇,出于做学问……其内心深处,总是或多或少地认为,在我们世间人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我们无法认识却又左右着我们的神秘的彼岸世界,尤其是一些出于宗教目的学佛的人最严重。捧佛经览佛相,无不是战战兢兢,似乎稍有冒犯,便永世不得超生。佛,于他们不是慈悲而是恐怖。

这种迷信意识,深入中国人心太久、太久,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我的友人贾平凹写了一本《废都》。内中孟云房的故事,几乎是照搬了一九八五——一九九二年我的全部生活情节。正如《废都》所写,那时的我真如一只没头苍蝇,到处乱碰。算命先生、气功师、和尚、尼姑、道人、巫婆……全是我家的座上客。对于这些人我从来是恭而敬之,对于他们的说法,我是理解的也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若以一般人看来,我真是一个迷信头子。平凹与西安的一些文人朋友都嘲笑我,平凹在他的《废都》中对我极尽嘲讽之能事。

其实,我并不是太信任这些江湖客,不过在没有明白他们的来龙去脉和他们满口所说的佛学、道学的来龙去脉之前,我决不轻易否定他们,我要把他们教我的东西放在我的生活实践中去检验检验。我宁可人们说我迷信。我在实践这些江湖客的指导时,坚持不怀疑、不折扣、不思考,一切有令必行。愚昧,非是自己愚昧过了之后,才会知道人为什么会愚昧。

愚昧总有愚昧的合理性,不然就无从说起还有什么愚昧。愚昧自有其合理的因缘。

在如是人中,我以为平凹还算是真有几分神通的。他在《废都》的结尾处, 说我瞎了一只眼,这大概是隐喻我有眼无珠,上了江湖客的当。书中同时又说我与儿子一起去云游天下了。其实在他写《废都》时,我还没有出家的愿望,而在《废都》出版之后,我确实是与儿子一起出家为僧了。

多年来,我们一头扎在东方文化中,却终是未沉沦为一个迷信的宗教徒,这是应该感谢南老的。

我接触南老的作品还是八十年代的事。《废都》中写到我与一位比丘尼交好,这是实有其事。不过这个尼姑的形象,后来被平凹作了大大的变形,这完全是他创作的需要,和我认识的那位比丘尼毫无关系。我认识的这位比丘尼至今还严持戒律,痴心不改。平凹对这个人的变形不无道理。一个宗教徒若真能如平凹说的那样“潇洒走一回”,东方文化的改造便太容易了。平凹笔下的那种尼姑,在我的生活中几乎是找不到的。

平凹不太了解真正宗教徒的虔诚。

但我以为这“虔诚”中包含了一层更深的悲剧,也未必合于释迦的初衷。就是这位比丘尼给我送来了大量的台湾佛学杂志,那上面多有南老“禅学讲座”刊登。初得南老着作,我欣喜若狂,如饮醍醐。南老比我接触的那些江湖客高明得太多了。

我以为我此时的心情是当代许多学佛人共有的。不少人到如今还对我说,他们唯一尊重的人便是南老。

现在回忆起来,八十年代的东方文化实在是极有意思的,各种奇说异论漫天翻滚,各类“神功”、“神说”如雨后茅草。一夜之间,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蹦出无数的神仙、佛子、仙姑……比今天的歌星影星还名噪一时,时至今日还有人在鼓噪不休。

我们中国有多少人作过气功热的追星族?

我不敢想象,当时的世间若没有南怀瑾先生等明眼人的着作问世,我们这些追星族真不知会闹多大的笑话。

出家了,不少师傅们告诉我,南怀瑾是“外道”,是“魔头”。还告诉我一则故事:说南老在南方某名寺主持禅七,参加禅七的皆大陆名宿,享誉一方的“禅合子”。其中有位高僧愤然离席扬长而去。他回寺后命他所有弟子一定要把南怀瑾的着作全行销毁。其原因是,南老在主持禅七时在禅堂抽烟了!

我对这位高僧该说什么?

我更敬佩南老了。

出家多年,高僧见过不少,然而令我不敢恭维者更多,更多……许多僧人……我不说了,免得有谤僧之罪。但是,心中怎么能没自己一本账呢?我毕竟是个活人。

我还是没有抛弃南老的着作。

在寺庙里,我还是按一名僧人该做的都做了。戒酒、戒烟、念佛、行脚、乞讨、闭关,一天磕上千个头等等,我做了,比一般的僧人做得不差。

但还是读南老的书。

还是我当年对待那些江湖客的态度,先按他们说的做下去,虔虔诚诚地做,老老实实地做,绝不先怀疑。

这也不妨碍我一本本地读南老的着作。

我以为我一生有一个最好的习惯:我没有完全弄明白的事,绝不简单地事先否定。虽然为此我吃尽了苦,但心里很踏实。我以为一个人真想搞懂点什么?总该是这样才好,死了也是明白鬼。

还是那句话,愚昧怕什么?怕的是不知愚昧为何物,不知愚昧起自何种因缘。这得先尝尝“愚昧”的滋味才行。

我不知是我多年的愚行起了作用, 还是南老的作品起了作用, 或是我诵《金刚经》多年起了作用。

我诵《金刚经》到底有多少遍,不记得了,反正是极熟的。我曾逼着我九岁的儿子背《金刚经》。他早已熟诵如流了,而且是一背就是八年。时至今日,我们很庆幸,没有完全陷入迷信的泥坑,是不是真的走出来了?不知道,起码是开始可怜那些还在迷信彼岸的神灵的人们了。

我以为这便是我们诵《金刚经》得到的“感应”吧?

我以为,为求感应而诵《金刚经》,怕是难有感应的;即便有了,也未必是合《金刚经》之理的。 不求感应而诵《金刚经》, 怕是真会有感应的,只要你不把“感应”神奇化便好。你懂了《金刚经》的道理,哪怕只是字面上的道理,不也是一种“感应”吗?

所以,我欣赏南老《金刚经说什么?》一书开宗明义第一节的标题,(佛学)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我记得我第一次悟到“佛”之一字的本义的时候,浑身的汗毛孔都炸起来了,满身的鸡皮疙瘩两天也未消下去。

什么是佛?当时什么也说不清,只是恐怖一切全没有了,这是“空”吗?不知道,我还活着,一切全没空,只是觉得这世界、这人生,尤其是“死”后,什么也没有了。转世、轮回……功、罪、善、恶、美、丑……全是一场笑话……什么也找不着了。什么成仙,成佛,全是废话。

不过,我劝一切学习东方文化的人,一切学佛学的人,莫作神秘想,莫作神奇想,这是很实在、很实在的心理感受。一种很有意思的“知”。

这一切怕是要多谢南老的着作的。但是,佛学并不在这里止步。一念空、念念空都不是佛学的最后归宿。佛学的真正归宿,还在这个繁华似锦的人间,除了这个人间,除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宇宙—生命”大系统的流程, 佛学什么也不关心。——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我们从这里展开我们对《金刚经》的阐述。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从一个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道理,打造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趣味读本,通过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趣味解读,带你走进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社会心理学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趣味以及魅力,如果再能够将其运用到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便可以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开。一本书,引领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之门。
  • 超大容量

    超大容量

    别人家的主角:我有金手指,秒天秒地秒空气。潭老鸟:我有烟嗓。别人家主角:我情商高的一匹,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拥有超过年龄的成熟和睿智。潭老鸟:我有烟嗓。别人家的主角:我身边美女如云,凡是用一百字以上描述过的,都对我有好感!潭老鸟:我有烟……额不对,我钢铁直男,至今单身(小声哔哔)
  • 羽霖铃

    羽霖铃

    (女尊,1v1)穿越重生是为了找寻真爱共度一生,还是力挽狂澜,建功立业?她明明努力找真爱,怎么就一将功成万骨枯了呢?南宫羽站在皇宫最高处,望着那一处红得刺眼的彼岸花,喃喃道,“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小剧场一:言羽与南宫羽对弈南宫羽一手执子还未落下,一边的言羽便直接握住了她的手。“干什么?”南宫羽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言羽含情脉脉。
  • 淑女成长记

    淑女成长记

    从小被哥哥们守护长大的林飞飞,转学到了风险四伏的神秘学院,失跌的同学、神秘的守门人、无人居住的旧楼……她将开始她人生的考验。
  • 谋略的故事

    谋略的故事

    很多人为如何提高自己处世、办事的策略苦恼不已,读了很多智谋类书籍也无济于事。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潮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共收录了近300则中国古代经典的谋务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谋略典籍中摘选出来的。其中很多故事被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奉为经典。本书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断案谋略、说辩谋略、智童谋略等五大部分。与其他智谋类书籍相比,本书所辑故事短小精练,但对于人们提高办事能力,丰富人生智慧的意义却毫不逊色。
  •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一次意外的重生。她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却苦逼的没有第一时间继承原主的记忆。看着眼前惊为天人的男子,苏灵含惊愣“你是谁?”男子邪魅一笑:“我是你未婚夫”“哈?对不起,我失忆了,你现在只是个陌生人。”“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你若想现在就深入了解一下彼此,我也乐意配合”“流氓”“我只是你一个人的专属流氓。”苏灵含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认命般接受从此后生活中多了人形忠犬。可是,这生活到底跟想的不一样。他的仇人,她的冤家,一个个都忙着出来蹦哒。日子就是虐也虐不完的渣,幸好姐异能在手,人无我有。再加上还有个厚颜无下线,宠妻宠翻天的美男助威。苏灵含表示,这日子再也不怕无聊了。
  • 绝世神医:腹黑女帝,太妖孽

    绝世神医:腹黑女帝,太妖孽

    她,21世纪金牌杀手,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神医,一身天赋冠绝古今,一夕穿越,却成了人人任意欺辱的废物秦家四小姐。王者归来的她,拳打恶仆,脚踢贱人,快意恩仇,好不痛快。意气风发的她,却不料惹上邪魅冷傲的他,从此身后多了一名跟屁虫。“王爷,我们性格不搭。”某女头疼无比地说道。“丫头,说啥呢,本王我百搭。”某人理直气壮地地说道,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她,上官飞雪,二十一世纪的才女,拥有倾城倾国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天性开朗,聪慧过人,一身铮铮傲骨,俯视万物。他,萧天灏,一代千古帝王,霸道冷酷,孤高绝傲,威震朝野,权倾天下。就那么一次意外,她便成了他的雪妃,然而已经心有所属的她,该如何去面对身为帝王的他,友情与爱情相衡,她又该如何抉择。他要囚禁,她偏要释放,他要处死,她偏要营救。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然,他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独揽天下大权的他到底该怎样处置这个无法无天的上官飞雪?
  • 穿越来欺君

    穿越来欺君

    别人穿越都是吃香喝辣的,可她为什么怎么惨?不但要女扮男装,还需要参与动不动就掉脑袋的夺嫡之争。她不要当什么顾先生,也不要当什么谋士。能不能让她先穿回去,她还没活够呢。
  • 纯事录

    纯事录

    一段高中时代的经典录制,白纯平凡不平淡的故事开始了。小说内容主要包括主角白纯从高一到高三的经历,尽量描摹现实不虚构,不脱离实际。此书为刍见木早期作品,是一部青春日常系小说,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新人新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