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900000005

第5章 修身养学,勤于雕琢(1)

修身养学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是为了雕琢性情、陶冶情操,养学是为了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但若想达到二者兼备,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曾国藩能达到“内圣外王”,自然是少不得“勤修”二字。也就是说,曾国藩把修身养学与一生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兼顾修身养学;在修身养学的同时,把事业发扬光大。

——同治二年十二月

1.花心思读书,用心思做事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父亲曾竹亭长期苦学,但却为科举考试所困,四十三岁时才补为县学生员。他的祖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壮年悔过,因此对曾国藩的父亲督责最严,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大声地呵斥儿子。至于他的父亲,他的才能既然得不到施展,就发愤教育儿子们。曾国藩曾回忆说:“先父……平生苦学,他教授学生,有二十多年。国藩愚笨,从八岁起跟父亲在家中私塾学习,早晚讲授,十分精心,不懂就再讲一遍,还不行再讲一遍。有时带我在路上,有时把我从床上唤起,反复问我平常不懂之处,一定要我搞通为止。他对待其他的学童也是这样,后来他教我的弟弟们也是这样。曾经说:‘我本来就很愚钝,教育你们当中愚笨的,也不觉得麻烦、艰难。’”

在这样的家庭里,曾国藩九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十五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

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功业,还是基于他自己的发愤苦读。

对曾国藩来说,美服可以没有,佳肴可以没有,华宅乃至女人也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书,不能不读书,读书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曾国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书籍。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下。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无几。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易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与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忍释,自己太需要这么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使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但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少用,所费也很有限。随身所带的一些皮袍冬衣,反正这时已是初夏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够用。

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此时,他如获至宝,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平生第一次花这么多钱购置财物,这就是书籍。此一举动,足见曾国藩青年时代志趣的高雅。曾国藩的一生,不爱钱,不聚财,但却爱书,爱聚书。

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还债),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这样,自京师会试以来,就使曾国藩养成了对古文和历史的爱好,为以后更为广泛地研究学术问题,总结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参与治理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所以,他后来回顾自己的读书治学过程时说:“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

当曾国藩供职京师的时候,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曾国藩所关心的,在外有“英夷”,在内有太平天国。所以,他读书更侧重经世致用之学,特别是舆地之学。在闲暇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军政大计,以及各种庶务,通过大量的并有所选择性地阅读古代史籍,尽量把现实的问题考究详尽。一旦当权,便能把平时读书得来的学问,拿出来应用。后来太平天国声势大盛,曾国藩以一书生带兵,终能镇灭洪、杨,一般人都引以为异。我们只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师生活,十多年京师名流之间的交往互教,十多年京师期间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经世致用之书籍,是如何地准备着应付事变,如何地关切时务,如何地虚心研究!便可知道曾国藩的成功,绝不是侥幸得来的了。

当时掌理全国庶政的六部,除了户部之外,曾国藩担任过礼、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在为官期间,对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点,他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而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和武备良窳。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升为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时,遍阅清代道光以上历朝文献,目睹时局危急而政风颓靡,遂因皇帝之下诏求言而先后参照史籍上了几道条陈时务的奏疏。体现了他明道经世的抱负。

在曾国藩读书榜样的示范下,湘军将帅们则是把孔、孟、周、张、程、朱,直到船山的“圣贤学脉”、“儒家道统”作为自己的思想信仰,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广搜博取,以求治国用兵之道,为其军政实践服务。

正如郭嵩焘所说:“军兴以来,湘人起文学任将帅,肩项相望。一时武健强力,多知折节读书。军行所至,闻弦歌之声。”大批湘军将领多是从“一介书生”、“布衣寒士”而投笔从戎,从文书、幕僚或中下级军官,一跃而成为统兵作战、独当一面的高级将帅,不少人成为巡抚总督一类的封疆大吏,有的甚至成为清朝中央政府的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

曾国藩于读书学习尤为可贵的是,把它作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相伴终生。

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一月十七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几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并在读书中体味出乐趣。因此,在二月十七日,他自己感到病甚不支,多睡则略愈,夜间偶探得右肾浮肿,大如鸡卵,这确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却置至一旁,晚上照旧读书不废。疾病缠身,这已是难以摆脱的困扰,“前以目疾,用心则愈蒙;近以疝气,用心则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废人矣”。但药疗不如读书,他离开了书的话就是一个废人了。

如此看来,曾国藩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把读书当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来看待!

曾国藩语录精粹:

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咸丰九年二月

2.学而求变,以变创新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名垂千古,为人推崇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而是那些主张因时而变,敢开创新风的人。曾国藩具有“继承与发展”、“守旧与革新”的双重性格,可以说他的“发展”与“革新”,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放弃夜郎自大的盲目自重观,开启了一代学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风气之先,给黑沉沉的满清王朝带来了一缕“自强”的曙光。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教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的自觉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箴言,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理想人格和道德规范。曾国藩晚年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位尊为“相”而居汉大臣之首,但按照清代政制,这仅是没有实权的尊号。在其事业的鼎盛期,他虽是节制几省军务的主要军事统帅,但其实职始终是地方大吏——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按照忠不出其位的原则,他完全可以循规蹈矩,以完成本职工作为满足。可是,他一再发出建立机器局、派遣留学生等倡议。这些行动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急于改变国家贫弱面貌的爱国热忱超越了个人成败得失的考虑。

他曾同李鸿章说过:“鄙意北方数省因循已久,……东南新造之区,事事别开生面……制器造船各事,皆已办有端绪。自强之策应以东南为主。阁下虽不处海滨,尚可就近处理,购办器械,选择人才,本皆前所手创,仍宜引为己任,不必以越俎为嫌。”在专制制度下,越俎代谋小则招怨,大可惹祸。据内容看,此信大约写于1867年李鸿章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后。曾国藩一生谨慎,平定太平天国后又恐权重位高招忌,加上健康每况愈下,因而一再要求归田以保晚节。如果不是出于考虑国家安危、开创一代风气,是不会有这一行动的。他一生谨慎,但却要求李鸿章敢于“越俎”,表明他敢于担当大事的品格。

其次,因时而变、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推动他学习西方的基本因素。儒家的经世致用派一贯强调从实际出发,这种学风代代相传,成为这一流派的人物历来较有成就的重要原因。曾国藩继承这个传统,也一再强调:“不说大话,不骛空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禁大言以务实”。理学家们沉溺于心性之学,热衷于从考察思想动机中去鉴别君子与小人。而曾国藩对此作了重大的修正。他说:“恒言皆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暧昧即为小人”。

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如果专注某一方面,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曾国藩经常慨叹:古往今来有大作为者,他们的才智只发挥到三成,而七成却没有用上。所以他信天、信运气。梁启超作为近代的改革家无疑是时代的骄子,但他的变法事业没能推进下去。他在文学、历史、文字学等方面也造诣非凡。但他在临终前谆谆教导子女们:以他的博杂不专为戒。后来他的儿子梁思成专攻建筑,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曾国藩语录精粹:

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惟堂上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今人讲理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譬如文理不通之童生,而令衡阅乡、会试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虚心涵咏而不妄加评骘,斯可哉!

——同治七年四月

3.以勤为铭,将勤补拙

曾国藩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大志的效果。为此他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

意思是说,功夫还未下到,就想求得效果马上达到,实在是荒诞的。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天资一般的人靠什么与天资好的人相抗衡,甚至取胜于他?靠的就是一种“积累”。当初同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时候,人家也许还不如你,但是你却自恃聪明(也可能你是真的聪明)以此为傲,认为聪明天赋即是万能,不管别人怎样“积累”,你认为无论何时,只要你想去做的时候,你就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殊不知人家天赋一般的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知不觉地就和你拉开了距离,已经不知不觉地逐渐具备了远非仅靠“天赋”或“聪明”而能得到的某种地位、某种资源,以及某种能力或成就。

曾国藩反复告诫他的子弟,为学必须靠平时的积累。他说:“读书的道理,如杜元凯所说,就像大江大海一样长时的浸漫,像蒙蒙细雨时时滋润一样。如果所见所闻十分寡陋,含蓄蕴藉的程度浮浅,比如只有一勺水,绝对没有办法灌注得透彻,滋润得丰美。因此,君子是不能因微末之道而自我限制在一个地方的。知识在于积累,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

曾国藩由此推及到做文章诗词,他说:“大凡写作文章赋诗,应当在真挚的感情达到了极点,不能不一吐为快的时候。然而,也必须靠平时积累得多,那么写作时不用苦思冥想而能左右逢源。所讲的情理,足以表达作者内心最真挚、最切实的感情。写文章的时候,没有刻意揣摩字句的苦恼,文章写完后,没有不能表达心里所想的情况,这都是平时日积月累的功效。如果平时就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不得不临时再去寻思“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学通的,那么就不得不求助于文字的功效,甚至于雕饰字句,花言巧语,取悦他人,所做的假饰更日趋拙劣。以后要想达到真情激发的时候,那一定要先看胸中所掌握义理程度怎样,如果能像取携带在身边的东西那么方便,顷刻而来,脱口而出,就可以了。不然,还必须临时寻求办法,那还不如不去作。强求自己去作就只能以巧言伪情取媚于人。”

在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为学的要求十分严格,平时决不能敷衍了事,浅尝辄止。而是要善于积累,这样一到用时不必苦思冥想就能左右逢源。知识积累多了,就有可能融会贯通,以一推万,根据已知去发现未知的内容,想像与发挥的空间就大,思维便可信马出缰自由驰骋。

除强调读书勤奋外,曾国藩也很重视读书环境。他反复强调合适优良的环境,足能使人易于为善,正如恶劣、腐败的环境容易使人变坏、变恶一样。他以直隶为例。正因为直隶自古有豪侠之风,乃良好之风气,所以予以大力赞扬,并以此勉励直隶学人士子继承此种遗风。如果环境恶劣、风气很坏的地方,他认为不宜于人才的培养。他曾致书其弟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

在治家教子上,曾国藩更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勤”字。他在信中曾对儿子纪泽说: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本书所辑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具有经典故事短小精练,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心田,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如饮醍醐。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之捷径,往往充满着坎坷崎岖。对于不同的路该如何走,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希望你把本书放在枕边,当你彷徨苦闷和无聊闲暇的时候,翻翻它。或许它会给你答案,给你力量,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左右逢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说话的力量是巨大的,说话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口才是学识、才干和智慧的重要标志,是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口才好总会受人欢迎、受人敬佩,而懂不懂得“攻心说话”,更是决定你人生成败的关键。
  •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舍得,顾名思义,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就必须先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本书全面论述如何学会舍得,舍是放弃失恋的痛苦,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争吵,放弃虚荣,放弃对权力的欲望,放弃对名利的争夺……该放弃的都勇敢而果断地放弃吧!这种放弃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的人生态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把那些应该放弃的都放弃时,你会发现自己一身轻松,那种因为放弃而感受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你也会因为放弃而得到更多。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 百年优雅:杨绛的人生智慧

    百年优雅:杨绛的人生智慧

    她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生与文字结缘;她历经人间坎坷,将自己修炼成精神上的贵族;清华才子钱钟书对她一见倾心,二人携手走过六十年婚姻旅程。她是杨绛,经受着岁月的洗礼,浸染着时间的霜华,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境。温柔是她最强大的力量,坚韧是她鲜明的个性。她是作家、剧作家、翻译家,享受过追捧,也遭受过苦难,却始终持守着优雅和平静。她最不喜欢哲学,却用低调和勤勉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她知足、淡雅、谦逊,却又不卑不亢。不妨翻开书页,领略这位百年老人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契约情人不买单

    契约情人不买单

    某个懒洋洋的上午,她发现了枕头边自己一对凌乱的内衣……我的天哪!她被怎么了?也……也太神奇了吧?半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走在单行道上,一行热泪划过了她干净的脸庞。这个突如其来的宝宝,究竟要还是不要啊?可问题的关键是:他爹是谁啊???难道是天意?嘿嘿,这机会来得正好,你们要宝宝对吧?没门!除非……对了,咱这主仆关系是不是该换换了,臭小子?同意了就签字画押,还得公证!哼哼,地下情人的名单统统给我默写出来,本小姐要一个一个地解决掉!本性不改是吧?嘿嘿,不就是玩吗?好,本小姐也玩给你看!-----------------------喜欢的亲们别忘了多多收藏和撒花花哈……~~~O(∩_∩)O《契约情人不买单》/莫芮西藤http://m.wkkk.net/a/135428/------------------------------------------------------------------M.R西藤最新力作《虐恋:火辣少妇别耍酷》http://m.wkkk.net/a/184040/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哦~~~~O(∩_∩)O
  • 明:繁华与崩溃

    明:繁华与崩溃

    明朝,是一个繁华昌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残酷和精彩的朝代。明朝社会,自上而下,由始至终,爱恨骋意,倨傲以狂,狂放自适,嬉乐贪欢;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曹石之变、宁王之乱,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锦衣卫、东西两厂,权宦当道,朝野昏暗;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谜团重重,党同伐异……绮楼盛境,帝国繁华,转瞬间皆成梦忆,不能不让人扼腕慨叹。在这样一个大伪季世,既有明朝“中坚”的文恬武嬉和好做新朝“臣妾”的暗通款曲;也不乏秦良玉、夏完淳等妇人孺子,抗贼御寇,忘身忘家,戚继光、俞大猷等勇武将士,力战歼倭,捐躯赴国……君与臣的博弈,忠与奸的对峙,各种势力的角逐,统统在这个王朝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 余生暖阳入你心

    余生暖阳入你心

    (绝世甜文+独宠)帝都有位冷阎王,冷冽毒辣,杀人如麻!他为整个帝都最高贵的统治者!传闻!帝少三米之内,不可有一女!违者!死!帝都有位小白兔,活泼可爱,单纯无害!她为整个帝都最有勇气的小姑娘!传闻!云落三米之内,必有帝少!她对他一见钟情,从此穷追不舍!却在要放弃时,被某男狠狠锁入怀中!不让逃脱!帝都人人皆知,帝少有了小娇妻,从此君王不早朝,开始花式宠妻!打不得,骂不得!只得抱在怀里宠着,惯着,爱着!对于帝晏城来说:世间万物,都不及她一颦一笑!云落微微一笑:城城,余生请多指教!(这是宠妻之路的开启,让我们拭目以待!)
  • 陆地仙经

    陆地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道战皇

    极道战皇

    一个遭遇了劫难的少年,在劫难后遇到了一生最大的改变,转生,突破极限,打破规则,一个少年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 老宅里的恐怖谋杀

    老宅里的恐怖谋杀

    深秋的夜晚,阴雨淅淅沥沥。一幢破旧宽大的老房子,木板门被雨淋得透湿。进门是一口天井,过了天井便是正房。子时刚过,猛听得正房东厢一间屋里发出大声惊叫:“有鬼呀,来人呀!有鬼呀,快来人救命呀,救命呀!”惊叫声吵醒了家中所有的人。大家纷纷亮灯,赶到呼叫救命的那间房里。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矮胖老人坐在床沿上,也许是方才受了惊吓的缘故,浑身哆嗦,面色发青,连伸手去抓桌上烟杆的力气都没有了。此人便是上海滩上“仁古钱庄”的老板嵇仁古。
  • 时病论

    时病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理暗示力:唤醒最好的自己

    心理暗示力:唤醒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本关于治愈、成长、潜能与成功的心理学实践书,将给读者带来的是生活的正能量。书中揭秘了医生如何治愈病人,父母如何培养出优秀孩子,商人如何说服客户,我们如何获得幸福、满足和成功……库埃用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心理暗示力是打开美好生活的一把钥匙,是征服命运的一件武器,只要正确掌握心理暗示的技巧,便能由内而外改变我们的人生。
  • 酒仙儿的江湖梦

    酒仙儿的江湖梦

    酷爱武侠小说的八零后妈妈每天都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闲暇的时间她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武侠小说的编写。一次同事聚餐平生第一次喝了酒而睡的稀里糊涂,在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躺在一望无际的积雪上面,开始还以为在梦里,随着遇到以她的心态创作出来的男主她才渐渐的明白自己竟然来到了自己所写的小说里面做了女主,起初她还很高兴终于过上了仗剑江湖的日子,可身在江湖她才知道是多么的凶险,她想尽办法要回到自己的世界与老公孩子团聚可终究都是徒劳。她的笔下女主洒脱大气唯被儿女情长牵绊,她还知道女主有一场劫难历时一十六年的囚禁,她想尽办法想要改变这一切...!故事最终女主与男主还是走到了一起,为了庆祝而喝的酩酊大醉...
  •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他,一双紫眸摄人心魄,是冷血无情,还是蚀骨深情;他,俊朗妖孽,对她纵容宠溺,却折她羽翼。年幼时,她对他说:“待我长发及腰时,你娶我可好?”他说:“好。”几年之后再相见,他对她说:“你已长发及腰,嫁我可好?”她从容一笑拿起一旁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