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200000007

第7章

病态恋旧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儿童的恋旧,多是因为人格发展滞后,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青少年的恋旧,大多是因为生活环境急剧变化,使他们感到恐惧与不安;中老年恋旧,大多是回避现实、对社会存有偏见、不合时宜的体现。

人不可能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虚幻世界中,问题不解决就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恋旧会妨碍自我超越和成功,不推陈旧无法出新。具体来说,要克服病态恋旧心理,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要注意培养豁达、积极的人生观,面对现实,积极地向前看。不要认为忘记过去就是背叛。要知道,人生有限,与其沉湎在不可留的过去中浪费时间,还不如花点力气把当前的工作做得更好。时间不等人,现在也会变成过去,新的也会变成旧的。

2.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身的特点,参加适当的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调剂情绪。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事物,用新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坚持“社交往来”,增进对周围人的了解,多沟通感情,建立信任和友谊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切忌“大门不出,闭门独思”。

3.在今昔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如果觉得立刻接受新事物实在有困难,不防在新旧事物之间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造新的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等等。

18.吝啬使心灵荒芜

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使自己成为孤独的人。对金钱不能挥霍无度,但也没有必要太过吝啬,不必每用一枚铜板都得扣算出它的份量和价值。

早在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在他的随笔里就曾经提出:过分的节约和苛待自己也是一种病:吝啬病。这种病不分国籍,到处都有。

吝啬与吝惜不同,吝惜指对所有财物十分珍惜,不浪费,不大手大脚,是-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吝啬,俗称小气、“一毛不拔”,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吝啬行为已不再限于财物,而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吝啬是自私、冷漠的衍生物,破坏了人类所固有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

贝尔太太是美国的一位贵妇,她有一座又大又美的花园。花园太美,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跑进去玩。年轻人在草坪上跳舞;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蹲在池塘边钓鱼;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帐篷,打算在此过浪漫的盛夏之夜。

贝尔大太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很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那些人还是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贝尔太大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

后来贝尔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把园门外的那块牌子取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些贪玩的游客看了这块牌子后,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望而却步了。

几年后,贝尔太太的花园真的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非常怀念那些曾经来她园子里玩的那些快乐的游客。

吝啬虽然能保住某些物质利益,但它同时也会夺走这些物质利益可能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吝啬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其实任何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所谓礼尚往来,人家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这当然好,就算是回敬一分,也不为过。如果尽想着得到,丝毫不愿付出,就会遭到“吝啬”的评价。

吝啬的价值观是很明确的,尤其是对金钱和财富。有的吝啬者很会算计,以求自己尽可能少付出,多获得。有些吝啬的人,知道一毛不拔不好,会有损于人际关系,于是,他们就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别人的恩赐的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孤立自己,是不利于社会生存的。

要克服吝啬心理应从精神上思考、领悟吝啬的错误。要知道,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使自己成为孤独的人,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

要克服吝啬心理就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会使自己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更上一个层次。对金钱的消费应该有尺度,有所计划,不能挥霍无度,无所节制,但也没有必要太过吝啬,不必每用一枚铜板都得扣算出它的份量和价值。

19.世上没有完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从心理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美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并不是完美主义者。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完美。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但是,如果过度苛求,就会变成完美主义。

郑女士装扮得体,气质高雅,在一家外企从事管理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先生在政府部门工作,收入虽不算很高但对家庭照顾有加,为人正直体贴。女儿聪明活泼,惹人疼爱。一家人看上去美满幸福,但郑女士却常常感到莫名的烦躁,情绪低落。

她总是觉得工作不顺心,先生表现不够如意,人见人爱的女儿有时也让她觉得有些讨厌。近来她对自己也越来越不满了,总觉得自己的外貌有缺陷,因此每天清晨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装扮自己。她反复地更换服装,一丝不苟地化妆,稍不满意便全部重新来过,以至于很难按时上班。勉强来到工作单位,她又会为自己没有准时上班感到心烦意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坚持高远无边的目标,不考虑自己的能力、环境的条件、他人的需要、工作可达到的限度等对达成目标的限制,一味地要求目标的完美无缺。如此,往往给予自己和他人许多压力与责难,不能忍受所作所为未能达到目标,也不欣赏与肯定自己及他人在努力过程中的付出,而经常地责备自己与他人,充满不满与批评。

完美主义者,除了因苛责、批评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也容易由于因所定目标过高,害怕无法完成而带来不完美感,而不敢有所作为。因而,完美主义者往往顾虑太多、畏首畏尾。

可见,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避免和克服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

1.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苛求完美无异于追求痛苦。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一种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平庸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人只有接纳生命的平庸,才能感激奇迹而热爱生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你的生活就会豁然开朗。

2.确定目标要合理

对于一些新的,富于挑战意义的工作,不作过于主观的要求。为自己确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因为如果目标定的太高,就会形同虚设,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也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如果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就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

3.正确认识失败

人生难免会遇到失败,不同的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败采取消极的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失败实际上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4.待人要宽容

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但若对人要求过于严格,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就会让别人反感和紧张。所以,不要因为做事不合自己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5.养成做事定时的习惯

一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都应该限定完成的时间,以能付出的时间来规范事情的品质。比如今天你要洗衣服、出去溜狗……你洗衣服预计用1个小时,就必须要求自己在一个小时之内把衣服洗完。不然的话,就会影响下一件事的工作质量。

这样安排,虽牺牲了做每件事的质量,但却从整体上保护了全方位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相对宽松平和的心理气氛。

最后要记住:这世上没有完美。

20.有时候很迷信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迷信”一般是指信神信邪。从心理学上讲,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往往就会表现出对鬼神天命等的认同,并祈求以改善自己的命运。

迷信,《辞海》解释为:“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如迷信书本。”从字面上来看,迷信有两大特点,一是“迷”;二是“信”。也就是说人在“迷”,也即不知实情的情况下,盲目采取“信”的态度。

孙彩云患了肝炎,现在病情很重。她刚从医院出来,心事重重,没精打采地往家走。快要到家时,在胡同口看见了一个60多岁的老者,老者神秘地说:“我是有名的神算子,看命运从没走过眼。见你面色蜡黄,眉头紧锁,印堂发暗,眼睛里透露出晦气,身上还有狐臊味,就知道你要有大难了。你全家都被柳树精迷住了,我是太上老君派下来拯救你出苦海的。这里有一个驱除妖魔鬼怪的符,200元你拿回家,每天烧香,念诵太上老君保佑,只要心诚,可以消灾免祸,治病驱邪。”

被病痛折磨得难以忍受的孙彩云听了算命老者的话,信以为真。因为自己真的有狐臭。老者怎么看得这么准啊,看来自己真的遇到贵人了。于是拿出200元钱,买了符回家。到家以后,就把符供了起来,烧香念诵,还磕头。

第二天应该去医院治疗,她也不去了,等丈夫上班出门后,她开始烧香,口中不停地念诵太上老君保佑平安等等的话。接下来的几天她也没有去医院,药也不吃了,整天神神秘秘的。很快,她的病情加重了,呕吐不止,全身没有力气,这才进了医院。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迷信”一般是指信神信邪。从心理学上讲,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往往就会表现出对鬼神天命等的认同,并祈求以改善自己的命运。

对外界事物没有保持辩证的怀疑态度,不进行思考和研究,人云亦云;对自己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坚信不疑,即使客观环境有了改变也不进行修正,是产生迷信心理的深层次原因。

迷信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很多人相信有鬼神并有烧香拜佛、算命占卜的行为。迷信,通过社会心理的暗示、感染、模仿等形式,会在社会上逐渐传播开来。

迷信是一种偏见与无知。每一种迷信都伴以假想威慑力的存在。如“不敬重神灵,就会被五雷劈顶”。这种假想的威慑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十分强大的暗示、制约力量,它不让人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考,只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承认、服从。

迷信心理与人的需求有关。当某个目标受阻时,这种需求就会变得更加强烈。有些人可能“病急乱投医”,去寻求鬼神的庇护。

迷信心理还与人的科学素质有关,它是无知愚昧的产物。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在生活中遭到挫折、困难时,为追求心理平衡,通常会选择迷信这种非理性方式。

迷信也与人的错误推理有关。自然界、社会中许多事物间本来就存在着某种关联,它们的存在本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迷信者却以主观意识去推导或解释客观现象,将自然界的偶然巧合说成是鬼神的安排。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要破除迷信,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无知是迷信的基础,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在现代社会中,真正信迷信的人多半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要解除迷信,首先就要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知识能帮助人战胜愚昧,由自发走向自觉。

其次要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很多人的迷信心理都是在经历挫折后产生的,例如身患重病、事业失败、婚恋不顺等等。这时人们在心理上都需要支持和帮助,而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够使人迅速的找到心理支持。如果问题严重,不妨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分析问题所在,给予心理治疗,或者加入正规的宗教团体,寻求心灵的安慰。

最后,培养自身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如体育锻炼、跳交际舞、钓鱼、下棋、弹琴、书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人远离迷信。

同类推荐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说话心理学

    说话心理学

    一开口就紧张、一聊天大脑就短路、一插话就冷场?——从现在开始本书告诉你:怎么说都受欢迎!不会接话题、不会夸人、不会察言观色?——从现在开始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读心术攻心术洗脑术说服术搭讪术。
  •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当加班熬夜成为工作常态,当失眠多梦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疾病,人们开始去思考怎样才能让压力消失,让心灵恢复简单纯净。冥想并非是如今才有的心灵修养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被一些社会顶尖人才所使用。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说:“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美国前副总统科尔、苹果“教父”乔布斯、好莱坞知名演员兼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等,都是冥想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热门推荐
  •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兵马俑、中国的悬空寺、北京故宫等等这些世界的古代经典奇迹,是我们世界人们中的经典,全书中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有“上古建筑”、“中古建筑”等等。
  •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这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如果故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那就读一读这本书,让一围粮囤、一盘石磨、一架房梁唤起你曾经的记忆。当回乡变成一种奢望后,故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现在真实的乡村是什么样?那些仍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腹黑老爸:不乖甜妻绑回家

    修长的手掌狠狠禁锢住她纤细的手腕,“你到底想怎样?”倔强的小脸仰起,“我想怎样?是你欺骗了我。”对她一见钟情无尽的宠溺却不料只是为了利用自己报复仇人,“既然你利用我,休怪我如何对你。”他阴沉着脸,狠厉的将她按压在墙上,用力一挥衣襟断裂的声音响起,“你这个恶魔。”她惊恐万分,却逃脱不开……
  • 大菩萨岭:壬生与岛原

    大菩萨岭:壬生与岛原

    《大菩萨岭》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历史小说”。这部作品从1913年至1941年间连载,共计41卷。小说以幕末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剑客龙之助在甲州大菩萨岭为试刀而斩杀朝圣者,随后一步步踏上魔道的过程,生动地描述了新选组及幕末武士阶层的人与事。作者以“大乘小说”称呼《大菩萨岭》,以佛教思想为中心刻画了人世间之业力。文学研究家中谷博将这部小说评价为“日本大众文学之母胎”。遗憾的是,直到作者去世,该小说也未最终完成。《壬生与岛原》是全书的第三卷,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创造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
  • 杨河,带不走的只有你

    杨河,带不走的只有你

    这是一部工程类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为了从这个项目上取得利益,各色人等粉墨登场。
  • 关东参王

    关东参王

    云淡风轻,阳光穿过密密麻麻的树叶,和地面上的雾气凝聚成一条条七彩的光柱射在地窨子里。“大哥,二哥,又是一个好天气。”陶喜旺伸着懒腰从地窨子里钻了出来,一边陶醉在昨晚的梦境里,一边冲着还在酣睡的老大孙正连和老二孟魁生喊道。孙正连和孟魁生钻出地窨,一边胡乱往身上披着褂子,一边揉着睡眼打着哈欠。陶喜旺说:“大哥,二哥,我昨晚做了个好梦。”哥仨儿是一块闯关东过来的,陶喜旺来自山东莱州府,孙正连来自山西大槐树,孟魁生来自河北沧州。当年,陶喜旺饿昏在一个土地庙里,发着高烧,恰遇身后赶来的孙正连和孟魁生。
  • Miss Civilization

    Miss Civilization

    "Miss Civilization" is founded on a story by the late James Harvey Smith. All professional rights in this play belong to Richard Harding Davi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走进大美黑河

    走进大美黑河

    众多作家到当地采风,参观了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旅俄华侨纪念馆、新生鄂伦春民族风情乡、五大连池风景区等处。创作出了一批反映黑河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的散文作品,结集为本书。
  • 小实验

    小实验

    文章讲述了大众的新鲜世界——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保鲜方法;含磷洗衣粉对桃林溪流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谁的手最干净——向手足口病说“再见”;让草坪砖“绿”起来;关于鱼饵对什刹海水质影响的研究;农村厕所使用现状调查及改造建议;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合成有机质草毯;柿子催熟方法初探——电冰箱冰冻催熟法等内容。
  • 相宗八要直解

    相宗八要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