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300000008

第8章 文化顽童台大骄子(2)

胡适,人们都知道,是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学者。从1917年起,胡适一直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参加办过好几种刊物。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1938年起,任驻美大使,1942年离职。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离上海去美国。1951年和1954年,曾两次到台湾讲学和开会。1957年冬回到台湾,次年4月10日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1959年发生《自由中国》事件,文章遭到抨击,嗣后留居美国。1960年10月,再回台湾,直到逝世。

六、良师益友

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李敖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是萧启庆、张世民、孟大中、马宏样(马戈)、沈鸿骏、翁松燃、庄申、庄因、李华俊、仁龙、史静渡、陈彦增、陈良榘、孙英善、陈鼓应、陈又亮、李耀祖、张京育、徐高阮、林毓生、卢保、王建人、王尚义等。王建人是法律系同学而住在同一房间里的,其他许多人也都在同一房间住过。王尚义是医学院的,早逝。李敖并不喜欢王尚义的性格,但王临死时,李敖却在身旁照料。

萧启庆,前边所引日记中已多次提及,以后还会提到,在姚从吾跟李敖的交往中,他大都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或传递话语,或转送信件。课余时间,他们曾在一起玩牌。前边引用了1959年2月23日的日记,第二天,李教与萧启庆一起赴南港听胡适做《真历史与假历史》的演讲,“与启庆晚饭于铁路饭店,并同逛街,赴植物园夜游甚快乐,又赴中央图书馆谈天。叹众老之中,竟无一可为吾师者!”

张世民,在《大学札记》中,他是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物。1957年5月19日,“下午与张世民谈天的结果,使我更加认识到艾德勒(Adler)的那句话:“要生活就深刻地影响别人!”同月23日,“中午强起来,坐三轮车赴世民家,与他坐十九路车赴车站前冰店谈约一小时,更坚定了我的‘立志不闻不同’的态度。”同月28日,“张世民中午来拿东西,真是太麻烦他了,他今天气色甚不好,我真是关心他的前途。不够坚强,可说是张世民的一个大毛病,因为不够坚强,使他总是在环境的压力下做一个得过且过的顺民,这太可怕了,他的确需要狠狠的锻炼一番,我希望由于我的助力,能够使他坚强起来。”6月5日,“中午与世民言邹德泳之意:‘流俗之得意,不过在声华艳羡之间,一或消歇,而意趣俱丧,毫无生色;学问之得意,反在收敛保聚之内,虽至穷窘,而志操益励,愈见光芒。”

在理学院物理系读书的孟大中,也是在《大学札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人物。1957年5月23日,“孟大中下午来宿舍,值我不在,留条而去,傍晚复来,畅谈极欢,我们曾仔细交换过对同情心的意见,这可说是今天晚上的最大收获,使我对同情心的内涵增加了不少的了解和经验。今天我才发现孟大中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人,只不过这种热烈的感情为他所深藏不显,故人皆以‘怪’视之,即如以今日之事为例,他上午听到张灏说及我的近况,下午即跑来看我,他对我说:‘在你得意的时候我是绝对不来找你的。’这是何等隐蓄的热情!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认识大中近两年,今晚才真正进一步知道他——这个孤僻的热情人!我们谈天近五小时,校园内的夜色真是幽静的美,我们吃了两碗面,两块西瓜,近十二时才送他回去。”同月28日,“夜孟大中来,同赴冰店谈天,我把我所抉择的理论由谈话的方式谈几遍,对我极有帮助。谈至夜里十二点戒严后才各归宿舍。”6月12日,“今夜月圆,晚十时出外约大中散步,值其不在,独立月下半个多小时,今夜心胸极为广阔,不时吟诗低唱,极孤独之乐。归来又与沈鸿骏出外散步半小时,为其述对爱情的心胸开阔的态度。回来不久,大中来,同赴校园内散步坐谈,看云、看月、看塘水、看楼影,近二时始归。大中有许多看法虽然偏激,然颇富至理,尤其对女人、爱情等的看法,他虽无经验,但颇有见解,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董事长’了。”1958年9月24日记有:

夜请大中、松燃看《天崩地裂》并吃冰。敖接:写这条日记后八年,我有几段写大中和我变情的文字,附在后面:大中是孟大中,当时在台大物理系念书。物理系中有全世界最落伍的系主任戴运轨和一些混教授,常常压迫大中,说他是坏学生。可是大中仍独行其是,埋头研究他的现代物理。后来吴大猷到台湾来,毕竟慧眼识英雄,称道孟大中乃是台大物理系中第一流的好学生,全系为之大惊!

大中为人沉默寡言。对他看不起的人,他绝不废话。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独自研究天文学。我把我初一时在北平买的一本陈遵妫著《恒星图表》送培他,他大为惊异,他万万没想到:在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手中,竟有这么一本他最需要的参考书!

大中素以不恋爱、不喜女色著称。他看我太“好色”,一再拉我成一个会。我们开玩笑地商量一阵,决定瞎编一个英文会名,叫做Anti-womam会,中译“俺踢会”或“反女人会”。大中做“董事长”,我做“会长”。……

读以上所引,就知道为什么称孟大中为“董事长”了。

在台大,李敖住第一宿舍第一室最久。在此室同住过的学友中,有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陈鼓应。住在第七宿舍时,曾“与张京育同房。张京育人还可以,但其貌不扬,像个拉三轮车的,并且愈老愈像。四十年后,他和他太太俞雨娣请我和汪荣祖、陆善仪、刘显叔、陈烈在台大校友会馆吃了一顿饭,饭难吃无比,陈烈吃的牛排且未化冰,我们都不能吃完,但他却津津有味,全部吃光,原来他的好胃口也是三轮车夫式的!”

施启扬是李敖台中一中高一同学,1958年毕业于台大法律系法学组,并以第一名考入台大法律研究所,同年10月又成为高考状元。此人后来踏入政界,官做到“法务部长”等职。在台大期间,李敖和施启扬来往不断,相处甚好,两人甚至一起伪造文书,帮孟大中逃避兵役。

孟大中一家早年生活在印度。父母在印度离婚,他同弟弟随父亲到台湾,母亲仍留在印度。有一次聊天,李敖忽然想起,如果离婚证书上他和弟弟跟了母亲,那么兄弟二人即可视同侨生,不必当国民党的鬼兵了。孟大中听了,心为之动,希望能够造一张假文书。李敖说可以。不过有关法律问题还是得找施启扬。于是到法学院找到施启扬,告以原委。遂由施启扬起草,编造了一封符合当年印度离婚规定的“离书”,其中每一细节,包括币值换算,都做得天衣无缝。造好后,由李敖刻印二枚,作为证明人,一日“彭立云”,一日“孔昭庆”。用印后。全纸用茶水泡过,再予晒干,于是大功告成。为求妥善,李敖建议孟大中找台大训导长查良钊。查当年也在印度,跟孟大中的父亲相识,可做人证。查在西南联大时外号“查婆婆”,乐于助人,又为人糊涂,如告之以离婚时兄弟跟了母亲,他必然会跟着说“记得”,如此以来。就可以瞒天过海。一切依计行事,孟大中果然不需当兵,可以远走高飞矣。

李敖虽然一身傲骨,自命不凡,但在待人接物上,并无满脸骄气。相反,他不但休休有容,而且乐于与人为善。为孟大中造假文书一事,即可见其足智多谋,乐于助人。

七、失落中离开台大

后来,1960年初当李敖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收到同班好友萧启庆的一封信,内有这样的话:“日前与姚老谈,他认为在我们班上,在各方面,您都是最成熟的一人。又说您不轻易写东西,而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很像样’。我很赞同他的看法。”李敖说。这些话正好可做他历史系四年的总评价,他的确是一个“在各方面”够得上“最”字的大学生,虽然他过得相当吃力。

为什么吃力呢?李敖说:“原因是‘世俗的我’和“理想的我’的冲突:在内心深处,我高蹈自负,以超人自勉自许;但现实上,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摆脱或操之在我,因此,年复一年陷在冲突局面里。总结是:在历史系四年,其实是我一生中最不满意的阶段,我缺乏令我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那是我一生中精神上最不从心所欲的阶段,比中学时期,尤有过之。”

终于到毕业的时候。李敖说:“毕业那天晚上我真的喝醉了,我不能不醉!醉眼是模糊的、深沉的,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儿在我眼前消失掉。毕业带给人们的是‘东飞伯劳西飞燕’,可是我呢?却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有翅膀,可是飞不起来,不但飞不起来,还得在地上爬!”

姚从吾先生对李敖是很器重的。他盼望李敖能考上历史研究所,进一步深造。1959年7月7日,李敖把《<宋代婚姻>研究计划》送给姚从吾,第二天长谈四十分钟。那时李敖又有感情上的其他原因,决定去当兵,不再考研究所了。8月1日,李敖向姚先生辞行。四年的历史系生活结束了。

八、胡适拔尖心与首席心太重

李敖日记中还有许多记载,是有关他对胡适看法的。仔细体味,李敖对胡适,始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他的头脑中萦回。最初,胡适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学者典型,是“我”学习的榜样,很快,就有点看不起了,不过仍旧以尊重为主,到1959年胡适生病以后,两人的关系就远不像开始时那样亲密了。如1958年6月13日:“夜在新兴给昭先讲史学史,我想到胡适说话演说对的态度,我甚受影响,我真的已经开始做一个最有气派的飓风型的人(我在说话的神情与技术上,最近因他而有大转变。四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归来在室中大谈可证也。……我近来一是肯努力,二是有担当,胡适这次回国来给我的影响甚大,因为看到他,使我决心想做成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又说:“多少人对胡适的欣赏与佩服更增加了他的上进与生活的愉快,同理(如今晚余士辅对我的佩服,我对昭先等朋友的好、对彦增的关怀),也可使我增加了不少‘外助力’。隔了一天,6月15日说:“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欢迎,但他们又何其狭窄。”“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了呵。唯美主义的李敖,岂胡适、殷海光等无艺术人生者所可及!”“对胡适有些反感,过去吾之态度不正常。”6月18日:“老马此生与人关系上必将窄而狷,重质不重量,交际等比我差远了,他不能成为一popular式的学者。popular式学者,只胡适一人而已,唯吾能学及之。”11月6日:“前晚迎胡适以来,油然于努力一途,‘出山要比在山清’之自勉殊殷,对与女人为伍事颇厌。吾终当脱尘缘而上升为胡适等第一等之人耳。”12月23日,称赞了胡适的“手勤”,12月20日。则又说“胡适的拔尖心与首席心太重”。1959年1月2日,借他人之口,说“胡适已不能领导李敖了”,又说,“胡适等安足以为吾师哉”。1月14日记:“深觉鼓舞一时风潮当从马戈采罗曼罗兰等著书之法,胡适等法不行也。”3月1日:“傍晚复徐高阮一长信攻击胡适以下的老朽们。我对胡适那种‘好话说三遍’的态度愈来愈不满意。”4月3日记蒋廷黻对胡适的评价:“适之先生的个性要比我温和得多,即以他目前在国内发表的若干谈话来说,都非常含蓄婉转,有时甚至使人弄不清楚他到底是赞同什么或反对什么。但我的个性却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李敖的性格也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甚说甚的,这可能是李敖对胡适感到不满的原因所在。4月1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胡适,又看望了光宗。4月18日晨,姚从吾“又劝我看胡适,意谓胡颇欲使关系密切也”,五天以后,4月2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了光宗,却没有顺道看望胡适。4月25日,再次到医院看望光宗,“并花十八元送炼乳二听”,仍旧未去看望胡适。如前所引,直到4月30日他才去看。这以后,未再看到两人相见的记载,7月3日胡适“飞美”,李也似未去送行。读到这里,总觉李敖先前对胡适的一片热望,已经变得有些冷淡了。

如何看待李敖这些话?或者说,如何看待李敖跟胡适这些初期的交往?我们以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胡适方面说,他是急需把李敖招到自己门下的。这从胡适第一次相见就“立约我去聊聊”,每次见面都十分热情、1959年4月18日姚从吾传话“胡颇欲使关系深切也”等都可见出。1990年11月24日,李敖为《胡适与我》一书作《自序》一篇,引胡适给赵元任信中的话:“‘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这是李恕谷的名言,我曾读了大感动。这是‘收徒弟’的哲学!”接着说:“清朝学者李恕谷这段话,意思是说,交朋友的目的在造成自己生前的势力;但是寻找知己与接班人的目的却在造成自己身后的势力。胡适引用这段话的心意,我想和他个人的遭遇不无关系。胡适名满天下,又喜欢交朋友,所以一直活在热闹的气氛里,但是这种车水马龙的热闹,是虚荣的、虚幻的,聪明如他,不会不知道。所以他在热同之余,未尝不存‘求士’之心。他以为‘收徒弟’是求士,辛辛苦苦收了好多徒弟,但是,在他身后,完全失败了。”现在李敖这样有才气,肯用功的年轻人来到身边,他自然是把他当作“士”(即“徒弟”)来“求”的。他对李敖那么热情,在此;李敖定了《宋代婚姻》的研究题目,姚从吾反对,吴相湘反对,惟独胡适不反对,也在此。

第二,从李敖方面说,他虽然一直心仪胡适,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做胡适的“徒弟”或“门生”。《自序》在上引话后说:“在胡适‘求士’的心里,我是他特别另眼看待的一位。我父亲是他的学生,我并不是他的徒弟……”即是说,李敖不承认更不自夸自己是胡适这位大名人的弟子。李敖在这篇《自序》中引用他以前说过的一段话说:“胡适先生走进‘地狱’后,剩下的,是一片冷漠的局面。何以说冷漠呢?这是专指胡适先生生前围绕在他周围的人说的。他们这批人,在胡适先生生前俨然是他的畏友、良朋、门生、干女婿,是‘蟠龙大花瓶’的赠送者、是生目酒会的拜寿者、是…胡适合会’的‘标会’者,……可是在胡适先生倒下以后,几乎在‘尸骨未寒’的当儿,他们就变成了‘不认得耶稣’的‘彼得’。”李敖不是这样的人。在胡适生前。他不以学生自居,不谬托门生,因为他确实从未以胡适为师。

同类推荐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在格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背负了太多。在格力打市场的时候,她是销售界的铁娘子,竞争对手忌惮她,说她“走过的路不长草”;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她受命掌舵格力,带领集团转型求变。和雷军的十亿赌约,让董明珠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她亲自代言格力手机,时而怒骂股东,时而在真人秀节目眼泛泪光,她让人们知道,哦,企业家原来可以这样的。这两年,站在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倒腾出了很多事情,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能让舆论热议很久。然而,在热度消退之后,有没有人思考过,董明珠要干什么?人们关注她骂人放狠话,却未曾真正去了解董明珠的种种举动是为了什么?人们关注她赌上全部身家投资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却未曾了解董明珠的目的……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有一种超越友情的友情,叫“派克与赫本”,有一种未达爱情的爱情,叫“派克与赫本”。他们在银幕上留下了一段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爱情;他们用银幕背后的互相鼓励,换来了人们对纯真友爱的憧憬。他们在灵魂上达成了联盟,世俗的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淡淡忧伤中感动着。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热门推荐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一双泥靴的婚礼

    一双泥靴的婚礼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沐坤传

    沐坤传

    现实的失败让他堕落沉沦。原想着来到另一片大陆能够出人头地,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他为何不翻云覆雨痛快的活上一回?
  • 疠疡机要

    疠疡机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游戏

    末世游戏

    带着游戏角色和技能从破碎虚空掉入异度空间,唐小斐意外在这个末日世界找到了一个全职业队伍。全地图打怪升级?隐藏BOSS在哪里?唐小斐怒摔,这特么是在演生化危机?
  • 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

    我曾像任何艺术家一样,期望通过种种美好愉快而意义非凡的事物,在这个创伤而笨拙的世间构筑一个小天地,并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因此我忠实坦诚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除了发些感慨之词,绝没有妄加臆想。
  • 万妖仙尊

    万妖仙尊

    凡人宋安准备飞升成仙,却渡劫堕入妖界!堕入妖界,只想简简单单做个逍遥小妖,却稀里糊涂卷入了万年难遇的妖魔大战?两界内耗之时,消失数十万年的神器接踵出现,传说中巫妖大战被毁灭的大陆现世,曾被灭绝掉的巫族强势重归,六道轮回重化后土!天地重归洪荒,三界濒临灭绝边缘。昔日洪荒九州重组,天道扑朔迷离,天地之间,所有种族纷纷卷入到这场漩涡里。小妖宋安,统领万妖,为了天地不陷入进无休止的杀戮,独立承担起救世的责任,见证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80后剩女传

    80后剩女传

    80后的生活丰富多彩,却也可以无聊至极。怎样在平淡的生活中出现一点激情?一部讲述80后剩女的现实生活、事业拼搏、渴望爱情的小说。内容贴近生活,就如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对爱情的向往,正体现出现今社会刚步入剩女队伍的80后内心渴望与无奈。事业的迷茫,怎样转换为有目标、有动力?《80后剩女传》群号:77101169请喜欢本书的朋友和喜欢写作的朋友加入该群,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创出更多佳作。
  • 一个人打造火星农场

    一个人打造火星农场

    田小明有一辆能飞的房车。他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火星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