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7200000002

第2章 放下就是快乐,幸福源于你的内心(1)

人生在世,难免要经历狂风暴雨。佛说:“何时放下,何时就没有烦恼。”只要心中有阳光,放下思想的包袱,人生就会永远充满快乐和希望。当你消极时,当你忧郁时,不妨换种心态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抓在你的手里,源自你的内心。学会乐观,学会幽默,学会营造快乐,学会轻松生活,吃得下,睡得香,想得开,远离忧愁、悲伤和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的情感体验的秘密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觉得快乐你便快乐,你感到烦恼你便烦恼,没有人会主宰你的快乐与烦恼。如果你一直觉得烦恼,是因为你从未把自己的内心放下,不把烦恼放下,又怎么能腾出手去抓住快乐呢?

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那位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声。

跟随坦山一同出门的小和尚犹豫了,轻声说:“快下雨了,还是等雨停后再走吧。”

坦山连头都不抬,拿着伞就跨出了门,边走边说:“出家人怕什么风雨。”

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紧随其后。两人才走了半里山路,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猛,坦山和小和尚合撑着伞,顶风冒雨,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行进着,半天也没遇上一个人。

前面的道路越走越泥泞,几次小和尚都差点滑倒,幸亏坦山及时拉住他。走着走着,小和尚突然站住了,两眼愣愣地看着前方,好像被人施了定身法似的。坦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路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这样大雨滂沱的荒郊野外出现一位妙龄少女,难怪小和尚吃惊发呆。

那位姑娘长得极为秀美,瓜子脸上两道弯弯的黛眉,一对晶莹闪亮的大眼睛,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张鲜红欲滴的樱桃小口,一头秀发好似瀑布披在腰间。然而她此刻秀眉微蹙,面有难色。原来她穿着一身崭新的绸布衣裙,脚下却是一片泥潭,她生怕跨过去弄脏了衣服,正在那里犯愁呢。

坦山大步走上前去,“姑娘,我来帮你。”说完,他伸出双臂,将姑娘抱过了那片泥潭。

之后两个人继续赶路,小和尚一直闷闷不乐地跟在坦山身后,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要他搀扶了。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天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晚霞,看到路边有家客栈,坦山和小和尚便过去投宿。

夜里,坦山洗脚准备上床休息时,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我们出家人应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轻貌美的女子,您怎么可以抱着她呢?”

“谁?哪个女子?”坦山愣了愣,然后微笑着说,“噢,原来你是说我们路上遇到的女子。我可是早就把她放下了,难道你还一直抱着她吗?看来你还没有放下,因为你心中还有太多的杂念啊!”

小和尚顿悟。

小和尚的烦恼是因为他把坦山和尚背女孩的事放在了心上,而坦山自己却放下了。一个心无杂念的人是不应该受外界事物干扰的,内心清净的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发生任何事,他都会很自在。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个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个花瓶献给佛陀。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抓了抓自己的脑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为了精神的解脱啊。

人们之所以烦躁、不安,甚至有时候会狂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的束缚,放下了,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些烦恼不是外物强加给我们的,它的根源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正是因为内心不清净。一个心无杂念的人,就会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任何事,他都会很自在。他的心是轻的,不把烦恼的事放在心上,自然没有烦恼。因此我们要时刻为我们的心灵做个大扫除,忘记该忘记的,学会解脱自己。做人,就该这样“健忘”。

2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放下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只有放下一些事情,祛除杂念,才能轻松自在,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澈,才能没有烦恼。

修行禅定的人,在生活中与一般人是大异其趣的。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为什么给人感觉不同呢?且看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的对话:

“禅师,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

“是的!”

“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说跟你一样,算作修行呢?”

“不。”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使自己被扰乱。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而是做梦,想许多事情,所以他们与我不同。”

懂得修行禅定的人,首先要做到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把许许多多的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就在这一念集中处,寻找究竟。所以说,禅师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杂念都被排除了。

临济宗一位禅师有句名言:“无事是贵人,但却莫做作。”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无事”这句话来表示“安然无恙”的意思。但在禅语中,却具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

从禅者的本意来说,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临济禅师所说的:“求心不歇即无事!”

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在佛典中,经常会见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指人们可以通过用心的锻炼,培养出刚直、纯真的人性,因此不必向外求,不要光谈理论,而要亲身去体验实际的感觉与情境。

清远禅师曾说:“现在常被人问得无言以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由于在没有东西的地方看见东西,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强做道理,在没有主宰的地方硬做主宰……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有俗心存在,就说佛法没有多少,只要能够平白地说出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么,这一句话是什么呢?若有人问我山僧,我便对他说:‘你已经是两句了。’可领会吗?古人讲,佛祖言语以外的事,全都明明白白地说过了,只是大多数人迷乱不清。这个问题如果看不见,那就是站在地上打瞌睡的汉子,各位经常是在光明里张开眼睛,看见了而不知道,叫我山僧怎么办呢?大家久站了。”

其实,人生众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强加上去的,佛之所以没有烦恼是因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了,包括金钱、名声、色相、争执等,当然自身也就会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目标?”大师问:“那么,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呢?”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它,我才走到您这儿。”

于是,无际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们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也快得多了。

我们很多人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使我们痛苦不堪,要想摆脱烦恼,快乐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修行禅定的人同样是在吃、喝、睡觉、生活,但却没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放下的乐趣。

人生在世,放不下的东西总有很多,有功名时,对功名放不下;有金钱时,对金钱放不下;有爱情时,对爱情放不下;有事业时,对事业放不下……这许许多多的重担与压力,让很多人生活得很累很痛苦。必要的时候,放下包袱,你会走得更轻松、更快乐。做人,拿得起重要,放得下更重要,因为生命不能太负重。

3与其说是别人

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累,觉得自己痛苦时,这累和痛苦不是环境和他人造成的,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心境,是自己内在修养的欠缺。

镜虚禅师带着弟子满空云游四方,满空出家不久,还不习惯这样辛苦地在外面行走。他一路上嘀嘀咕咕,嫌行囊太重,要求找个地方歇会儿。

镜虚禅师总是说:“再走一会儿吧,再走一会儿吧。”就是不歇,反而越走越快,满空在后面追赶得气喘吁吁。

有一天,师徒俩走了好长一段山路后,经过一个村庄,满空说:“师父!累死人了,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吧?”正在这时,一个妇女迎面走来,镜虚突然跑过去,抓住那个妇女的双手,那个妇女吓了一大跳,立即尖声大叫:“救命啊!非礼啊!老和尚非礼啊!”

妇女的家人和邻居听到声音急忙赶出来,果然看到镜虚在拉扯妇女,都义愤填膺,齐声喊打。镜虚见势不妙,赶紧松手,不顾一切地撒腿就跑。满空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呆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背起行囊飞似的跑起来!

师徒俩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跑了几条山路,见后面没人追来,看来已经摆脱他们了,二人才在附近的一条山路边上停下来。满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愤愤不平地埋怨道:“师父!没想到您还这样,您安的什么心啊?这也算参禅悟道吗?我还是回家去吧。”

镜虚禅师既不生气,也不解释,他只是回过头来关切地问:“现在,你还觉得背上的行囊重吗?”

满空如实回答道:“奇怪,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重了。”

满空看着师父殷切的眼神,突然间有所领悟。

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在奔跑过程中,由于惊慌,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背上的重量,所以觉得很轻松。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如果选择一种安宁平和的心境,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呢?”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全都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乐。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的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层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自己搬到了第七层,可是每天见他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呦,好处可真不少呢!举几个例子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比我好呀,为什么我却没有那么多的快乐?”

柏拉图回答说:“因为他和你的心境不同啊!”

曾有人说,给悲观者一个春天,他依然不会感觉到温暖;给乐观者一缕阳光,他就会看到生命的希望。有的人一直在抱怨生活中诸多的缺失,有的人却在已拥有的事物中快乐并且满足。用一颗澄澈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拥有一种乐观的心境,你就一定会很幸福。

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感受便也不同。乐观的心境造就快乐的人生,悲观的心境造就忧郁的人生。乐观是冬日里的太阳,即使天气寒冷,也让人觉得温暖,乐观的人永远能看到快乐和幸福。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因此做人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性,修炼乐观的心境,学会换角度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那么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又有何难呢?

4天堂和地狱,只是一种感觉

天堂和地狱只存于每个人心中,当你因心怀不满、怨恨或者因不幸的遭遇而痛苦不堪时,你就陷入了地狱;而如果你感到幸福,对生活很满足时,你就升入了天堂。

有一个信徒曾经向无德禅师诉说:“禅师!我已经习禅多年了,但始终无法开悟。佛书经典上说,地狱与天堂是真实存在的,可我怎么就从来体会不到呢?我很想知道,天堂和地狱到底存在于哪里?”

无德禅师并不答话,只是叫信徒去河边提一桶水过来。

信徒依言而行,把水提来放在禅师的面前。

无德禅师告诉信徒:“你低下头去看看,说不定你能从水桶里面发现地狱和天堂。”信徒觉得奇怪,就凑近水桶聚精会神地寻找。

这时,无德禅师突然从后面握住他的脖子,并将他的头使劲往水里压。信徒痛苦地挣扎着,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这时,无德禅师松开了手。

信徒大口喘息着,生气地问道:“禅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把我的头压在水里,让我几乎透不过气来,那感觉简直就是在地狱。”

无德禅师看着他,微笑地问道:“那么现在呢?现在你感觉如何?”

“现在好多了,呼吸畅通,感觉就像在天堂一样。”

无德禅师点了点头,问道:“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你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现在,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地狱和天堂的存在呢?”

地狱和天堂只存在于一念之间,当你感觉自己很痛苦时,就是地狱;当你觉得生活很顺畅时,就是天堂。

一个商人经常带领长长的重载驼队从森林里的一条小路上经过,每当他路过那里时,都会看到一个樵夫正在卖力地砍柴。让他不解的是:樵夫的脸上总是带有微笑,而他尽管很富有却整日愁眉苦脸。

一天,商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走到樵夫面前问:“我真不明白,小伙子,你穷得叮当响,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呢?你是否有一个无价宝藏而不露呢?”

樵夫被商人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我也不明白,你那么富有,怎么整天愁眉不展呢?”

同类推荐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萌宠化形记

    萌宠化形记

    意外穿到修仙世界,她没指望老天给个金手指,可附身的小兽也太弱了!这也就算了,丛林生活还没习惯,就要面对险恶的人修世界,签订不平等的主宠契约,真当她是好欺负的?!偷习炼丹术,与人抢机缘,命运既然坎坷,何不放手一搏,为求自由,更得长生!且看她如何从卖萌得宠的小妖兽成长为化形飞仙的大妖!
  • 回到过去爱自己

    回到过去爱自己

    在卫生间的镜子面前看着陌生的身躯,脑子里的记忆却非常清楚的告诉自己这不是自己!不就出了车祸吗?怎么回事…找人询问又发现自己回到了20年前,我勒个去,老子穿越了?还变成女人了?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包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
  • 杀手重生:娘子乖

    杀手重生:娘子乖

    夫妻篇:蓝伶:“滚远点”御怀修:“娘子,我滚了你怎么办?”……成神篇:天兵们:“神帝,帝后说要去地球带娃!”御怀修眉头一挑,一晃神已经不见踪影,原来是去帮妻子护法去了!现代篇:两个小萌宝抱着蓝伶的腿:“妈咪,粑粑欺负我,妈咪今晚不要粑粑上床睡觉!”御怀修咬牙,“两个小兔崽子!”
  • 带着包子闯末世

    带着包子闯末世

    为母则刚,绝不心软!!!在一个丧尸横行的时间,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但是为了孩子,她绝不认输!虽然上一世死的挺惨的,但是这一世抢占先机的她,绝对不会重蹈覆辙!至于孩子他爹,随缘吧!
  • 弃后,惹不起!

    弃后,惹不起!

    前世,她荣华尽享,却惨遭毒手,含恨而死。今生,她携子归来,风光无限……小萌娃:“娘亲,你不是说不要父皇了吗?为什么又怀了小宝宝?”某男:“嗯,因为你娘亲昨日刚给我喝了迷魂药。”小萌娃:“娘亲,那您给父皇多喝几碗,给我再多添几个妹妹。”苏子诩:“……”
  • 妖星传

    妖星传

    林云要封印之术,已经渐行渐远,走向那个冰天雪地世界,心也是随着脚步越来越凉。原本同源两片大陆之间.......
  • 靠运气不如长志气

    靠运气不如长志气

    纵观古今内外,凡建功立业者,皆非运气使然;凡全凭运气者,皆平庸一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运气中包含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运气带有偶然性,会随机降临到任何人的头上,所以偶然幸运一次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次次都幸运。所以,靠运气不如长志气。《靠运气不如长志气》从当立志、立大志、重学问,勤思索、敢行动、借外力、迎苦难、调心态、巧做人九个方面具体讲述了成就事业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抛砖引玉,给每一个不甘平庸者以启迪和辅助。
  • 巨星竟然从女团开始

    巨星竟然从女团开始

    李星泽想过很多,关乎自己的未来。商人、歌手、演员,甚至是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女团一员。一个铁血真汉子,火爆大男孩,竟然成了女团一员,还是队长-----麻烦其她几个女队员让一让,我要开始跳舞了------群号:891323566,希望大家都能进来聊一聊,验证说书名或者我的笔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