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0300000005

第5章 法兵家(上)(2)

为作战部队的进攻提供突然性,并造成敌人的不意与张皇失措,孙武主张“以火佐攻”(《孙子兵法·火攻》)。他说:“以火佐攻者明”。孙武把火攻概括为五类: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粮道。火攻的条件是天气干燥,风向适宜。孙武认为,当月亮运行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时便会起风。火攻的方法 是里应外合。里应就是从敌人内部放火,外合就是作战部队及时、审慎地乘机发起攻击。

关于孙武突然袭击的主导思想,我认为吴如嵩的分析概括是有道理的。吴如嵩指出:“以优势的兵力,快速的行动,多变的战术,出敌不意的时间、方向、地点,给敌以突然而沉重的打击,以一举打乱敌军指挥和部署,压制敌军士气和战斗力,收到‘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的效果,达到‘威加于敌,故其国可拔,其城可毁’的目的。”(《孙子兵法浅说》第118页)

四、战略防御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孙武侧重于讲进攻,不重视战略防御。其实不然。据刘思起同志统计,“《孙子》中谈及防守问题的就有21处”(《〈孙子〉的战略思想》,载《中国军事科学》1988年第3期)。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形篇》有一段论战略防御的重要文字,抄录如下: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

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胜也。”

用竹书校勘后的上段文字为:

“不可胜,守也;可胜,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

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竹书与传世本的不同之处:一、“守者有余,攻则不足”;二、“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由于这两处之不同,《孙子兵法·形篇》中关于战略防御的思想就更加明晰而深刻了。

当然,《孙子兵法》论述战略防御不仅仅是《形篇》。《虚实篇》:“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也”。《九变篇》:“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等等。这些论述都是从战略防御的角度去论述的。

孙武提出了不少战略防御的原则:

重点防御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不备者,无不寡。”孙武反对处处设防,分兵把口。他同时指出:“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孙武极端重视战略重点的扼守。那么,防御重点如何选择呢?《孙子兵法·地形篇》:“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高阳以待敌”。

深藏、隐蔽、坚固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杜佑注释说:“善守备者,务因其山川之阻,丘陵之固,使不得知所攻,言其深密,藏于九地之下”。看来,深藏,隐蔽,坚固,是孙武进行战略防御的又一重要原则。

孙武的战略防御思想中有了积极防御的成份。孙武的防御思想是防中有攻,防御为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最后达到进攻消灭敌人的目的。刘思起同志在《〈孙子〉的战略思想》(载《中国军事科学》1988年第3期)一文中将孙武积极防御的思想内容概括为三点,现抄录下来:

1、诱敌深入。作为防御的一方,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诱过

来,入我彀中,加以消灭,这是常用的积极防御形式。《孙子》提出:“善动

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篇》)。

善于调动敌人的人,制造假象迷惑前来进攻的敌人,投其所好引诱敌人,把

敌人诱入我预设防御阵地之中,我以众兵待机歼敌,这无疑是积极防御的方法。

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强大的敌人来攻的时候,一时士气高涨,锐不可当。作为防御的一方,就要先避一下,等敌人锐气减弱、疲劳松懈以后再行反击。这个过程转化了双方的强弱态势,为反击来敌创造条件。《孙子》 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军争篇》)的着名论断。毛泽东说:“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必须看到,《孙子》 所说的“避”,不是消极躲避,更不是逃跑。“避”是手段,“击”才是目的。“避”是为了更好地“击”。因此,“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积极防御的体现。

3、乖其所之。《孙子》说:“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实篇》)。《孙子》这里说得明白,画地而守,不是死守,而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用巧妙方法“乖其所之”。何谓“乖其所之”?乖者,背离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解释说:“我为主,敌为客······敌必不敢来与我战者,示以疑形,乖其所往也”。主,即防御者,把来敌的矛头引向他处,使敌人不但不来攻我,反而受我调动,移向他方,这自然也是积极防御的一种好形式。

五、造势

《孙子兵法·计篇》:“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计算客观利害,意见得到采纳,这只是指挥战争的常法,还要凭藉常法之外的变法才能把胜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个变法就是“因利而制权”的“势”。所谓“势”,就是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所谓“权”,本义是秤锤,引申为权变,就是因敌制胜,灵活用兵,达到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的手段。孙武这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造成的有利于己的态势,被历来的注家称为“造势”。

为了“造势”,孙武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战术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孙武列举了十二条战法。这十二条战法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计篇》)就是说:能打装着不能打,要打装着不要打。向近处装着向远处,向远处装作向近处。敌人贪利,就引诱他;敌人混乱,就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将易怒,就激怒他;敌人谨慎,就骄纵他。敌人休整得好,就劳累他;敌人内部团结,就离间他。“诡道”十二法的前四法,是“示形”的方法,后八法是对八种不同情况的敌人所采取的不同作战方法。“诡道”十二法的目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为了“造势”,孙武提出了“势险”和“节短”两个重要原则。《孙子兵法·势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势险”,指进攻敌人时的态势是险峻的,就像张满的弓弩;“节短”,指发起冲锋时的接敌距离是短近的,短近的距离就像击发弩机。怎样才能做到“势险”和“节短”呢?孙武认为,要“以利动之,以本待之”(《孙子兵法·势篇》)。注家们称之为“动敌”,也就是实施机动,调动敌人。成功的机动是“造势”的关键之所在。

孙武认为,选择优秀的将帅,是“造势“的前提条件。《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看来,孙武之所以要强调“任势”,就是要达到“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目的,用很小的力量取得辉煌的战果。

为了“造势”,《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原则。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临敌应变全靠指挥员因势利导。在《军争篇》里,孙武要求军队在开进时,采用迂回远路示形于敌,用区区小利引诱滞敌,从容开进,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目的,争取先机之利。军队接敌运动时,要协同,利用“四治战法”抓住战机。“四治战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治气的方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治心的方法:“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治力的方法:“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治变的方法:“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孙子兵法·军争篇》)。在战机问题上,孙武提出了“用兵八戒”,即“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孙子兵法·军争篇》)。孙武两次提到“用兵八戒”是不可违背的“用兵之法”。这“用兵八戒”,在孙武的时代是正确的。

为了“造势”,孙武提出了“九变”,为将争“权”,从而给将帅提供施展韬略的机会。《孙子兵法》专立《九变》篇。“九变”指的是九种战场情况(主要是指地形)的机断处置。“变”,张预注:“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孙子兵法·九变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九变”之“九”是实指还是虚指?张预认为是虚指,“圮地无舍”至“死地则战”五种地形就是九变的内容。为何只说“五变”不说“九变”?张预认为,原因是“举其大略也”。贾林、王皙认为是实指,自“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九条就是“九变”的内容。吴如嵩同志指出:“用汉墓竹书对照,看来贾林、王皙的看法是对的。”(《孙子兵法浅说》第90页)“将帅‘君命有所不受’,既可以对以上九条机断处置,主要是‘得地之利’——取得地形条件对战争的辅助之功;又可以给将帅提供施展韬略的机会,‘得人之用’。‘得地之利’与‘得人之用’,孙武在这里把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辩证地统一了起来。”(《孙子兵法浅说》第91页)《孙子兵法·谋攻篇》:“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司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司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这里批评国君为患于军的三种情况,仍然是为将争“权”,为将争取机断处置的权利。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只有将帅临机处置,才能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

吴起

吴起,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左氏人,约生于公元前440年,卒于公元前381年。吴起家累千金,少有大志,誓为卿相。吴起到鲁国向曾参学习儒术,后改习兵法,兵法学成,“杀妻求将”,被鲁国国君拜为将军。在魏国,吴起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和西河郡守。“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吴子兵法·图国》)楚悼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吴起离魏入楚。在楚国,吴起做过宛守和令尹(相当于宰相)。他辅佐悼王改革政治、富国强兵,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车裂肢解。

吴起着兵书《吴子》,亦称《吴子兵法》。《吴子》与《孙子》齐名。《韩非子·五蠹》载:“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吴子》在战国时期已很流行。《吴子兵法》历来被军事家奉为经典,宋代把它列入《武经七书》之中,作为武学的必读书籍。《吴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作之一,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吴子兵法》流传到国外,有英、法、日、俄等文本。

《汉书·艺文志》记载,吴起着有兵书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记为一卷,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记为三卷。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约五千字。

《吴子兵法》一书,清代以前各家有着录,无人斥为伪作,而清代姚际恒、姚鼐则断为伪作。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吴子》“其论肤浅,自是伪托。”姚鼐在《读司马法六韬》中说:“魏、晋以后乃以笳笛为军乐,彼《吴起》安得云‘夜以笳笛为节’乎?”郭沫若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也认为:“今存《吴子》实可断言为伪。”高文、何法周在《〈吴子〉考补证》中断言:“今本《吴子》是先秦古籍无疑。”(载《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第2期)许多历史古籍,在其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后人有所增删润色,乃司空见惯之事。我认为,即使有个别可疑之外,也不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斥《吴子兵法》为伪作。

《吴子兵法》总结了战国前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我将从吴起的治军思想和作战思想两个方面去考察。

一、治军思想

吴起注重治军。吴起善于治军。他悉心总结和研究治军的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吴起的治军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兵不在众,以治为胜。

一个国家的军队,要想成为强师劲旅,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素质的高低。用吴起的话说就是:兵不在众,以治为胜。魏武侯问吴起:军队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吴起回答说:“以治为胜”(《吴子兵法·治兵》)。魏武侯又问吴起:取得战争胜利不在于军队的多寡吗?吴起说:如果法令不明,赏罚不实行,鸣金不停止,击鼓不前进,虽然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呢?吴起认为,必须用明确的号令来统一军队的行动,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将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吴子兵法·论将》)

吴起治理军队的标准是:平时驻军,一切行为均合乎规矩,战时行动起来就使敌人望而生畏。如向敌人攻击,敌人就无法抗拒;如向后撤退,敌人也无法追击。其前进,其后退,均有节制,或左移或右转,均能符合指挥上的要求。虽然大军之中彼此断绝失去联系,但各小单位仍能各自为阵;虽然大部离散了,小部还能成行。只有上下彼此间相互信赖,共安共危,同生同死,这种军队才能称为父子之兵。

(二)简募良材,合理编组。

吴起主张“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吴子兵法·图国》他指出:齐桓公征募强悍勇猛的士卒五万,因而称霸诸侯;晋文公征募善战的士卒四万,因而实现了霸业的夙愿;秦穆公 拥有忠勇陷阵的士卒三万,因而使许多西 戎的国家都顺服了他。所以,君主一定要明察百姓的特点,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要把百姓中胆量特大而气力特强的、甘愿奋不顾身而效死力战的、身手特别敏捷而能越高驰远的、失职受罚而愿建功赎罪的、作战失土而愿洗刷前耻的分别编成五种 部队。这五种部队乃是整个军队的精锐。有了如此三千人,如为敌围困自内而出,就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阵线;如向敌人进攻自外而入,就可以把敌人全部歼灭。

吴起强调军队中要拥有勇猛之士,而勇猛之士则是攸关军队命运的。因此,国家要把军队中的勇猛之士选拔出来,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

吴起对良材的选拔是很严格的。郭沫若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指出:“魏之‘武卒’便是‘吴起余故’。”从《荀子·议 兵》中看到的魏之武卒的选拔标准,我们便会了解吴起选拔良材的标准了。魏之武卒的选拔标准是:上身、髀裈、胫缴各穿一片甲,肩负十二石重的弩和五十枝箭,手持长矛,头戴盔,带上剑,携带三天的干粮,半天走百里路(约合现在的五十里)。

吴起既强调对军队成员要选材精良,又强调对军队成员要合理编组,用其所长,各尽其才,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吴起根据军队成员身材的高矮,体魄的强弱,秉性的勇怯,智力的好坏进行明确分工。《吴子兵法·治兵》:“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三)全面训练部队,提高部队实力。

吴起认为,每一个人,往往是死于他所无能为力之事,失败于他所尚未精练纯熟之事。因为两军作战,就是较量智能的优劣,所以用兵的方法是以教之习、戒之慎为先务。

关于训练方法,吴起主张先少数后多数、先提高后普及的训练方法。《吴子兵法·治兵》:“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同类推荐
  • 特种部队之英国篇

    特种部队之英国篇

    特种部队自从二战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战争年代,它利用自己精悍而灵活的特点起到许多不可思议的战略效果,事实证明,特种部队在侦察、偷袭、暗杀、破坏敌方重要设施等方面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常规作战部队难以比拟的。
  • 全面战争之英雄无敌

    全面战争之英雄无敌

    战争永远是进步的阶梯,战争一触即发。永远不要失去对战争的警惕
  • 抗日之暴力军团

    抗日之暴力军团

    华夏闪电特种部队总教官雷战,重生抗日时期!他的到来,让小鬼子闻风丧胆!他的存在,让小鬼子寝食难安!他的名字,让小鬼子夜不能寐!他的队伍,杀小鬼子屠鸡宰狗!他,就是雷战,小鬼子眼中的恶魔!他,就是雷战,小鬼子眼中的杀神!“逆鳞——龙之逆鳞,触之必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暗战

    暗战

    新书《金牌销售是如何炼成的》已经成功发布!请大家支持!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留存!在国家和民族危难关头,有人挺身而出,找到了挽救危亡的道路。李毅鑫这个潜伏在中统的共产党员在抗战爆发后奉命潜伏到沦陷区为党工作,为了坚持信念,他宁愿隐姓埋名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奉献一切牺牲一切,周旋于侵略者和敌人中间。谨以此文纪念这些无名英雄!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书友群:168570490
  • 极限突击

    极限突击

    一只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突击队精彩绝伦的军旅生涯。作为特战突击队队员,他们都是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记录的神秘军人!(内容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度大庾岭

    度大庾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又是一年中秋,月饼界风云突起,五仁升级为十仁卷土重来、鏖战群饼;韭菜月饼以其王八绿的外观,鸡屎黄的内核跻身月饼界的杀马特;酸辣牛肉月饼更是立志于以老坛酸菜和老干妈辣酱的超级组合酸爽你的人生。小伙伴们表示月圆之日再也不想团聚了。 与此同时,商务月饼界一年一度的包装show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普通人家出身的月饼,加个好外壳好logo,身价瞬间翻倍,虽然稻香村和威斯汀的月饼尝起来差不多,但是身份悬殊得紧。大伙卖的不是月饼,而是故事,说得财经点儿,那就叫品牌价值。
  • 给年轻人看的人生哲理书

    给年轻人看的人生哲理书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该书详尽地阐述了做人与做事的方法,以轻松的风格、幽默的言语、动人的故事情节、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发人深省的处世箴言为读者描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全方位地诠释处世真谛,给读者以耳目一新、幡然醒悟的感受。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
  • 我是梅花盗

    我是梅花盗

    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江湖。江湖人问:“你要往何处去?”他说:“但见一处,只有酒没有杀戮,便是归宿。”
  •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蓝色世界

    深蓝色世界

    “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讨厌这个世界,我讨厌所有人,也讨厌自己...”深蓝色,不是纯黑,却又沾染了黑...
  •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反穿越,总裁的天才妻

    反穿越,总裁的天才妻

    她是凤凰国的长公主,但是却跨越千年,来到了现代!来到这个自己完全都不熟悉的地方,千落就像是一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天上飞的,地上开的,看着这些东西,千落愣住了!但是她唯一庆幸的是,在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人!爱都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从一开始,根本就不懂爱情的一个千年的公主,却在现代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只知道穿越回到古代的,怎么还有古人穿过了的?但墨琦就遇到了!【现代生活篇】1、千落皱了皱眉,“酒店是什么地方?”“本宫问的是这块地方,这一带叫什么?”“A市!”“A市?什么鬼地方?”难道是自己在别国了?凤凰国的每一个地方千落都很清楚,从来都没有听说过A市的这个所谓的地方啊!“那这里是哪一国?你们的当今皇上是哪一位?”“中国!”“中国?为什么本宫没有听说过?六国的皇帝本宫都认识,中国倒是哪里?你是不是在故意的忽悠着本宫?你要是再不说实话的话,本宫的话,即可实现!”千落阴沉的看着墨崎!“中国你都不知道?那么地球呢,你不会连地球都不知道吧?”墨崎感觉千落有点装傻了!可是千落却吐出了一句让他吐血的话,“刁民,本宫给你多次的机会,你都不珍惜,还敢这样的骗着本宫,你居心何在?你是不是想让本宫永远都回不去凤凰国?哼,本宫告诉你,本宫一定会回去的,去告诉你头上的人,本宫是绝对不会妥协在他们的手上的,就算是死,本宫也会拉着你们一起下地狱的!”2、千落用手捅了捅墨崎!墨崎正在眯着眼晒太阳,“我睡觉,你别烦我!”千落看见墨崎不理自己,一把拉起墨崎!墨崎扶额,“干什么?”千落指了指那个沙滩上的白色内裤的比基尼美女,对着墨崎说道,“为什么她下面也有那黑色的毛?”墨崎顺着千落的视线看了过去,正好看见那白色的内内的印出来的那抹黑色,墨崎风中凌乱了!她到底是要闹哪样???推荐我的文文:《重生之天才少女》链接:还有好友的,推荐夏明溪的文文:《孽爱,我的boss》链接:富乐吉萍的文文:《撩人军婚》链接:《霸爱惹火小蛮妻》链接:《职场菜鸟成长记》链接:浅绿深蓝的文文:《殿下,出嫁从妇》链接:唐小寂的文文:《重生一职场通缉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