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800000008

第8章 张弛有度,以“德行”顶住八方压力(3)

在云南涉外事件上,如果左宗棠按照朝野上下的意思,将事情做绝,不留余地地先下手为强,果断灭了索斯诺夫斯基一行人,恐怕不仅仅会惹怒俄国,给西北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更没法筹到四百万斤“便宜货”军粮。

有些时候,我们的确应该敢爱敢恨,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在出手之前,一定要像左宗棠一样,明确你所面临的压力,分析你所面临的形势,搞清楚你所面临的状况,然后再做决定。

很多时候,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比左宗棠遇到的“间谍事件”还要险恶,但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让自己多个选择,将原本严峻的、剑拔弩张的形势巧妙地转化成“温馨模式”,用智取在战略上击败对手!

就连左宗棠这样狂妄不羁的人,都懂得留有几分余地,忍着压力将计就计。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一策略呢?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身在什么职位,都难免会与人发生冲突,此时不妨向左宗棠学学,分析形势,找出最好用最高超最有效的对策,在给对方留有几分余地的同时,巧妙地将其引入“套中”,让对方主动成为你的“盟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原本就不是虚构,在左宗棠的手中简直是“不败宝典”!

6.不断学习,面对强压才能临危不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大凡在压力下仍坚定前行的强者,都懂得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硬件设施,增强竞争力。作为众多强者中的佼佼者,“抗压之神”左宗棠有更多的“充电”经验可供分享。

在左宗棠生活的年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曾盛极一时的乾嘉考据学也余热未消,这两种热门学术思想要么过于空疏,要么烦琐至极,严重脱离实际,堪称“无实际用处学术之最”。

与此同时,一些敏锐、开明的地主阶层知识分子,不堪忍受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开始抛弃无用之学,转向社会现实,掀起“经世致用”之学的热潮,如龚自珍、魏源、陶澍、林则徐、贺长龄等人。他们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乾嘉考据学的烦琐,主张“以经术为治术”,将为学和致治联系起来,发展出一种更加实用的学术思想。

当时,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社会亦暗藏危机,“心忧天下”的左宗棠深感忧虑,他迫切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为国效力,有所作为。

正是在这一期望的主导下,左宗棠逐渐发现传统的辞章举业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毫无用处,所以,他开始寻求“实学”,注重经世致用,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广泛阅读当时所能得到的有益国民生计的“有用之书”上来,并同陶澍、贺长龄等众多经世致用学者有着密切往来。这段时间的“充电”,让左宗棠一生受益匪浅,奠定了他压不垮的巨人之身的根基!

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左宗棠对此激愤不已,又想到中国民族大批读书人正致力“无用之学”,纵然“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数十载,仍难以解救民族于危难之间,左宗棠十分忧伤。

于是,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学问不求益身心,文如昌黎,诗如少陵,总为玩物丧志,何况以有用日月徇不可必得之科名邪?”又说,“大抵吾辈着述,必求其精审,可以自信,然后可出以示人。若徒以此为噉名之美,则其书必不能自信,不能传久,枉用功夫,殊无实际,何为也?近人着述,多简择易成而名美者为之,实学绝少!”他认为,做学问必须以有益身心、有实际用处为目标,否则,即使你诗赋文章写得宛如妙笔生花,都是“空洞无物”。这样一辈子下来,也难以在个人修养上有什么进步,无法做出什么实际成绩,更别提在压力下爆发小宇宙了!

当时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缺乏掌握科学技术的实用人才,这是传统的八股取士教育制度造成的。

左宗棠认为中国与外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他提出,当务之急,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培养一批“聪明寄于实”的有用人才。

在他看来,中国人才本胜于外国,只是醉心道德文章,不注重艺事,才变得相形见绌,只要扭转这一社会风气,培养一批精通洋务的人才,那么外国人施予的压力必然可以轻松消除,中国自然能够摆脱列强挟制,谋求自强!

为了培养精通洋务的实用人才,左宗棠在福建创办造船厂时,特意设立了“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选录一些聪明有悟性的少年子弟,教他们学习外国语言,背诵外语书籍,掌握西方算学。

同时,他还指示“华福宝”号轮船管驾贝锦泉,多多招募宁波少年,学习驾驶轮船技术,等中国自己造好了轮船,就不必再外雇了。后来,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果然没有雇用一个外国人!此外,他还提倡多辟门径培养人才,听说广东一些乡绅聘请熟悉洋务的人教育子弟,他十分欣慰。

左宗棠还主张向外国派出“游历”人员和“游学”人员,以培养更加精通军事、技术等方面实用之学的人才。

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上书总理衙门,建议从各地通晓外国语言的商人、士族中,选拔一些人员,派往外国考察学习,继而从中选择合适人选作为外交使节。

同治十二年(1873),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朝廷,建议派船政学生去英法两国深造,左宗棠得知以后,强烈赞同,他说:“艺局生徒赴各国游学,以扩见闻,长识解,自题中应有之义。”此外,他提出,不应该只派往英、法、美三国,凡是有长技可学的国家,都应该考虑派人前往学习。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这种“充电”主张是完全可行的。光绪二年(1876),福州船政局在吴德章、罗臻禄、游学诗、汪乔年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艺新”号兵船。这艘船造成以后,经过出海试航和检测,证明“船身坚固,机体灵敏”,让某些原本对左宗棠独立培养技术人才计划不屑一顾的中外人士惊叹不已!

左宗棠深知“充电”的重要性,他一生都致力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经世致用”之学的水平,自然也十分注重船政人才的进一步深造。

为了让船政设计人才得以“充电”,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与沈葆桢联合上奏,请求选拔艺局优秀学生派往欧洲深造。从这时开始,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结束为止,清朝选拔了三批学生共五十八人,分别派往法、英、德、比四国,学习造船、驾驶、化学、冶金、地质等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魏瀚、陈兆翔、郑清濂、吴德章、严复等人。这些人学成回国以后,不仅能够接替外国人遗留下来的工作,还能改进技术,设计新船。

穷经致用,是左宗棠思想的核心。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收徒授学,培养了大批经邦治国的有用人才,他对弟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把《诗》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与人交涉,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孔子提倡学与行相结合,这与左宗棠所提倡的“穷经致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左宗棠隐居柳庄时,致力农学,亲自下地研究生产应用,推行新的经济模式,在当地曾引起强烈轰动。出山入幕,乃至入朝为官以后,他整饬吏治,修明政事,养民务本,通商惠工,制造兵器,培养人才,样样都以“务实”为原则。

左宗棠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之所以能够在重重压力下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学问必须有益身心、有益社会的学习本质,所以他专门拿出数十年研究地理、盐政、军事等知识,费尽心机创办船政局、织呢局,尽心尽力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何谓经世?即致力国家,致力社会。何谓致用?即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应用于实际,往小了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大了说,是为了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那种只懂得埋头故纸堆学习一些与实际无关痛痒的知识的人,可能会在各种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却很难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把这种人置于压力之下,恐怕很快就被压垮了,又何谈功成名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左宗棠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也为后人敲响了警钟!

当我们醉心于拿各种证书、考各种研究生或博士生时,的确该好好考虑下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充电都能够帮我们缓解压力,只有实用之学,才是破解压力之有效武器!

7.高风亮节,才能屹立不倒

说高尚,何为高尚?

同类推荐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热门推荐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罗天大醮设醮仪

    罗天大醮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谋后:邪王太腹黑

    嫡女谋后:邪王太腹黑

    传言世家嫡女林蘅芜出生时有不祥之兆,从此背负鬼胎之名,深受家族嫌恶。本以为一世无期无盼,却因为一道懿旨,她嫁入了王爷府,成了三王爷的王妃。恩爱相加,令人羡妒,万千方式加害于她,邪王力护她周全。十年倾心相付,她以为邪王对她是深情,却不料这深情的背后竟是惊天的阴谋……
  •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n August 18, 1814, Admiral Cockburn, having returned with his fleet from the West Indies, sent to Secretary Monroe at Washington, the following threa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文天财

    我是文天财

    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既轰轰烈烈又富有传奇,直到忽然有一天,我死了……可是当我看着亲人朋友哭泣落泪的脸,看到自己被推入火葬场……一切都变了,也许我追求的不过是落叶归根,返璞归真,从头再来?小人物的写实派力作,直面真实,直面自我,接着地气的文学作品。
  • 辣宠冷妻

    辣宠冷妻

    清晨,骄阳东升,经过一夜冷清的街道渐渐喧闹起来,这是个繁华也浮躁的城市,林立的高楼磨灭了城市了的底蕴,却带动了经济的崛起。无数的高楼大厦隔绝了人情,划分出了等级,就在这样瞬息万变的城市中,一家六星级酒店最顶层的富丽堂皇的房间,正被唯一不变的饱满的阳光毫不吝啬的照耀着。高挑房梁的房间中,四下雪白的一层不染,而宽阔的卧室正中,那方凌乱的床铺却为昨夜的疯狂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证据,蚕丝的凉被下躺……
  • 幸孕甜妻:总裁买一送三

    幸孕甜妻:总裁买一送三

    (本文甜到腻了,一点不虐不虐,立志让男女主以及其他配角都甜到掉牙)他是华国第一少,却被一个小女人算计,偷了心。当五年后再遇,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让她无路可逃。“男人,你到底想怎样?”“嫁给我!”“我拒绝!”“拒绝无效。”男人穷追不舍,女人丢盔弃甲怒骂道:“你到底还要追多久!”“一辈子”门口,三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豆丁正垫着脚尖偷听。“哥哥,爹地在欺负妈咪,我要去帮忙!”“爹地不是在欺负妈咪,爹地是在求婚呢。”
  • 击毙“东方佛朗哥”

    击毙“东方佛朗哥”

    1926年7月1日,北伐战争开始了。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结盟,在广州组建革命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十万北伐军浩浩荡荡从广东出发,一路激战,杀得北洋军阀纷纷逃散。北伐军攻到武昌城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四下溃逃。当时在军阀吴佩孚部队当炮兵排排长的黄宇宙率领着炮兵排和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参加了北伐军,成为北伐军第十军129师的独立炮兵连长。带领独立炮兵连开始攻打军阀孙传芳。孙传芳部队当时驻守九江,防守非常严密,孙传芳亲自督战。攻打九江是击败孙传芳的关键之战。
  • 她死在QQ上

    她死在QQ上

    都市的雨夜,五名少男少女同时死在了电脑之前,惟有他们的QQ兀自跳动着,无名无头像地闪动着“上路吧......”。女高中生小诺为了追寻表姐的死因,无意中竟身陷离奇的灵异事件。扑朔迷离的死亡疑团,错综复杂的关系线索,在网络生活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爱恨别离?那句“上路吧......”是死神的命令还是一个复仇者临死前的预言?“他”还会袭击下一个人吗?作者马伯庸本人也化身其中成为一位衣着奇特的大学学长,一个侦探,与小诺携手逐渐将案情节节深入。
  • 丧夫

    丧夫

    活在半醒半睡之间,郭小小已经不知道,这样把自己扔在床上第几天了,习惯性的熬夜写文字,也习惯性的依赖阿明的照顾,所以赖在床上又如何?只是阿明呢?明明刚刚还来喊自己起床了来着,头痛病又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