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200000012

第12章

巴图是在白毛风刮了一夜半天以后,被沙茨楞在大泡子南边一个破圈后面找到的。当时马已伤得走不动,人也已冻得半死。沙茨楞牵着他的伤马把巴图驮回了家。为了让调查组了解事故经过,巴图只得强撑着身子,带着调查组前往事故发生地。另外两个马倌,虽然浑身都被冻伤,但仍被隔离审查了。

陈阵跟在毕利格身边,走在队伍的侧后。他小声问:阿爸,上头会怎么处分巴图他们?

老人用马蹄袖擦了擦稀疏山羊胡须上的雾水,黄眼珠里深含着复杂的同情。他没有回头,看着远山慢慢地说:你们知青觉着该处分他们吗?老人回过头来又补了一句:场部和军代表很看重你们的意见,这次把你们知青请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陈阵说:巴图是条好汉,为了这群军马,他差点儿把命都搭进去,可惜他运气不好。我觉得他不管救没救下这群马,他都是了不起的草原英雄。我在您家住了一年,谁都知道巴图是我的大哥。我了解包顺贵的态度,我的意见不管用。再说知青的意见也不一致。我想,您是贫牧代表,又是革委会委员,大家都听您的,您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

别的知青咋说?老人很关心地问道。

咱们队的知青大多数认为巴图是好样的,这次风灾雪灾加狼灾太厉害,换了谁也顶不住,不能处分巴图。可也有的人说,这可能是有人利用自然天灾搞破坏,反军反革命,一定得先查查四个马倌的出身。

毕利格老人脸色更加阴沉,不再问了。

人马绕过大泡子东侧,来到巴图最后开枪的地方。陈阵屏住气,做好亲眼目击血腥屠场的心理准备。

然而一滴血也看不见,一尺多厚的白雪已将黑夜所遮盖的血腥重又覆盖了。至少应该有突出于湖面的马头吧,但是也没有。湖面上只有一片连绵起伏的雪堆,雪堆之间的雪特别厚,雪堆后面又拖着被风雪刮出的一条条雪坡,把本来应该非常突出醒目的马尸雪堆抹平了。人们默默地看着,谁也不下马,都不愿揭开这层雪被,只是在心里一遍遍设想着当时的情势。

太可惜了。毕利格老人第一个开口,他用马棒指了指泡子的东岸:你们看,要是再跑一小段就没大事了。巴图从北边的草场能把马群赶到这块地界太不易了。风那么冲,狼那么多,就算人不怕,可骑的马能不怕吗。巴图从头到尾都在马群,跟狼群拼死拼活,他是尽了责的。

蒙古老人不忌讳替自己的儿子辩护。

陈阵向包顺贵靠过去说:巴图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一个人跟狼群搏斗了一夜,差点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可是应该上报的英雄事迹……

包顺贵瞪了陈阵一眼吼道:什么英雄事迹!他要是把这群军马保下来才是英雄。他又转过头对着巴图狠狠地说:那天你为什么把马群放在泡子的北边,你放了这么多年的马,难道还不知道一刮风会把马群刮到泡子里去吗?你最大的责任就在这儿!

巴图不敢看包顺贵,他连连点头说:是我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要是每天傍黑把马群放到东边草场去,就不会出这么大的事故了。

沙茨楞磕了磕马肚,靠上去不服气地说:是场部让我们把马群放到那块草场的,还说全场就数那儿的秋草剩得多,春草也长得早。军马就要上远路,一定要保证军马吃饱吃好,争取再抓上点膘,要让来接马群的民兵骑兵一看就高兴。我记得那会儿巴图在场部抓革命、促生产会上就说过,马群放在大泡子的北边不安全。可场部说春天多一半刮西北风,哪能就在这几天刚好碰上北风呢。这事儿你也是同意的,怎么一出了事就把责任全栽到巴图头上?

几个场部领导都不说话了。场长乌力吉咳了咳嗓子说:沙茨楞说得没错,是有这回事。大家都是好心,想让军马再长壮实点儿,路上走好,为战备多贡献一点力量。谁会想到会来了这么一场白毛风,还是北风,又跟来这么一大群狼。要没有这群狼,巴图也准保能把马群赶到安全地方了。风灾白灾加狼灾,百年不遇,百年不遇啊。我负责抓生产,这次事故该由我负责。

包顺贵用马鞭指着沙茨楞的鼻子说:你的责任也不小,毕利格说得对,这群马再跑一小段就没大事了,要是你们三个不临阵脱逃,和巴图一块儿赶这群马,也就不会出这次大事故。要不是看你后来救了巴图一命,我早就把你隔离审查了。

毕利格用自己的马棒压下包顺贵的马鞭,板着面孔说:包代表,你虽是农区的蒙古族人,可也该知道牧区蒙古人的规矩,在草原是不许用马鞭指着人的鼻子跟人说话的,只有从前的王爷、台吉、牧主才这样说话。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们军分区首长。下次他来检查工作,咱俩可以一块儿去问。

包顺贵放下马鞭,倒换到左手,又立刻用右手的食指,点着沙茨楞和巴图的鼻子喝道:你!

还有你!还不下马铲雪,扫雪!我要亲眼验尸,我倒要看看狼有多厉害,狼群有多大。别想把什么责任都推到狼身上。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的因素第一!

人们都下了马,拿起带来的木锨、铁锹、竹扫帚,开始清理尸场。包顺贵骑着马,拿着一架海鸥牌相机忙着拍照取证,并不断对众人大声喝道:扫干净,一定要扫干净。过几天盟里、旗里还有部队的调查组,要来这儿现场调查。

陈阵蹚着厚雪,跟着乌力吉、毕利格、巴图和沙茨楞向泡子最里面的几个雪堆走去。泥塘冰面冻得还很硬实,雪在人脚下吱吱作响。老人说:只要看紧里面的几匹马是不是让狼咬死的,就知道这群狼有多厉害了。

陈阵紧追着问:为什么?

乌力吉说:你想想看,那会儿越往里面越危险,那儿的泥水是最后冻住的,狼也怕陷死在里面,狼不会去冒这个险的。要是那几匹马也让狼咬死,你说那狼有多厉害。

老人转过头问巴图:你开枪也不管用?

巴图苦着脸说:不管用,我才带了十发子弹,打了不一会儿,就打光了。白毛风把枪声全刮碎了。狼就算吓跑了,可等打光了子弹,狼又回来了。天太黑,电池也没多少电,我什么也看不见。

那会儿可没想那么多。巴图用手指轻轻按了按脸上的冻皮说,天黑雪大,我也怕打死马。我只盼着风停,泡子不上冻,狼进不去,还能活下不少马呢。我记得,我把枪口抬高了一尺。

毕利格和乌力吉都舒了一口气。

走到最里面的一个雪堆面前,巴图犹豫了一下,然后拿木锨飞快地铲开马头部位的雪。大家都倒抽了一口冷气:大白马的脖子被咬断一半,并被拧了一圈半,歪倒在马背上。马眼突兀,已冻成透明的黑冰蛋,大白马当时的绝望恐惧的表情被全部冻凝在里面,异常恐怖。马头下的雪被马血冻成了一大块红冰,已无法铲动。大家一声不吭,急急地铲雪扫雪。泡子泥冰上的半个马身全部露了出来。陈阵觉得,马身不像是被咬过,倒像是被炸弹从马肚里面炸开过一样,两边侧肋全被掀开,内脏肠肚被炸到周围几米远的地方,一半后臀也不见了,露出生生白骨。冰面上一片残肢断骨,碎皮乱毛,狼只把马的心肝和肥厚一点的肉吃掉了,马的整个身架成了狼群鞭尸发泄的对象。陈阵想,难道人将人碎尸万段、抽筋剥皮的兽行也是从狼那儿学来的?或者人性中的兽性和兽性中的狼性同出一源?在历史上人类的争斗中,确实相当公开或隐蔽地贯彻了人对人是狼的法则。第一次亲眼目击狼性如此大规模的残暴,陈阵内心的兽性也立即被逼发了出来,他真恨不得马上套住一条狼,将狼抽筋剥皮。难道以后跟狼打交道多了人也会变成狼?或者变成狼性兽性更多一些的人?

人们都愣愣地看着,陈阵感到手脚冰冷,透心透骨的冷。

毕利格老人用双手扶着木锨把,若有所思地说:这八成是我这辈子看到的不数第二也得数第三的大狼群了,连最头里的这匹马都咬成这碎样,别的马我也不用看了,准保一个全尸也剩不下。

乌力吉一脸沉重,他叹了口气说:这匹马我骑过两年,我骑它套过三条狼,全场数一数二的快马啊,当年我当骑兵连长带兵剿匪,也没骑过这么快的马。这群狼这次运用的战略战术,比当年马匪的战术还要精明。它们能这样充分利用白毛风和大泡子,真让人觉着脑子不够使,我要是比狼聪明一点儿,这匹马也死不了了。这次事故我是有责任的,当时我要是再劝劝老包就好了。

陈阵一边听着他俩小声交谈,一边却在想他自己的心事。在中国,人们常说的猛兽就是虎豹豺狼,但是虎豹是稀有动物,不成群,事例少。而狼是普见动物,可成群,故事多,恶行也多。狼是历史上对人威胁最大、最多、最频繁的猛兽。到了草原,狼简直就是人马牛羊的最大天敌。但为什么草原民族还是要把狼作为民族的图腾呢?陈阵又从刚刚站住的新立场向后退却。

屠场已清出大半。冰湖上尸横遍野,冰血铺地,碎肢万段,像一片被密集炮弹反复轰炸过的战场。一群奔腾的生命,待命出征的生命,戛然而止,变成了草原战场上的炮灰。每匹马的惨状与大白马如出一辙,马尸密集处,残肢断骨犬牙交错,只能凭马头和各色的马毛来清点马数。两个马倌蹲在冰面上,用自己的厚毛马蹄袖和皮袍下摆,一遍一遍地擦拭自己的爱马的马头,一边擦,一边流泪。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陈阵和几个从未亲眼见过惨烈战争场面,也从未见过狼群集体屠杀马群惨状的北京知青,更是惊吓得面色如雪,面面相觑。知青的第一反应好像都是: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人,假如在白毛风中碰上这群狼那会是什么结局?难道就像这群被狼分尸的军马一样?

陈阵眼前突然出现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场面。他在狼性中看到了法西斯、看到了日本鬼子。

陈阵体内涌出强烈的生理反应:恶心、愤怒,想吐、想骂、想杀狼。他又一次当着毕利格老人的面脱口而出:这群马死得真是太惨了,狼太可恶太可恨了!比法西斯,比日本鬼子还可恶可恨。真该千刀万剐!

老人面色灰白地瞪着陈阵,但底气十足地说:日本鬼子的法西斯,是从日本人自个儿的骨子里冒出来的,不是从狼那儿学来的。我打过日本人我知道,日本没有大草原,没有大狼群,他们见过狼吗?可他们杀人眨过眼吗?我给苏联红军带路那会儿,见着过日本人干的事,咱们牧场往东北吉林去的那条草原石子道,光修路就修死了多少人?路两边尽是人的白骨头。

一个大坑就几十条命,一半蒙古人一半汉人。

乌力吉说:这次大事故也不能全怪狼,人把狼的救命粮抢走了,又掏了那么多的狼崽,狼能不报复吗?要怪也只能怪咱们自己没把马群看好。狼惜命,不逼急了它们不会冒险跟人斗的,人有狗有枪有套马杆。在草原上,狼怕人,狼多一半是死在人的手里的。可日本鬼子呢,咱们中国从来没侵略过它,还帮了它那么大的忙,可它杀起中国人来连眼都不眨一下。

老人明显不悦,他瞥了一眼陈阵说:你们汉人骑马就是不稳,稳不住身子,一遇上点儿磕磕绊绊,准一边歪过去,摔个死跟头。

陈阵很少受老人的责备,老人的话使他的头脑冷静下来,听出了老人的话外之音。他发现狼图腾在老人灵魂中的地位,远比蒙古马背上的骑手要稳定。草原民族的兽祖图腾,经历了几千年不知多少个民族灭亡和更替的剧烈颠簸,依然一以贯之,延续至今,当然不会被眼前这七八十匹骏马的死亡所动摇。陈阵突然想到:“黄河百害,惟富一套。”“黄河决堤,人或为鱼鳖。”“黄河——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黄河百害、吞没了无数农田和千万生命,而否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看来“百害”和“母亲”可以并存,关键在于“百害的母亲”是否养育了这个民族,并支撑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也应该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样得到尊重。

包顺贵也不吆三喝四了,他一直骑在马上,对事故现场看得更广更全面。他根本没有料到额仑草原的狼会这么厉害凶残,也不会想到这么大的一群马会被狼啃咬成碎片,他惊愕的表情始终绷在脸上。陈阵还看到他在照相的时候手抖个不停,需要经常换姿态,才能勉强控制住相机。

毕利格和乌力吉两人在尸场中间的一片马尸周围铲雪,这里挖挖,那里戳戳,像是在寻找什么重要证据。陈阵赶紧过去帮他们找,忙问毕利格:阿爸,您在找什么?老人回答说:找狼道,得小心点儿铲。陈阵仔细找地方下脚,弯下身也开始寻找。过了一会儿,人们找到了一条被狼群踩实的雪道,足有四指厚,相当硬,死死地冻趴在泥冰上,扫去后来落下的新雪浮雪,可以看见狼的足爪印,大的有牛蹄大,小的也比大狗的狗爪大。每个爪印有一个较大的掌凹痕,有的掌凹痕还带着马血残迹。

乌力吉和毕利格招呼大家集中清扫这条狼道。毕利格说扫出这条狼道就更能估摸出狼群的大小。人们扫着扫着慢慢发现这条狼道不是直的而是弯的,再扫下去,狼道又变成了半圆形。

大家用了一个多小时把这狼道全部铲扫出来,这才发现这条狼道竟是圆形的,整整一圈白道,雪中带血,白里透红,高出冰面一拳厚,在黑红色的泥冰血冰上显得格外恐怖,像冥府地狱里小鬼们操练用的跑道,更像一个鬼画符样的怪圈。跑道宽一米多,圈周长有五六十米,圈内竟是马尸最密集的一块尸场。雪道上全是狼爪血印,密密麻麻,重重叠叠。人们又被吓着了,大伙哆哆嗦嗦,议论纷纷:我活了这把年纪还从来没见过这老些狼爪印。

这哪是一群狼,准是一群妖怪。

这群狼真大得吓人。

少说也得有四五十条。

巴图,你真够愣的,敢一人跟这群狼玩儿命。要是我,早就吓得掉下马喂狼了。

那晚,天黑雪大,我啥也瞅不清,我哪知道这群狼有多大。

往后,咱们牧场的日子就难过了。

咱们女生谁还敢一人走夜道?

场部那帮盲流真不是东西,把狼打下的春天度荒的活命粮全抢走了,狼群逼得急了。我要是头狼我也得报仇,把他们养的猪和鸡全咬死。

谁出的歪主意,派这么多的劳力进山掏狼崽,母狼能不发疯吗?往年掏狼崽掏得少,马群就没出过这么大的事故。

场部也该干点儿正事,组织几次打狼运动,再不打,狼要吃人了。

少开点儿会,多打狼吧。

照狼这个吃法,再多的畜群也不够它糟蹋的。

咱们牧场领导班子来了一些农区的人,尽干缺德事,腾格里就派这些狼来教训咱们了。

别乱说,你想挨批斗啊。

……

包顺贵跟着乌力吉和毕利格顺着狼道仔细查看,拍照,并不时停下交谈。他一直紧绷的脸却开始放松。陈阵猜想毕利格可能把包顺贵“人的因素第一”的观点说活动了。这么大的狼灾天灾,人的因素能抗得住吗?不管什么调查组来调查,只要他们看了这片屠场,也得承认这场大灾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尤其是无法抗拒这样大规模的狡猾狼群和白毛风的共同突袭。陈阵对乌力吉和巴图的担忧也慢慢松懈下来。

同类推荐
  • 第二类死亡(罪推理事务所)

    第二类死亡(罪推理事务所)

    这是一本先是哀伤、继而悲凉、最后凄厉的惊悚小说,一个关于失去与寂寞的故事。被所有人忘记,然后自己也逐渐忘记自己,这真的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这才是“第二类死亡”。如果小说中的事发生在你身上,谁还会记得你,你又会记得谁。时光如同停电的石英钟,忘了过去和存在,而未来是一片茫茫黑暗……
  • 空花现

    空花现

    陈游介的手掌,温暖的拂过他的头顶,他的声音中,也染上了一丝伤感:“因为,脉望从那少年士子的诗句中,感受到了他最后对母亲强烈的思念。吞噬了那诗文中开放的空花的他,吸收了那股情绪,所以才不惜用尽自己全部的灵力,也要达成少年的心愿。”母亲,甚念……最好的诗文,从来就不是文笔的华彩,而是其中蕴含的,那即使相隔万水千山生死契阔也无法割舍的爱啊……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 比遥远还远

    比遥远还远

    在共和国版图的最西端,有一条河,叫霍尔果斯河。不大,也不算小,自北而南地流着。这是一条界河,河西便是当时的苏联,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河上有一座简易木桥,大约百十米长,一米多宽,没有栏杆。这座木桥是霍尔果斯河两岸两个国家的重要联通口岸,中方的地名叫霍尔果斯。一九七五年春夏之交,我来到霍尔果斯。霍尔果斯驻扎着一个边防团团部,辖管南北很长一段边防线。在遥远的边疆,一个团级边防站,那是一个相当大且相当重要的单位。遥远,到底有多远?这是一个不到新疆,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概念。
  • 思源

    思源

    徐徐的晚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路边紫色的女娲草随着风的抚动倒向落日的方向。轻风在由女娲草组成的草原上刮起一道道波纹,波纹舞动着,传播到远方平缓起伏的山丘上。思源星的这个季节,落日很晚,太阳透过火焰般的晚霞,将橙黄色的光芒洒在这片草原上,在平缓的山丘背面投射下长长的暗紫色的阴影。外形如同一把利刃穿过一个苹果般的白色的“盘古号”殖民星舰,缓缓地掠过已经出现星辰的天空,向落日的方向飞去。
热门推荐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月之刀剑录

    夜月之刀剑录

    神兵利器,痴情儿女,江湖豪侠,恩怨情仇。本应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却因种种原因彼此有了不可分割的情义。我曾一剑千里,我曾一刀破天。我有一枪开天辟地,我有一棍万鬼莫敌。十世千年,荒坟十座未葬人。千年以前,仙人如雨落。千年以后,江湖就是江湖,不见仙人。高堂庙宇,权臣将军,平民兵士,古派新门,江湖大侠,隐世高人。落寞的江湖,千年以后再次迎来鼎盛时期。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有庙堂,就有权贵相争。看似风平浪静的江湖,已然暗流涌动,风起云涌……
  • 三花(中篇小说)

    三花(中篇小说)

    这江里有过三条鱼,鳌花鱼、鲫花鱼和鳊花鱼,俗称关东三花。关东三花身上都开着好看的花,小鳌的花是蓝色的,如一颗又一颗的星星绣在身上,莹光闪闪;小鲫的花是白色的,像一片一片的雪,落在身上,久久不化;老鳊惨点儿,它的花是黑色的,老鳊本来就长得灰突突的,黑色的花开在它身上,咋瞅咋别扭,带着几丝怪异、惊悚和不祥。离开那道铁丝网之后,小鳌重归大江的过程非常顺利,它所担心的其他障碍没有出现。铁丝网成为恐怖的记忆,总在小鳌的心头久久盘绕,挥之不去。小鳌没有在大江里过多停留,它把航程确定在远方。奋力游动时,有两个声音似乎时刻回响在小鳌身后。往前游啊,别停下呀!老鳊的声音不无焦虑。加油,鳌兄!小鲫慢悠悠的口吻带着几分亲热。
  • 末世之长歌行

    末世之长歌行

    新书《女修重生指南》,无男主。……“前半部分末世场面,后半部分侧重修仙,修仙与末世融合。”无男主。——以上。
  •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当男人不爱时,女人的死缠烂打,只是一场闹剧,只会自取其辱。当女人不爱时,男人的穷追不舍,只是一场笑话,只有后悔莫及。五年前,某男指着某女,“白水心,我宁愿成为江城的头号大渣男,宁愿被人戳穿脊梁骨,也不会娶你这个心机女的!”五年后,某萌宝眨着和某男如出一辙的黑眸说道:“南叔叔,你是大坏银,竟然拐骗我和我妈咪,我要打电话给警察叔叔来抓你!哼!我不会让你这个大坏银给我当爹地的,我妈咪也不会喜欢你这个老腊肉,金叔叔可比你帅多了,还会做饭----”某男窘,惊的下巴都掉下来了。果然是自已的亲生女儿啊,不仅长相随他这个俊美无俦的老爹,就连这毒舌的嘴巴也遗传了他。
  • 凌潇剑歌

    凌潇剑歌

    本为普通一少年,却是两度遇奇缘;七年刻苦学绝艺,终是亲手报深仇;修真之路不好走,步步皆为逆天行;愿与红颜共白首,奈何天道不公平!红颜破碎难回天,一缕剑魂伴君行;从此世间无善恶,正邪俱是无区别;回首沧桑成过往,满腔柔情为红颜......
  • 古晞

    古晞

    我爱你是我的事,。爱并没有错,只是,我爱错了人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The Two Brothers

    The Two Br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国情妇

    英国情妇

    又聋又哑的玛丽·泰莱丝被杀害后,凶手残忍地将其分尸,从附近的高架桥上丢进从下面驰过的火车车厢。小说通过神秘人和咖啡馆老板罗贝尔、被害人的表姐夫皮埃尔和被害人的表姐克莱尔的三次谈话,解开了一起碎尸凶杀案的谜团。凶手到底是出于怨恨、妒忌还是精神失常犯下这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