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800000006

第6章 黄宗羲:投笔从戎,只是为了恢复祖国(3)

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消灭了桂王政权,不久鲁王死于金门,东葬台湾,继而抗清名将郑成功不幸病亡。这一连串的打击对黄宗羲是巨大的,这些也意味着他“鲁阳之望”的彻底破灭,对此,他唯有仰天长叹。

作为游侠的黄宗羲,是有着莫大的遗憾的。从三十六岁组织武装抗清到五十三岁厕身儒林,他将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献给了抗清复明的大业,尽管这项事业的前途一片茫然。

厕身儒林,讲学著述

抗清复明无望,黄宗羲的身份发生了由“游侠”到“儒者”的转变,从此以后,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曲折经历,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进而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技能型全方位的关照和反思。授徒讲学和勤奋著述成为他晚年的主要活动。如果说上一时期黄宗羲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政治家,那么这一时期的他俨然是一个学者、一个教育家,而且作为学者和教育家的黄宗羲要比社会活动家的黄宗羲更为成功,也更为得意。

黄宗羲作为一个教育家可以追溯到他尚在躲避清廷追捕的时期,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东林、复社子弟慕名前往黄的栖身之所,向其请教学问。而对待登门求教的年轻学子,他也总是倾心相授,毫无保留,同时还传授以学习的门径,从宏观上给予指导。他的渊博学识、独到见解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年轻学子的尊敬,他们是“遍求其书而读之”,从此以后,不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这些年轻人一年总要登门求教几次。

康熙二年(1663),黄宗羲经高斗魁牵线,来到语溪吕留良府上坐馆,为吕氏子侄传学发蒙。先是设馆于吕氏的梅花阁,后来又迁到了水生草堂,不久又迁到吕氏的私宅东庄。这段时间里,黄宗羲名义上是授徒吕留良之子吕葆中,实际上受其讲学影响的还有吕留良、吴之振、高斗魁、黄宗炎等人,他们这些昔日的抗清义士志趣相投,故时常聚会雅集、饮酒唱和,吕留良后来称这段时间是最为畅快的“文会时期”。也就是这时候,黄宗羲和吕留良两人之间建立了真诚而深厚的友谊,他们吟诗赋词,谈论时事,时而还抒发郁积心中的反清复明的政治志趣。只可惜好景未长,康熙六年之后,黄、吕两人出现矛盾,黄宗羲在语溪坐馆四年后,毅然离开了语溪,投奔他处。随后,两人关系又迅速恶化,甚至互为攻击对象,直至康熙十四年,两人关系最终彻底破裂,这个时候的黄、吕可以说水火不容,老死不相往来了。至于两人关系恶化的原因,也始终是一个谜,外界也有诸多猜测,这里就不细说了。有时候文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很微妙。

和吕留良关系破裂、离开语溪之后,黄宗羲开始了他在宁波的讲学活动。在宁波甬上,黄宗羲讲授的主要就是他的老师刘宗周的《圣学宗要》和《子刘子学言》等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当时的甬上学界产生了重要反响。这年九月,黄宗羲又与同门的姜西辙、张奠夫、赵甸等人在绍兴恢复了证人书院讲会,重开“读书说道”之风。这证人书会正是由他们的老师刘宗周所创。

重新恢复后的证人书院,在黄宗羲和他的师友们的主持下,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在平常的讲授过程中,黄宗羲也没有照搬先师的讲义和教学方法,而是以五经、史籍为基础和立足点,阐发自己对经史要义的理解和领悟,他在此间的讲稿后来编成《证人会语》一书。当时绍兴证人书院的讲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求学,可谓盛况空前。黄宗羲讲学的名声也是越传越远。

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应海宁知县许三礼的盛情邀请,黄宗羲又来到了海宁,主持海宁的讲学工作,他在这一讲又讲了五年。在海宁讲学的五年中,黄宗羲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黄门弟子中有的工于诗文,如查慎行;有的擅经学,如杨中讷;有的是有济世之才的循吏,如许三礼。这段时间,黄宗羲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教学主张,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因而他的学生自然颇为受用。他还向学生们系统阐述了自己经世致用的思想,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对所学的东西要能结合实际,融汇贯通。

作为老师,黄宗羲在与门人交往的过程中,从来不以为师自居,搞什么师道尊严,而是以朋友相处,平易近人,因而更加受到后学们的尊敬。

黄宗羲的讲学活动一直持续到耄耋之年。他最后一次出席讲会活动是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应余姚县令康如琏之邀在姚江书院进行的一次讲学,此时的黄宗羲已是八旬高龄。

诲人不倦是其讲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黄宗羲又是一个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的学者。在其儒林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作品,这些著述是黄宗羲以毕生的心血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政治、思想、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教育、文学等进行全方位探索的结果。余秋雨就曾说过,黄宗羲“当之无愧而又平静厚实地取得了对近代以前的中国文化的大部分总结权”。

坚守节操,不仕新朝

清代自康熙皇帝起,随着其政权的日益巩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反清势力的彻底剿灭,统治者开始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作为浙东地区一位颇有学术威望的遗老黄宗羲,自然就成了清廷拉拢的重点对象。

康熙十七年(1678),六十九岁的黄宗羲也以“博学鸿儒”为朝廷所诏征。当时的掌院学士叶方蔼先寄了一首诗给他,劝他出山,后来又找到黄的弟子陈锡嘏商议。好在陈锡嘏深知老师根本不愿意做清朝的官,如果硬要逼他出仕的话,说不定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而就在叶氏面前苦苦相劝,这样此事才姑且作罢。

时隔两年,即康熙十九年(1680),当时主持编修《明史》的朝廷史馆监修徐元文与大理评事李映碧又联合向康熙推荐七十一岁的黄宗羲。康熙当时立即命两江总督和浙江巡抚“以礼敦请”,应该说这种礼遇也是够可以的了。黄宗羲在这种善意礼请的情况下,又亲笔写信,以要给老母守丧、自己又年老多病为由,辞而不往。康熙也知道这种事情勉强不得,于是又下了一道旨,要求地方官将黄宗羲的所有论著和他搜集的明代史料都抄录一份送到京城史馆。

黄宗羲虽然绝对不会当清朝的官,但是对待修纂《明史》,他表现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康熙十八年,他的得意门生万斯同就应徐元文之召到北京参加《明史》的修纂工作,对此,黄宗羲是十分支持的,同时他还把许多有用的资料交给万斯同。而这一次,他虽然又辞而不往,但他同意了自己的儿子黄百家进京修史。同时,由于他对史学研究的造诣极深,对史事也是了如指掌,所以每当朝廷在修史过程中遇到重大的问题时,史官们总要先通过书信向黄宗羲请教;有时甚至专门派人千里送稿以求审证修改。因而尽管黄宗羲没有直接参与《明史》的编修,但却不可否认地为《明史》的成书作出了不少贡献。

直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黄宗羲已是八十一岁高龄,朝廷仍有意征聘之。当时康熙帝问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尔雅,可以充当顾问的?”徐回答说:“据臣所知,只有浙东的黄宗羲一人而已。我的弟弟曾经也推荐过他。”康熙帝听后当即表示:“可以将他召到京师来做我的顾问,我也不要他做官做事,他什么时候想回家我也可以立即派人送他回去。”徐乾学凭着对黄的了解,摇摇头说:“他年事已高,恐怕没有来意了。”康熙这才作罢,只好感叹道:“人才真是难得啊。”

五年之后,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十六岁的黄宗羲突然病重,这个时候他写了一份遗嘱,遗嘱上嘱咐家人说:“我死后,第二天就可以安葬,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就行。不作佛事,不作七七,凡纸旛、纸钱之类的一概不用,以后祭扫也不许杀牛羊。”他认为这些“礼俗”都是“流俗无礼之至”,必须“一概扫除”。从黄宗羲对后事的安排也可以看出他所一贯坚持的反封建迷信的进步思想。就在这年夏天的一天夜晚,黄宗羲溘然长逝,他最终也实现了当年立下的不仕新朝的政治誓言,保全了作为故明遗民的志气与节操。

回顾黄宗羲晚年的遗民生活,他没有在遭遇“国变”之后就逃亡“禅释”,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他也没有死守“华夷之辩”,以致与新朝水火不容、对抗到底;他更没有为求虚荣、富贵而在新朝中觅得一官半职。他走的是恪守遗民“不仕”原则,潜心于实学研究,全心投入对社会发展的探求之中的遗民之路,也正是这一条路让黄宗羲的身上散发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学者的迷人风采。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
  •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一部关于战争记忆、国家罪行和民族悔罪的政治游记。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 大宋帝皇

    大宋帝皇

    一次醉酒赵吉穿越成了大宋端王赵佶,知道自己多少斤两的赵吉还是决定顺天应命捡个皇帝当当……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
  • 吾乃大皇帝

    吾乃大皇帝

    “父皇,想灭高句丽不过弹指之间。”“父皇,这我们征服全世界吧。”“父皇,吐蕃又送金银珠宝来了,儿臣要不要收呢?”“父皇,以后宣布圣旨,就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吧”“……”“好好好……”李世民高兴的抚着胡须说道。
热门推荐
  •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古人云:“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福祸自知。”本书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感知他人的动作、体态、服饰、目光等“身体语言”隐藏的玄机,达到洞察他人内心之目的。阅读本书,既可防止上当受骗,也可避免误解他人,还能准确领悟他人意图,走进他人内心:事业上会助你一臂之力,商海中会助你一路顺风,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 滨江膳祖

    滨江膳祖

    这是一九〇〇年的北京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七雄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蓟城。星移斗转,经秦、汉、隋、唐、宋、明、清各朝代,它不仅仅是北方名城,而且还是交通要道,曾名涿郡、幽州、范阳、燕山。1153年,金海陵王占领后,改称中都。由此开始了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1276年,忽必烈攻占中都,认为其右拥太行,左注沧海,南抚中原,北枕居庸关,背靠朔方,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天府之所,于是在中都的东北郊外大建新都——大都。参照汴洛中都旧制,分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呈南北长方形,外城周60里,11座城门。其东西分别相当于今北京的内城东西旧城,南至今长安街一带,北城在德胜门外。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重生庶手遮天

    重生庶手遮天

    涅槃重生,庶女成凰!她是不受宠的庶女,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绝世倾城的容貌,却聪颖机智才思过人,然,惊人的智慧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而是带来了被弃的下场。许她的山盟海誓,竟只为将她作为取得皇权的踏脚石。骗她的亲情信任,竟只为夺她尊贵地位心爱之人。真龙天梯,是她魂断之处。生辰之日,更是她梦碎之时。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信他们半分。欠她的,她势必要,连本带利讨回来!然,再睁眼时,竟让她回到了开始之初,这一世的她,势必护母周全,夺他江山,将一切他们所求,握在手中,踩在脚下!她要告诉所有人,她可以助他们,更可以毁他们。虚伪嫡母,亲手送你上断头台!蛇蝎嫡姐,斩断你掩藏多年的狐狸尾!害她幼弟?那就,以命抵命,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面对那个许她皇后之位的男人,她冷漠以对。面对那些说会真心待她的男人,她一笑置之。但是,这是什么情况?那个她曾经最讨厌的男人,居然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当冷漠遇上真心,当绝情遇上痴情,凰权路上,发誓不再爱人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 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青山屹立总不倒

    青山屹立总不倒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一凤一龙,想要趁着大好时光,做些事。在经历多种不同人生时,相守相知
  • 考验游戏

    考验游戏

    十多年前,正在读高二的姚思朦留下一封书信,声称与小女友方欣然私奔。然而方欣然却毫不知情,姚思朦不知所终。十多年后,姚思朦之妹姚思胧巧遇已为人妇的方欣然,但是方欣然表示对她全然不识。而此时,方欣然所在公司员工麦子柳惨遭虐杀,随后拉开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谋杀案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