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100000004

第4章 经济常识课(3)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供给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直接条件。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反映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另外,价格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如果想知道任何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例如,当"非典"袭击我国的时候,全国食醋、消毒液、医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抢购的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年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的价格呈直线下降;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这些都反映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

如何像"尿布大王"一样成功?

--需求和供给

有一家原本生产雨伞的小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天公司的总经理在看报纸时,偶然看到了一份最近的人口普查报告,上面写着在该国每年有250万婴儿出生。总经理灵机一动:如果有这么多婴儿出生,那么,尿布一定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如果每个婴儿每天最低消费2条尿布,那么一年至少就是500万条,再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商机。当时许多大企业都不屑于生产尿布这样的小东西,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不是很大,于是这个总经理立即决定转而生产尿布。严抓质量,创建品牌,几年之后,该公司生产的尿布畅销全国,走俏世界。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世界的1/3,那个总经理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尿布大王"。

从一份人口调查报告中预见到新生人口的增长,将使得对尿布的需求大增,那么这一行业便面临广阔的市场。这个总经理可谓是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到了商机。

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需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两大基本概念。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

首先,需求是针对价格水平而言的,价格不同,需求数量自然也不同。比如,苹果现在是2元一斤,你打算买5斤苹果;可是过两天苹果涨价了,3元一斤,可能你就会觉得贵,选择不买或者少买一点了。

其次,购买意愿是需求的基础,没有购买意愿就不会有需求。比如,苹果现在很便宜,1元一斤,但是你根本不愿意吃苹果,宁可吃香蕉或者喝果汁,那么,就算苹果再便宜你也不会买,对于苹果来说,你的需求就是零。

最后,能够购买的数量,或者叫作购买能力,是指消费者的实力。对于便宜的物品来说,这一点表现得不明显。可是对于贵的东西,比如说钻戒,你虽然很喜欢,但是没有那么多钱去买,所以你虽然有购买的意愿,却没有购买的能力,因此也不能形成实际的需求。只有你想买,并且有经济实力购买,才能够构成需求。

经济学家们研究出了需求定律,用来表示需求的特殊性质。需求规律的含义是,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研究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你是一个做生意的人,那么需求就意味着"市场",什么产品有市场,你就应该做什么生意。如果一种商品没市场了,就要赶快撤出,免得蚀本。

光有需求似乎还是不够的,需求总是紧紧地与供给联系一起,如果光有需求,但是厂商生产不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供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跟需求一样,这个定义也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是价格水平,如果市场上的大米卖不上价,那么农民们就不愿再种大米了,可能会改种麦子或者其他农作物。

其次是生产的意愿,有的人愿意从事农业,有的人愿意进工厂,有的人愿意做生意,这个偏好是很难改变的。即便是今年粮食价格大涨,商人们也不愿意关上店铺去种地,也就是说他们对于粮食,根本就没有供给的意愿。

最后是能够提供的数量。生产总是需要原料的,比如土地、人力、资本等,现在粮食涨价,可是你只有十亩地,又租不到更多的地,那么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你肯定也不能增加供给了。正是这些限制,使得供给不能无限地增长,也就是说,供给总是有限的,这也说明了经济学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稀缺。

一般来说,供给是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的,与需求正好相反,但是供给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厂商的目标、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要素的变动、政府的政策和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深入理解一下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供给。

有一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果农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纷纷放弃种植苹果。可是有一个聪明的果农却想到:要是我的苹果能够与众不同,不就可以打开销路了吗?他想给苹果增加一个"祝福"功能,即让苹果上出现"喜"字、"福"字等喜庆字样。

于是第二年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果然,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

果然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他的"祝福"苹果独领风骚,赚了一大笔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别人也学会了他的做法,可是这个果农更绝了--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寿比南山"、"一帆风顺"、"祝您幸福"、"永远想念你"等等。比起单调的一个字,自然是这种有祝福语的苹果更受欢迎了。

在上面例子中,厂商或供给者的意愿就是提供苹果,他有一片苹果园,里面没有橘子、橙子什么的,只能种苹果,所以,其他水果的行情与他什么无关。但是,其他水果的价格也会影响他的生意,因为如果橘子更便宜,可能消费者就不吃苹果而改吃橘子了;如果橙子更贵,那么消费者可能就不吃橙子,而吃更多的苹果,这些都会影响他的生意。在苹果上出现福字,也算是生产技术的变动,其他果农没有这个本事,因此这个果农的产品跟别人不同,销路自然就好了。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基本概念,供给与需求一起决定了商品的价格。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供给与需求。

为什么"粗粮"比"细粮"贵?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在人们的印象中,"细粮"比"粗粮"贵,所以小麦的价格一直比玉米贵。可是从2006年以来,"粗粮"玉米的价格却不断上涨,甚至超过了小麦。到2007年时陕西宝鸡地区玉米的工业收购价达到1.66元/公斤,而每公斤小麦的市场价格仅为1.44元左右。人们不禁感到疑惑:原来大家都不愿意吃的玉米,如今怎么又值钱了呢?而且比小麦还贵了?

出现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了供给与需求决定了物品的价格。价格一直比小麦低的玉米突然值钱了,比小麦贵了,这种价格的变化,说明它们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都知道市场规律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当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当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可是,反过来呢,当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后,需求量就会增加,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导致物品的价格上涨,反之亦然。问题是,难道供求关系将永远以这种形式循环下去吗?它们中间就没有一个平衡吗?我们知道,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平衡是绝对存在的,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均衡价格。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看经济理论。在微观经济分析中,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所谓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即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市场的供给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振荡调节,使市场的无规律性自动调节呈现规律性。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在强迫着价格均衡。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整个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的决策,使消费者的购买量与厂商的产量之间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都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由市场的供求均衡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产量组合,恰好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消费量组合相一致,因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那么价格在经济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把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归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

这三种作用是密切关联的。根据弗里德曼的解释,价格起作用的情况也就是价格机制。

然而,谁都明白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甚至任何一个东西,在被发现之前一概定价为零。那么,为什么我们总要为不同的商品付出不同的价格呢?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在消费者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竞争中决定的,而与商品的提供者,也就是造物的人,是否收费无关。即使是一块石头,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石头,如果我们争相去买,那么它的价格也会很高。这就是说,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会在饿汉们的争抢下而涨价!

同类推荐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潮流商业模式看点: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本书贯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各个区块战略布局,展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详细描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与实践,以及未来十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结构完整科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不仅适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地方领导,也适合大专院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区域发展研究者使用。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一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身在其中的不少人都担心“现在不买房子,恐怕以后更买不起”。超市里的蔬菜,晚上要比早上便宜,我要不要晚上再买菜?股市一直不景气,手里持有的股票有一段时间了,要不要抛出去?刚毕业上班挣得很少,可生活在大城市,什么都要钱,我该如何分配自己的工资呢?周一上班,我是开车去呢,还是坐地铁?诸如此类的现实困惑很多,我们总是徘徊在得与失之间。面对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读一点经济学,从而去了解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生活和工作。
热门推荐
  • 爱玛(纯爱·英文馆)

    爱玛(纯爱·英文馆)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这虽与她一开始就宣布的终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天真的誓言。
  • 日常生活英语900句“袋”着走

    日常生活英语900句“袋”着走

    全书分4大类:生活、旅游、交际等,共涵盖90个话题。其中包括生活口语30个情景话题;旅游口语16个情景话题;休闲口语24个情景话题;交际口语20个情景话题;以大量实用的例句与场景会话让你将英语理解得更为透彻,从而掌握地道的表达方法。小开本的设计,方便读者携带,装到口袋里随时随地学英语。
  • 倾世神祇:娇宠废材小姐

    倾世神祇:娇宠废材小姐

    她,21世纪古武天才,再睁眼,是穿越异世,还是魂归故里?他,轮回几世的千古兽帝,神秘莫测、邪魅弑杀,俊美如神祇。传闻她紫发紫眸,被人诟病,殊不知这正是这天地间最尊贵的血脉!传闻她废材武修,嘲笑谩骂,殊不知她乃这万年来唯一的混沌灵体!一眼沦陷,看他们携手傲视九霄!PS:推荐我的新书《倾世神祇:荒古妖主,太魔性!》,宝贝儿们我们新书再会!
  • 音辞

    音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劝修净土切要

    劝修净土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步锦年

    步锦年

    自诩聪明,算无遗策的陆丽锦重生了,直到闭上眼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她拿别人当棋子,其实自己才是别人手中的棋子。重步锦瑟年华,她又怎可辜负了老天对她的厚爱?
  • 相爱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换

    相爱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换

    一颗子弹出膛,两世命运流转。纨绔富二代孙祺龙回到了1936年的旧上海,传奇厨师张志刚却来到了2016年,两人竟互相带着对方的身份和命运交换穿越了80年?传家宝的秘密,爱与恨的纠葛,一切谜题静待解答。且笃定时空万变,唯爱不变!
  • 美丽细节全书

    美丽细节全书

    何为美丽?是俏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装扮,还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心灵的智慧?其实,这些都是美丽,但又不全是,真正的美丽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精致,是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本书列举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加上贴心的美丽提醒,旨在打造全方位的细节美女。
  •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一朝穿越;她本想安平和乐地度过这一生;她本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奈何她不去找麻烦,麻烦却来找她;还真当不发威的老虎是病猫呢;既如此她也只能正当防卫了,若是不小心让你们伤了残了,那可真心对不起了,我会给你们烧三炷香的。即使人人欺她、厌她、烦她、辱她、骂她;她依旧我行我素;她也一直不急、不争、不怒、不燥、不怨;但别当她真吃素;大婚过后;他被迫与娇妻分榻而眠;他几次想温香软玉在怀都被各种状况打断;敏锐的嗅觉让他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他的小王妃,很有趣;既如此他不介意一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觉得似乎王府里有一个这样的女人也不错。他对她说:“我会一直爱你、宠你、怜你、疼你、护你,直到生命尽头!”她对他说:“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含了一百多篇散文作品。这卷基本上可称为“故土亲情”卷,作家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年少往事、乡土亲情,以及求学当兵的种种人生感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家周大新从一个乡下少年走向成熟作家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