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100000005

第5章 我的父亲张伯驹(1)

张传彩/口述周海滨/撰述

北京后海南沿26号院,张伯驹潘素故居,朱门灰墙,静谧怡人。在院子里一棵已有百年的丁香树下,张伯驹潘素的独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老人,把与父亲张伯驹在一起的日子对我娓娓道来。

时间指向2011年6月21日。

一捐献国宝买公债

张传彩展示了一张1956年的“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褒奖状”的书写及签发者为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

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三万元。对于这三万元奖金,张伯驹坚持不受,怕沾上了“卖画”之嫌。郑振铎劝说,这不是卖画款,只是一种鼓励。张伯驹夫妇收下钱后,拿去买了公债。

实际上,这次捐献因公债而起。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行公债,文化部动员张伯驹等文化人士购买公债。饭后,在文化部机关大会议室又继续开小会。参加会的,除了几位部领导外,还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会议由副部长郑振铎主持,不再谈买公债的意义,而是抓落实。当然,在这个时候,购买的金额也反映了态度。在1955年前,中共实行供给制,大部分东西都是统一发的,现金津贴很少,干部手中并没有多少现金。在这次座谈式的小会上,部长沈雁冰自报买五千元公债,副部长夏衍买四千元。作为党外人士的郑振铎报了八千元。接着,会场便沉默了。郑振铎环顾会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张伯驹身上。在与会的几十个人中,他是被公认最有钱的人。但张伯驹已不是昔日的巨富公子了。

父亲母亲将珍藏的八件国宝级的法书捐给国家的消息,在中国文化界引起震动。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三万元人民币,国内各大报都发了消息。

在捐献国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戴在了张伯驹的头上。

二因戏剧而“右派”

1956年,张伯驹发起成立“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和“北方昆曲剧院”,组织演出。这时,文化部要求挖掘传统剧目。他对文艺突出政治早有看法,曾比喻说:“譬如炒了一盘好菜,能表明政治观点有什么问题吗?吃饱了,吃好了,工作有精神了,这就是政治了。”

1957年8月30日、31日,戏剧界、国画界联合,连续两天举行了张伯驹批判会。张传彩说:“被打成右派的时候,单位里头还让我们划清界限呢,我都有点不服。可是我父亲说,‘哎,这个没什么,人嘛,犯错误都有的’,他会原谅别人。他说,‘我只要自己没有亏待党,我是没有反过它说一句它不好,我心很坦然。’”

这是一出戏引起的。

1957年4月10日,文化部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就贯彻“双百”精神在开幕式上提出:“今后戏曲节目要大胆地放,要放手,还要放心,越放越灿烂,使鲜花更多地出现。”

从“双百”方针的提出到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张伯驹的确兴奋起来了。在“发扬国粹,保护遗产”的大旗下,他将老人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老艺人演出委员会”,策划每周演出一次,推出老戏《宁武关》、《祥梅寺》。他对老人们说:“这两出戏演出来,叫他们看看。”

张伯驹女婿楼宇栋撰文解释说:“《宁武关》里有声泪俱下的唱腔,有繁重的武功,有唱念做打的妥帖铺排。不具备相当技术水准的文武老生,是过不了《宁武关》的。而《祥梅寺》则是京剧打基础的武行戏,其中的舞蹈性动作,没有功力的演员也无法登台演出。这个时候的张伯驹满脑子是纯艺术,他根本不去想这两出戏里的反面角色李自成、黄巢是何等人?是共产党推崇的农民革命领袖,是犯忌的。”

此外,张伯驹尤其关注《马思远》的解禁复演。

《马思远》一剧是老演员于连泉(1900-1967,花旦演员,艺名小翠花)的拿手戏。内部演出那天晚上,邓小平、聂荣臻、彭真等受邀观看。据《文汇报》驻北京记者谢蔚明回忆:“内部公演的那天晚上,文艺界人士都请到了,中央和北京市的邓小平、聂荣臻、彭真等领导人也入座观摩。开幕前,张伯驹以晚会组织者的身份站在大幕前致辞,讲话内容和记者招待会上讲的差不多。戏开场后,扮演马思远老婆赵玉的筱翠花,在这出戏中完全是个淫荡妇人的形象,杀夫情节又给人以恐怖感,从开戏到散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始终表情严肃,直至退席。当时我预感到《马思远》正式公演不可能。”次日,新华社发通稿,《文汇报》刊发。

很快,反右开始。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联名发表文章,倡议戏曲界不演“坏戏”,因《海慧寺》剧中有淫杀恐怖成分,“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被指为始作俑者。张伯驹等几个人被牵连进去,成为戏曲界最早的“右派”。

《马思远》作为坏戏受到批判,积极为《马思远》鼓吹的谢蔚明,《北京日报》记者曹尔泗及新华社记者,也都成了右派。谢蔚明被判刑十年,送往北大荒劳动教养。

“右派”张伯驹的北京市民盟委员资格被取消。“其他的这个协会、那个学会的兼职虽然没听说取消,不过人家也不找他了。”在批判会上,批判他挖掘整理的《宁武关》、《祥梅寺》无一不是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场上,歪曲伟大的农民起义。

一天,荀慧生奉命参加批判张伯驹的大会。会前,荀慧生和张伯驹邂逅,二人行“道路以目”之礼。回去后,荀慧生对夫人张伟君说:“看来张先生禁受得住,不要紧。”

据楼宇栋分析,给张伯驹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不完全是《马思远》,还有他的“右派言论”:

1956年10月5日。中午,在部机关外篮球场,张对秘书处的赵文中说:“既然讲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就要有个互相的样子,不能只走形式,伸手算一票。从法律上,便要有保证。否则,干脆取消,反倒痛痛快快,直截了当。”

1956年11月18日,下午,在机关会议室,讨论现代戏的创作问题。张发言说:“文艺不一定都要为政治服务,也可欣赏,陶冶性情。从这一点来说,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好处的。换句话说,炒一盘好菜,能表明政治观点有什么毛病吗?吃好了,吃饱了,工作有精神了,也就是政治了。”

1956年12月31日,在部机关新年茶话会上,张发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话了。我有一些朋友去了台湾,应当说,其中也有一些是好人,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他们只是走错了路,跟错了人,从人品上说,并不是坏人。如果强调阶级性,便把别的都一笔勾销,是不对的。”

1957年4月,在部举行的整风工作会上,张说:“共产党早该清一清了,不能扒拉脑袋算一个,什么人都是共产党。一个字不识的党员,能懂马列主义么?据我看,一百个党员里面,有九十个不懂马列主义。”

1957年6月,在部机关整风小组会上,张发言说:“黄绍竑的话,我看就有几分道理。”

1957年9月,在整风小组会后,张对我说:“丁玲、陈企霞她们那样讲,也是无可厚非。提意见,就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用心是好的就行。”

1957年10月1日,有人亲眼看见,张同黄绍竑在一起,谈了足有一个小时。黄是极右分子,旧官僚,曾经任国民党政府的内政部长,监察院副院长,同张很谈得来。

楼宇栋在《张伯驹》一书中推测:据说,这个材料曾到康生手上,是康生在上面批了“极右”两个字。还有一说,张伯驹捐献十多件国宝,康生看后极为恼火,他认为张伯驹“玩”了他,这么多晋唐名迹不给他看,只给看几件明清的东西,这不是明显地对自己的蔑视吗?此说的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

在被批判的时候,张伯驹很恼火,他曾说:“我把这样多书画捐给国家,你们这样做,怕对共产党的影响不好吧”。

这招致了更严厉的批判:“你的财产本来就是官僚资本,是早就该没收为国有的。”

张伯驹质问批判者:“我们今天不是也讲忠吗?那么我们统战是统战周遇吉呢,还是统战开城迎李自成的太监呢?”

由于回击很犀利,张伯驹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京剧界的老艺人开始上阵:“你算什么名票,唱戏的声音像蚊子叫!”

张伯驹被打成为右派的消息传到陈毅那里,陈毅很不高兴,他说:“乱弹琴,张伯驹把那样的珍宝捐给国家,就是砍了我的脑壳,也不会相信他反党、反社会主义!”1960年,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赴京开会,陈毅和于毅夫谈起张伯驹。他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境遇不太好,吉林省能否给安排一下工作?”于毅夫当即答应下来,遂与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谈及此事。而宋振庭原是陈毅的部下。

1961年,“摘帽右派”张伯驹接到来自吉林的一封信:

伯驹先生并慧素女士:

吉林地处东北腹地,物阜民丰,百业待举。现省博物馆急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若伯驹先生身体允许,可否考虑来吉林工作。

翘盼赐复。

又:慧素女士可一同调来吉林,在省艺术专科学校任职。

中共吉林省宣传部宋振庭

张伯驹并不知道这是陈毅的安排。来信虽然诚恳热情,但他顾虑重重地给宋振庭回了一封信:

宋先生振庭足下台鉴:

捧读来书,不胜惶恐。我因齿落唇钝,多有舛错,名列右派,实非所志。若能为国家工作,赎过万一,自荣幸万分,若有不便,亦盼函告。

张伯驹

几天后,宋振庭复函:

伯驹先生并慧素女士:

关于聘请二位来吉林任职事,已经有关部门批复。若无不妥,希能尽速来吉。一应调转手续,以后再办。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宋振庭

张伯驹见右派之事并没有引起吉林省委宣传部担心。于是,回信决定去吉林任职。张伯驹自此开始了在吉林的生活。

三一代高士

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民国四公子”。有人评价说,张伯驹30岁开始学书法、诗词,却能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已近而立之年开始收藏法书名画,却存有李白的真迹,收有杜牧的字,藏有范仲淹的手卷。他散尽家财,收藏号称天下第一山水画的《游春图》和天下第一法书《平复帖》,为的是避免国宝流失海外。

张伯驹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因而,他的府中常常高朋满座。常来常往者有词人夏仁虎(枝巢)、寇梦碧、黄君坦;画家叶恭绰、陈半丁、陶心如、刘海粟;书法家萧仲美;戏坛泰斗梅兰芳、余叔岩等,张大千也常临其家。他们赋诗论画,唱和填词,追忆往事,同桌共饮。

父亲是个奇人,父亲老家在河南项城,是个旧官僚家庭,兄弟姐妹唯独他不抽大烟不喝酒,他的弟弟张家驹就因为吃喝嫖赌,把家里的地都卖了。父亲在袁世凯的模范团待过一段时间,20岁毕业后,在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升至旅长。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彻底失望,从此放弃行伍仕途,协助祖父打理银行,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

1916年,袁世凯称帝,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写道:“人生短促,世事渺茫。痴者为权势名利相争夺杀伐,一部《资治通鉴》,不过成王败寇。皇帝也,总统也,执政也,大元帅也,沐猴冠带,等而视之可矣,固不止袁氏有假皇也。”

张伯驹说:“克定本无雄才大略,洪宪时以太子自居,见人对其行跪拜礼则喜。”“(项城)诸子皆有皇子印。一日余至项城八子克轸室,见其案上皇八子印,余笑谓曰:‘使项城为王,君印文为何?’相顾一笑。”袁世凯称帝失败,张伯驹这样解读失败原因:“项城子无李世民,弟无赵光义,亦失败之一因。”

1927年,张伯驹正值而立之年。一次,他从北京西河沿的盐业银行拐到了琉璃厂,在出售古玩字画的小摊边散步。一件康熙皇帝的御笔书法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上面的四个大字“丛碧山房”写得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有评论说,清代十帝中只有康熙帝的书法可入行家的法眼,张伯驹以一千元大洋的价格将其买下。回去后,将自己的表字改为“丛碧”,并把弓弦胡同的宅院命名为“丛碧山房”。张伯驹收藏生涯由此开端。

从此,张伯驹为了收藏文物,大把地花钱。可是,在其母亲看来,他是个不成器的叛逆:“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只知道花钱买字画,唉,随他去吧。”所以家里的人都不喜欢他。

父亲并非铁石心肠,何尝不爱自己的母亲?他为此曾十分苦恼。既然自己过继到这一房来,理应继承父业和财产,中兴家业,光宗耀祖,可自己的性格却与此格格不入,不仅厌倦仕途,对经商同样没有兴趣。很多亲友规劝他,不要使年迈多病的祖母过分伤心。父亲无奈,最后答应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之职。

但张伯驹只是挂了个常务董事之名,很少问津银行之事。张伯驹在盐业银行挂名任职,每年要到上海查账两次。说是查账,实则游玩,查账之事则由他的助手杨西铭办。因为常在青楼走动,撞上潘素。

潘素,原称潘妃,1915年生于苏州。其弹得一手好琵琶,时为海上青楼艺人,在上海西藏路、汕头路口“张帜迎客”,是个当红的倌人。

潘妃谈吐大方,受“苏州片子”的影响,也能挥毫作画。张伯驹初见潘素,提笔就是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不仅把“潘妃”两字嵌入其中,而且把她比作赵飞燕和王昭君,将善弹琵琶的特点也概括其中。

父亲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他要把母亲培养成董小宛式的人物。所以母亲嫁给父亲后,改名潘素,父亲给她一个爱称--慧素。

张伯驹的书法在青年时代已小有名气,他早年师法二王,中年学习钟繇,练就了深厚的功底。1940年,他斥4.5万大洋巨资,购得《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从此,他手摹神追,书风为之大变。蔡忠惠即蔡襄。

京剧方面,张伯驹经历成熟到鼎盛阶段。1928年,张伯驹与余叔岩相识,此后,交往频繁。余叔岩被京剧史上公认为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以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享誉当时。除京剧之外,他们在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方面,也有共同爱好,与张伯驹十余年的交往中,他传授张伯驹整出的戏就有四五十部,后来张伯驹成为余派艺术传承的重要人物。

张伯驹票友生涯中,最得意的有三件事,一是他与余叔岩合作,编写了一部《近代剧韵》,总结京剧发展实践,系统介绍京剧十三韵。二是召集银行界同人筹集五万元基金,约同梅兰芳、余叔岩等人,与1931年创立“北平国剧协会”。三是他四十岁生日时,为了庆寿并为河南旱灾筹集捐款,他出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四“冬天炖肘子熬白菜……只吃白菜喝汤”

父亲喜欢女孩子,我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父亲特别喜欢,从小带她们出去玩,到莫斯科餐厅去吃饭,这与和我母亲关系好是有关系的,夫妻感情好,对孩子就好,爱屋及乌。母亲则喜欢男孩。

同类推荐
  •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生子当揍孙仲谋,布阵玩坏诸葛氏,天命熬崩司马家!摩擦吕布,松骨曹操,放疗刘备,神皇兵将多忠勇,诛遍袁世门徒!大汉兵锋指向,管他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是朕的臣妾!苍穹只是开始……(火热轻松爽文《三国之神级皇帝系统》正在热载中)
  • 四川袍哥史

    四川袍哥史

    翻开中国的史书,我们可以找到沙场的断戟,后宫的裙裾,宦官奸臣的龌龊与肮脏也屡见不鲜,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翻云覆雨,浴血寝骨,令人扼腕长叹的袍哥却被淹埋在历史的烟云里。透过滚滚尘沙,才能看到他们仓皇而依稀的背影,这不能不说是史学上的一大憾事。是的,他们是遥远的江湖,他们中的一些人物及事件多以“匪”、“盗”等让人憎恶的字眼记录在清代、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里面,而他们中的多数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那些在刀口上舔血、在凌辱中讨生活的袍哥,甚至还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 明朝大博弈

    明朝大博弈

    本书是作者章宪法继《明朝大败局》之后又一研究明史的力作,将目光从朝堂之上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民间富商、风流才子、航海先行者、旅行家等不一而足。尽可能立体地探索、还原明朝的细节与暗面,发掘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鲜为人知的特质。以更为陌生的视角,重现历史人物跌宕人生;以显微镜式的剖析,还原历史细节与暗面,另辟蹊径再现大明王朝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幕后新闻

    幕后新闻

    本书包括天下故事第一村揭秘,郑板桥真迹神秘失踪案,钟伟将军走红湖南民间口头文学,海瑞印章四百年流浪史,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替毛泽东待客的韶山老妇等神秘篇章,满足天下读者对历史之谜的求解之心……
热门推荐
  • 阎王殿下惹不得

    阎王殿下惹不得

    被两个实习无常索错了魂,含冤而死?阴差阳错来了个穿越,一上来就被一对狗男女搞死?还有比她更悲催的女的么?!于是祁柒柒怒了,行!既然你们地府欺人太甚就别怪我暴躁少女上线了!再后来,阎王爷被征服了:“媳妇儿,乖,这几个鬼使唤着还行不,无聊的话我让它们给你跳个舞?”某柒坐在席榻上伸伸懒腰:“凑活吧。”被使唤的鬼:……(这是一个倒霉的暴躁女主的逆袭故事。有些鬼怪灵异+快穿)
  • 全后魏文

    全后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一片自由天

    这一片自由天

    当世界被入侵,一切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超能力者出现,你是一步步成长吗?不!我要抢在其他人前面,成为他们的教官。什么?你得到一个戒指,里面有个死掉的强者,他教你强大的法术,让你成为强者?不!我要当的是那个强者,我要教徒弟。“你不是那个投诉我的大学老师吗?来,给我做三百个俯卧撑。”“你不是那个找小混混欺负我的少爷吗?来,你也是三百个俯卧撑,不,深蹲。”女朋友也成了自己的学生?没事,暗地里照顾一下。
  • 极媚九小姐

    极媚九小姐

    女主,九小姐,柳姨娘所出,住所为泊柳居沐云风,沐家长女,花太太所出,太子妃沐宸霆,沐家二子,李侧夫人所出,娶妻关氏,兵部任职沐云霜,沐家三女,柳侧夫人所出,已逝,和亲齐越,嫁齐越二王子北野杨为妻沐宸雷,沐家四子,张侧夫人所出,娶妻柳氏,户部任职沐云岚,沐家五女,许姨娘所出,指给二皇子南宇涣做侧妃,未嫁沐宸钰,沐家六子,花太太所出,无职沐云露,沐家七女,……
  • 万劫武尊

    万劫武尊

    叶凡,一个受尽冷嘲热讽的少年。五年后,他带着神秘古玉踏天崛起。洗经伐髓,逆天转运。败尽圣地天才,打趴古族翘楚。逆天而行。一指崩山河,一拳灭星辰,一念碎苍穹,一剑破万法万劫加身,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 娥妃

    娥妃

    《别样红楼别样情》一个女子,两个皇帝,演绎着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有宫廷的阴谋,有江湖的险恶,有感情的纠葛,有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如水的月光透过芙蓉树参差的枝叶洒下来。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披散着及腰的如瀑一般的黑发,手执一把宝剑在上下翻飞。粉红色芙蓉花从树上散落下来,在空中飞舞,衬着女子白衣黑发形成绝美的画面!那张倾城倾国的脸上充满了宁静、淡雅,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灵动飘逸。看着她从自己眼前消失,心中是无限的怅然。她是谁?苦苦找寻却始终擦肩而过,难道她只是自己的一场春梦吗?谁说自古帝王最无情?她在偷走了他的心之后,毫不怜惜的放在脚下践踏,所以他必须无情!可是在伤害她的同时自己也伤痕累累。在爱过痛过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江湖里有苦有乐,只是伤害已远走。因为那颗受伤的心已留在了皇宫。纷乱的战场,哭泣的百姓,还有可怜的和亲的公主,让她再一次面对他们。这次,她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辛娥儿------一个被后世披上神秘色彩的女子!身为名门之后的她逃脱不了入宫的命运,一个弱女子在阴险的深宫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金昊天------少年天子,坐在皇位上的傀儡。面对着风云变幻的宫廷,虎视眈眈的皇兄,大权在握的丞相,垄断后宫的太后,他又该何去何从?爱上那个淡扫蛾眉的女子,他又该怎样保护她?左丘独冥---敌国的皇帝,一个狠毒、冷酷、绝情的男子。偏偏在遇到她以后,也会变成绕指柔!杀人不眨眼,血流成河,只为得到她!金哲天------金昊天的皇兄,与皇位失之交臂。时刻觊觎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也觊觎她闭月羞花的美貌。金德天------金昊天的皇弟,一个温文尔雅,善良的男子。偏偏生在最残酷无情的帝王之家!一边是他敬仰的皇上,一边是他倾心的女子,他在矛盾痛苦中挣扎徘徊!辛擎---------辛娥儿的哥哥,大内统领。对皇帝忠心耿耿,却因为喜欢上公主儿陷入了痛苦之中。为了国家,为了他所谓的忠心,不得不奉命送心爱的女人去和亲。
  • 再见,旧时光

    再见,旧时光

    刚刚晋升为女主播的沐笙采访的第一个对象竟然是他,那个频频出现在外景照片里的男人!七年不见,他已经成为杰出的商业精英,比从前又多了几分冷漠和果决。他的到来不仅唤回了七年前的记忆,更带来了一个她不想面对的事实——交往七年的男朋友竟然和女模特有染!一面是他竭力地挽留,一面是他迟来的追求,她选择遵从心底的呼唤,达成曾经梦想中的圆满。可惜时隔七年,往事如烟,她不是从前的她,他们也不再是从前的他们。他们之间隔着长达七年的时间差,那是他倾其所有也找寻不回的温暖与依恋。恍然惊醒,原来错过即是失去,相守才是归宿。
  • 竹马男神亲一个

    竹马男神亲一个

    青梅竹马的国民男神撞上男主体质的优质暖男,到底哪家强?沈君表示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是旧爱难追,还是新情易得。沈君拍案而起,“那个说女追男隔层纱的,请收回你的屁话!”她千里迢迢,翻山越岭。所谓此爱隔山海,山海要你翻。我两本无缘,全靠我来追。经过一场抗日持久的拉锯战。在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上,某男主的经纪人颤颤巍巍站起来。“对不起,我家老大回家奶孩子了!”
  • 妖夫霸宠:总裁大人不是人

    妖夫霸宠:总裁大人不是人

    第一次看到他,她就觉得那家伙不是人,人类怎么可能有这么完美的存在!再一次看到他,她撞破了他的秘密,那家伙果然不是人,而是一只千年狐妖,好吧,他自己说是狐仙。“你只有一个选择:成为我的禁脔!”他邪魅一笑,将她高压咚在墙上,霸道地宣布着她的未来。本以为那只是个意外,后来她才发现她这辈子走得最长的路就是那个妖孽总裁的套路!
  • 一世刻骨一世铭心

    一世刻骨一世铭心

    意外穿越成将军府小姐,本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一道圣旨,为成全姐姐的幸福,她替嫁成为他的妃子!入住落樱宫,无意惹纷争,却总是招来祸端,皇后、兰贵妃皆视她为眼中钉!破阴谋,争皇位,尘埃落定,她却已伤痕累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