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500000004

第4章 年华浅·铺开学业的锦绣前程(1)

父亲的爱是一座城

父爱对每个人来说意义不同,但是父爱的存在会让人拥有一种安全感,像是无论走了什么陌生的路,回头总有人在微笑着看着你、守着你。

小杨绛是个孝顺的孩子。每天早饭后,她会给父亲泡上一碗酽酽的盖碗茶。茶香萦绕中,杨荫杭为女儿的乖巧颇为欣慰。当他想吃水果或干果的时候,杨绛还会懂事地帮父亲削果皮或者剥干果壳。

在他们定居苏州的时候,十六岁的杨绛开始在苏州振华女校读中学。

那正是战乱频频的动荡年代,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运动也常常发生。一般时候,学生运动主要是以游行、示威、静坐或开群众大会等方式来举行的。有一次,学生会要各学校的学生上街搞宣传,也就是拿一只板凳,站在上面向路人演讲,呼吁人们开展革命。杨绛被推选上了。

十六岁的杨绛虽然长得还很娇小,但是已经别有一番少女的韵味了。她并不想参加这次活动,因为当时苏州常有轻薄人欺负女孩子的事情发生。

对于被推选上的学生,学校规定,如果家里不赞成,就可以不参加任何开会、游行、当代表的活动,等等。所以,这是一块很好的挡箭牌,一些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就以这个为理由来拒绝。

回家后,杨绛和父亲说起了这件事,问父亲能不能和学校说"家里不赞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去做宣传了。

没想到,杨荫杭对女儿的请求一口回绝。他义正词严地告诉女儿:"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还是很担心:"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杨荫杭继续严肃地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

然后,他又给女儿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在他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的时候,张勋闯入了北京。江苏绅士联名登报,表示对张勋的拥戴和欢迎。他的一位属下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其中,原以为名字既已见报,杨荫杭即使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向来坚持己见的杨荫杭说"名器不可以假人",马上在报上登上一条大字启事,申明自己没有欢迎。

有人批评杨荫杭"不通世故",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他对自己的观点总是非常坚持,很少会因为别人而改变什么。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他还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tosayno!你敢吗?"

"敢!"小杨绛有些苦着脸说。

其实,父亲教给她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家作为挡箭牌,那只是一种逃避的表现。要想真正面对这个问题,就必须正面去解决它。无论什么问题,都只有面对,才能很好地解决。一味地逃避,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天,杨绛到学校后便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要面对那么多同学、老师说出来,而且是顶着他们满怀希望的目光,是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的。

最后,杨绛果然没有去参加演讲宣传。她的理由先是被打击认为"岂有此理",到那时没几天就成了"很有道理"。因为当时女同学上街演讲遭到一些不轨军人非礼的现象的确存在。

年少的杨绛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在她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这也是她的一大特点。

经过这件事,杨绛懂得了面对与逃避的不同。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而逃避问题的话,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父亲的教诲,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简单的"Daretosayno"为她指引了人生的航线。

很多时候,拒绝比接受更难。如果不懂得拒绝,人生路上往往会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只有敢于拒绝,才能把握好人生的康庄大道。

当时高中国文老师在班上讲诗,课后让学生也效仿作诗。当时杨绛的课卷习作曾被校刊选登。《斋居书怀》:"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老师批──"仙童好静。"

杨荫杭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总是非常尊重女儿的观点,他从来不会强迫女儿学习自己的理念,就算是女儿的功课做得不好,他也不会责备她。很多时候,他更习惯于让女儿顺其自然地成长,而不是呆板地说教或严厉地教育。

高中的时候,杨绛还不会分辨平仄声,她的父亲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果然有一天,杨绛把四声都能分辨出来了。晚上,父亲踱过廊前,敲窗考她一些字的发音。女儿答对了,他会高兴地笑;答错了,同样也会高兴地笑。

正是父亲这样特别的教诲,让杨绛从小就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学识上也有很深的修养。她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当杨荫杭发现女儿对某本书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把书放在她的书桌上。但是如果杨绛长期不读,书就会被收回。这相当于一种谴责,即便父亲什么都没说,但是杨绛心里会非常难过。那种无声的谴责简直比一顿打骂还要让她难受。

父亲的爱是一座城,筑起了杨绛心中的温暖,让她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诲,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漫漫人生路,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将让她终生受用。

"看"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两件刻骨铭心的事,可能是一个极大的荣耀,但也可能是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杨绛读高中的时候曾经上过一次报。但这次可不是因为她获得了什么荣誉,而是因为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那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九八年,她还特意把这件事写成文章发表出来,这就是很多杂志都刊登过的《"看"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杨绛回忆:"大约是一九二六年,我上高中一二年级的暑假期间,我校教务长王佩诤先生办了一个"平旦学社"(我不清楚是否是他主办),每星期邀请名人讲学。"

杨绛也参加了学社的活动。但是多年后想起,关于谁讲了什么却都记不得了,只对"章太炎先生谈掌故一事,至今记忆犹新"。

王佩诤先生事先叮嘱杨绛,让她做记录。天真的杨绛以为做记录就是做笔记,想到听大学者讲学,做笔记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便一口答应下来。

讲学的地点在苏州青年大会礼堂。杨绛的大姐也要去听讲,姐妹俩便约好一起去。但是临行前,杨绛的姐姐又是换衣服又是换鞋,耽误了一些时间,杨绛也只好耐心等待。等她们匆匆忙忙赶到礼堂的时候,讲学早就开始了。整个礼堂挤满了人,不仅早就没有了空座,就连贴着墙的地方和座位间的空隙里都塞满了小凳子,坐满了黑压压的人。

看到这样的场景,杨绛只好准备挤进去了。她刚看好有一处人稍微少些的地方,准备挤过去,等待多时的会场工作人员就赶紧叫她过去,让她上台──原来,记录人员的座位是在台上的。

杨绛看了一下台上的格局:章太炎先生正在谈着他的掌故,在他的左侧有三个座位,三个人已经开始做上记录了,在他的右侧有两个座位,一位女士已经坐在靠里面的位置上了。靠台边的位置空着,显然,那是她的位置。

杨绛没有想到做记录是要上台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有些胆怯,尤其是为迟到而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是已经答应了教务长,她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台去。

那天她上身穿着一件淡湖色纱衫,下身穿着白夏布长裤,脚上穿着白鞋白袜,梳着一条又粗又短的辫子。当人们看到这个迟到的记录人员时都感到很惊诧,章太炎先生也不例外。他看了一眼这个女学生,然后又继续他的讲学了。不过这仅仅是一段小插曲。杨绛就座后,这段小插曲就像没发生一样。

为她准备的小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砚台、毛笔和一沓毛边纸。在讲台的左侧记录座位上一位是王佩诤先生,一位是杨绛的国文老师马先生,另外一位是两位老师的老师金松岑先生,每个人一张小桌子。和杨绛挨着的那桌坐着的是金松岑先生的亲戚,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教师。

台上,章太炎先生激情昂扬地谈着他的掌故,几位有着很深资历的教师认真做着记录,台下的听众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也有人拿出小本认真地做着记录。

在这样严肃而紧张的环境下,坐在台上的杨绛简直如坐针毡。面对桌子上的纸笔,杨绛心中大呼糟糕,因为那时的她毛笔字写得很不好,用她的话来说,是"出奇的拙劣",以至于她的老师说她拿笔就像拿扫帚一样。而看到旁边的几位师长,他们都在挥笔疾书,这更让杨绛心中暗暗叫苦。不说她的拿笔姿势不规范,即便规范,也做不到像那几位师长一样写得那样潇洒自如啊!但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坐在这里,就要做好该做的事。她磨了墨,拿起笔蘸好,准备记录了。

然而,这时候她又震惊地发现,章太炎先生的话,自己竟然一句也听不懂!她不知道章太炎先生谈的是何人何事,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谈起的。最重要的是,章太炎先生那一口杭州官话在杨绛听来简直像是天书,即使她忽然听到了某句家乡话,也是听不懂的,因为内容太深奥了。

多年后,杨绛不禁感慨道:"掌故岂是人人能懂的!国文课上老师讲课文上的典故,我若能好好听,就够我学习的了。上课不好好听讲,倒赶来听章太炎先生谈掌故!真是典型的"名人崇拜",也该说是无识学子的势利眼吧。"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年代,这种"名人崇拜"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就像一些不喜欢体育的人却追捧体育明星,也正是这种"名人崇拜"心理在作怪。

杨绛的座位是最显眼的,她的几位老师的位置都偏后,唯独她的位置是在讲台的前面的。所以她的一举一动,讲台下面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作为一名记录人员,她必须要拿起笔认真记录。她专心地听,可还是一句都听不懂。

坐在台上的杨绛急坏了,她真是羡慕死了坐在里面的美女老师,她甚至想如果能坐在那个靠里面的位置上该有多好啊!而且还有外面的人挡住从台下投来的无数道利剑般的目光。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浩气长留天地间

    浩气长留天地间

    2009年年初,台湾出现了少见的寒冷天气。一月十一日,择吉日历显示是个诸事不宜的不祥之日。这一天早上,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何浩天先生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稍事休息,就走进书房,展纸泼墨。这几乎是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夫人周建藩劝先生:天寒手冻,少写几张。丈夫笑笑说:“你看,我已经写得出汗了。”晚上,泡完脚,上床休息,印尼籍的女佣为老先生按摩,夫人在一旁看着,不见有什么异样,略有不同的是,老先生觉得晚上一个人在屋里感到很冷清,希望有两三个人和他说说话,陪陪他。说是这么说,但不一会儿他就安然睡去,还传出均匀的鼾声。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热门推荐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俏小傲凰

    娇俏小傲凰

    一个本应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却在幼年时被赶出家门。一个本是豪门之家的二公子,却屡遭自己大哥排挤,甚至连青梅竹马的初恋都被对方“抢走”。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做不成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作个绝世无双、笑傲江湖的“大魔头”更乐得逍遥!本以为娶不到青梅竹马的大公主是悲剧,谁料那“鬼魅刁钻”的“大魔头”更让自己神魂颠倒!于是,且看出身名门的大(Fu)家(Hei)闺(Yao)秀(Nv)如何伙同自己的真命天子戏耍朝廷内外,脚踢绿林江湖,将一众阴邪之辈玩弄于股掌之中!!!(此部为花兔国系列前传)
  •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执行力。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多少严谨的计划,多么强大的实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执行,最终都将一事无成。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论述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帮助你打开梦想之门,走向成功。
  • 人生代代凤不归

    人生代代凤不归

    云凤兮,上古灵石幻化而成,后因遇仙人伏暮柯收其为徒,赐名云凤兮。多年随师父驱除妖魔终晋神位,封神女侍。后因与师父萌生爱意,玉帝知晓大怒,随女娲用计将云凤兮化为妖魔,玉帝杀之。随后如来将云凤兮的三魂七魄聚集起来使她重生为人。伏暮柯及众位神友自愿下界皆为人身。如来给云凤兮安排了十世情缘,下界以后能遇到谁,不能遇到谁,能跟谁在一起,不能跟谁在一起,十世后,还能不能回到天界,全看她自己的造化……
  • 邪王请自重

    邪王请自重

    前世,她惨遭亲人背叛,死不瞑目;穿越,她誓言重新开始,再不轻信旁人。“别人都要我死,我就偏要活下去,活得比任何人都好!他们都想我痛苦流泪,我就偏要笑着将他们踩到脚下,让他们在惊恐之中看着自己被我一刀一刀剐成碎片!我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当乱世沉浮,苍穹染血之时,便也是重生之日。凤凰涅盘,火舞飞天,翱翔在天际的不是凤凰,而是蜕变的骄龙!狂龙之姿,睥睨天下,震慑群英!
  •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论述,遵循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这一主线,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等核心内容、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工作能力非常实用的指导性读物。
  • 萧伯纳:我的幽默

    萧伯纳:我的幽默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来到中国上海,宋庆龄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戏剧教育民众、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诉求在萧伯纳的作品中找到了知音。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反映了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绝色妖妃,魔君滚远点

    绝色妖妃,魔君滚远点

    前世,她为换取和平,舍下自己最爱的人,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今生,她是冷酷无情的紫国郡主紫寐雨,为了给母亲和师傅报仇雪恨,她拜师学艺,创建血门,手刃恶人。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竟会被一位倪国太子缠上。“倪郝忤,你明白我的目的,我从来不属于谁。”“雨儿,不管如何,你都会是我的人。”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寐雨本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任何人,但在一次重伤后,意外找回了前世的记忆!原来,一直被自己忽略的倪郝忤竟是前世自己最爱的人。在仇恨和爱情面前,寐雨究竟会如何取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