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500000007

第7章 1911年(3)

月4日,谘议局联合会呈递《皇族内阁不合立宪公例请另组责任内阁呈》一折,请督察院代奏。重申"君主不担负责任,皇族不组织内阁,为君主立宪国唯一之原则,世界各国苟号称立宪,既无一不求此与原则相吻合"。立宪党奋起"倒阁",但回天乏力。7月5日,清廷发布《各省谘议局议员请另组内阁议近嚣张当遵宪法大纲不得干请谕》,呵斥立宪党:"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载在先朝《钦定宪法大纲》,并注明议员不得干预,……乃议员等一再陈请,议论渐进嚣张。若不亟宜申明,日久恐滋流弊。朝廷用人,审时度势,一秉大公,尔臣民等均当懔遵《钦定宪法大纲》,不得率行干请,以符君主立宪之本旨",至此,"倒阁"运动失败,清廷"预备立宪"的欺骗性暴露无遗。一贯思想保守的张謇也不得不承认清政府:"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第三次请愿运动失败和"倒阁"请愿碰壁,使立宪派对清廷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因对清廷绝望和受革命影响,立宪党开始分化,使很大一部分立宪党人纷纷转向革命,主张用武力推翻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被迫改组内阁,授命袁世凯重组"完全内阁"。

宪友会

宪友会由国会请愿同志会及各省谘议局组合而成。1910年11月5日,国会请愿同志会开会,决定重新组织政党,会议推举孙洪伊等4人为起草员,负责拟定党纲。1911年1月1日,在北京全蜀会馆召开发起会,到会者38人,由王敬芳宣布开会,推孙洪伊为临时主席。王敬芳宣读草拟的党纲后,由与会者讨论,因与会者多有异议,旋推吴赐龄、李文熙、席授、康咏、彭占元、汪龙光、王敬芳、陈登山、雷奋、罗杰、易宗夔、齐树楷、张之霖、李素、牟琳、江辛、孙洪伊等17人为修正员,负责审议事宜,党名也一直未能确定。与会者多是资政院议员,但康、梁一派也是重要参与者之一。孙洪伊曾致电梁启超"促定党名",梁拟名为"帝国统一"。因避讳清廷之忌,孙洪伊等人未采用"帝国宪政会"之名,而改用"帝国统一党"。康有为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宪广来书,言北中已改为帝国统一党,已注册民政部中。"当时流亡海外的康、梁对国内立宪派的组党活动仍有重要影响。

在帝国统一党成立前,北京已有四五个类似政党的组织存在。徐佛苏曾想联合诸党而建立一个大党。他致信梁启超说:"都中现在已有团体四五,其中主持者,均不过三五人,附从者不过数十百人,一筹未展,而攻讦之风已大著。识者深为忧虑。盖此种团体若不从速消除彼此意见,必日决裂,其流害甚于无党者远矣。然其欲消除,不能积极的锄而去之,当思所以揉而合之,且未入团体者,人才尚多,亦当冶之于一炉。故此次开联合会之时,万不能不组政党"。

月9日,14省谘议局议长、副议长到京开第二次联合会,会议推举谭延闽为主席,王震尧为副主席,汤化龙为审查长。会议议题之一是筹组政党事宜。由徐佛苏从中联络,经过商讨,决定改组"帝国统一党",联合其它团体,组建大党。会议推举黄维基、雷奋、张国溶、徐佛苏4人为起草员,负责草拟章程和政纲,通过定名为"宪友会"。5月30日,在松筠庵召开发起会,到会者53人,推谢远涵为主席,李文熙为书记。由起草员张国溶报告开会宗旨,大意谓:而今危亡之患迫而眉睫,政党之建立,当以救亡为第一要义。随后,全体公决会章,推举肖湘、袁金铠、康士铎、梁善济、陈登山、孙洪伊6人为临时干事,负责筹备成立事宜。

月4日,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宪友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者有百余人。推举谢远涵为临时主席,黄维基、李文熙为临时书记。第一项投票选举雷奋、徐佛苏、孙洪伊3人为常务干事。籍忠寅、李文熙、谢远涵3人为候补常务干事,并有干事若干人。第二项,由常务干事推定各科职员,计庶务员文耀;文书员李文熙、吴赐龄;会计员李素;交际员欧阳弁元、陈登山;调查员康士铎,何宗翰;编辑员王葆心、余绍宗。第三项,决定设总部于北京,各省设支部。各省支部发起人由各会员当场推定。于是,推定甘德蕃(广西)、汤化龙(湖北)、梁善济(山西)、袁金铠(奉天)、周树标(山东)、谢远涵(江西)、高登鲤(福建)、方贞(河南)、李良材(陕西)、蒲殿俊(四川)、汤尔和(浙江)、谭延闯(湖南)、何印川(吉林)、窦以钰(安徽)、籍忠寅(直隶)、杨寿篯(贵州)、伦明(广东)、马良(江苏)等57人,为各省支部发起人。

本部的组织初定以后,各省支部也相继建立。主要有湖南、山西、直隶、福建、贵州等省。

宪友会章程共25条,规定以发展民权完成宪政为目的。具体政纲6项:(1)尊重君主立宪政体;(2)督促联责内阁;(3)整厘行省政务;(4)提倡尚武教育;(5)讲求国民外交;(6)开发社会经济。

宪友会搜罗了大部分立宪派知名人士,是宪政党最大的一个。徐佛苏给梁启超的信里不无自得地说:"现在此会已成立矣。其总揽者,系三头政治,弟与雷继兴、孙伯兰当选。此会声势极隆,三数月之内,各省必皆有分会成立,且必有七八省全盛之势,在宣统五年之国会,必占大多数议席。若中央总部能主持得法,各省又不分裂,则真泱泱大党之风也。弟对于国事,原始终认为万无可救,然除却救亡之外,亦不可无事以送生涯,故此会弟亦愿视为一生之大举也。"立宪派对未来政党政治沾沾自喜、踌躇满志的意态,已经溢于言表。当时上海的《时报》评论说:"反复推寻,然后知该党所发表之政纲,不过表面上之揭橥,至其中之所难言者,则留待明眼人善为体会之而已"。隐约的透露出立宪派努力确立其独立政治地位的企图,并在未来政坛上大显神通的架势。辛亥革命后,宪友会分化为共和统一党和建设讨论会。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中部同盟会,是19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同盟会成员为推动长江流域的民主革命运动而建立的革命组织。1907年以后,孙中山、黄兴集中全力在华南地区组织武装起义,东京同盟会总部日趋涣散,内部分歧未能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以至造成分裂,部分会员另组共进会及光复会总会。其时,长江中下游各省革命形势却日臻成熟,部分会员感到应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革命的组织领导。

年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不久,宋教仁、居正和谭人凤等于日本聚会探讨革命前途,宋教仁提出要成立一个专主长江流域的革命机关,谭人凤等赞同。6月,谭人凤召集在日本的中国11省区的同盟会分会长会议,讨论建立组织问题。会上,宋教仁提出革命进行方略有上、中、下三策:在边地进行为下策,在长江流域进行为中策,在首都和北方进行为上策。认为革命地点宜居中,不宜偏僻;革命时期应缩短,不可延长;战争地域应狭小,不可扩大。与会者对三策作了仔细的利弊权衡后得出结论:"上策运动稍难,下策已行之而败(指华南边境地区起义相继失败),且足引起干涉酿分裂之祸,故决采用中策。"于是决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作为策动机关。至此,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基本确定下来,因经费无着,暂告搁浅。

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再次证明不能仅局限在南方地区发动起义,原酝酿在中部发动起义的同盟会员"益坚信长江革命之重要",遂决定加紧建立组织的准备。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四川路湖北小学召开正式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章程和宣言,选出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潘祖彝、杨谱笙5人为总务会干事,分掌党务、文事、庶务、财务、会计各部事务。8月2日,总务会干事又公推谭人凤为总务会议长。其《章程》表现出对同盟会的改组倾向,称"本会由中国同盟会会员之表同意者组织而成","凡中国同盟会会员依本法律人会者,皆为本会会员"。以"推覆清政府,建设民主的立宪政体为主义"。《宣言》宣布同盟会中部总会"奉东京本会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但在名义上又自冠"总会",宣称总理一职暂不设立,虚位以待贤豪。《章程》规定总机关设于上海,各省设分部,并制定有《分会章程》,对各分会机构的组织、经济开支与本部的关系等,都作了规定。对机关内部的组织原则规定实行"合议"制,防止专制;加强团结,破除"省界";"培元气,养实力","不轻易发难"等。会员共40余人(一说20余人)。

中部总会成立后,主要做了两项工作:(1)其成员分别回本省发动革命,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设立分会,推动各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2)加强了与武汉地区革命力量的联络与指导,促成了武汉革命势力的联合,从而保证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武昌起义后,中部总会又为光复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光复后,同盟会本部自东京迁来上海,该会遂告结束。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组织上具有从同盟会分裂出来独树一帜的趋向,但它适应了革命形势的要求,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实际上担负起指导长江中下游革命斗争的重任,对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林冠慈、陈敬岳再炸李准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非常愤怒,欲亲自暗杀一两位清朝重臣,以为死难战友报仇。经孙中山、冯自由等自美洲致电劝阻,黄兴才同意不亲自人内地,而派人在广州组织暗杀团。1909年冬,刘思复自香山狱中获释,来到香港。次年汪精卫、黄树中谋刺载沣被捕,刘思复很气愤,与朱述堂、谢英伯、高剑父等组织支那暗杀团。该团初次宣誓时,厅堂四周围以黑布,中间放蜡烛,在烛影摇红中,众人独对骷髅3分钟,由主盟者宣读暗杀团宗旨和方略。团员分执行员和辅助员,入团者须经一个月以上的考察。陈炯明、李熙斌、李应生、徐宗汉、林冠慈等陆续加入暗杀团。林冠慈,原名冠戎,广东归善人。农民出身。性情纯厚诚挚,少年时目睹催租官吏欺压乡民,非常气愤,便买了一把快刀,准备杀赃官污吏。后听说俄国虚无党人用炸弹暗杀官僚贵族,非常羡慕。欲购手枪,因无钱未能如愿。他从西方传教士那里学到一点化学知识,知道了炸药的制法,但技术不精,没有收获。后又听说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党,便只身走香港,多方寻访,加入支那暗杀团。团里规定新进团员不能参与秘密之事,林冠慈初入团为候补,他几次请求执行任务,渐获其他团员的信任。

黄花岗起义失败,暗杀团决定谋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限期执行。林冠慈、陈敬岳、赵灼文、潘赋西、刘敬源5人同得以选为执行员。临行前,林冠慈慷慨陈词说:"我以身许国,早视死如归。此行无所系念,老母在家,不及一面为憾尔!"1911年7月末,抵达广州,为纪念母亲,将冠戎易名冠慈。

陈敬岳,广东嘉应州人。1903年冬,南游马来半岛,黄花岗起义失败消息传到南洋,数日寝食不安,随后尽典衣物,决计回广东实行暗杀。至香港后,准备参与暗杀李准。当时督练公所参议吴锡永在黄花岗起义中被炸弹炸伤足部,留在韬美医院治疗,李准常去探视。陈敬岳装病住院,相机刺李。吴伤渐愈,李准不再来医院探视,陈敬岳便决计在路上刺杀李准。他听说李准准备去顺德,便乔装成乞丐尾随之,追踪数日,因李准防范森严,无机会下手。8月13日,林、陈、潘3人侦悉李准由城外水师公所入城。午后,3人便分头出发。林冠慈将炸弹藏在茶箩里,在双门底一摊旁假装购物,当李准乘轿经过时,林投掷两弹,李准被炸倒,折断两根肋骨,手也受伤,未死。不幸,林冠慈本人却为卫兵乱枪刺杀。

在李准由公所入城时,陈敬岳自天字码头尾随至大南门。林冠慈掷出炸弹后,陈乘人群纷乱之际行至育贤坊,岗警见他西装剪发,手持沉重的吕宁烟箱,发生怀疑,上前盘问。陈正拟抛掷炸弹,巡警纷纷赶到,陈被捕。潘赋西把炸弹藏在摄影镜箱内,未及投掷。这次李准受伤严重,由西医诊治数月得愈。陈敬岳被捕后,清吏审讯多次,他都神色自若,侃侃而谈,说一击不中,愧对温生才。11月7日,陈敬岳被杀害。

四川保路运动

是1911年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人民反对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的爱国运动。在收回利权运动中,粤汉、川汉铁路已收回商办,铁路所经省份绅商以至人民群众已经筹集相当数量的股金,有的路段且正在修筑。但帝国主义不甘心失去对中国铁路的控制权,千方百计要夺回已归商办的铁路,其主要方式就是迫使清政府借债筑路。而清王朝为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也只有以路作抵举借外债。1908年,英、德分别要挟张之洞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次年,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组成三国银行团,与张之洞签订湖广铁路借款草合同。美国不甘落后,一方面与英、德交涉,一方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参与借款;英、德在相互对抗中,都想争取美国的支持,于是经过多次谈判,三国银行团变成四国银行团,并于1910年5月23日与清政府订立协定,规定清政府向四国银行团借款600万英镑,修筑粤汉、川汉铁路。1911年4月,清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四国公使议定了借款合同细节,俟各该国政府批准后正式签字。但要批准这个出卖路权的合同,清廷必先将商办铁路收归官办。于是清政府在5月9日即皇族内阁成立次日,正式下达铁道干路国有的"上谕",规定"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1911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12日,盛宣怀与四国银行团正式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省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首先劫夺了粤汉、川汉两大干线。清政府所谓"官办",即是官卖,"国有"实为帝国主义所有的真面目暴露无遗。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铁路国有"的消息传到长沙,湖南商办铁路公司即致电军机处、外务部、度支部、邮传部,表示湘路"力能完全自办,毋庸另借外债"。长沙各界连日集会,一致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要求湘抚杨文鼎代奏,望清政府收回成命,否则将"全力抵抗"。湖北谘议局紧接湖南之后,召开了有数千人参加的大会,与会者纷纷演说路权丢失之利害关系,"大呼救国"。革命党人詹大悲主编的《大江报》发表以《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为题的"时评",揭露清政府的卖国罪行,鼓吹革命。湖北境内数万名川汉铁路工人也群起响应。在广东,粤汉铁路公司于6月6日召开有千余人参加的股东大会,议决"万众一心力争商办",在公司内设立争路机关部,致电邮传部要求"撤销国有令,以昭大信"。市民们拒用官发纸币,挤兑现银,以此抗议广东地方当局的阻挠破坏。海外华商会馆致函粤路公司,声明"粤路国有,誓死不从","政府虽欲卖国,我粤人断不能卖国"。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外交与各国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外交与各国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植物:草木是有情感的

    植物:草木是有情感的

    植物界的地盘争夺战动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本能地会与同类或不同类动物争夺地盘,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在植物界也会出现争夺地盘的现象。在俄罗斯的基洛夫州生长着两种云杉,一种是挺拔高大,喜欢温暖的欧洲云杉;另一种是个头稍矮,耐寒力较强的西伯利亚云杉。它们都属于松树云杉属,应该称得上是亲密的“兄弟俩”,但是在它们之间也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地盘争夺战。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龙王难伺候

    龙王难伺候

    一场海难让她遇见了他,海底龙宫里的王者龙王,他们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
  • 灵怪笔录

    灵怪笔录

    一场普通的跳大神捉鬼会,竟引出诡秘墓穴千古玄案!徐、王两家后人探寻诡墓疑云,却遭遇鬼打墙、妖勾魂,件件惊人心;又遇上人面獾、僵尸王,招招要人命!更见识了炼魂秘术、鬼胎复仇、凶灵入梦!且看灵师后人如何占卜阴阳,趋吉化凶,揭开诡墓背后的终极秘密……
  •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身为南城城主最喜爱的二女儿嫁不出去是有那么点点丢人了,人家只不过是声音大了一点点,脾气臭了一点点,喜欢动手动脚了一点点,小气了一点点,爱财了一点点,可仍然是个美人胚子啊,为何就是嫁不出捏?南恒嘉关于这个问题想了足足五年也没得出结论。第一次相亲竟然被自己看上的极品男人当众拒绝,哼,你是皇子了不起啊,后悔拒绝她,想娶她,门都没有。她可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她还是匹千里良驹。
  • 青葱岁月从指尖流走

    青葱岁月从指尖流走

    “好无聊啊,小若。我们来玩真心话大冒险吧”蒋艾艾说。“都高中了还玩这么幼稚的游戏”.苏若回答道.“嗯~…嗯~…不嘛,人家就要玩吗”!“好,好我陪你玩,好了吧”.“太棒了,若若我好爱你呀,你对我最好了”。(苏若小声嘀咕着:切~每次你都这么说,哎~我就陪陪你吧.)石头剪刀布。“呀~若若,三局两胜好吗?看在我可爱的小眼神上~”“好吧好吧,每次你都来这套”石头剪…“咦…这不是尹尊吗?某人的真命天子来喽~”。
  • 学神请告白

    学神请告白

    双学神,高颜值,1v1,互宠。沈萃事业有成,美貌如花,却有遗憾在心头。一朝重生在花季,那时让她心折的萧群还好好的。他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还是她记忆里熟悉的模样,而她是唯一与萧群并驾年级榜前两名的校花级学神。沈萃微笑,既然回来,那她就抛却矜持赖定萧群身边不走了。上辈子没人爱他,她来;上辈子他没有的幸福,她给。爱情心语: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是我喜欢你时,你刚好也喜欢我。
  • 仙剑前传之臣心似水(起源篇)

    仙剑前传之臣心似水(起源篇)

    有一个国家,叫做“姜”,兴于一柄魔剑,也亡于这柄魔剑。从天而降的魔剑,为龙姓夺得了国主之位,为姜国开创了中兴盛世。但,随着岁月的磨蚀,魔剑却逐渐丧失了魔力……姜国末代太子龙阳,为了恢复魔剑的魔力,不惜从杨国策反了铸剑大师穆玄石,冶铁铸剑,企图恢复魔剑的魔力。杨国则厉兵秣马,准备与姜国一战……姜国与杨国明争暗斗,吞并与反吞并的序幕徐徐拉开。两国无法相容,只能争个你死我活。杨国公子瑖被毒杀,其师黎启臣被当做疑犯刑囚,前医正之女晏薇因救治黎启臣被卷入滔天风波,盐枭童率千里赴义只为救友,杨国长公子杨瑝相思成疾不问政事,二公子杨琮身患奇病不知所踪……与此同时,姜国朝野暗潮汹涌,太子龙阳勉力支撑。
  • 娱乐圈最全能女王

    娱乐圈最全能女王

    “爹地,有人说当年是你死皮赖脸才追上我妈咪,是吗?”小包子拉着总裁衣角,一脸好奇。“胡说,分明是你妈咪被我的深情感动了。”总裁俯身捏了捏小包子萌萌的小脸。“妈咪,爹地又开始傲娇了。”小包子跑到影后身边,转眼就把总裁爹地给出卖了。“老公,当初,不是你一次次撩的我吗?”影后怀里抱着另一枚小包子,无奈扶额。婚后,总裁不但越来越粘人,还越来越傲娇了,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