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4100000001

第1章 这一方水土(代序)

张雅茜写了十多年小说,扫视自己笔下的人物,几乎全是女性。几位有数的男性,也被我写得瘦骨嶙峋,甚至,毫无生气。不仅仅因为自己也是女性,更谈不到女权这个词。实在是笔力不及。也许,与女人对话更容易些?只要坦诚相待,总有走进内心的那一瞬。还有,女人与生俱来的仁慈,善良、包容以及悲悯情怀,飞蛾扑火般地追求爱情的执拗天性,更能使笔下的文字,摇曳生辉,顾盼生情。

曾有评论家分析我作品中的“渡口”情结,我不否认。确实,在短篇小说《河水拍打着堤岸》,长篇小说《津渡》以及散文《人之渡》和《村渡》中,我不厌其烦地描述过那个渡口,她成了我作品中不变的场景和无限想象的空间。她的“舟桅林立”,她的“日吞吐货物五千吨”,她的旌幡飘摇和如银山般的盐,遥遥相对通往长安的古驿道以及河谷中昼夜响彻的驼铃,常常在我写作时出现。无止尽地主宰着我的情感世界,使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已。

说不清为什么,那小小码头,帆起帆落,岁月流转,随河水涨落而不断移动,却始终固守着那个河谷,千百年来,不曾改变。仿佛命运的主宰,让我们家的女人,也由不得围着她转。多少年前,一位十八岁的美丽女子走出豪门大宅,跟在一位教书先生身后,就从对河登上木船,过黄河姗姗而来,做了我的姥姥;十八年后,又一位美丽女子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跟在做生意的丈夫身后逃出这块土地,也是在这里启程。羊皮筏子冲进激流时,她身后传来的是倭寇的枪声炮声,脑子里铭刻的不灭的记忆:小镇燃起的熊熊大火和屋梁掉进火堆的噼剥声。她是我母亲。又一个十八年过去,享尽了荣华富贵又当过省劳模的母亲再次回到渡口,却是被下放回农村。这一年正好是她三十六岁本命年。刚刚十二岁的我,看不懂母亲的愁眉不展,体验不到世事变迁的凶险,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面对一河壮阔,寻找着古诗句中曾经的描绘,喜欢,兴奋,新鲜。多少年后我才体验到,这“新鲜”的代价。把我们从城市生活中拽出来,生拉活扯一般。那种疼痛,伴随着我最初的文字,宣泄在字里行间。我明白,就因为,她是故乡。她有养育我祖先的恩德。她理直气壮。包括后来,政治和非政治原因的一切,一切……一眨眼就是我的三十六岁本命年,我押着一车货物摆脱了被劫的凶险回到家,竟然也是从这个渡口。从河南到山西,我本是有三四个渡口可以选择,却不知为什么偏偏是它津渡而不是茅津渡或风陵渡?它有一只魔手,让我在一夜之间,体验生命的短暂和不可复制的每一天。从此,我开始写小说。从此,“渡口”这个词,频频在我的文字中出现。从此,我小说的色彩和气味,始终弥漫着黄土高原的尘嚣和黄河水的泥腥,语言难以摆脱夏日河水的激情和冬季河谷的荒凉,想象的世界,总是走不出富足而又贫瘠的晋南乡村和飘散着乡村味道的小城。姥姥和母亲,以及姥姥的母亲和母亲的姥姥们,纷纷登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日复一日的单调苦涩的日子带来的失落和凄清,抗争与叛逆带来的耻辱与悔恨,成为我作品的“主旋律”。当然,还有幸福和我为她们设计的希望伊甸园。譬如唱蒲州梆子的角儿邢月兰,譬如纯阳宫博物馆的管理员宋梅影,譬如盲人说唱组的赛桃花。还有与男主人私奔的保姆“女人”以及,离婚离成一件刑事案的女教师杨柳。

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混在一起,甚至背道而驰,我也就常常陷入困惑与思索。我常常想,为什么总是渡口而不是我童年的西北小城?或者,生我的古城如今的西北都市西安?为什么总是晋南女人而不是别的姐姐妹妹?我未曾见过的祖先怎么就不肯放过我,让我走出这块土地,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去体味,去时尚一回?

在我的想象世界里,渡口一直叫做“津渡”,比如今的“陌南镇”有诗意得多。她是因津镇而来还是津镇因她而来,已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辞海》里,三点水的豆字只有一个解释:

津,黄河古津渡,因水从河北流入此而名。”在县志里,曾经有过“三十里津街”的说法,但是,如今从中条山下来到黄河渡口一共不过三十里,山不可移,河改道也只会是三五里地,那么三十里津街从何而来?只能说,在这条运盐古道上,确实从山下到渡口曾经热闹过繁华过,也曾经以它的热闹和繁华兴起了津镇的热闹与繁华。看着如今的不足二里长的现代化小镇,那些曾经的繁华竟然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沧海桑田,白驹过隙,古驿道两旁,是麦苗的碧绿和苹果花的嫣红。还有,亘古不变的家的气息,温暖而惬意。也许,这才是一种还原?

渡口是因现代化的公路和铁路大桥而衰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示了社会的发达与进步。我不再有机会去坐撑起篷帆的小木舟,也不可能再去挤那冒着黑烟载满了汽车、毛驴和小贩的轮渡船。可那些坐船的情景,那些散落在渡口周围的遗迹却铭刻在我心里,像是一个烙印。譬如老子骑青牛姗姗而出的函谷关,譬如流传过项羽与刘邦争雄那段佳话的霸王城,譬如那座镌刻着三十多名抗击倭寇壮烈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还譬如传说中的马祖庙和凤凰台。当然,还有小镇一街两巷旌幡飘摇的店铺,雄踞在镇南北被蒲州梆子名角开过台的过街戏楼……独乐阳春台和申明亭。更有,这方水土滋润过的,女人们。

其实,小镇如今不乏高楼和商店,街道也整洁漂亮,可是走在街上,我总是找不到感觉,这里说的是文学感觉。我想念我从未见过的那青砖街道,那石牌坊,那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店小二叫卖的吆喝声。银楼的青石阶上的女子裙裾,桑柔涧里妇人的棒槌声声,博物馆展柜里的三寸绣花鞋,《列女传》里无数个赵王氏或者景张氏,是有故事的。是诗意的。是属于小说的。细细品味,想象的空间就在那一瞬,打开,斑斓而无垠。

小镇的位置有点特别,南临河北倚山,东西各有无数条深沟。有一年除夕,大雪封山,回家过年的人被挡在风陵渡火车站和山北解州,硬是挪不了窝。过了初五,才有胆大的车子带着防滑链从西边进来,雪地上的车辙,简直有点触目惊心呢。我想我曾经就像被雪包围的小镇,固守着自己喜爱的旧东西,拒绝接受能够使我改变的一切新鲜与时尚,包括走出大雪纷飞的小镇,走过黄河,翻过大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其实我写东西后就离开小镇了,我在小镇北边的小城生活。那里几乎每家都与乡村有着藕断丝连。经常会有父辈或者亲戚走进叫做单元楼的房间,把沾满泥土的劣质皮鞋在沙发边上蹭蹭,把痰咳在木地板或者地毯上。小城人习惯喊叫一般的说话,是普通话,却带着浓重的小城口音。爱吃面条和馍馍。爱穿与自己年龄身份得体的服饰。尤不喜标新立异。做人方面格外孝顺父母。做父母的就必给儿子娶一房媳妇弄一套房子作交换,等老了时让儿子侍奉自己再买一副好寿板体体面面打发自己。所以就活得不怎么轻松。有一点共同的东西就是,小城和小镇都是不缺文化的,你只要去看看农家院门楼上的“耕读传家”或者“紫气东来”之类的匾额,还有小城整日习书法溜古玩市场看蒲州梆子的各色人等,数不胜数的名家后裔们,以及分布在区域地图上的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古遗址们,你就会知道这里文化的根有多深。她像糖稀一样,紧紧包裹着我……一个普通的写作者。你得有十分的警醒和力量,才不至于被窒息而死。

根有多深枝就有多壮叶就有多茂,这似乎是真理。但却不能移动,大树一挪地方,成活率就不高,这是自然法则。然而人们的本能是求变,求新,对于文学,更是这样。一位名家说,好小说应该是时尚的形式,而内蕴却是古典的。我喜欢这个说法。

我希望自己这样去做。

我在努力。

2008年12月8日于运城家中目录

同类推荐
  • 让精神还乡

    让精神还乡

    本质上,她与《人生》中的刘巧珍并无区别,但在身份上则不一样。田晓霞是一个知识者,而刘巧珍则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刘巧珍永远被拴在了土地上,并成为土地的殉葬品。而田晓霞则成为知识者的追随者,并为之献出了生命。田晓霞是路遥在创作中的一个美好幻象。路遥让田晓霞死了,意味着仅有的一线希望的破灭。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经痛哭流涕,喃喃自语:“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并且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伤之情,打电话把远在外地的弟弟王天乐叫到跟前,只为告诉他:“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正因为这个梦的破灭,孙少平所有的梦想也破灭,才使小说具有了艺术的张力。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瓦釜集:刘半农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热门推荐
  • 十三少剑

    十三少剑

    谁说无敌于天下就是江湖人的梦?那是他们不懂无敌的寂寞。十三个师兄弟一起闯荡江湖,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语笑嫣然的少女,刀剑如梦,岁月如催。转眼间便是红尘百年,那些在江湖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岁月如今已经渐行渐远渐无书。一代江湖一代人,江湖年年只相似,英雄少年各不同。当年听雪楼主萧忆情,如今剑神十少楚天情。看岁月冷暖,云卷云舒,听一曲天下有雪。
  • 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

    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

    好几天没有下雨了,气温骤然上升。广播里说,这样早来到的高温是建国后同期最高的。没有雨的天格外的蓝,蓝得就像是我小学三年级获奖的那幅题名为《我的家乡》的画。那是市教育局在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前期举办的一次活动,让万名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颜色画出美丽的家乡。我在那次活动中画的我想象的家乡,不是其他同学那样的大路、春风、肥羊,小桥、流水、人家,而是艳阳下一栋栋高高的空中楼阁,每一栋楼房下面长满着金黄的粮食,被我涂得极显夸张的深蓝色天空就像这些天的天空一样蓝得有些失真,高楼旁藏在一排排整齐葱绿的果树上肥硕的果子表达着我对成长的好奇。
  •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家庭音像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丰富,容量大,实用性强,此书在手,万事不求人。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道义凌天

    道义凌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一个“道”的世界,道生万物,掌控生死!一介凡人,如何探索道之涵义,领悟道之奥秘,打开道之大门,最终长生久视?世间爱恨情仇,因果造化,六界纷争,尽在《道义凌天》!
  • 他日待我君临天下

    他日待我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看众生,千万大世界,我就是唯一。
  • 华严镜灯章

    华严镜灯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韩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作者文字轻松活泼,读起来条理清晰、重突出,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韩国各行各业的历史、现状。本书全面介绍了韩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到具像的展示韩国国家状态。通过大量韩国媒体的报道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感受,梳理出国人感兴趣及对中国有所启迪的内容。
  • GHOSTS

    GHOS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灭世狂妃:凤戏九天

    灭世狂妃:凤戏九天

    她,二十一世纪让各国总统,四海九州的头脑闻风丧胆的异瞳金牌杀手,一朝竟然穿越成废柴小姐!不忍欺凌,她异世称雄!谋反立国!半路冲出个绝品殿下出来碍事!纵然他是魔兽之王又如何!我这个地狱之主还怕你不成!妖孽殿下你放马过来吧!从此只手降神兽!冷血夺兽翼!魔幻大陆凤纵横!异能邪瞳闯天下!开辟新国做女皇!灭世狂凤谁敢挡!地狱之主诱魔王!兄姊欺?各个徒手玩死你!姨娘欺?各种算计逼疯你!世家欺?各样计谋阴死你!皇族欺?翻云覆雨废了你!他,龙阙国人人仰赖的二皇子,隐匿人群的魔兽之王,运筹帷幄,只手遮天。却偏偏遇上了她,让他在战场上棋逢敌手。却不曾想见面之时才发现,她不过是一个十六岁少女?从此,他知道,得到她者,得天下!怎奈,小女娃,你的心是石头做的么?为什么为你流血流汗,伤痕累累,你都无动于衷呢?难道这一场爱情战役,他是要输?不行,他这辈子都缠上她了!此书从240章节起前后段不再重复,前错见谅!亲,耐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