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300000004

第4章 明朝能臣张四维(1)

引子

明代山西晋商世家中,不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人,同时,这些商贾子弟中也不乏在学术和政治上都做出过卓越贡献者,出身蒲州盐商世家的张四维(1526—1585),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世称“凤磐先生”,蒲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少年得志,很早就考中了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作为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熟知北部边境事务,对明朝边疆的稳定和边境贸易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1节“蒲州故里多豪贾”:出身盐商世家

嘉靖五年(1526)五月十二日,一个阳光明媚的盛夏时节,山西蒲州的富商贾张允龄喜得儿子,取名张四维。张氏家族的先世原来居住在解州盐池南部,元朝时,先祖张思成为了躲避祸乱,举家迁往蒲州,从此世代居留此地。张四维的太祖孟儒公,祖父张谊,号首阳,后来都因为张四维的显赫而被追赠了封号。

张四维的生身母亲王氏共生育了七子三女,四维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关于他的名字,《张文毅公行状》曰:“中条有别峰曰凤鸣山,因以凤磐自号云。”可见他的志向远大不凡,而其父张允龄也对他寄予厚望。

山西蒲州贩盐的商人很多,张四维自己曾道:“蒲州故里多豪贾。”究其原因,在于蒲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之相邻的解县有一个“天日曝晒,自然结晶”的内陆盐池,所产的盐被称作“潞盐”。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当时国家重要的赋税来源。明清时期,蒲州的商人由于靠近解县盐池,大批盐商就以销盐为业,活跃在全国各地,依靠贩卖食盐积累财富,成为商业世家。

蒲州张四维的家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豪门巨贾。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字伯延,号嵋川。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不得不自己掌理家务。长大后,他开始了自己经商贩盐的生涯,多次往来于皋兰(兰州)、碾伯、张掖、酒泉等地,后来又到淮、泗一带,渡江进入吴地,沿着汉江西上三峡,往返于蜀楚之间,北方还到达沧州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辛苦经营了20余年,获得巨大的成功,家业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张四维的弟弟四教也是一位商界奇才,他年仅16岁便到汴泗、江淮、姑苏、吴兴等地游历经商。他为人胸怀大志,乐施好义,早在随父亲经营长芦盐业时,就十分熟悉盐务的分布和调度,以识量宏达、精于计算,在生意圈里小有名气。张四教不屑于斤斤计较,做起大生意来舍得投资,即是花费巨万为自己铺平道路也在所不惜,经商的行为方式也往往出人意外。后来,张四维应试做了京官,把父亲张允龄接来京师居住,生意便交给了张四教来经营。张四教在商界大获成功,家族商业在他手中达到了鼎盛,资产比他父亲时期高出10倍之多。

与其他商业世家一样,张氏家族的显赫不仅在于本身的地位和财富,也表现在与其他豪门望族的姻亲关系上。张氏家族的姻亲也多是商人和官宦,张四维的外祖父王瑶,就以贩盐而起家,张四维的舅父王崇古,是一位以战功名扬当世的将领。张、王两家都是当时蒲州数一数二的盐商。明代王世贞说:“四维父盐长芦,累资数十百万,崇古盐在河东,相互控制二方利。”

张四维二弟四端的妻子李氏,她的祖父李季也是在河南、河北等地贩盐的大商贾。据《条麓堂集》卷28载:

(范世逵)家世以农商为业,公初服贾四方,绰有心计,倜傥负大志,视行辈逐逐然,竞锥刀之末者不屑也,令甲榷淮浙,占鹾利,以佐国计,凡商人占淮浙盐者,悉令输粟甘肃、宁夏等边……然自开中以来支结旷日持久,且出入戎马间,有烽堠之惊,而盐利又时有亏缺,是以商人不乐与官为市,公独曰此可居也,遂历关陇,度皋兰,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察道里险易,计储待蓄,散盈缩,以时废居而低昂,其趋舍每发必奇中,往往牟大利。

张四维的四弟张四象,娶妻王氏,她家曾祖父王宾也是商人,后来王氏早逝。张四象后娶的妻子范氏,还是出于盐商之家,祖父范世逵在明朝初年时就经营盐业。张四维的儿子甲征、定征,两人所娶的都是兵部尚书杨博的孙女。张四维的女儿嫁给了内阁大臣马自强之子马谆,而马自强之弟马自修也是陕西的大商人,少年时就“弃儒业,在鹿、延、商、洛之间贩粟”。可以说,张四维家族是一个商与官密切结合的团体,商人从经济上极力支持族中子弟在仕途上发展,在朝中疏通关节,进而显赫。这一点,使张四维遭到了很多政敌的攻击。早在隆庆五年(1571)御史郜永春到河东视察盐业时,就借机说盐法败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攻击张四维、王崇古二人身为高官权要,而家族经商贩盐,垄断市场。

§§§第2节生而颖异,少年登科:仕途上的一帆风顺

1.科举考试一帆风顺

张四维天资聪慧,生而颖异,史称他“七岁就外传,动如成人”,这种聪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在科举考试上的一帆风顺。年仅15岁时,张四维就参加了考试,首战告捷,“举茂才,名列优等”,这样的成绩令当时的督学——一位姓刘的官员十分惊奇,当众称赞张四维是自己平生所仅见的神童,预言他必然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到了嘉靖二十八年(1549),张四维参加了乡试,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举人。时隔四年之后,他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一举考中了进士,更重要的是,他还因为文章书法俱为优等被选入了翰林院,成为第一名庶吉士,授为编修,从此正式步入仕途。庶吉士是一种荣誉,因为明代的翰林院一般被视作是为皇帝存储人才的地方,尤其到了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非进士出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所以庶吉士素有“储相”之称。刚刚步入仕途的张四维踌躇满志,正待大展宏图的时候,他的母亲王氏夫人去世了,他不得不回乡丁忧守孝。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年期满之后,张四维重新回到朝廷任职,继续任翰林院编修。此时的张四维常常埋头学问,闭门读书,可谓是穷诣博览、深思考究,在学术上小有成就。他还代袁文荣起草策士文牍,通古博今,计谋高明,被誉为“真博物君子”。代徐文贞考订国策大计时,对各种策论陈述利害,理据充分,也博得了好评,初步展露了政治才华。嘉靖十一年(1562)至四十四年(1565),张四维在这两次会试中任同考官,他还参加了《永乐大典》副本的抄录工作,至隆庆元年(1567)四月十五日,张四维42岁时,《永乐大典》抄录完工,他也因这一功绩升任右春坊、右中允。数年之后,又被升迁为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可谓一路平步青云。

这一时期的张四维,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小有成就,他还写了一些比较闲适的诗文、戏曲,现存的《条麓堂集》收录有他的《乙丑夏志》诗,充分表达了他在宦海沉浮中难得的寄情琴书、闲适自在的一面:

长日睡不足,宁知节暗迁。

荷风轻掠燕,槐雨骤惊蝉。

薄宦逐青绶,闲情寄素弦。

夜来湘簟奭,忽地梦钧天。

2.主要交游对象以及对他的影响

虽然自称“薄宦逐青绶,闲情寄素弦”,但作为这种富贾豪门的长子,张四维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光大家业的责任。早在张四维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当朝几位重要人物的注意,其中,高拱、杨博、王崇古等人对他的人生历程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可以认为,他在政治仕途上的一帆风顺,除了自身的聪明才智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几位交往十分密切的关键性人物在不断地提携他。

作为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走向,这一点自不必说,而朝中实力派人物杨博则是同里乡人,他的儿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儿,也就是说,杨博的儿媳妇是张四维的表妹。杨博和王崇古都是征战多年的名将,十分熟悉边疆形势,经常在一起谈论边防战事,张四维年少时与他们交往十分密切,耳闻目濡,对边务的见解也多有过人之处。在张四维30岁时,他的母亲王氏夫人过世,他回乡丁忧期间,曾常常与杨博等人外出游玩,多有诗唱和,现存的《条麓堂集》中收录有诗歌《河中乙卯变后九日和坡翁韵》就记录着他们的交往。

登临还九日,胜迹蓦成空。

物候何尝异,人烟迥不同。

孤城秋草外,断壁夕阳中。

野哭千家血,山山枫树红。

从文意来看,这首诗写于张四维母亲去世的第9天。他与杨博相会,杨博有赠诗,而张四维也赋诗作答。杨博是当朝权高位重的大臣,他自嘉靖八年(1529)考中进士,后来一度官至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少傅,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杨博熟知边疆形势,而俺答对杨博的军事才干和军队战斗力也非常畏惧,听闻杨博被任命并出塞的消息,不待他出征就赶紧引兵退却了,杨博因而大获全胜,他因势利导,大力整顿边务,赏功罚过,鼓舞士气,同时增修防御工事,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功绩也受到了世宗的肯定和表彰。张四维和杨博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姻亲上,杨博的两个孙女,分别嫁给了张四维的长子张甲征和三子张定征,可见两人之间交谊匪浅。

另外一位与张四维交情很深的是当朝首辅高拱。高拱是明穆宗的老师,穆宗性格较为平和,没有突出的才干,明穆宗十分信任自己的老师高拱,将政事都委托给他。张四维深受高拱的器重。早在隆庆三年(1569),张四维刚刚进入仕途不久,高就越级提携他为翰林学士,上任两月就拜为吏部侍郎,协助吏部尚书选拔、考核各级官吏。高拱在各个方面都尽力提携张四维,四维也感激高拱的这种知遇之恩,竭力支持他的各项政治主张。如此一来,朝内官员对高、张相结就产生了不满情绪。御史郜永春到河东视察盐业,就借机说盐法败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攻击指张四维、王崇古二人身为高官权要,而家族垄断了食盐市场。面对同僚的这一攻击,张四维极力奏辨,申明自己并无私心,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人经商谋求私利。面对弹劾,张四维自请辞官,在高拱极力维护下才得以留任。但是,张四维毕竟尚还年轻,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他办事从快从急,对下要求十分严格,招致朝中同僚的嫉恨,不断受到攻击,无奈之下只好自请辞职,以患病为借口,请求回家养病,暂时躲避风头。嘉靖六年(1572)的春天,他回到朝中,时逢皇帝出阁讲学,召四维充任东宫侍班官,协力詹事府,称得上是朝廷中的要职了。高拱意欲提拔张四维作为自己的心腹,内阁大臣赵贞吉去位时,高原本想将四维援引进入内阁,但因受到他人的谮毁,才未能实现。高拱甚至还一度筹划赶走不听从安排的内阁大臣殷士儋,以张四维入阁来顶替这个位置,但由于后来他自己也被张居正赶下了台,这事就不得不暂时被搁置了。

《明史·张四维传》对此事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谈兵。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防。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四维奏辨,因乞去。拱力护之,温诏慰留焉。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阁,而殷士儋夤缘得之,诸人遂相构。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士儋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儋亦去。东宫出阁,召四维充侍班官。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帝不许,趣入朝。未至而穆宗崩,拱罢政,张居正当国,复移疾归。

利用联姻、同乡等种种关系,王崇古、张四维、杨博、马自强等这些官商大族强强联合,特别是王崇古、张四维舅甥一个在外掌握重兵,一个在京担任重臣,内外呼应,势力十分庞大。这几人的政治交情和密切关系,在万历年间著名的边疆事务“俺答封贡”一事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隆庆四年(1570)十月,把汉那吉归降明朝,当时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兵部尚书王崇古将把汉拿吉归降的事上奏给皇帝,朝廷上议论纷纷,众臣相持不决。王崇古主张与蒙古俺答议和,以消释双方多年的敌对和战争,但有一些大臣则极力反对。在高拱和张四维的全力支持下,和议成功,北疆明蒙之间得以偃息战事、通商贸易。从现存张四维的文集可以看到,当时他与王崇古频繁有书信往来,就封贡一事进行讨论,现存文集中尚有《与王鉴川论封贡第五书》及第八、九、十等多封书信,他们不断传递信息,交换意见。可以说,此事正是王崇古、张四维在高拱和张居正的直接支持之下最终达成的,和议互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张四维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他对明代边疆形势稳定、蒙汉人民休养生息做出的重大贡献。

如果不出现意外,张四维下一步的政治道路应该就是进入内阁、参与机务了。但生活的道路往往并不会按照预定计划来发展,张四维的仕途也在这一年再次出现了波折。隆庆皇帝死后,年幼的万历继承了帝位,张居正联合司礼太监冯保设计赶走了高拱,取而代之成为首辅。这样一来,张四维靠山已倒,不得不再次称病隐退。为了重返政坛,他努力迎合张居正,逢年过节则不断给张居正送上厚礼,同时他还大力结交皇太后的父亲——山西人武清伯李伟。好在张居正在“俺答封贡”中也和张四维站在同一立场上,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万历三年(1575),张居正便以增置内阁成员为由,推荐张四维入阁。

§§§第3节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全力支持张居正改革

万历三年(1575)八月,张四维在自己50岁这年,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随张居正等人在内阁处理机要事务。同年十月七日,他随神宗在文华殿讲读,皇帝很赞赏他的学识,见他举止不凡,器宇轩昂,还亲自提笔书写了“一德和衷”四个大字赐给了他。当然,张居正举荐张四维入阁,正是看中了他的能干和顺从,而张四维自此就成为张居正手下的得力干将,鼎力支持他的政治革新运动。

同类推荐
  • 锦衣霸明

    锦衣霸明

    万历47年;萨尔浒之战奏响了大明走向衰败的钟声,彼时;秦锋仅仅是那修罗场上的一名小小锦衣卫。来到大明,秦锋得到的并非是友善;热血战场、区别对待、不公经历、腹黑对弈,在这一场场命运摆动的角斗场上,他唯有争命。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靠别人?你将死无葬身之地!世间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唯有那利益是永恒不变的,在大明平和的背后却暗藏无尽暗涌。皇权、祖制、勋贵、官僚、党争、派别、利益、建奴、民心、灾害……光明之下必为阴影;阴影之下所藏便为那无尽利益,而拨动利益的核心正是那所谓的人心!绣春刀,飞鱼服,这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信念;历史自这一刻改变,锦衣为王的时代就在脚下…………锦衣霸明书友群:938887683
  • 大秦钜子

    大秦钜子

    秦之一世,华夏千百年兴替之起源。十数年的光阴,骊山起陵,阿房建阙,驰道通国,湘离勾连。而在无数奇迹背后,是完备的律法,是不尽的苦徭,是争鸣渐弱的百家,是生机勃勃的市井。矛盾之世,大争之时!这是一个工业设计师的大秦之旅,一个隐姓的君侯嫡孙拔起于微末的故事。观书指南:PS1.硬核时代文,自诩合理党,内附颇多干货PS2.本书保秦立场,作者君笔力一般,凡晦涩难通,词不达意,请谅解PS3.咸鱼一枚,绝不拖稿,少有爆更PS4.一个小群,群号792693720,保证没有萌妹子,只有一群杠精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 狼烟燎原

    狼烟燎原

    苍山月,破西疆,夜色微澜,何处起狼烟;风里烟,迷九州,孤枳霖泽,残棋濒燎原。
  • 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北击匈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北击匈奴》》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汉匈关系,汉武帝以后的绥抚政策,汉文化对匈奴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医疗损害赔偿

    医疗损害赔偿

    近年来,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日渐成为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地处理各类医疗纠纷,维护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施行已久的医疗侵权纠纷二元化处理模式,医疗侵权责任不再按照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区分,而被《侵权责任法》统称为医疗损害责任。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
  • 天之斓

    天之斓

    哪怕是世界没了,也不要害怕。毕竟我在你的身边。虽说命由天定。可是我不信天!
  • 陌生的中国人

    陌生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让一个强大的中国、陌生的中国突然呈现在世界面前:从浙江清冷的青田到喧嚣的西班牙马德里,从广西中南部贫困的上林到黑非洲加纳的金矿,从鸭绿江畔繁华的丹东到朝鲜平壤的寂夜;从故乡到他乡,从早先的超稳定到如今的四处漂泊谋生,陌生的中国人不断带给世界惊奇的同时,自身承受了多少情感的磨难、经历了多少苦痛、留下多少灵魂的背影?本期我们从杨猛的长篇纪实《陌生的中国人》中精选部分章节,让您从中感受中国人在海外含泪带血的奋斗经历——偷渡西班牙1995年10月初,一个清冷之夜,19岁的郑建茂离开家乡青田,踏上偷渡之路。
  • 漫威之召唤师降临

    漫威之召唤师降临

    新书《仙道剑阁》已上传! 苏飞穿越了,穿越到了漫威电影的世界。“但,开局就是纽约大战,还被奇瑞塔人包围,这会不会太过份了?”彼时,在洛基邪魅的笑容下……“人在塔在,德玛西亚!”“叮……”“迅捷斥候提莫请求登录,请召唤师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召唤师,打造联盟英雄,在漫威搞事情的故事。 PS:没有漫画的花里胡哨,电影为主,涉及世界融合,原创剧情衔接,为了瓦罗兰,以上。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山海画妖师

    山海画妖师

    古老时代,山海入侵。人类为生存,求道于古老,后得山公教化,传之于三友,借画定义森罗,以妖概述万千,终留画妖师之不世传承。然而,世人只知山海,却不知还有倒山海。1700年前,天地倾覆,山海逆流,妖力的失衡导致无数世界失去了诞生画妖师的可能,而一些世界,却成了画妖师的天堂,为了更好的生活,先辈放弃了故乡,移居到了新的家园。蓝星,一颗古老的星球,它也曾孕育过画妖师文明,而如今,这里却惨遭遗忘,科技取代了古老的智慧,画妖师与山海兽,反而成了不科学的神话故事。雲石狛犬,帝羲乌,孤山寒姬,三囊蛛魔,造麻竹翁,二心猿,因一次意外,来自蓝星的秦轩,成了一位支配山海兽的画妖师。(普通群:6419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