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300000003

第3章 童年履迹(2)

人到齐了,桌子并在一块,在院里上大课。六个村子,二百名学生,没有那么大的教室,院子里坐了一大片。一个留分头的老师在前面讲课,其余老师下地劳动去了。分头老师课讲得真好,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高的时候如响鼓重敲,槌槌震耳;低的时候如秋虫轻吟,引人屏气静听;快的时候如骏马飞奔,听得人手舞足蹈;慢下来又如清水潺潺,缓缓流进我们的心窝里。大课堂出奇地静。

晌午时分,我们排着队去领饭。一人一个白蒸馍,一碗热烩菜,吃得肚子鼓鼓圆。上大课满有意思。倒霉的是碰上雨天,我顶个草帽,穿双布鞋,擦擦滑滑上学去。到了学校,衣服湿了,脚上成了一团泥。一二百名学生活像一群刚出壳的小鸡。桌子在院里淋雨,教室里又装不下这么多人,课没法上。我们只好站在屋檐下等着雨停。可天气专门跟我们做对,下个没完没了。大家愁坏了。有人哼起从小听会了的《避雨谣》,大伙儿应和着:

老天爷老天爷别下啦,

山上的青石头沤烂啦!

老天爷老天爷别下啦,

地里的田禾苗水淹啦!

……

天使劲下,我们使劲地唱。谁也没有听见老师让我们停下来。过了好久,才听见分头老师大声嚷:

“不要胡乱唱,不要胡乱唱,记住,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一连几天,天不放晴,我们没法上课。看样子要下半月四十天的。老师就让我们天晴了再来。

天到底晴了,我们又到学校去。分头老师不见了,我们李老师上课。李老师讲得干巴巴的,同学们蝇蝇嗡嗡地说话。他大声喝斥,课堂才静了,却尽是迷迷糊糊打瞌睡的。同学都说分头老师讲得好,想念他。我向妈妈念叨,妈妈说:还不是你们害的,下雨时你们胡喊叫啥啦?上头把那老师拔白旗啦!”

我吃了一惊。

没晴几天,又阴了,又下雨,没完没了。我们还是无法上课。又过些日子,上级才来了通知。我们搬着桌子回村,回到了合欢树下。

1988年4月1日北京

中言心语:

很感谢在鲁迅文学院里的那段日子,让我有了家乡观念,在怀恋中写下了这些文字。最先看到这些文字的是刘小珊老师,她笑眯眯地告我:“你成功了!写得有特色,没有像别人那样去批判大跃进,可在诗化的叙述中透出了反讽,比直接批判更具批判效应。”我听得明明白白,却又懵懵懂懂,刘老师说的特色其实于我只是本色,我只是写下了儿时的真实生活和感受,没想到却成了特色。我很侥幸没有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那段岁月,便在童稚中走向成熟了……

2009年10月22日

田园诗话

合欢树叶儿还是那么绿,花儿还是那么红。我们却很少在树下自由唱读了。自习时由老师给我们读报纸,大部分我听不懂,也记不住。记住的只是些有趣的事儿。比方说,县里搞萝卜竞赛,张庄的张三一心要夺头名,拉了一个大萝卜上城去,那萝卜压得牛车吱吱响,天黑赶到李庄朋友家里,心里还美滋滋的。晚上出来撒尿,才发现住的是萝卜房子,羞得他连夜套车逃回了家。

这萝卜还不算大,李老师又念了一首民歌,那萝卜大得我们想也不敢想:

一个萝卜六亿三,

全国人民吃一天。

我们听得好不快乐,叽叽喳喳,把教室吵得能翻了个儿。大伙儿也想试试身手,创出个大奇迹。

我们想得晚了。报上又登了,有个叫什么朝的,在田里种出了三层楼,地下是红薯,中间是茄子,上面好像是西红柿。我眼前出现了这么一张画儿:高高的棚架缠满绿藤,绿藤上挂满嫩叶,嫩叶间有紫有红,红的是一嘟水的西红柿,紫的是我们课本上的谜语:紫色树,紫色花,紫色瓶里装芝麻——茄子。

我们也有了创奇迹的可能。村上给了学校一块地,李老师钉了个木牌,用毛笔工工整整写上:试验田。牌子插在田边。试验田分了好些块,一组一块。我们把土翻得虚虚的,又抬着筐子去拾粪,拾来撒进地里。种上了花生,又种了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计划都接到一块,搞个五层楼。五层楼,不是三层楼!我们也做开了登报的梦。

我们不会嫁接,村里只有水秀爸独个儿会。他年轻时赶车碾伤了腿,跛了,重活不能干,揣摸出了这手艺。水秀探到了消息,他爸嫁接那天,我们去学习。水秀爸见围着这么多娃娃,以为是看热闹,也没在意。后来见我们看得挺认真,问这问那,比方芽怎么削?桩怎么插?绳怎么绑?他有些奇怪,问我们要干啥?我们点破了五层楼的秘密,他摇摇头走了,快出门时,又回头说:小娃家,别胡闹。安心念书吧!”我们不服气,这是创奇迹,怎么是胡闹哩?报上还登“胡闹”哩?水秀也随大伙儿骂他爸“老脑筋”。

试验田的种籽发了芽,黄黄的,像是落了一地小星星。不几天,全变绿了,像是染过的,绿得能滴下水珠珠。我们锄地,施粪,隔几天浇一次水。绿苗儿使足劲往上长,长得我们脸上笑嘻嘻的。嫁接时,我们选了个好天气。太阳红红的,一大早就露出了笑脸。对着太阳我突然说:

“太阳老头你早,早早把我们照。”

不知谁粗声粗气地接上说:小娃们好,快快把五层楼造。”

李老师听见了,说我们是作诗,就记住了。我们不管诗不诗,一心想弄五层楼,马上分了工,有的剪枝,有的削桩,有的插接,有的绑绳,忙完了一看,绿茵茵的地里成了光头,田边的小沟里却扔满了青枝绿叶。从此,我们天天盼新芽出来,可是天天不见发芽。等了十几天,下面的蔓也成了干柴,完了,我们坐在地里全哭了,天黑了也不愿回去。

晚上,在外地工作的爸爸也回来了。他是个老师,有一年多不教学了,搞公社化哩!爸爸问我为啥不高兴?我流着泪哭诉了伤心事,爸爸安慰我说:“别哭啦,我比你们还倒霉!去年种的一块麦子,地翻了二尺深,粪上了三寸厚,籽下了二百斤。前天一阵雨,全趴下啦!我看连一粒籽也收不回来。”

五层楼的美妙幻想破灭了,也别想登报了,我们像那些扔到河沟里的小苗,蔫巴了。偏在这会儿,有件稀奇事进了校门。李老师说我们三小队的诗登了报,他召集大伙儿高声朗读呢!从来没见过他使那么大的劲,窗外斜射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他的头上,秃顶亮得闪光,嘴里喷出的唾沫星五光十色。原来,李老师把我们那天胡谄的话句向上头汇报了,报纸登出来变成《太阳和少年》:

太阳公公迟到了,

我们起得比你早。

小朋友们志气高,

你们把奇迹来创造。

我们成了少年诗人,学校的同学这样叫我们,邻校的老师、同学还写信祝贺我们哩!据说,县上还要组织人到我们学校参观学习。我们不敢骄傲,还得努力作诗。

我们不上课了,每天下地干活,不是摘棉花,就是掰棒子。我们一人拎一个小篮儿,排着队下地。起先路上唱歌儿,自从登报后,不唱了,李老师让我们作诗。我们照着课本上《秋天》的句子,你凑一句,他凑一句:

秋天来了,

一群孩子向田里走去,

一会儿摘来雪白的棉花,

一会儿掰下金黄的棒子。

李老师赶紧记在随身的小本上。到了棉田,我们分行去摘,只只小手抽出朵朵棉花,小篮儿里白绒绒地长着。我们说说笑笑,干干停停。抬头一看,蓝天上也有棉花,好白好白。李老师又让我们作棉花诗,我们作不成,他吟出——

棉花多,棉花大,

多得地上装不下,

一堆堆到天上边,

天宫成了棉库啦!

我们又照着他的诗样胡谄,第一天下来,作了三十首,第二天作了五十首。李老师天天向上头汇报,我们又受表扬啦!李老师说,要鼓足干劲,力争一天作诗一百首。

这天的日头特别毒,还没半前晌,晒得头上汗直流。我们不停地用袖子擦汗。有几个同学猫腰钻到田头的柳树下躲着,老师发现了,又撵了回来。我们不时偷偷坐在棉花杆下歇凉。棉杆太低,遮不住阳光,还是晒得难受。李老师看看大家无心干活,便招呼到田头的柳荫里,要同学们歇下来作诗,说离一百首还差三十首,眼看外校要来参观,作不够不能回去。

坐在柳荫下不热了,还有习习凉风,我的汗落了。偏偏肚子又饿了,咕咕叫,还是没心思作诗。我坐在地上发呆,直朝那边的水田里看。小花鱼摇头摆尾,游来游去;小青蛙蹦蹦跳跳,咕咕哇哇……我想他们大概不用作诗,活得多自在。

我们学校的诗会到底召开了。来了好多好多的老师、学生,合欢树下的校园竟然变小了,挤挤攘攘的。教室里外、校门两边,有墙就有纸,有纸就有诗,都是我们少年诗人的作品。李老师在会上念了几首诗,来人都鼓掌哩!

起风了,刮掉了纸片,校园里飞花落絮,到处是纸,遍地是诗。好在外校参观的老师、学生都满意地离去了。

1988年4月3日北京

上天的路

我们村西七八里外有座姑射山。天阴时,山离我们老远老远,一点也看不见。天晴时山很近很近,仿佛就在眼前,山上的绿树、巨石,都看得真真切切。尤其是山坡上那条带子,煞是好看,从山脚弯来绕去,挂到白云里去了。那是山路。

我常常站在村口看山,对着上山的弯弯小路发呆。我总想,沿那条带子爬上去,定能上到山尖,上到青天,上到白云朵去。我希望能到白云上去,坐着,或者躺着,就像在村边的母子河里仰游,飘来飘去,该有多么爽快!我最好能拿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当云团飘过我们村时,我就探出头来,呼叫地上的伙伴。谁要乐意和我玩,我吊水般地把他拉上白云……我着了迷,打算起个大早,溜上山,爬上天。可是,每回醒来,天都大亮了。

有些天,村上的哥嫂叔婶们天天开会,动员上山炼钢铁。他们暗地里都说不想去,山上活儿苦,不如在家里。我想,上山还不好嘛,高兴了就干,不愿干躲到白云后面散散心,要是我能去多美。可惜我太小,不能去。世事就是这样怪,想去的去不了,不想去的又躲不了,接连几批,村上的青壮年走光了。

忽然,从山上传来消息,说是炼钢炉马上要开,没有柴,点不着火。要村里人准备些柴,赶快送去。各家各户翻东倒西,搜寻出家里闲着的棍棍棒棒,留在村里收秋的大伯大娘送了一趟。柴送去了,还不够用,家户里也搜不出来了,有人出了个主意,伐树,先从坟里的树木下手。

村里每家都有个祖坟。祖坟里都有高得挨着天的大树。一棵一棵,枝伐树是从我家老坟动手的,带头的是五狗叔。众人都说五狗子是报仇哩,因为他在乔家坟里吃过亏。我家老坟的树又多又高,有椿树,有白杨,也有槐树和柏树。每棵树上都有几个柴草团儿,日晒雨淋,柴草变得黑黑的,那是喜鹊窝。成群的喜鹊住在里面,白天飞出窝,飞到村里“喳喳喳”地叫。喜鹊一叫,奶奶、妈妈都喜欢,都说会有吉利事。喜鹊是好鸟,村里没人伤害它,五狗子却不。那天刚下过大雨,地里泥得进不去,众人都闲着。五狗子不知怎么想起吃喜鹊蛋,神差鬼使地钻进我家老坟。脱了鞋,扒上椿树的梢杈,伸手往窝里一掏,妈呀,吓得差点摔下来。他一把捏在蛇身上,“哧溜”地滑下树,光着脚往外就跑。那蛇也被惊得窜出窝,正好跌在他背上。五狗子当成蛇扑来了,腿一软,栽了个嘴啃泥。这回伐树,五狗子就是报那仇。果然,我家老坟的椿树先倒了。

树伐倒,剁成尺把长的小截,队长却为难了,眼看地里的棉花摘不完,豆子割不了,好好的庄稼要糟蹋了,心疼哩!他不愿派大人去送,主意打在我们学生娃身上。我知道后高兴得直蹦跳!

那天趁早,我们上路了。一人挎个馍布袋,背着又劈去一半的木头截,那木头还没有我的小枕头大,背在身上没觉得重。我们沿母子河边的路西行,河水拐着弯儿扭秧歌,扭得欢乐自在。黄莺在柳树上唱着,唱得悦耳动听。同学们你一句,他一句,也唱着,南腔北调地哼叫。跨过小桥,穿过柳林,走得热乎了,冒汗了,身上的木头也有重量了。李老师让我们赶几步路,在白水滩休息。

歇下来耍笑一会儿,我们又背起木头朝前走。赶晌午时分,到了山脚下的窑院村。在村头,我们吃了自己背的馍馍开始爬山。这会儿,背上的木头像长了一倍,重多了,压得我胸膛也挺不直,绳子勒得两肩也有些疼。我们踩在那带子般的路上,路又窄又陡,走几步就得喘口气。爬了一个坡,汗水湿透了粗布袄。我撩起袄擦把脸上的汗,猛然想起村边墙上画的跃进马,那马四蹄腾空,不用着地,长着一对翅膀,飞哩,我要有对翅膀多好呀!我叹口气,抬腿又爬,腿酸得抬不动,眼看着落在后面。我咬牙猛赶,又爬上一个小坡。同学们都坐在石头上喘气,拉风箱似的。

换换气,我抬头往上看。高高的山,山还是那么高;蓝蓝的天,天还离那么远。带子般的小路,仍然在弯,在弯,不知啥时才能弯上云团?我胆怯了,怕这样走赶天黑也到不了。正瞎胡想,远远看见天边上,山尖上,有些黑影移动,移着移着大了,越来越大,是一群人下来了。又过一会儿,才看清那是我们村的人。三牛喊:爸——”

喊声未落,那边山沟里也响起:爸——”

大伙儿咯咯笑了,满有趣的。过了片刻,才听见三牛爸的声音:“嗯——等我们着!”原来,山上的大人听说学生娃送木头,怕累坏这些嫩芽芽,来接了。我们把木头交给他们往回返。下山时,身上轻了,高兴劲上来了。有的拽一片绿叶,做个口哨,吹得山里沟里都响。有的往深沟里扔石子,石子落了好一会儿,才听见沟底的响声,蛮深哩!吓得李老师不断提醒我们:小心!小心!”下山不多会儿,太阳落了。我们摸黑走了四五里路才到村边。你看吧,都跛了腿,一摇一晃的。

回家洗脚,奶奶说我脚掌打下了泡,我也觉得疼疼的。奶奶埋怨着:“小娃家不上学,上山,真叫人担心。”洗完了,她才告诉我,昨天她嫌不吉利,没敢说。那山路她也走过,日本人打来时,去逃难,爷爷赶头骡子,骡子上骑着奶奶,两边的驮筐里一头坐着大姑,一着坐着小姑。爬坡时,骡子突然踏空,滚下山沟。爷爷吓得坐在地上抱头痛哭,没想到,奶奶跌在一块石头边,大姑挂在树杈上,小姑抓住一枝刺条条,扎破了手也不敢松,人没死,骡子下沟就摔碎了……奶奶说:以后送柴,千万别去啦!”

我点点头,吓得直往被窝里钻。

心里却又想起山上飘来的大人们,他们多好呀,天上地下来来回回多自在!我长大了还要去,还要爬山,爬那上天的路!

1998年4月4日北京

弯弯的桃树

我家院子里有三棵树,两棵枣树,一棵桃树。枣树是姑姑从外祖母家移回来的。外祖母家在汾河东边的伊村。伊村是尧王的故乡,传说尧王当年种下了好多枣树,至今伊村的地垅上一棵挨一棵。姑姑扛了两棵回家,一路上累得歇了好多次。我一吃枣,便想起姑姑,甜甜的姑姑。

桃树给我的印象比枣树要深,因为它比那两棵枣树有故事。桃树是奶奶种的。据说,奶奶去金殿镇赶集,卖了连夜赶织的腿带,想给老奶奶买点什么吃的。老奶奶没牙了,苹果梨儿都不好咬,从南头跑到顶北头,才找到一家卖桃的。那桃个个都像大馒头,圆鼓鼓的尖上比抹了胭脂还要红。捺一捺,软软的,老奶奶准咬得下。一问价,贵咧,奶奶的钱只够称一个。卖桃的是个老头,头顶又光又亮,胡子又长又白,他很和气,笑着说:

“我这是长寿桃,比蜜还甜哩!吃了保险你身子硬朗。”

同类推荐
  •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 爱美的小蜻蜓

    爱美的小蜻蜓

    《少儿奇幻童话寓言故事精品集:爱美的小蜻蜓》是作者从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精选汇编而成的,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不仅引领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文学世界里自由翱翔;还可以让你感悟到深刻的哲理,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 玫瑰博士的心灵圣经

    玫瑰博士的心灵圣经

    传奇女性的心路历程,凤起天使的壮美史诗,本书既有中国玉容方传人、山东凤起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霞在开创和运营“玫瑰事业”的漫长奋斗道路上的人生感悟,又有她对拥有健康、美丽、优雅人生的一份真切的生命体会。从这些感悟和体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玫瑰事业的女性,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令人敬重和振奋的“玫瑰态度”。
热门推荐
  • 李贽:告别中庸

    李贽:告别中庸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萌妻复仇:二少乖乖就擒

    萌妻复仇:二少乖乖就擒

    结婚第一天连人都没看清就被压了,满心委屈竟然惹了一只千面老妖,只是老妖太腹黑,竟然敢利用她,利用完后甩出一张离婚协议,搂着一个和她同样模子的女人走了!哼,那她也不客气了,她要复仇!!她要放大招!诶诶诶,他是咋回事,干嘛抱着她不放。蓝二少:“林潇潇,我想你了!”才说完她又被压了!不过她窃喜,“蓝骏熙,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你就从来没逃出过我的手心!”
  • 修罗战尊

    修罗战尊

    一颗神秘的珠子!一个传奇的少年!一曲永久的神话!与天争锋,与地斗勇,我要让这世界因我而变得不同。为红颜,冲冠一怒,为兄弟,剑指苍穹。他本是家族弃子,无意之间得到宇宙至宝修罗灵珠,从此人生改变,修为一日千里,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宇宙巅峰,成为一代战尊!
  • 冬日送凉州刺史

    冬日送凉州刺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约会神器

    约会神器

    高大帅气有钱途的托德是个人渣,但是仍有那么多姑娘渴望着能从他那得到爱。身处精英云集华尔街,到处都是创业成功身价亿万的美国男人,是选择奋斗成为女强人,还是在三十岁之前努力把自己嫁出去?且看本文中的各位小妞如何虐男人/被爱情伤,如何战胜事业/被工作压迫,只有杀出重围窥破一切假象,才能赢得事业爱情双赢!
  • 我的女友是偶像

    我的女友是偶像

    韩娱,一本主角从海外回国创业的故事,生活里总不能少了女团。日常为主,事业为辅,时间线从2014开始。每日两更,作者节操值在线,本书剧情节奏推动缓慢,可作为粮草养肥再看。(书友聚集地:758973181)
  • 倾城红颜:玄王追妻勾勾缠

    倾城红颜:玄王追妻勾勾缠

    "穿越到异世,梁贝璇隔绝一切情爱,潜心修炼,将心底的悲哀彻底的放下。他,帝国的玄王爷,据称是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更是千年罕见。这个长相跟前世的劈腿未婚夫一模一样的人,竟然对她情有独钟,强势追求:“梁贝璇,你这辈子注定是本王的王妃,所以放弃挣扎吧!”片段: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某女飞入一座美丽的庄园,拉着某男人的领子,咬牙切齿的开口,“我什么时候怀孕了?为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某男带着笑意的眼眸深情的望着某女,“自然是我的!”“你!太无耻了!”“我还有更无耻的,你要不要试一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郡主当道:美男有点多

    郡主当道:美男有点多

    她本是天之骄女,却一朝穿越,成为刁蛮郡主。开创酒楼,资助学堂,她摇身一变,被称赞为仙女下凡。毛遂自荐,她主动请缨举办皇家夜宴。烟花齐绽,她彻底成为仙女郡主。将军古越痴情相爱,鹰楼之主默默守护。初一登高,小和尚情窦初开,对她一见钟情。旷世奇才,与她日常斗嘴,暗生情愫。海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暴风雨来临的前一刻,总是格外平静。黑袍人现,地狱门开。那面具之下的双眼竟格外熟悉。她遭人暗害,落水失忆。身中蛊毒,情人远去。这一切,到底是谁在暗中操控?百鸟朝凤,万凤朝仪。她身份之谜逐渐揭开。“本座本无心六界尊位,你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致本座于死地。既如此,那本座就只好勉为其难,去做做那六界之主了。”
  • 至尊宠魅之第一魔妃

    至尊宠魅之第一魔妃

    她曾笑傲特工界,任务完成率百分之百,却在最后一次任务落入阴谋而亡。她曾为天才,冠绝玄灵大陆,天纵无双,却被挚友背叛陷入绝境爆体而亡。两生两世,皆死于非命,死不瞑目。这一世,她逆天重生,带着铭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和仇恨。头顶废柴名号,受尽奚落屈辱,但终有一日,她会化身为黑暗中的利刃,用敌人的鲜血,祭奠自己的前世。片段一夜色迷人,温泉中雾气氤氲。一男一女正“坦诚”相对,“赤诚”相见。君卿染盯着突然从水中钻出的男人,眉峰一挑,沾染在玉臂上的水珠结成一柄锋利的冰刃,架在男子光滑的颈子上。“染儿,你要谋杀亲夫吗?”某男无视君卿染杀人的眼神,上扬的凤眸流转着蛊惑光芒,墨色的长发散在身侧,结实的肌肉在月色晕染下踱上了一层光。低沉动听的声音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情愫,明明调侃的语调,却说得如此深情。君卿染微微一愣,下一刻却跌入一个炙热的怀抱。邪异而魅惑的声音声声入耳:“染儿,你是我的!”片段二“君卿染,你就不怕君家主脉的追杀吗?”君家旁系家主捂着淌血的伤口,目光充血的望着面前脚踏着残肢碎臂,面带微笑的少女。“怕!?”君卿染挑眉,嘴角勾起邪肆的笑,“我就怕他们不来找我。”一语落,翻手握枪,凌厉的玄力倾泻而出,毫不留情的刺穿了面前男人的咽喉。九天之上,君卿染手握长枪,冷眸漠然凝望着被巨火吞噬的君家,地面上的鲜血一片片的就像冥界河畔绽放的曼莎珠华。“君家,这,不过是一点利息。”
  • 从导演到大亨

    从导演到大亨

    平行世界的华国的科幻电影的发展实在是糟糕透顶了,故事就从陈晓从国外返回,电影学院毕业开始吧。本书上车群号:95931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