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100000002

第2章 苦到了“圪蒂”上(1)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二

下午三时去张先生家。上午他来电话,说给我写的对联写好了,要我去取。去时带了笔记本,一个深褐色仿羊皮封面的大本子。这是我们正式访谈的第一次,开始得不怎么正规,像是取什么东西顺便办了。

实际不是这样。

几个月前我退休了,不想写什么大东西,想好好休息休息。休息的方式之一是找近便处的老朋友聊天,不多,也就三两个,张颔先生是其中之一。说是朋友,有点僭越,年纪比我大得多,该尊为师长的,不过相处得久了,还是朋友家常些,彼此都随意。聊天嘛,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时有重复是难免的。有一天张先生说起他的一段往事,我听过不止一次,没作声,却动了个念头:与其这样东拉西扯,时有重复,何如他说我记,循序而进,积攒多了,以之为材料,写一部张先生的传记。

记得那天甫一说罢,张先生说,你过去写《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一下子降到给我写传,不嫌掉份。我说,你是值得写传的,我不写,将来也会有人写。光说你的成就,我写不了,我看重的是你的经历,你的人品。赶得好不如赶得巧,正好这一段我没有写大东西的计划,闲着也是闲着,就这么着吧。张先生说,你要有这个心意,我若不成全,那我就不止是愚蠢了。写对联的事,也是那天说好的。

进来一坐下,他叫保姆沏上茶。一面说,更早以前,他给我写的那首仿六朝上梁词体的《儿郎伟》,有几处改动,说着取过一张纸,是手书《儿郎伟》的复印件。与普通复印件不同的是,又在姓名下面揿了名号印,两颗红红的小章。

我有些疑惑,这首诗写出少说也有十年了,怎么还要改呢,及至听他说了改动的字,又不能不佩服老先生文思的缜密,用词的精当。

改动有四处。

一是“抛梁南”一节中,“老夫从容学退庵”改为“容膝幽居学易安”。退庵是陆游的号,易安是李清照的字,改为易安与“容膝幽居”对照更有味。

再是“儿郎伟,抛梁北,伽蓝香火烟如织,千手观音开财源,平教僧尼仰斋食”中,“千手观音”改为“观音千手”。他说,前者是名词,是静的,这样一改就有动感了。不是观音本系千手,而是见财心喜,不管原来有多少只手,这会儿也变成一千只手了。

三是同节中,“平教僧尼”改为“平教僧陀”,北边的崇善寺里只有和尚,没有尼姑,这样一改更符合实际了。

四是“抛梁上”一节中,“青空漫被乌烟障”改为“星空漫被乌烟障”。他看天空,不是看天晴还是天阴,而是看星宿,观天象,还是改“青空”为“星空”为宜。这里的“乌烟”非指炊灶之烟,乃乌烟瘴气之乌烟。

这样一来,全诗就成了:

儿郎伟,抛梁东,比邻学校十七中。

操练传声雷贯耳,喑呜叱咤麦克风。

儿郎伟,抛梁西,孔圣文庙冷凄凄。

于今权钱烈火炽,歌厅酒吧日风靡。

儿郎伟,抛梁南,容膝幽居学易安。

高楼遮断千里目,净化眼界减负担。

儿郎伟,抛梁北,伽蓝香火烟如织。

观音千手开财源,平教僧陀仰斋食。

儿郎伟,抛梁上,星空漫被乌烟障。

夜来无计读天章,从使老夫气凋丧。

儿郎伟,抛梁下,疲足驽骀得税驾。

易遁示我寡交游,闭门补课学文化。

读罢诗,我说,这首诗像个引子,将来读者看到这儿,什么都还不知道,已经知道你是个怎样风趣的老人了。

张先生说,这种风趣是苦中作乐,还是少点好。

我说,今天主要谈你小时候的生活。又指指墙上说,就从这张照片说起怎么样?

房间的东墙上,挂着他父亲的遗像。像有八开大小,镜框大些,相片两边各有数行恭恭敬敬的小楷墨字。左边是:

先君铭绅,为祖考张耀堂之次子,清光绪二十二年生于介休县城,殁于民国九年夏,年仅二十四岁。当年冬余生,俗称墓生也。母亲梁云贞,为介休顺城关梁公安耀之女,生余时年仅十八岁。卒于民国十八年,当时年仅二十七岁,而余才九岁。悲乎!

右边的字稍大些,上书:先考张公铭绅之遗容。下来低数格,字小些,分两行:遗腹孤哀子张连捷(今名颔)泣血稽颡,二零零五年秋日于太原。再下来是两方小印。

张先生说,好吧。爷爷兄弟五人,他是老大,生有两子,一是我伯父,一是我父亲。伯父叫缙绅,在天津一家当铺做事,从店员一直做到经理。父亲叫铭绅,字盘新,小时候在介休高等小学堂上过学,毕业后去天津“义德当”做事。

这么说,怕我听不明白,张先生起身取了一份材料,钉在一起的几张复印的纸,递给我,说是他堂兄张帆先生写的。有一年回介休看望兄长,探问早年家中往事,谈过之后,堂兄又写了这个材料寄来。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过后不久,堂兄就去世了。

接过来一看,是《张颔家世》,落款为张帆,丁卯四月十九日记,旁边有张颔先生的批字: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九日(韩注:张先生所写似为农历月日,公历当为同年五月十六日)。兹将其中关于张先生曾祖父、祖父、父亲三辈的事项抄录如下:

我家祖居在介休梁吉村东头,官井近处路北一所大院里。曾祖母活了九十岁,我生时是八十七岁,生有五男二女(颔补:曾祖张利,是赶大车的,跑远路,走天津,在天津认识一些老乡,故能介绍祖父在天津当店员)。

祖父张耀堂,字星垣,少即去天津经商,做的是“印子房”生意,字号叫“思补成”,开设在城北大胡同侯家附近,财东是介休北辛武冀家,总管叫冀小山。庚子拳乱,天津是重灾区,生意毁了,祖父曾回家呆过一个时期,做打贩生意(收旧货)。

祖父是弟妹中唯一念过几年书的人,能读章回小说,能看报纸。老年时常上街去衙门前和城隍庙找算卦先生谈古论今(颔补:祖父会查《字汇》,懂得四声,能背诵一些《千家诗》)。

庚子后弟兄分居,祖母率全家移居城里,先后住过北马道文德义家前院,文家庄景丰年家窑院,段家巷李春家古门道,都是租赁。约于民国七八年间,花二百两银子,典下庙底街郭耀宗家的南院。

祖父娶过三房妻,初婚娶韩屯刘氏(颔注:我见过韩屯老妗子,三保伯伯),生一女,嫁给梁吉村李廷俊;刘死后,续娶东街孟氏,生二男(缙绅、铭绅)一女,女嫁南街李姓早亡;孟氏死后,续娶长良村李氏。

二爷在我幼时便死去,据说人颇能干,经营着二十亩园子地,好赌钱。三爷是个酒鬼,成天把着呡壶喝得迷迷糊糊,还有大烟瘾,进过县里的戒烟所。有一女嫁给了罗王庄。四爷生得又懒又丑,绰号叫猪八戒,曾去天津一家铺子做帮厨。生有一女,嫁了东堡村刘姓家。五爷是个锅腰,没娶过妻,住在老院的一间门房里,我幼时每年正月初三去给他拜年,满屋子挤满掷骰子、摸纸牌的赌众,听说五爷终年都是靠抽头为生。

老姑出嫁给内封村弓家,是万育堂坐堂医生;夫死后,带着三个儿子搬回娘家院西房居住,大儿子叫弓鸿奎(绰号大吃空),二儿子叫弓鸿武(绰号叫二吃空),三儿幼时被狼吃掉(颔注:听说弓家出过红顶子大人)。

父辈中,父亲张缙绅,字笏臣,在天津鼓楼东,黄家胡同费宫人故里对门做生意。这个当铺原名同和当,是天津富户杨家的财东,以后兑给直系军阀曹家,财东是做过直隶省长的曹锐(曹锟之弟)。父亲在这个当铺从学徒店员做到赚五厘人股的较高地位。失业后在介休冀家庄华佗庙照庙,死于介休解放前一年,活了六十一岁(属相牛)。母张氏卒于一九六二年,活了七十五岁(属鼠),今年是她的百年忌辰。

叔父张铭绅,字盘新,记得是属猴,卒于连捷出生之春。是年连仲九岁。

婶母梁云贞属虎,生连捷时应是十八岁。

叔父在开设在天津日租界的义德当做事。少年时曾在介休高等小学堂上过学。我上高小时见一份油印的《同学录》里有他的名字,还听祖母和母亲说过关于叔父上学的事。叔父死后,我继承了三部石印本的小说——《三国演义》(八本)、《彭公案》(十六本)、《夜雨秋灯》(四本)。

文中的“连仲”是张帆的原名。张先生原名连捷,两堂兄弟名字的首字相同。

由此说起张先生少年时的家庭情况。住址,张帆上面已说清了,即“约于民国七八年间……典下了庙底街郭耀宗家的南院”。民国七八年是一九一八年、一九一九年,张先生一九二〇年出生,也就是说,在他出生前一年或两年,全家迁到这个地方,他也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韩:你家这个院子,在介休城里什么位置?

张:那一片叫西北坊,是城里的西北区。旧时候,坊相当于一种行政区划。那儿有个后土庙,我们家那条街离后土庙不远,在庙后头,叫庙底街。不长的一条巷子,南北向。大门朝西,进了大门,北边一个院子,房东家住;南边一个院子,我们家住。我们家是个四合院,不大,北房两间,伯父一家住。南房两间,我们住一间,另一间是厨房。西房三间,爷爷奶奶住。东房一间,堆放杂物。这个院以西为上,东为下。比如南房两间,西边的叫上南房,东边的叫下南房,我出生在上南房。

说着,张先生拿过一张纸,画了一张院里房间的分布图。

父亲去世后,他一家的生活,全靠伯父接济。其时伯父仍在天津做生意,家里由伯母当家。或许是负担过重,或许是人性的原因,伯母待他母子甚是刻薄。爷爷倒是疼爱这个孙子,早早地教他一些诗文知识,也只是疼爱而已,生活上不可能有什么关照。爷爷年纪高迈,老两口的生活,也全依仗伯父供给。说到这儿,张先生感慨地说:小时候,真是孤苦伶仃啊。

韩:房东是个什么人家?

张:是个场面上的人,财主。城里有好几处院子,他们住在这儿,另几处租了出去。两口子都是能干的人。母亲跟房东太太原本就说得来,父亲去世后,来往更密切了,就让我认了干妈,有了干妈也就有了干爹。两口子待我很好。那时他们还年轻,没有孩子,把我当自己的孩子看待。都是好人啊!

干爹叫郭耀宗,字远峰,会做诗填词,有学问,能写祭文寿文,字也写得好。爷爷给我开蒙时,仿影就是干爹写的,写的是那时候教小孩子最常用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

干爹的字写得确实好,后来我就跟上他学写字。干妈叫王希韫,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不能说多高,总是有文化。聪明,干练,大户人家出来的,会背许多古诗词。爷爷教我读诗,关于清明的,只教了一首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干妈就教了我好几首,比如: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王禹偁《清明》)

再比如: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菊涧《清明》)

韩:他们都多大岁数?

张:不大。我妈属虎,一九〇二年生。干妈属兔,一九〇三年生,比我妈小一岁。干爹属蛇,一九〇五年生,比干妈小两岁。以我六岁算,懂事了,也就是一九二五年,我妈二十四岁,干妈二十三岁,干爹二十一岁。我是一九二〇年生的,都是按虚岁算。要按现在的说法,干爹那个岁数,还是个大孩子。

别看干爹这么小的年纪,还是个“公人”,当着西北坊的街长。家里是大财主,父亲爷爷都做过官,不是县上衙门的什么小官,像是有功名,外面像样子的官。我见过他家里一块大匾,写的是“钦旌节孝”,该是他祖上某人守节守孝,品德高尚,朝廷赐给的。这条街太短太窄,没地方立牌坊,要是有地方,是该立牌坊的。干爹的学问很好,是我们县上有名的学者董重的学生,董重是个举人,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大。我小的时候,四声的辨别,是爷爷教的,但《四声歌》口诀是干爹教的。爷爷只是教我辨清四声,说不出什么道理,会了四声歌诀,就等于掌握了规律。干爹教我的《四声歌》是这样的: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我九岁十岁的时候,就能辨清四声了。这对我后来读旧体诗,做旧体诗,很有用处。

那时,爷爷已经很老了。我上学的时候,他已过了八十。爷爷只可说能写会算,会写信会记账会珠算,谈不上什么学问。我记得,爷爷屋里的“被阁子”里放着一套《字汇》,门背后还挂着一本《玉匣记》,不是小说书,是一种类似皇历,比皇历要全乎的迷信书,出行呀,红白喜事呀,都要查查。民间有个说法:“看了《玉匣记》,不敢放响屁。”真要按《玉匣记》的说法,规矩可多了。小时候,我就知道:上午不敢朝东尿,下午不敢朝西尿,中午不敢朝南尿,永远不敢朝北尿。后来当然知道了,上午朝东,下午朝西,中午朝南,都是正对着太阳;朝北,北是官府、神仙、朝廷的方向。

爷爷教我的,不止是这些,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我还没上学,冬天一数九,就教我填《九九消寒图》。你没见过吧,是这样的——

张先生取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起来。竖着画了九个圆圈,又由第一个圆圈开始,往左边横着画了八个,说以下类推,就不画了,这样横数竖数都是九个。又在空白处画了一个较大的圆圈当例子。在圈里画个小点的四方形,外圆内方,就是现在街上中国银行行徽那个样子。再由小四方形的四个角,斜引一条短线与外面的圆相交,这样一个圆圈里就分了五个空儿。然后,边说边写:

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

点画图中墨黑黑,自然门外柳青青。

接下来说,比如今天是数九第一天,天晴,就把下面的空儿涂成黑的,有风,再把左边的空儿涂成黑的。要是明天是阴天,又下了雪,就轮着下一个圆圈了,把上边的空儿涂成黑的,把中间的空儿涂成黑的。这样一天一天涂下去,涂到九九八十一天就开春了。

我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张先生说,一是培养孩子的耐心,再就是,涂上二十年下来,对这个地区的天气变化就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大致就能知道,哪天会刮风,哪天会下雪。这也是一种气象研究,等于建了个小小的气象观测站。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这样的,就是把“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写在一张纸上(说着写了这九个字),必须写成空心字(说着将亭字写成空心字),从数九那天起,每天按顺序,把其中的一个笔画涂成黑色(说着将亭字的点涂成黑色)。这九个字,每个都是九画,风字要写成繁体。这样,九九数完了,这九个字也就涂成黑字了。普通人家,多是画这种。

记得去年冬天有次来张先生家,正是数九时节,张先生还给我说过一种《九九消寒图》。据说是皇宫里兴起的,就是画一树梅花,九枝,每枝九朵,都是空心的,不涂色。每天由臣工送到皇上御案前,皇上用珠笔在空心梅花上涂一下,九九数完了,一幅御笔的梅花也画成了。我本来想提醒一下,说他还说过这种,怕耽搁时间没说。

张:干妈的文化水平,比爷爷要高,刚才说了她教会我好多首关于清明的诗,不光是这个,别的方面,也比爷爷高明。那时候讲究“建除”,精通这一手的人叫“建除家”,相当于后来说的星相家、堪舆家,就是要做什么了,看个日子,黄道黑道的。爷爷会背建除,但干妈记得更准。建除歌诀,爷爷教我的是:

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

成开皆大吉,闭破不相干。

这个我四五岁上就会,不能说错,意思是对的,用语总是俗了。后来干妈教我的,比这文雅些,也准确些,一听就是见过正经书的。前面两句一样,后两句是:

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

同类推荐
  •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以中国近现代具有独特性情的20位著名实业家为记叙对象,每人一个章节,分别从传略,文华,为人,雅兴,风度,恩怨,情事,妙语,佳作,评誉等10个方面,以小传,故事,言论,评价等方式介绍,从而让读者了解这些实业家的传奇人生。
  •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他是“远东华盛顿”,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李鸿章之师,是毛泽东口中近代唯独佩服的人。笨鸟先飞天道酬勤,贵人相助飞黄腾达,从一介书生到一军总领,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一代名臣却终陨落。起起伏伏的人生,是命运的眷顾还是时代的羁绊?且看千古完人曾国藩鱼龙变化的一生。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这部书立体地展现了赖斯早年的生活,细致诚恳,真实感人。这是赖斯从未讲述过的故事。她描写了愉快的家庭时光,回想了母亲与癌症的坚强斗争;展现了自己与前苏联领导人的近距离交锋。在这里,她不是叱咤风云的国际政要,而只是一名小女孩、一位年轻姑娘,她要在不太友善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有一对杰出的父母,一个可亲的大家庭,还有赖斯成长于其中的美国社会。出人意料地引人入胜……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处理公共事务的钢铁女士背后的浪漫柔情。赖斯对父母的尊重,对充满年少回忆的泰特斯维尔社区的永恒之爱,感人至深。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热门推荐
  • 帝国焰:惹上花心CEO

    帝国焰:惹上花心CEO

    他是业界上狠厉的传奇人物,只要是他盯上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他换女人如换衣服,有钱可以玩弄一切,可以视一切为无物,他玩的游戏从来不是虚拟而是人。她是一片无处可依的叶子,她不是伟人,她拼命的赚钱只不过是想要帮助从小生长的孤儿院而已,却不知一场相遇,一场游戏,他和她从此纠缠在一起。他用孤儿院来威胁她做这做那,还时不时的对她上下其手。当她恋上了他霸道的温柔时,他却狠狠的推开了她,原来灰姑娘的童话永远不会被打破。最后,伤了心,原来……她跟他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 穿越法医:腹黑王爷嚣张妃

    穿越法医:腹黑王爷嚣张妃

    (一对一,HE,还有萌宠萌娃出没)她女扮男装,只想做个小小的仵作,验验尸,看看美男,逗逗萌娃,溜溜萌宠。他是北辰国传闻最狠辣的指挥使,能止夜儿啼哭,却也是最不受宠的二皇子。哪里知道,这个传闻奸宵无情的男子,早就盯上了她。抓她入了局,白日里美其名曰陪她验尸断挖心案、拐卖案、红衣嗜血案、剥皮案……夜晚却化身为狼,拉她入怀,夜夜笙歌,宠她入骨!可是夫君太生猛,她有些招架不住。艾玛,她的腰啊!
  • 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

    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

    本书介绍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葡萄牙法鲁、爱尔兰、德国海德堡、希腊林佐斯、意大利、英国等地的7个庄园。以这些历史悠久、格调豪华、深受境外资深游客追捧的庄园为据点和出发点,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条独特的奢华深度旅游线路。书中附有庄园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神话基因

    神话基因

    每一个神话,都是一条成神之路!人类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愿基因与你同在!一语道破修行的真谛。神话不是梦话,每个人体内都传承着古老的神话基因。后羿基因让你百里穿杨,一箭破苍穹……夸父基因让你奔跑如飞,逐日赶月……神龙基因让你腾云驾雾,遨游星空…………跨越万年,风林从21世纪的地球来到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凭借对古地球神话的了解,走上一条独一无二的基因修行之路。猿猴基因+石胎基因=石猴基因石猴基因+……=灵明石猴基因灵明石猴基因+………=美猴王基因美猴王基因+……=孙悟空基因孙悟空基因+……=齐天大圣基因……PS:书友群:810546694,有意的朋友来聊聊小说里的那些事儿。
  • 重生皇后,朕错了

    重生皇后,朕错了

    百般刁难,深受危机,她从容以对。姬妾笑里藏刀,针锋相对,她百般隐忍,冷静为营。他横眉冷对,她面不改色。一朝鞭挞,他懊悔无及,为她不顾一切,奈何爱没出口,她身已陨。陨身归来,她凌厉锋芒尽现,步步反戈,让他再也没有资格碰她!他发誓此生终要将她追回……
  • 故,事

    故,事

    是的,故,事,它发生于我离开风草村之前。那时,我的母亲还健康地活着,甚至没有病,甚至隐秘得很好的血栓大约还没有形成。那时,我在县里的一家单位上班,周六周日会骑着缺油的自行车回家,布满了铁锈的链条偶尔会蹭脏我的裤角。“真是懒出花儿来,”父亲也偶尔会斥责,“你就不会把车子擦一擦!”我应答着,却从未认真地去做。我的确是个懒人。我是个懒人,不过我要说的故事可不是我的,在这则发生略有些久远的故事里我不是主角,只是一个负责叙述、负责“串场”的人,所以没必要在我是个懒人或我的确是个懒人上纠缠下去。现在,我应当让他们出场了。他们是刘义超、李明。
  • 失去男根的亚当

    失去男根的亚当

    主人公是欲望的化身,他走向森林,森林的残酷让他死去活来,天上的猛禽、地上的野兽,无不是敌意的存在。离别森林返回城市时,他看列了自己的墓碑。一个死去抑或活着都已面目模糊的人,反抗这个世界的方式。只能是逃亡与放纵。这样一种不讲理的真实,正是无数人的生活隐喻,其中利箭一样的悲伤和愤怒,欢乐和疼痛,正穿透岁月向我们呼啸而来……
  • 大明铁卫

    大明铁卫

    陈雨穿越了,成了明朝末年一个穷困潦倒的军户。不会造玻璃,也不会做肥皂,身边只有一群饭都吃不饱的军户……手握一手烂牌,如何才能将人生的牌局打得风生水起?且看这个有点腹黑的办公室主任怎么一步步走上巅峰,将鞑子、流寇打得落花流水,把棒子、倭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在整个东亚大陆覆雨翻云。
  • 天价弃妃:嫡女不愁嫁

    天价弃妃:嫡女不愁嫁

    苏瑛一朝穿越,沦为爹不疼娘已死的嫡二小姐。只因外传不知进退粗俗无礼,明王娶了公主抛弃了她。那个病怏怏的安王,竟然深藏不露,对她情有独钟。穿越而来她定要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前世没有过的,她要一一占有!看她优雅浅笑,活出锦绣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有肥妻:老婆别吃了

    家有肥妻:老婆别吃了

    作为一个又胖又丑还是暴发户的女儿,她受尽嘲笑讥讽,备受欺凌。而他作为最神秘的顾家三少,却是风流潇洒,受尽追捧。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偏偏迫于无奈而被牵连在一起,从此唇枪舌战成了日常。“喂,你觉得我这两天身材怎么样?”某人勾唇一笑:“猪。”【推荐自己的新书:《首相大人,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