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100000006

第6章 介休城里的人文景象

十二月十三日星期四

上午打了电话,下午三时整去了张先生家。他的三儿子崇宁先生也在,是来给老爷子买药的,拿上药盒(上面有药名)还没走。崇宁是省考古所的研究员,是几个孩子里,唯一继承了张先生专业的一个。家离这儿远,单位离这儿近,上班时间抽空过来看看老爷子,有什么事及时就办了。

崇宁走了,张先生移到书桌前坐定。

今天原打算谈他去樊城的事,想起有个小问题没弄清楚,便说,你是一九二八年九虚岁上小学的,小学四年,连上高小是六年,毕业当在一九三四年夏天,一九三七年春天去的樊城,也就是说,你毕业后在介休城里待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这么长吗?

张先生说,没那么长。前面说过,我们是一九三五年春天才毕业的。我在的是三十五班,一九三四年夏天毕业会考,全县四个高小在一起考,校长嫌我们这个班学习不好,没让参加。这样就延长了一个学期,直到一九三五年春天才毕业,半年还要多,记得会考时天气都热了。这样我从毕业到去樊城前,在介休也就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

韩:做什么呢?

张:在行余学社呀。人家都有工作,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我是天天来,等于专门在那儿学习。

行余学社的主人王鋆,字宗汉。开的茶叶铺叫“广源永”,两间门面。王先生是个有文化的人,写诗作画都来得,隶字写得很好,还会撇兰花。学社就在茶叶铺里,先在门面的另一间,后来移到店后面的房子里。学社里,他的好些书就摆在那儿,谁来了谁看,有时他在,有时连他也不在。那可都是些好书,有《故宫周刊》,有《石竹斋画谱》,还是明清时代印的蝴蝶装画册,很名贵的。他对古钱币也有研究,学社里有本《钱谱》,是他的,印得很精美。在这儿,真正学习的,就我一个人。

我在这里,主要是学山水画,刻图章,学山水画用的是《中国画·山水》,学刻图章用的是《篆刻针度》。学社里,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全由茶叶铺主人王先生免费提供。

对行余学社的活动,有个人看不惯,就是同在南街上,与广源永茶叶铺隔几家的李国玺。这个人,有学问,诗写得好,职业是讼棍,就是专门帮人打官司,地道不地道的都来得了。在外面,李国玺对人说,什么行余学社,我要不高兴了,一串串把他们拴到衙门里去,意思是把我们拴成一串全抓进衙门里。他是讼棍,等于现在的律师,懂得法律。那时南京国民政府已成立多年,颁布了社团组织法,成立社团是要登记的。他知道我们没有登记,才敢说这个话。只是这样说说,并没有真的起诉。

李国玺在介休要算个名人,还有两个名人,一个叫董重,一个叫曹淮。董重是举人,我干爹郭耀宗就是他的学生。曹淮也是个文化人,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在太原创办的山西第一张民间报纸,叫《晋阳公报》,是临猗人王用宾办的,王是总编辑,曹淮就是他手下的编辑。清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〇年),交城、文水两县官府,因铲禁烟苗,滥杀农民,社会舆论大哗,《晋阳公报》予以揭露抨击。山西巡抚大怒,奏准清廷,查封报馆,通缉总编辑,王用宾跑了,曹淮回到介休。这三个只能叫名人,不能叫富人。当时街面上流传一个说法,“董重曹淮李国玺,该(欠)下人钱老不给”,可见他们不是什么有钱人。三个人里,数董重年纪大,名气也比另两个大些。每年正月十二商铺开业,谁家都要请董先生。他呢,也乐得送人情,谁家请都去。这个人,别看是个举人,饭量奇大,有人给他编了个三句半,我们那儿不叫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是这样说的:

油茶喝一锅,锅盔吃一塄;

扁食二百余——一顿!

锅盔就是烧饼,扁食就是饺子,你说这饭量该有多大。曹淮也有诗。还没有在《晋阳公报》当编辑,更早一些,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和光绪帝往西安逃,路过山西,各县都要组织班子支应,叫“办皇差”。介休办皇差的班子里就有曹淮,那时也就二十出头,不知犯了什么错,叫李莲英的手下打了他一顿马鞭子。有人就编了首十七字诗:

乐意办皇差,因甚马鞭拍;

若问名和姓——曹淮!

张先生说到介休县城的三个名人,又说起有关他们的十七字诗,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三十年代内地县城的文化风气。我说,介休在晋中一带,要算大地方,物产丰饶,文风甚盛,毕竟承平日久,又是个世俗社会,才会产生这种十七字诗吧。

张先生沉吟片刻,说,或许是这个道理。我小时候那些年,介休城里的文化人,确实有编这种诗取乐的风尚,民间流传着好多这样的故事。有个人,不一定是介休的,爱编这种诗,就给知县娘子编了一首:“知县美娇娘,没人比她强;金莲三寸半——横量!”知县知道了很生气,就把这人传到县衙,过堂审问,问可是你写的,说正是小人。又问,听说你有捷才,那就给我也编一首吧,说行。知县叫王锡坡,这人当下就编了一首:“古有苏东坡,今有王锡坡;两坡相比较——差多!”知县听了也不见怪,反而觉得有趣。正在这时,有人进来给知县报告,说娘子生下了,知县还没回过神来,这人马上又编起来:“老爷正过堂,忽报生儿郎——”报告的人说是女的,这人马上接着说:“拨开腿一看——像娘!”生下女儿,知县本来就不高兴,叫他这么一编排,就更生气了,当下判处流刑,发配新疆。他舅舅听说外甥要走了,赶来送行,这人当即又是一首:“发配到新疆,见舅如见娘;二人双落泪——三行!”为什么,他舅有个眼是瞎的,两个人只有三行泪。

当年最爱编十七字诗的,是个叫李天相的人,曹淮办皇差的那首,就是他编的。不光曹淮,凡是那次办皇差的,他都给编了诗。有个叫罗联同的,办皇差那几天,正赶上娶媳妇,李莲英知道了,也去他家看,一见李公公来了,慌得连炕也来不及下,就站在炕上给李莲英鞠了个躬。李天相就给他编了一首,前一句不一定准确,全诗是这样:

新郎罗联同,洞房闹新婚;

见了皮硝李——鞠躬!

李莲英未入宫前是做皮硝的,民间都知道他的外号叫皮硝李。李天相给别人编了这么多的诗,有人气愤不过,也给他编了一首。李天相这个人胆子小,刚接了皇差,见皇上跟西太后的车队过来了,前面有喝道的,一见这阵势,吓得赶忙躲在桥眼底下。就这个事儿,给他编了一首:

吉人李天相,人称二知县;

钻到桥眼下——不见!

还有一首,太刻薄了,据说是有人写了,晚上悄悄贴在他家门口,是这样的:

缺德李守约,你是谁做的;

你妈和谁睡——你说!

守约是李天相的字,这一来,弄得李天相也没了脾气。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些诗。当时后土庙里有个小道士,叫邓至常,比我大几岁,跟我很要好。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十四,后土庙逢会,这种会很热闹,一连好几天,庙里人手不够,邓至常就叫我去帮忙。分给我的活儿是在眼光菩萨像前敲木鱼,收布施。三天的会完了,总要分给我一些点心水果之类的吃食。平时庙里香火并不旺盛,靠公家拨钱养活,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有次我去看邓至常,他说他编了首诗,只是后两个字掂量不准。我问前三句是什么,他说是:“道士邓至常,每日缺两餐;公食不得够——”问我下面该说什么,我开玩笑说,吃屎!他说不押韵,该是喝汤。

问起十七字诗的来历,张先生说,十七字诗最早见于宋朝宣和四年。我国古代习俗,凡各地发现嘉禾、瑞芝等事,均为国家吉祥之兆。宋徽宗时,宰相王黼报称他府第的梁上忽然长出灵芝,徽宗听了大为惊喜,决定要去他府上观赏。突然下了大雨没有去成,灵芝便蔫落下来。当时京城里有人做诗讥嘲说:“相公初赐第,梁上生芝草;因何脱下来——胶少。”揭露梁上所谓的灵芝,不是天然生成,是用胶黏上去的。

明朝也有十七字诗流行。张士诚的丞相叫张士信,依靠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三人为股肱,有人做诗嘲讽说:“丞相做事业,全靠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又说起行余学社。张先生说,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学社,还真出了人才。有个叫杨泽民的,是我的老师,原来也不过是店员,抗战开始后去了重庆,成了名画家,是当时的“重庆十画家”之一。改了名字,叫杨竹民。曹淮也是行余学社的常客。他还是有点真学问的,家里藏书不少,我堂兄张帆,就借过他的《石达开日记》,我也看过。我还记得,在书的最后一页上,他批了几行字:

鬻及借人为不孝,借书吝还犹无道。

若教黄鹤去不回,斯非女娼即男盗。

这话说得很重。不过从书主人来说,也不为过。书可以借人,最怕的是借了不还。“鬻及借人为不孝”这句,我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其出处,直到五十几岁看过一本书,书名忘了,才知道这是个典故。唐代的杜暹,家中藏书大概不少,曾在书后写了这么个跋语,只有三句:

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

鬻及借人为不孝。

由此才明白“鬻及借人”说的是两件事,一是将书卖掉,一是将书借给他人。

韩:珍贵的书,就得这样。要不,后世子孙不知珍惜,给卖了或是借给人又收不回来,不就太可惜了吗?

张:话是重了些,也能理解。前些年我就知道,初版《侯马盟书》,在北大图书馆里,只能在馆里看,不能借出去,教授也不行。三十年代前期,介休这个小县城里,文化气氛还是很浓的。

韩: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有了爱好文艺的趋向。

张:在这方面,堂兄张帆给我的影响也不小。我去樊城学生意时,带了篆刻刀、水彩碟、笔墨、《芥子园画谱》,还带了一本《鲁迅自选集》,是郭沫若题写的书名。当时鲁迅刚去世没有多久。买这样的书,也是受了张帆兄的影响。

韩:是不是张帆那时就看出了你在文艺方面还是有才华的。

张:哪里,他是同情我,看我身世可怜。没出生父亲就死了,才九岁母亲又死了,谁看着都觉得可怜。他同情我,我也把他当作榜样。

不早了,看看手表,不觉已两个小时,该结束了。来的时候,我带了前两节的打印稿,取出给了张先生,在稿子头一页的空白处,有我写的说明:请看看,事实有不符的地方,可在稿子上改动或写在旁边。怕张先生不赏识我这种近似口语的文风,此时又特意强调:文字你别管,我的文字就是这样拖泥带水的,不过曲曲折折,意思总能说个明白。张先生听出话里有音,说道,你这种文字风格我还是欣赏的,也能欣赏得了,你不知道,我写过小说,还写过新诗。让你看样东西。

说罢起身去了另一间房,一会儿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小书,递给我说,你看,这是我解放前出版的一本诗。还出版过一本小说集,手头没有了,《山西日报》图书馆里有。解放后《山西日报》接收的是阎锡山《复兴日报》的摊子,有人在那儿见过。跟这本诗集是一个时期印的。

接过来一看,书名《西里维奥》,一九四八年五月黄河书店出版,前面有余振的序。我知道此人,说这个人是位俄语翻译家,当过北京大学的教授,后来在上海工作。张先生说,余振是他的好朋友。

看过放在桌上,张先生说,送给你吧。我说,这样珍贵的书,我不敢接受。张先生说,我还有,这本你拿去吧。

恭敬不如从命,收起放进皮包,起身告辞。

同类推荐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陈果夫全传(上)

    陈果夫全传(上)

    陈果夫是国民党历史上主持组织与人事管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国民党党务和用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先后交替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多年,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本书分为亚历山大·大仲马、鲁迅、夏洛蒂·勃朗特等部分。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网游之自创乾坤

    网游之自创乾坤

    有时候因为起点的不一样,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想要靠努力走向巅峰,就必须修改每个人的起点,一起进入这游戏,一起在这不一样的乾坤中,用自己的汗水,灌溉成功的花蕾吧……
  • 重生之军神嫡妃

    重生之军神嫡妃

    玉馨,玉家年轻一代中的最强者,继承了玉家的传世宝物——玉剑。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在一次阴谋算计中殒命绝境天涯。重生战国,玉馨只想平平静静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师兄竟然是未来的军神!她更没有想到,一群山贼妄自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好吧,那是玉剑出鞘,生灵涂炭!他,赫赫军神,征南伐北,未尝败绩!一柄镇秦剑更是让六国闻风丧胆!而便是这样将整个天下掌控在手中的强者,却无法掌控这一副天真烂漫的笑容……他宠她,只要是玉馨想要的,就是我白起要得到的东西!。他宠她,只要是伤害玉馨的,无论是不是人,就要死在我白起的剑下!她爱他,无论黄泉碧落,只要白起在,我玉馨便在!她爱他,为了白起不至身死,我玉馨宁愿逆天改命!强强联手,在六国之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而在长平古战场,阔别了两千多年的恩怨,也该做个了结了……
  • 忍经

    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贼影独行

    贼影独行

    系统提示:叮!恭喜进入游戏世界,随即选择难度。叮!当前游戏难度为:炼狱。某人:“???”这是一个几乎完全拟真的游戏。某人:“这是一个只坑我的游戏!”这是一个完美的异世界。某人:“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欢迎进入天际游戏世界。某人:“天际虐我千百遍,我待天际如初恋!”这是一个非酋盗贼的艰难成长历程。一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盗贼神座。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A Legend of Montrose

    A Legend of Montro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人马有福

    好人马有福

    和十年前相比,马有福的生活几乎没有变化。他住在厂家属区的平房里,一切都还是老婆离开时的老样子。厂子关门有三四年了。而他的头发也日渐稀薄,尤其头顶正中,一圈稀疏的短发围着一块巴掌大的空地,暴出赭红色的头皮。他买了顶棒球帽戴上。这使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然而终不协调,因为他毕竟是个好静而沉闷的人。老婆离开以后,他和马丽共同生活。可马丽却在一个多月前走失了。算起来,它有十多岁了,也是个老太婆了。五年前,他发现马丽偷酒喝。每天晚饭前,他会给自己倒上一小杯白酒,在他转身的时候,酒杯就干了。
  • 娇妻在上:总裁老公,轻点撩

    娇妻在上:总裁老公,轻点撩

    穆玉柔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好不容易考进警校,努力学习了四年,才进入特种部队,作为唯一的女子兵。在执行一次特殊任务的途中,被花心总裁欧阳珏看上其美貌撩拨,当然结果是被穆玉柔狠狠的收拾了一顿。可是这后来是怎么回事?赶不走打不死的像苍蝇?一直粘着着自己是要干什么?拜托,要想娶我,先给我把你的三宫六院清理干净再说!
  • 鲜妻不乖:BOSS独守空房

    鲜妻不乖:BOSS独守空房

    他不需要女人,却需要找个媳妇儿!她不需要男人,却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负债累累的她因为一场乌龙误惹了本市的NO.1黄金单身汉!买噶!这货把她吃干净了不说还要监禁豪门,终身使用?他以为她乔小诺是好欺负的吗?杜奕修对于乔小诺这个女人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只是被家里逼婚,无奈之下选了看得顺眼的她。新婚之夜,他把契约拿给她看,说是约法三章其实只有一条:六个月之内,满足女方的任何要求。“算是我对你的补偿。”高傲的男人坐在真皮的沙发上,带有些轻蔑地看着眼前的女人。女人却勾唇一笑“那就多谢了。”他一直以为爱情和结婚是两码事,但当她黯然离开之后,他却发现放原来自己早就已经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