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100000006

第6章 介休城里的人文景象

十二月十三日星期四

上午打了电话,下午三时整去了张先生家。他的三儿子崇宁先生也在,是来给老爷子买药的,拿上药盒(上面有药名)还没走。崇宁是省考古所的研究员,是几个孩子里,唯一继承了张先生专业的一个。家离这儿远,单位离这儿近,上班时间抽空过来看看老爷子,有什么事及时就办了。

崇宁走了,张先生移到书桌前坐定。

今天原打算谈他去樊城的事,想起有个小问题没弄清楚,便说,你是一九二八年九虚岁上小学的,小学四年,连上高小是六年,毕业当在一九三四年夏天,一九三七年春天去的樊城,也就是说,你毕业后在介休城里待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这么长吗?

张先生说,没那么长。前面说过,我们是一九三五年春天才毕业的。我在的是三十五班,一九三四年夏天毕业会考,全县四个高小在一起考,校长嫌我们这个班学习不好,没让参加。这样就延长了一个学期,直到一九三五年春天才毕业,半年还要多,记得会考时天气都热了。这样我从毕业到去樊城前,在介休也就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

韩:做什么呢?

张:在行余学社呀。人家都有工作,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我是天天来,等于专门在那儿学习。

行余学社的主人王鋆,字宗汉。开的茶叶铺叫“广源永”,两间门面。王先生是个有文化的人,写诗作画都来得,隶字写得很好,还会撇兰花。学社就在茶叶铺里,先在门面的另一间,后来移到店后面的房子里。学社里,他的好些书就摆在那儿,谁来了谁看,有时他在,有时连他也不在。那可都是些好书,有《故宫周刊》,有《石竹斋画谱》,还是明清时代印的蝴蝶装画册,很名贵的。他对古钱币也有研究,学社里有本《钱谱》,是他的,印得很精美。在这儿,真正学习的,就我一个人。

我在这里,主要是学山水画,刻图章,学山水画用的是《中国画·山水》,学刻图章用的是《篆刻针度》。学社里,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全由茶叶铺主人王先生免费提供。

对行余学社的活动,有个人看不惯,就是同在南街上,与广源永茶叶铺隔几家的李国玺。这个人,有学问,诗写得好,职业是讼棍,就是专门帮人打官司,地道不地道的都来得了。在外面,李国玺对人说,什么行余学社,我要不高兴了,一串串把他们拴到衙门里去,意思是把我们拴成一串全抓进衙门里。他是讼棍,等于现在的律师,懂得法律。那时南京国民政府已成立多年,颁布了社团组织法,成立社团是要登记的。他知道我们没有登记,才敢说这个话。只是这样说说,并没有真的起诉。

李国玺在介休要算个名人,还有两个名人,一个叫董重,一个叫曹淮。董重是举人,我干爹郭耀宗就是他的学生。曹淮也是个文化人,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在太原创办的山西第一张民间报纸,叫《晋阳公报》,是临猗人王用宾办的,王是总编辑,曹淮就是他手下的编辑。清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〇年),交城、文水两县官府,因铲禁烟苗,滥杀农民,社会舆论大哗,《晋阳公报》予以揭露抨击。山西巡抚大怒,奏准清廷,查封报馆,通缉总编辑,王用宾跑了,曹淮回到介休。这三个只能叫名人,不能叫富人。当时街面上流传一个说法,“董重曹淮李国玺,该(欠)下人钱老不给”,可见他们不是什么有钱人。三个人里,数董重年纪大,名气也比另两个大些。每年正月十二商铺开业,谁家都要请董先生。他呢,也乐得送人情,谁家请都去。这个人,别看是个举人,饭量奇大,有人给他编了个三句半,我们那儿不叫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是这样说的:

油茶喝一锅,锅盔吃一塄;

扁食二百余——一顿!

锅盔就是烧饼,扁食就是饺子,你说这饭量该有多大。曹淮也有诗。还没有在《晋阳公报》当编辑,更早一些,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和光绪帝往西安逃,路过山西,各县都要组织班子支应,叫“办皇差”。介休办皇差的班子里就有曹淮,那时也就二十出头,不知犯了什么错,叫李莲英的手下打了他一顿马鞭子。有人就编了首十七字诗:

乐意办皇差,因甚马鞭拍;

若问名和姓——曹淮!

张先生说到介休县城的三个名人,又说起有关他们的十七字诗,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三十年代内地县城的文化风气。我说,介休在晋中一带,要算大地方,物产丰饶,文风甚盛,毕竟承平日久,又是个世俗社会,才会产生这种十七字诗吧。

张先生沉吟片刻,说,或许是这个道理。我小时候那些年,介休城里的文化人,确实有编这种诗取乐的风尚,民间流传着好多这样的故事。有个人,不一定是介休的,爱编这种诗,就给知县娘子编了一首:“知县美娇娘,没人比她强;金莲三寸半——横量!”知县知道了很生气,就把这人传到县衙,过堂审问,问可是你写的,说正是小人。又问,听说你有捷才,那就给我也编一首吧,说行。知县叫王锡坡,这人当下就编了一首:“古有苏东坡,今有王锡坡;两坡相比较——差多!”知县听了也不见怪,反而觉得有趣。正在这时,有人进来给知县报告,说娘子生下了,知县还没回过神来,这人马上又编起来:“老爷正过堂,忽报生儿郎——”报告的人说是女的,这人马上接着说:“拨开腿一看——像娘!”生下女儿,知县本来就不高兴,叫他这么一编排,就更生气了,当下判处流刑,发配新疆。他舅舅听说外甥要走了,赶来送行,这人当即又是一首:“发配到新疆,见舅如见娘;二人双落泪——三行!”为什么,他舅有个眼是瞎的,两个人只有三行泪。

当年最爱编十七字诗的,是个叫李天相的人,曹淮办皇差的那首,就是他编的。不光曹淮,凡是那次办皇差的,他都给编了诗。有个叫罗联同的,办皇差那几天,正赶上娶媳妇,李莲英知道了,也去他家看,一见李公公来了,慌得连炕也来不及下,就站在炕上给李莲英鞠了个躬。李天相就给他编了一首,前一句不一定准确,全诗是这样:

新郎罗联同,洞房闹新婚;

见了皮硝李——鞠躬!

李莲英未入宫前是做皮硝的,民间都知道他的外号叫皮硝李。李天相给别人编了这么多的诗,有人气愤不过,也给他编了一首。李天相这个人胆子小,刚接了皇差,见皇上跟西太后的车队过来了,前面有喝道的,一见这阵势,吓得赶忙躲在桥眼底下。就这个事儿,给他编了一首:

吉人李天相,人称二知县;

钻到桥眼下——不见!

还有一首,太刻薄了,据说是有人写了,晚上悄悄贴在他家门口,是这样的:

缺德李守约,你是谁做的;

你妈和谁睡——你说!

守约是李天相的字,这一来,弄得李天相也没了脾气。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些诗。当时后土庙里有个小道士,叫邓至常,比我大几岁,跟我很要好。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十四,后土庙逢会,这种会很热闹,一连好几天,庙里人手不够,邓至常就叫我去帮忙。分给我的活儿是在眼光菩萨像前敲木鱼,收布施。三天的会完了,总要分给我一些点心水果之类的吃食。平时庙里香火并不旺盛,靠公家拨钱养活,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有次我去看邓至常,他说他编了首诗,只是后两个字掂量不准。我问前三句是什么,他说是:“道士邓至常,每日缺两餐;公食不得够——”问我下面该说什么,我开玩笑说,吃屎!他说不押韵,该是喝汤。

问起十七字诗的来历,张先生说,十七字诗最早见于宋朝宣和四年。我国古代习俗,凡各地发现嘉禾、瑞芝等事,均为国家吉祥之兆。宋徽宗时,宰相王黼报称他府第的梁上忽然长出灵芝,徽宗听了大为惊喜,决定要去他府上观赏。突然下了大雨没有去成,灵芝便蔫落下来。当时京城里有人做诗讥嘲说:“相公初赐第,梁上生芝草;因何脱下来——胶少。”揭露梁上所谓的灵芝,不是天然生成,是用胶黏上去的。

明朝也有十七字诗流行。张士诚的丞相叫张士信,依靠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三人为股肱,有人做诗嘲讽说:“丞相做事业,全靠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又说起行余学社。张先生说,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学社,还真出了人才。有个叫杨泽民的,是我的老师,原来也不过是店员,抗战开始后去了重庆,成了名画家,是当时的“重庆十画家”之一。改了名字,叫杨竹民。曹淮也是行余学社的常客。他还是有点真学问的,家里藏书不少,我堂兄张帆,就借过他的《石达开日记》,我也看过。我还记得,在书的最后一页上,他批了几行字:

鬻及借人为不孝,借书吝还犹无道。

若教黄鹤去不回,斯非女娼即男盗。

这话说得很重。不过从书主人来说,也不为过。书可以借人,最怕的是借了不还。“鬻及借人为不孝”这句,我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其出处,直到五十几岁看过一本书,书名忘了,才知道这是个典故。唐代的杜暹,家中藏书大概不少,曾在书后写了这么个跋语,只有三句:

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

鬻及借人为不孝。

由此才明白“鬻及借人”说的是两件事,一是将书卖掉,一是将书借给他人。

韩:珍贵的书,就得这样。要不,后世子孙不知珍惜,给卖了或是借给人又收不回来,不就太可惜了吗?

张:话是重了些,也能理解。前些年我就知道,初版《侯马盟书》,在北大图书馆里,只能在馆里看,不能借出去,教授也不行。三十年代前期,介休这个小县城里,文化气氛还是很浓的。

韩: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有了爱好文艺的趋向。

张:在这方面,堂兄张帆给我的影响也不小。我去樊城学生意时,带了篆刻刀、水彩碟、笔墨、《芥子园画谱》,还带了一本《鲁迅自选集》,是郭沫若题写的书名。当时鲁迅刚去世没有多久。买这样的书,也是受了张帆兄的影响。

韩:是不是张帆那时就看出了你在文艺方面还是有才华的。

张:哪里,他是同情我,看我身世可怜。没出生父亲就死了,才九岁母亲又死了,谁看着都觉得可怜。他同情我,我也把他当作榜样。

不早了,看看手表,不觉已两个小时,该结束了。来的时候,我带了前两节的打印稿,取出给了张先生,在稿子头一页的空白处,有我写的说明:请看看,事实有不符的地方,可在稿子上改动或写在旁边。怕张先生不赏识我这种近似口语的文风,此时又特意强调:文字你别管,我的文字就是这样拖泥带水的,不过曲曲折折,意思总能说个明白。张先生听出话里有音,说道,你这种文字风格我还是欣赏的,也能欣赏得了,你不知道,我写过小说,还写过新诗。让你看样东西。

说罢起身去了另一间房,一会儿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小书,递给我说,你看,这是我解放前出版的一本诗。还出版过一本小说集,手头没有了,《山西日报》图书馆里有。解放后《山西日报》接收的是阎锡山《复兴日报》的摊子,有人在那儿见过。跟这本诗集是一个时期印的。

接过来一看,书名《西里维奥》,一九四八年五月黄河书店出版,前面有余振的序。我知道此人,说这个人是位俄语翻译家,当过北京大学的教授,后来在上海工作。张先生说,余振是他的好朋友。

看过放在桌上,张先生说,送给你吧。我说,这样珍贵的书,我不敢接受。张先生说,我还有,这本你拿去吧。

恭敬不如从命,收起放进皮包,起身告辞。

同类推荐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 创业金点子

    创业金点子

    2001年初春,二十一岁的我怀揣大专文凭离开山东烟台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广州寻求发展。在这座南国都市求职,竞争异常“惨烈悲壮”,二十多天过去了,一点眉目也没有。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好放下女大学生的矜持,走进了天河区一家涉外家政公司。对方正在招收大学生保姆,据说是专门为高端的富豪级雇主服务。
  • 太极之一代宗师

    太极之一代宗师

    张三丰幼年时曾患有严重的眼疾,已经快到睁眼瞎的地步了。但是当碧落宫的宫主白云禅师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便决定收他为徒,不仅治疗他的眼睛,还要传授他道法和武艺。这一年,张三丰只有五岁。从此,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向张三丰打开了。日后,他以自身的所作所为证实了他对道家以及中华武术的杰出贡献……
热门推荐
  • 寒松操禅师语录

    寒松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本书通过对蒙牛文化的全面分析,深度挖掘了“经营人心”的真谛,探讨了“经营人心”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了解到怎样打造一个得人心的企业,怎样做一个得人心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企业的凝聚力,如何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此最终达到团结员工,提升工作原动力,从而形成至上而下的核心竞争力。
  • 重生第一纨绔:帝少,指教了!

    重生第一纨绔:帝少,指教了!

    身为美貌才能俱佳的女强人,她居然活成了传说中齐天大剩,奔三的人了,空有“商界女神”的头衔,却没有一个人来追求她。等知道了原因的她真的是眼泪掉下来,什么鬼的“女神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啊!女神也是人啊!求追求啊!一朝重生,无意之间知道没人追她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某个男人的时候,简直不能忍!好啊,原来她不是没有追,而是某个无耻男人把她的桃花全部都给掐掉了。mmp,你不追就算了,掐她桃花干嘛?自己没女人要,还不允许有男人要她啊?你个死男人,踹不死你!正当她要秋后算账的时候,某男却霸道的朝她宣布,“你只能是我的。”这时候她就更加想要一脚踹死他了,妈的,想追她不会趁早啊!闷骚个什么劲儿啊!
  • 豪门盛宠:楚少的冷妻

    豪门盛宠:楚少的冷妻

    她生性冷淡,聪明坚韧,却被亲人算计卖给楚北辰。原本愧疚于男友的她,却发现凌子逸与妹妹唐念心早已暗通情愫。她与楚北辰联手,各取所需,却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 忆虞兮

    忆虞兮

    戚戚兮,吾生君已老攘攘兮,市集生陌人我见鱼市星宿暗哑行于秋繁华墨景,事事迁移,莫生留恋,到让人实在凄凉,一番惆怅,无边若景生,属实悲惨,不如祈祷流年~如同那日,那年,那景:那年繁华不落暮爱吃炸鸡:此致敬礼谢
  •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倾天下:邪帝,别惹我

    凤倾天下:邪帝,别惹我

    她是二十一世纪王牌杀手,任务中盗取“七色琉璃珠”,却不料带着好友离奇穿越,是意外?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在异世她凤凰涅槃,袖手乾坤,步步为营只想回到自己的世界,却被人人闻风丧胆的邪帝缠上。某邪帝:“灵儿,你不乖,竟敢偷看本帝以外的男人,该罚。”话毕,某腹黑狼倾身而压,美其名曰“处罚”。苏月灵怒发冲冠,给了某邪帝一掌“如来神掌”(一巴掌),“泥煤的,老娘偷看谁了?那是我哥,我哥。”“原来灵儿已经迫不及待想为本帝生猴子,当娘亲?好,本帝允了。”某邪帝再次发挥他的不要脸技能,压下跳脚的小女人。“……”说好的高冷禁欲呢?骗砸,她要退货,她要回家。【本文1v1,男女双强,欢脱爽文,欢迎跳坑】
  • 邹韬奋散文精品

    邹韬奋散文精品

    《邹韬奋散文精品》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邹韬奋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内容包括爱与人生、有效率的乐观主义、闲暇的伟力、走狗、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久仰得很!、集中的精力、敏捷准确、随遇而安、坚毅之酬报、干、感情、肉麻的模仿、高兴、办私室等。
  • 余生因你成痴

    余生因你成痴

    【爆笑甜宠】“爹地,娶了我吧!”占冽看着第N次跪在自己面前‘求婚’的小魔女,嘴角直抽搐,这究竟是哪个缺心眼的背着他生出来的千年祸害?“妈咪,卦象说我五行缺老婆,乃断后之兆!”时浅看着为自己早恋找借口的小魔王,两眼直翻白,特么你那不曾谋面杀千刀的亲爹才缺老婆呢!某天,小魔王与小魔女碰面后,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喂,我妈单身!’‘嗯,我爸也缺偶!’‘牵条红线?’‘成交!’自此,一对助攻宝华丽上线,堵了亲妈的财路,断了亲爹的花边【双洁,娃是龙凤胎】
  • 我家可能有位大佬

    我家可能有位大佬

    江左有个貌美的老婆,可是她却经常出差。去干嘛?不是忙着给他带帽子,而是瞒着他降妖除魔去了。得知真相的江左连连叹息,看来自己也坐不住了。为了他美好的夫妻生活,江左只能暗中出手。降妖除魔嘛,维护天地秩序嘛,没问题,老婆高兴就行。…………开了群,感知1号群:124885602(已满)感知2号群:819650358【此群禁止游戏开黑】感知VI群:671529963【全订群,需要去二群验证】有兴趣的可以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