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廷
长立头,原是武乡县蟠龙镇的一个村庄,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抗日战争时期属关家垴编村。为了种地方便,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搬迁,直到七十年代全部搬迁完毕,整村向南移民近一公里,改名为马垴村。虽然长立头这个名字在地图上消失了,但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在陈赓旅长的亲自指挥下,在此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有名伏的击战——长立头战斗,至今仍在民众中广泛流传,着名作家穆欣出版的《陈赓大将》一书中也曾提到这次战斗。
百团大战开始后,我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地动摇了日军进行战争的基础。为此,从10月6日起,日军调集第三十六师团、一一〇师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第九混成旅团及重整后的第四混成旅团的残兵败将两万多人,对我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扫荡”。敌人采取分进合击,由根据地腹地开始,然后分区驻扎,反复“清剿”,再由内向外等手段,妄图消灭我八路军和彻底摧毁根据地的一切生存条件。
在这次“扫荡”中,日军实行灭绝人性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一个参加过这次“扫荡”、以后被俘的日本士兵,就对这次“扫荡”中敌人残暴罪行有过一段交代,这可以说是一个真实写照:
“从1940年10月2日到11月30日间,三十六师团收到了方面军的命令:参加晋中作战,当这个作战开始前,第二二二联队第一大队长桥木正少佐,于山西襄垣县夏店镇的车站前,集合全体士兵,传达了方面军的命令:这次作战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人民,因此凡是敌人区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秣,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并要一律埋死或投下毒药……’于是,在大队中,新编了二个放火队、一个撒毒小队,在作战中一见老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幼,或用刺刀或用枪、机枪进行杀害,甚至在窑洞中发现了藏起来的老百姓时,就用炮来轰击,这样足足杀死了有3000群众。沿途的房子也都被烧光……”
日军在“扫荡”前是这样要求的,在“扫荡”中更是这样做的,他们活像一群披着人皮的穷凶极恶的豺狼,进到我抗日根据地之后,见人就杀,见房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如和顺县石拐镇先后被烧5次,房屋窑洞一片焦土;为找我抗日党政机关,日军包围盂县活川口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从当天晚上一直烧杀抢掠到第3天早晨,106位百姓惨遭杀害,这个仅有100多户,400多口人的活川口村就有四分之一的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平西的马家庄,日军将群众逼到一所大房子内,一把火烧死290余人;敌人在韩洪镇强迫群众到庙内开会,400余人全部被烧死在庙内……日军的铁蹄所及之处,村村放火,处处杀人,家家受难,遍地哀鸣。日军这次报复“扫荡”,使我根据地人民遭到极大的摧残,根据地政权受到极大破坏。
“扫荡”首先从太行根据地开始。此时,三八六旅部队刚刚结束了榆辽战役,转移到武乡东部的石门、长立头、芝麻埆、韩登一带休整。为了对付日军再次发起的残酷“扫荡”,陈赓坚定地对各团指挥员说:我们一定要给凶残的敌人以强有力的回击,彻底粉碎日军的大“扫荡”!
在10月6日开始的第一次“扫荡”中,敌军主力3000余人,分路进犯我榆社、辽县、武乡间的浊漳河两岸地区,企图寻找我在当地集结的主力和八路军首脑机关决战。敌人在13日麇集洪水、蟠龙、西营一线,目的是先分兵东进,而后合击我驻砖壁的八路军总部。陈赓奉令率部掩护总部于14日经石瓮转移到黎城县西井镇,而陈赓旅长指挥所属部队在东堡、韩壁、北上合、烟里、南山头等地完成了阻击阵地的构筑。14日,占领西营、蟠龙的敌人在飞机掩护下东犯,遭我各部顽强阻击,每天只能推进十余里。同时,敌人的运输部队又遭到我外线部队的不断打击,致使“扫荡”的日军被迫于17日分路撤退。敌人合击我主力部队的企图被陈赓部队粉碎。
10月20日,日军又集结上万兵力,对太行区开始了第二次“扫荡”。其中主要一路由沁县出动的冈崎大队,21日驻蟠龙。我军得到情报后,立即部署各部从河不凌、温庄、太陌、石门、长立头一线构筑了坚强的防线。22日,日军与我二十五团在温庄村展开激战,战斗进行了一整天,我英勇的二十五团指战员浴血奋战,阻止了敌人前进,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东进计划。当晚敌人不敢冒进,只好在温庄宿营。23日晨,敌人才再鼓勇气向东搜索前进,可当行不远便遇石门隘口,这里四面环山,高峰对峙,地势险要,只有天然形成约5里长的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通道。冈崎担心中了埋伏,只好从此沿盘山小路爬上了山,山顶上的村庄是只有十来户人家的柳树垴,敌人想在此吃早餐,刚刚点火烧水,却遭到我埋伏在凤垴顶的三八六旅十六团一部的打击。敌人气急败坏,一边还击,一边放火烧了柳树垴,他们没有想到,几天后在关家垴战斗中,这里也成为他们的一座坟墓。
此时,三八六旅旅部驻扎在往东5华里的长立头村,为了旅部的安全,十六团一部一面与敌激战,一面派出通讯兵前往旅部汇报情况。陈赓旅长用望远镜观测了对面敌我交战的情况,吩咐通讯兵“如此如此”,快速前往凤垴顶,把作战部署传达给十六团副团长黄仕友。
黄副团长接到通讯兵送来的命令,再次组织进攻,确因敌人火力太猛,黄副团长带领战士们撤退至神坡顶,重新阻击。日军见我军撤退,立即追击过来占据了凤垴顶,由于神坡顶的高度比凤垴顶低,这对我军更为不利,我军对峙一时,再次撤退到石门坪,这里场面开阔,无坚可守,只得再次撤退,当部队撤到长立头村一处叫西腰桥的地方时,这里貌似一个弹花棰,两边大中间窄,仅有两米来宽,就像一座吊桥的形状连接东西两侧。当我军过了这座土桥之后,黄副团长命令战士立即将此桥切断。
当敌人追了过来,此路已经不通了。
疯狂的冈崎是个中国通,他从八路军切断土桥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张飞拆毁当阳桥的故事,他感觉这支八路军部队已经穷途末路,乘胜追击,必然会一举消灭。于是,见对面的松树坟有几棵大树,立即命令工兵跳过对岸,砍伐树枝把桥架起来,不给八路军喘息的机会,要尽快追击,消灭前面的八路军。
不到一小时,敌人的工兵就将木桥架通了。日军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冲了过来,他们搜寻着八路军“逃亡”的踪迹,可是刚走不远,就进入了我八路军的埋伏圈。我军居高临下,手榴弹如冰雹似的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顿时,机枪、步枪一起开火,冈崎大队措手不及,一心乐于追歼八路的日军,没想到钻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只好丢下几十具尸体向石瓮方向狼狈逃窜。
原来,黄副团长的“败阵”,正是陈赓旅长的计谋。为了集中优势力量,更好地打击敌人,陈旅长一面调十六团主力迅速赶到长立头村南埋伏,一面让黄副团长且战且退,将敌人引进我们的埋伏圈。为了给主力部队调动争取时间,故意让我军切断道路。而我军切断道路,也给敌人留下了“怯阵”的假象,使敌更加傲气,不防我军的埋伏。正是这样,在陈赓旅长的计谋之下,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此次战斗,毙伤日军90余人,缴获枪支63支,还有部分弹药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