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生
珍爱和平,这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对于饱经战争创伤的人类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的了。尽管人类对和平的祈求是这样的虔诚,可是战争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人类。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留下的创伤,就是人类永远的惨痛记忆。
“重温历史,抚今追昔,忆往鉴今,人们有无尽的追思,有绵长的记忆,有深沉的思考,有良多的感悟。千言万语,集中到一点,便是胡锦涛主席说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位于华北的太行山,以其雄奇浑厚和不屈的意志,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挺起民族的脊梁,写下了一首昂扬不屈的英雄史诗。在这座雄伟的太行山中,有一片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的热土,那就是享誉华夏的“华北抗战指挥中枢”——太行山西麓的武乡县。
1937年11月14日,转战中的八路军总部第一次进入武乡,从此,武乡便与八路军结下了不解之缘。紧接着八路军一二九师又派来了谢张大队和以陆清廉为首的八路军工作团;在平型关打过大胜仗的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委杨勇、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带领扩军工作队也来武乡扩军;一二九师还派出了以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组织部长王新亭、宣传部长刘志坚等同志为首的一二九师工作团,深入武乡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工作,一时间,武乡遍地都是八路军的身影,从东乡到西乡,每个村庄都留下了八路军战士的足迹,每个村庄都有不少青壮年自告奋勇参加八路军,到处涌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充分显示出了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情,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在武乡兴盛起来。
在此后的战争岁月里,八路军总部曾先后5次进驻武乡,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杨尚昆、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生活战斗,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曾驻扎在武乡县寨上、砖壁、烟里、王家峪等村,这里由此成为抗日战争的指挥中枢。在这里,八路军总部先后部署指挥了长乐村战斗、白晋路战役、百团大战、关家垴歼灭战、黄崖洞保卫战、解放段村攻坚战等着名战役,而且还号令指挥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在晋冀豫、晋察冀、晋绥、山东、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与日军展开了持久的抗战。
正是因为八路军的到来,使武乡人民成为抗战的中坚。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八路军与人民同甘共苦,开荒种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红星杨、“彭总榆”、“八路池”、“抗日井”、“圣人泉”……在武乡这片土地上,真可谓是:一山一水皆有典;一草一木总关情。英勇的老区人民同八路军一起,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铸起了抗日救国的铜墙铁壁,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曲荡气回肠的《在太行山上》,唱出了那段慷慨激昂的岁月;一幅“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的感人场景,凝固了时空,留下永恒的历史画面。
1938年初,八路军一二九师以武乡、辽县为中心,创建的太行山根据地日益扩大。同时也引起了日军的极端仇视。于是,日军以一〇八师团自邯郸西进,占领涉县、黎城、潞城、长治、屯留、长子6城,准备向太行山北部进攻。自4月4日起,日军集中3万余兵力,先后分九路向太行北部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也就是着名的“九路围攻”。
4月10日前后,各路进犯的日军,相继侵入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制定的作战方针是:以一部分兵力钳制日军其他各路,集中主力相机击破其一路。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八路军各部队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积极抗击、削弱和钳制各路敌人。在内线八路军各部队钳制敌人的同时,一二九师主力部队遵照师部主力“向外游击”的策略,由辽县以南,向东跳出合围圈,进至日军合击线外边的涉县以北,准备待机抓住日军一路歼灭之。内线各路八路军钳制、疲惫敌人,为主力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入武乡县的日军第一一七联队,也是抗战以来第一次进入武乡的日军,妄图在武乡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未能得逞,便沿漳河北上进犯榆社,沿途遭到八路军小股部队的袭扰,兵力受损,而且在根据地军民普遍实行空室清野的情况下,不仅找不到吃的,就连一口水也没喝到,忍饥挨饿地撤回武乡。此时,八路军总部机关已经从沁县小东岭移驻武乡马牧、义门一带,总部首长分析困顿的日军会回窜武乡,于是紧急调动一二九师主力急行军,回到武乡东西胡家垴一带。果然不出所料,长途行军疲惫而又找不到吃喝的日军,返回武乡,并对武乡城进行了残酷的杀戮,穷凶极恶地纵火焚烧了具有1300余年历史的武乡古城,沿浊漳河东去。
面对敌人的罪恶行径,我八路军战士义愤填膺。为消灭这股敌人,八路军总部与一二九师首长研究决定,以七七二团、一一五师六八九团为左纵队,七七一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平行追击,以七六九团为后续部队,沿武乡至襄垣大道平行追击。陈赓受命立即率部队火速出发,沿着浊漳河向敌人展开猛烈的追击。擅长夜行军的八路军战士们士气高涨,扔掉所有不必要的装备,轻装上阵,互相鼓舞着向前赶。日军虽然距八路军30里之远,但由于饥疲交困,装备笨重,又不善于夜间行动,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16日拂晓,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将其1500余人围堵于我县长乐村地区,遂发起猛烈攻击。日军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经过近10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共歼灭日军22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马匹和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的胜利,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一个开端。从此,八路军与武乡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在武乡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写下了许多英勇悲壮的诗篇。
武乡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武乡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数十万八路军战士,在华北大地上英勇杀敌,成为保卫中华的中流砥柱。同时,武乡也成为日本鬼子“围剿”、“扫荡”的重点。粉碎日军第一次九路围攻战役、粉碎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战役、白晋线战役等着名战役都发生在这里,特别是在1940年,当时正是国际法西斯猖獗的时刻,希特勒用闪电战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气焰十分嚣张。国内,悲观失望,妥协投降的空气笼罩着国民党统治区。
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亲日派已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战前途更加悲观,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进一步倒退到准备卖国投降,在敌后到处散布“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来迷惑群众。日军又对我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为此,我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5000里长的华北敌后全线迸发了战斗的火花,震撼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当头一棒!就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总部集中优势兵力,在武乡县关家垴村将日军冈崎大队团团围住,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冈崎大队,使不可一世的敌人再也不敢那样张狂。
八年抗战中,武乡县出兵、出粮、出干部之多,为太行全区之冠。当时,武乡只有14万人口,但就有9万多人参加了各种抗日团体,其中有146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八路军,5400多名干部从事抗日工作。武乡除了供给八路军在武乡驻扎的生活用粮,捐献军鞋、米袋、物资无数,仅军粮一项就高达20万石,折合9000万公斤,是武乡的小米养育了八路军。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武乡,既是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更是抗日杀敌的主要战场,为保卫这片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与我县民兵、游击队配合,在长乐村、南关、关家垴、大有、砖壁、韩壁、柳沟、蟠龙、段村等地与日军进行艰苦的决战,先后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平均每日发生战斗2.3次,约占八路军对日作战总数10万余次的6.4%;同时也取得了歼灭日伪28830人的辉煌战绩,约占八路军歼敌总数71.4万人的4%%。数千名八路军将士把热血洒在了武乡的土地上,在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团以上干部为720余名,而牺牲在武乡的就达15人;武乡也涌现出了关二如、高贵堂、王来法、马应元、胡春花、李马保、王锦云等众多杀敌英雄、拥军模范、劳动英雄,正式载入英名录的烈士就达3200多名,可以说武乡这片红色土地就是烈士鲜血染红的。正是这种英勇杀敌、勇于牺牲的精神,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武乡,谱写了一篇抗战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