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200000012

第12章 货币政策(1)

本章导读: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汇率政策等。通过运用利率工具,可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信贷政策不仅可调节信贷总量,还可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银行还可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调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使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公开市场业务的目标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呈加快态势,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有弊,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体现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力的不断提高,还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热钱”入侵,对中国出口企业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章在对以上货币政策进行全面解读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政策对企业、银行、房产、股市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此外,本章延伸阅读对货币政策的内涵、目标、工具以及分类等做了解释,了解这些知识,有利于读者更好的解读货币政策。

(第一节)利率调整的策略和影响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考虑利率政策的时候,“除了中美利差、通货膨胀,此外还有若干因素需要考虑,需要经过综合比较来选择。同时,货币政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究竟哪件事用哪个措施对当前更好一点或者它们之间如何搭配,有多种考虑。”利率调整时机和幅度是“很有艺术的”。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与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有关。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下调基准利率,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会减少贷方的资金成本,有利于增加贷款需求,鼓励投资,鼓励消费。反之,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上调基准利率,减少市场的货币供给,则会增加贷款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减少贷款需求,抑制投资,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促使各类投资主体更加趋于理性。

纵观我国历史上所实施的利率政策,从1996年至2002年连续8次降息,1996年至2004年10月前一直是一个降息周期,而1998年至2005年我国恰好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降息,在当时对减少企业贷款利息支出,刺激国内需求和投资增长,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4年10月至今,利率政策一直是上调基准利率,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已加息9次。

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适度从紧再到从紧的转变。央行07年进行了6次加息,频率之高史所罕见,从两个月的间隔到一个月的间隔,最短的一次竟然只间隔24天,成为央行历次加息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

07年的连续加息,是央行对未来价格上行风险作出的前瞻性反应,体现了央行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决心,体现了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取向,有利于稳定公众通胀预期,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非对称调整”的意图

央行在利率调整时,有时会采用“非对称调整”,即定活期、存贷款利率调整等有所不同。07年央行六次加息中,“非对称调整”多达三次,这三次调整使存贷款利差由3.60%缩小为3.33%。07年12月21日实施的年内第六次加息是一次典型的“非对称加息”,下面以此为例,分析“非对称调整”的意图所在。

——12月21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不难看出,此次调整的“非对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总体来说较贷款的调整幅度大,如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上调至4.14%,上调0.27个百分点;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上调至7.47%,上调0.18个百分点。二是在定期存款中,短期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幅度较中长期存款调整的幅度大,如三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45个百分点,而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上调了0.09个百分点。三是在贷款上,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其他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作了相应上调。四是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0.81%下调至0.72%,下调0.09个百分点,这是央行5年来首次降低了活期存款利率。

下面看一下“非对称”调整的意图所在。其一,定期存款加息幅度大于同期贷款的幅度,使银行存、贷利差减少,有利于抑制银行放贷冲动?其二,各时间段定期存款加息幅度的不同,有利于引导居民及各类经济主体更多的存放短期定期存款,不仅可保持存款的流动性,还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一举多得。其三,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少,不会过多增加企业利息负担,不会过于加重“房贷族”的还贷负担,在这方面,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其四,目前银行存款活期化较严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用于投资,不利于流动性的控制?而活期利率下调、短期定期利率的大副上调,可以起到鼓励短期定期存款的作用?

可见,央行每次对利率的调整,出于多方考虑,兼顾多种因素,彰显了央行把握利率调控的“良苦用心”。

利率调整的影响如何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上资金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流动的成本。央行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无论是加息还是减息,对各行各业影响深远,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中,是波及面最广的一剂“猛药”。

银行

对银行而言,加息会使资金回流于储蓄,为银行业绩增长提供资金基础。贷款成本的提高,一方面导致贷款增速的下降,一方面使贷款者谨慎衡量风险,又可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相反,减息会鼓励投资和消费,使银行资金减少。另外,利率调整对银行的影响,还要看调整的针对性是什么,如果是“非对称”,具体“非对称”表现在什么方面。

储户

在物价水平走高的情况下,加息能保护储户的存款利益。央行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意愿下降速度已明显放缓,认为“更多储蓄”更合算的居民占比,在07年一、二、三季度降幅分别为5.6、4和0.9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减小。07年11月,居民户存款结束了数月的下降趋势,增加2628亿元,同比多增845亿元。截止到2007年底,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比年初上调了1.62个百分点。07年CPI涨幅为4.8%,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加息还利于稳定通胀,缓解物价上涨压力。

此外,在加息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储户存款期限不宜太长,定期存款应以短期为主,以获取加息收益。反之,当利率下行时,存款期限越长越好。于工薪阶层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房地产

利率调整因资金成本的变化会对实体经济投资扩张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性产业,所受影响尤其大。

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威慑是公认的。房地产公司的开发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投资行为的融资成本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投机行为,促使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减息则会降低房产公司资金成本,减少投资行为的融资成本,房贷成本的降低还会刺激房产需求。

2007年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年贷款基准利率达到7.47%,房贷成本的提高,将抑制房产需求,促使房价下跌。07年底,深圳、上海等楼市就曾遭遇过“寒流”,同时引发人们对楼市“拐点”的诸多评论。当然,不可否认,城市化进程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房产需求略带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支撑房地产的价格。

如果把“房贷族”分为两类,一类是新“房贷族”,另一类就是老“房贷族”。对新“房贷族”而言,减息自然意味着信贷负担的减轻,有利于刺激购房;而加息则提醒他们一定要考虑信贷成本问题,在加息预期下,不能着眼于现有收入水平,要留有节余空间,避免还贷不上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加息对老“房贷族”实是倍感压力。从08年1月1日起,老房贷客户就要一次性“扛下”07年连续6次加息所递增的房贷压力。面对加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还贷。难怪,07年底不少人忙着提前还贷,凡是手头上有点余钱的,都会送到银行去,这分明是为了释放08年的贷款压力。

——2007年,人民银行先后6次提高了人民币贷款利率,加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由2007年初的6.84%增至7.83%,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由07年年初的5.81%增加到6.65%。据新闻晨报消息,以10万元10年期等额本息房贷为例,按07年年初加息前的基准利率水平算,每月应还款额为1152.86元;而从2008年1月起,同一笔贷款的每月应还款变为1204.31元。

股市

利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一般认为加息会造成股市的下跌,尤其会对房产股产生不利影响,对银行股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减息会造成股市的上涨。因为从资金面考虑,加息将回收大量市场资金,这对股市不是利好消息,毕竟对很多人来说,投资股票是储蓄存款的替代选择;而减息将减少资金储蓄,为股市注入更多资金。

现实中,纵观历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完全遵循以上规律,具体情况,需具体对待。下面是历次加息后股市的反映。

央行历次加息及对股市的影响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对股市影响

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12月21日两市小幅低开,沪综指开盘报5017.19点,下跌26.34点,深成指开盘报16542.93点,下跌82.48点,沪市上涨165家,下跌587家,深市上涨101家,下跌447家。

2007年9月15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9月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成交额1687.52亿。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成交额882.45亿。

2007年8月22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8月22日,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5月21日开盘:3902.35低开127.91报收4072.22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3月19日,开盘:2864.26报收3014.442涨幅2.87%。

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1558.10,收盘上涨0.20%。

2006年04月28日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ā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使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

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加息并不一定带来股市的下跌。这是因为影响股市的不仅仅是一两种因素,而要看国、内外诸多因素如何结合,如何发展,谁主谁次。例如,普遍认为,加息对股市是利空因素,但如果实际存款的负利率得不到改变,或差别仍然悬殊,则无法改变“储蓄搬家”的现象,大量的货币仍有流向股市的可能性。另外,加息使人民币利率的优势地位显现,海外“热钱”滚滚而来,会为资本市场注入大量资金。而这些反而恰恰是股市的利好因素。

利率调整需综合权衡考虑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曾经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那时利率已经到了百分之十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比较高,95年、96年有些银行还纷纷推出保值储蓄,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时隔十几年,我国又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2007年CPI涨幅为4.8%,08年1月为7.8%,2月高达8.7%,创下了近12年的历史纪录。此外,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在这种情况下,加息本无可厚非。但今非昔比,通货膨胀不能只交给利率来解决,利率的调整也不能只考虑抑制通胀,至少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内需。利率变化对消费内需是有影响的。利率上升,增加储蓄,抑制内需,反之,则扩大内需。在当今强调扩大消费内需的时代,利率调整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

二是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比较落后,直接融资比例仍很小,仍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直接融资。利率上调,增加储蓄资金,却减少了资本市场的资金。因此,在考虑利率政策的时候也要考虑资本市场这个因素。

同类推荐
  • 城市经营新论

    城市经营新论

    《城市经营新论》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城市规划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站在经营城市的角度,优秀的规划确实给社会创造财富,给政府带来效益,给百姓送去实惠。
  •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这本小书只强调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巨量金银被开采、掠夺并贩运回西欧,迅速和剧烈地引发了财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获利最多的资产阶级得以壮大到与世袭贵族阶层分庭抗礼并跃升为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打破制度的均衡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魔神狂后

    魔神狂后

    大魔王因为喝醉酒踏入时空门穿越到21世纪,做大姐大,当商界最嚎大佬,撩这个世界最帅的男人。“你的手,你的唇,你的头发丝儿都只能是我的!”百里温柔霸道的对着面前的男人宣布道。邪爷乖乖的点头,“知道了媳妇!你之前我的眼里没有女人,你之后我眼里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你。”这是一个二货大魔王和霸道总裁相遇又反穿的故事。看邪爷魔界提亲,不是一个世界又如何?我愿跨越时空来娶你。【非传统古言,现古结合,反穿再反穿来回穿,所以前期现代部分,脑洞来袭~甜宠+爽文+女强文+修炼】
  • 美人逆鳞

    美人逆鳞

    诸国交战的乱世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得凤螭者,得天下!八年前,他为了探寻出凤螭的下落,曾将一枚鹤顶红放在她的手心:“我想要的,是你的命。”八年后,她为了重振家族,光耀门楣,踏上和亲之路,进入了他的后宫……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写下待回忆

    写下待回忆

    一些杂七杂八的胡言乱语,也许是真实,也许是幻想。群:吃睡团团一号:706779116
  • 腹黑四小姐太逆天

    腹黑四小姐太逆天

    她,是仙妖魔三界人人敬畏的冰尊神兼女娲后人;他,是人人畏惧的伏羲─三皇之中地位最高的人。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让两人相遇。“主上,没有找到冰尊神。”某妖孽:“冰儿,莫要让我亲自去找你,否则……”因为一场误会,让两人彼此擦肩而过,之后,某妖孽没有放弃,踏上了寻妻,护妻,爱妻之路;为救父母,女娲后人踏上了历练的路程,且看女娲后人如何逆天!
  • 森林报:秋

    森林报:秋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仁王般若实相论

    仁王般若实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御医

    女御医

    原本是医科大的双优毕业生,转眼就穿越了古代。相依为命的病弱的娘,尔虞我诈的深宅大院生活,步步艰辛,处处小心。然,双优毕业生的头衔可不是盖的!看她如何从一个身世凄苦的丫头,摇身变成一代传奇女御医!
  • 异能宠爱:宝贝,别乱来

    异能宠爱:宝贝,别乱来

    新文《速度快穿》已开,求收藏~海棠绑定快穿系统,在无数世界帮助痴男怨女,炮灰,女配,背锅侠,小可怜完成心愿~第一个世界:末世宠妻狂魔第二个世界:娱乐圈小白花……自打她成为实验体,怪事就时有发生,接连不断的怪事将她引到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探索宇宙的奥秘,异能、催眠师、人皮外衣、花之国度、梦幻岛、长寿人、吸血鬼、雾都、同生人、冰冻人、长舌妇,木乃伊……投食指南:1.这是披着现代异能外衣,经历各种诡异事件的玛丽苏文。2.男主前期失忆进到女主姐姐身体里,无脑偏心女主,后期更是偏心到胳肢窝里的各种神宠。3.作者傲娇星人,不喜勿进。排雷:本文男主出现的章节并不多,基本都是女主,喜欢看全篇男女主谈恋爱的慎入,这篇更多的是女主的各种冒险。
  • 众人与我皆在苦海

    众人与我皆在苦海

    这是一个悲剧,也是我的故事。你问“我”是谁?是你,是他,是每一个在青春里迷茫的人。爱过,痛过,哭过,笑过,我长大了,也对未来充满无限,可未来又是怎样呢?活着,本没有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