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常感到胆怯和害怕。
{12}在别人家吃饭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13}不听别人的劝告,一味干某一些事或想某一些事。
{14}没有熟人在身边会感到恐惧不安。
{15}总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16}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17}经常独自哭泣。
{18}紧张时会头脑糊涂。
{19}会无缘无故地想念不熟悉的人。
{20}总希望别人和自己闲聊。
这个测试共有20道题目。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后面写下相应的英文字母A、B、C、D、E,注意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各英文字母的含义如下: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很难回答;
D.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E.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题目】
①我不怕夜里一个人走路。
②无论在多么紧张的情况下,我总是能保持镇静,不会丢三落四,紧张得什么都忘记了。
③即使在非常吵闹的场合,我也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和学习,效率不会降得很低。
④为了能和大家和睦相处,我常常放弃自己的意见,以附和多数人。
⑤当家中其他人的朋友和同事来做客时,我总是尽量避开他们,离家外出或躲到别的房间里去。
⑥和别人争论时,我往往想不出反驳的话,事后又想起应该怎样反驳对方,但已经晚了。
⑦每次离开家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我总要生一点小毛病,如失眠、拉肚子等。
⑧假如在考试时允许我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去答题,我的成绩肯定会好一些。
⑨在生人面前或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话,我感到窘迫。
⑩我很容易与刚见面的陌生人攀谈起来。
{11}我在冬天比别人更怕冷,在夏天比别人更怕热。
{12}我在参加比赛时,赛场上气氛越热烈,我的成绩越是上不去。
{13}即使我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要我在课堂上当众背诵还是会出些差错。
{14}我在会上发言时,总是很镇静、自然,胜过大多数人。
{15}我希望工作时能独立进行,因为我独自工作比和大家一起干时效率高。
{16}到别处去时,即使饮食、睡觉等生活环境变化很大,我也能够很快适应那里的生活。
{17}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熬一个通宵,精力充沛地工作或学习。
{18}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是开会时发言,我能够镇静地把自己事先想好的一切话都说完。
{19}在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心跳过快”,其实我平时脉搏很正常。
{20}我参加正式考试的成绩,比平时练习的成绩更好些。
【计分方法】
单数题号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1分,B计2分,C记3分,D记4分,E记5分。
双数题号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5分,B计4分,C记3分,D记4分,E记1分。
【评份方法】
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时常会遇到难以应付的情况或不好解决的矛盾,可能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如果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患身心疾病。
回答下面的26道题目,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心理紧张度。如果你认为你的情况与题目所述的情况符合,就用“是”回答,反之用“否”来回答。
【题目】
①抑郁寡欢,沉默少语。
②晚上考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③一到晚上就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④早晨起床后觉得头晕脑胀,浑身无力,爱静怕动。
⑤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⑥平时总觉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⑦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宁可忍饥。
⑧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跳加快、胸闷。
⑨离家去上学或上班,总觉得精神不佳,有气无力。
⑩一回到家,就感到许多事情不称心,暗暗烦躁。
{11}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时得不到,就感到心中不舒服,闷闷不乐。
{12}平时只做一点轻微的工作,就容易感到疲劳。
{13}在家人面前,稍有不如意就任性发怒。
{14}任何一件小事,始终放在脑子里想来想去。
{15}处理问题主观性强,情绪急躁。
{16}对他人的疾病非常关心,惟恐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病。
{17}对别人的成功和荣誉常常妒忌。
{18}做事、讲话操之过急,言词激烈。
{19}明知是愚蠢的事,但是非做不可,事后又懊悔。
{20}看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往往搞不懂中心思想。
{21}休息日整天玩牌,消磨时光。
{22}听到左邻右舍家中的吵闹,心情烦乱。
{23}碰到意外失去信心,显得焦虑不安。
{24}性格刚犟,脾气急躁,不宜合群。
{25}经常与同学、同事争吵。
{26}经常追悔往事,有负罪感。
【评析】
如果你有10道题答“是”,那么就是属于轻度心理紧张。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缓解,如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等。
如果你有20道题回答“是”,那么就属于中度心理紧张。如果有25道题回答“是”,属于紧张性心理症。属于这两种情况的话,你就应当进行深入的心理健康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第五节)心理平衡与失衡
在西方心理学的字典里,是没有“心理平衡”这一术语的,可谓是中国人的独创。
通俗地讲,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平衡是指个体在观念认识、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和谐反应状态。心理平衡应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或冲突被调匀;心平气和,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等。
中国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词来形容这一心理调节过程,离不开我们“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文化基因”遗传。自古以来,中国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时,很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可以说,中国人用“心理平衡”一词形容自我的心理调节是必然的。实际上,心理学中的“内向”、“外向”的概念即含有阴阳平衡之意,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后创造的。
那么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并不等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另外,心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绝非千篇一律。心理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僵死的状态。心理健康就是不断向良好心理特征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达到的一种良好状态。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把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过程的终点和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虽是重要标志,但如果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那么你就走入了误区。通常人们会认为心理健康是平衡与适应,并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把适应理解为对周围环境的顺从。但这两种理解都不能说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例如,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由于不会有挫折感、不会有冲突,其内心一般颇为平衡,但能说他心理健康吗?再比如,今日社会上到处都是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的人,实在不能说他们心理健康。实质上,心理健康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着名心理学家L.R.Derigatis于1975年编制的。该量表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简便适用又十分有价值的量表。共90项题目,包括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十个方面的症状因子。下面的自测题目来自SCL-90量表中的六个方面的项目。你可根据自己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感觉,在各项题前标上1~5。其中:
“1”表示自觉无该项症状;
“2”表示自觉有该项问题,但发生不频繁或不严重;
“3”表示自觉有该项症状,程度为轻到中度;
“4”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
“5”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一)强迫症状度
主要指那种明知道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
【题目】
①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②忘记性大;
③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④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⑤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⑥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⑦难以做出决定;
⑧脑子一片空白;
⑨不能集中注意力;
⑩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二)人际关系敏感度
主要指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别人相比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题目】
①对旁人责备求全;
②容易哭泣;
③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④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
⑤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⑥感到比不上别人;
⑦当别人看到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
⑧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⑨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三)忧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