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800000015

第15章 周作人(4)

这才顺理成章提出:“为什么这样的要结缘的呢?”回答是:“我想,这或者由于不安于孤寂的缘故吧”。这是全文的点“意”之笔,却说得如此婉转而留有余地,这正是周作人非绝对化的相对思维方式所致。但周作人的“意思”也是明确的:这是一种“人生的孤寂”,是“人”所难以避免的。话说到这里,才缓缓道出关于“人”的本性的一番思考:“人是喜群的,但他往往在人群中感到不可堪的寂寞,有如在庙会时挤在潮水般的人丛里,特别像是一片树叶,与一切绝缘而孤立着”。这里显示着对“人”的内在矛盾的一种把握:“人”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前者使他(们)本能地“爱群”,产生“结缘”的欲求,后者则引发出“与一切绝缘”的“孤立”(孤独)感。而“人群中”的“不可堪的寂寞”这一生命体验、心理感受则将前述源于人的本性的内在矛盾强化与诗化了。尤其是这种充满矛盾与痛苦的诗情得到了仪式化的外在表现,即如周作人所说,用“结缘豆”的“仪式”“来施行拔除”,连“豆”(与烧饼)也成了“圣餐的面包葡萄酒似的一种象征”,“寄存着深重的情意”:这样,“结缘豆”的宗教民俗就从人的本性上得到了一种诗意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周作人对人性的发现。

这同时是一种自我发现。于是,“内核”剥出以后,又有了一点余文:周作人说他是“以小文章”代“念佛拈豆”,也就是说,他的写文章不过是“不甘寂寞”,借此“结点缘罢了”。这说的是老实话。周作人曾在《自己的园地》序言里说过,他是“因寂寞,在文学上寻求安慰,(才)夹杂读书,胡乱作文”的。这种寂寞感,更确切地说,这种“在人群中”所感到的“不可堪的寂寞”,对于周作人是刻骨铭心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心灵深处最基本的生命体验和心’理积淀,并且构成了他的一切活动(无论读书还是写作)的原动力。这位苦雨斋老人,正是在与“想像的友人”(包括古人)的“文字缘”中找到了自我与人世间的“微末情分”,而于孤寂中感受到生命的淡淡喜悦。这是自有一种动人之处的。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从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

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赏析】

周作人是一位颇重雅趣的作家,然他笔下的雅趣往往脱胎于野趣,《故乡的野菜》即是—个鲜明的印证。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不惮其烦地绍介了习见于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浙东民俗。而文中引述的“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野趣也真沸沸十足。这正如周作人自己所说:“王阮亭评梦粱录,亦谓其文不雅驯,盖民间生活本来不会如文人学士所期望的风雅,其中不能中意自是难怪,而如实地记述下来,却又可以别有雅趣,但此则别为他们所不知者。”然而如果全部“如实地记述”,大概要夹杂一些恶俗的东西,这就需要作者笔下长眼,要有分寸,要有取舍:“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音乐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与杜鹃的花束。”用笔极其简炼明净,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见出,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化野趣为雅趣的契机之一。还不仅仅如此,周作人往往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去。《故乡的野菜》虽然只不过千二百字,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其中他征引了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顾禄的《清嘉录》,以古证今,把浙东民俗提高到文化史的层次从而古今打成一片。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周作人也往往喜欢以东洋的习俗同中土比附印照,譬如说到黄花麦果时即以日本的“御形”做比,“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而在记述紫云英时又引证《俳句大辞典》,充分体现了作者渊懿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又把浙东的民俗置于一个横的文化比较的剖面。辛稼轩有词:“春在溪头荠菜花”,庶几可以贴近周作人某些散文以及这篇散文的一种境界。泽泻集

乌篷船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啰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鸟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如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吧。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鸟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薜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儒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赏析】

这篇散文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以导游者的口吻,向朋友介绍了作者故乡一种富有水乡特色的乌篷船。

故乡在人们心中永远都是亲切和难忘的,而坐乌篷船长大的人,在远离故乡后,在电车、汽车、人力车的交织而成的闹市中,是会时时回想故乡那宁静安闲的景致和悠然徐行的乌篷船。作者的思乡之情寄寓在乌篷船上,他那支笔仿佛领读者们走上了乌篷船。先是介绍了乌篷船的种类及结构,大的叫“四明瓦”,小的叫“脚划船”,中型的叫“三明瓦”,并从船的外形、装饰、构造中说明“三明瓦”的好处。接着他又以自己坐乌篷船特有的感受,叙述由船中所见到的沿岸风光,“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鉴湖、贺家池、壶觞、兰亭。接下来又充满诗意地写道:“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至于在船上可看、可睡、又可饮酒,这真真是“理想的行乐法”,不用说更令文人雅士们心驰神往。

《乌篷船》写于1926年,这是周作人创作观转变的时期,从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转向表现性灵、闲适。这篇作品便可见这种转变的迹向,朴素自然,信笔所至,舒徐自如,格调平和冲淡,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至于文中流露的闲适隐逸的情趣,又体现出作者所提倡并取得较大成就的小品文的神韵。

同类推荐
  • 我的保定,你的诺丁汉

    我的保定,你的诺丁汉

    故乡与作家,游离胶着,剪不断,理还乱。然而,离开故乡,反观故乡,回归故乡,似乎又是文学创作所必取之径。黑马此书,以故乡为主题,收入其所作乡愁随笔及其所译劳伦斯有关其故乡诺丁汉的散文多篇;回忆保定老城里成长的人情世故,译介英伦小镇诺丁汉中的爱恨离愁,于宁静恬淡中寄寓深沉情思,在理智与感情之间寻觅自己的心灵故乡。在文化消费异军突起的当下,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相信唯有不忘初心,铭记自己方寸间最为瑰丽的风景,方能走得更远。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当代著名作家朱鸿的一部关于关中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2009年2月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约20万字,共收录36篇文章,分为两辑,其一是《关中踏梦》,其二是《长安论》。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热门推荐
  • 转运婚宠:异能小妻带回家

    转运婚宠:异能小妻带回家

    一场算计,让她背上了一个“谁碰上谁倒霉”的臭名声,可他却知“倒霉”而上!聂心悦吓唬他:“你不怕吗?谁碰上谁倒霉哦~”而他却说,“好巧,有人给我算过,谁碰上我谁就很幸运。”
  • 地狱暗行者

    地狱暗行者

    他,经历了十万人的厮杀,成为了地狱暗行者的首领,一言定生死,一言决定他人的命运。他却有双重人格,一个是正常的一面,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憨态可掬!另一个,则是地狱煞星,恶鬼修罗,一旦出现,必将血流千里,让得天地失色!如若有不长眼的触之逆鳞,其将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 重生之捕嫁君妃

    重生之捕嫁君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草包大小姐,脑子里多了原主前世今生的记忆,原以为可以浑个风声水起,谁知道跌落谷底。既然玩不了宅斗宫斗,那就带着包子种种田抓抓贼,可有孩子他爹却不同意……
  • 魅祸重生:千金是恶魔

    魅祸重生:千金是恶魔

    她是高门千金,未出生就陷入阴谋;祖父漠视,祖母算计,最终惨死在实验台上。惊喜重生,她定要揪出幕后的罪魁祸首。祖母伪善,她就撕下她虚伪的脸皮;长辈贪婪,她就将人捧到高处再狠狠摔地;堂姐恶毒,她就让她与渣男凑对,人人厌恶。任魑魅魍魉出没,她自翻手风卷,覆手云动,阴谋一一破除,才发觉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古武、天庭、地府、造神。传说中的世界一一登场。只是上辈子早夭的小叔,这辈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然还越过祖父母成为她的监护人,监守自盗,企图把她叼进了狼窝。[PS,本文双C,1对1宠文,身心干净。男强女强,非禁忌。]
  • 农家贵女

    农家贵女

    重生到农家,爹死娘嫁人,日子很艰难,文瑾都不怕,种田采摘加经商,致富道路有办法!遇良人,甜甜蜜蜜好生活!
  • 祸害娱乐圈

    祸害娱乐圈

    他曾在高楼之上饮酒诗百篇他也曾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这是一个在娱乐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娱乐圈美(没)好的故事ps:君子和而不同,不喜勿喷。新书:《我跨界而来》已上传!!!
  •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1850年,时年62岁的大叔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巨著《附录与补遗》,这部著作给大叔带来了世界性声誉,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不得志和默默无闻。《人生的智慧》即摘自此书,但其实也独立成书。在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典藏版)西方经典文库系列》中,大叔放弃他一贯坚持的唯意志论的悲观哲学,而采用优雅的文体、简洁的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书中,大叔完全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诸如成功、金钱、名利、健康,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因而很适合大众阅读。大叔采用平易近人的论述方式,用深刻的思想利剑刺穿那繁杂纷纭、百口莫辩的复杂世俗和人间世惰,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明、透彻。
  • 必知的战机舰艇

    必知的战机舰艇

    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
  • 妃你不可:至尊殿下深深宠

    妃你不可:至尊殿下深深宠

    一不小心来到了齐国,又一不小心的遇上了北齐第一帅哥高长恭,大摇大摆的住进了兰陵王府。不过她可不能白吃白喝,所以她找到了在齐国的第一份工作,红娘!呦,这不是小衍嘛,今天来找本姑娘所为何事?你不是认识如雪吗,所以想请你帮个忙;呦,斛律将军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你不是认识蓉儿吗,想请你帮个忙···红娘这个工作,真是一本万利啊,正当她数钱数到手软的时候,却发现这北齐第一帅哥最近总是黑着脸,这是怎么啦?问他还傲娇的不说,那就只能哄哄啦,谁让咱吃别人的,喝别人的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秋瑾新传

    秋瑾新传

    秋瑾居京是她脱离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开端。阅读新书新报、结交各种社会人士,使她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的解放,必须从兴办女学、启迪女智开始,她的赴日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离湘赴京八国联军之役,以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条锁链,也是他们残酷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