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5300000014

第14章 与于襄阳书

【名篇鉴赏】

于襄阳名頔(dí),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九月以工部尚书为山东道节度使。由于做过襄阳大都督,故称于襄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秋冬之际,韩愈被任命署理国子监四门博士,正式在京师做官。博士职乃是闲官,地位不高,很难施展抱负,为此,他给于襄阳写信请求引荐。此信以士欲进身扬名、建立功业须前辈援引,而前辈之功业盛名又须有为的后继者为之传扬为论点,入情入理。【经典句章】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成语:赫赫之光。)【原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译文】

七月三日,将士郎署理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将书信呈给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盛名而显赫于当世的,没有不是依靠享有天下声望的前辈为他做先导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流传美名、照耀后世的,也没有不是依靠享有天下声望的后辈给他支持称颂的。没有人为后辈做先导引荐,那后辈人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能显赫于当世;没有人做前辈的后继,那前辈即使有丰功伟绩也不会流传名声。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等待,然而千百年才相遇一次。难道是上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下面没有可以推荐的人吗?为何他们互相期待帮助的心情如此殷切,而相遇的机会又那样稀少呢?原因是居于下位的人仗着他的才能不肯请求上司推荐,居于上面的人凭着他们的地位又不肯照顾他下面的人。所以才高的人多为不得志而忧愁,而地位显要的人也不能留传显赫的名声。这两种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曾去请求,不能说上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不曾去寻求,不能说下面没有可以推荐的人,我韩愈自己说这些话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未曾冒昧地把这些话告诉别人。【原文】

侧闻阁下报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惟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士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译文】

我听说您具有非常的才干,立身与操行全都卓然不凡,道德端正而处世务实,进退有度而不随世俗,对文武官员视其才能而任用。难道我所说的先达之士就是您吗?然而还不曾听说有什么后进之士,被您所欣赏而承蒙您以礼相待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未曾得到吗?还是您有志于建功立业,将精力专注于报答君主,因而即便遇到合适的后进之士,也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呢?为什么本应听到您礼遇、引荐后进之士的事,却长期没有听到呢?

我尽管才能低下,但对自己要求从来不敢落在一般人的后面。您要寻求的人才不是还未得到吗?古人说:“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正为着每天的柴米和雇用仆役、租赁的费用着急,这些只不过花费您一顿饭的费用就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在于建功立业,精力全用于报答君主,即便遇到了合适的后进之士,也没有空闲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韩愈所能知道的了。世上那些器量狭小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谈论这些话,心胸坦白、光明正大的人,又不能听我的话,那么我的命运确实应当困厄了!谨献上以前写的文章十八篇,如蒙赐阅览,就可以完全知道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同类推荐
  •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作为四川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作家,我生在仪陇,长在仪陇,对于家乡的文学视野基本是全景式的。但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一直浸沉于通讯与报告文学之中。对于散文,却从未想着去染指。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

    文学理论建设对当前中国文艺学界来说是一个迫切而又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本书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近年杨春时提出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知识形态纳入同一个问题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介入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问题的思考,并展开由之而产生的相关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直接探讨。作者认为,主体性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都不足以对文学理论中的全部问题作出解答,对文学的本质也无法作出完整的阐释。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应该遵循和符合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的;在此目的论视野下,才能更为合理地进行流动的、多样的同时也是时代性的主体性的建构。
热门推荐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最终的网游

    最终的网游

    而立之年,再回网游,江湖依在,风起云涌。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 盛宠之一品医妃

    盛宠之一品医妃

    弘昌九年,南梁皇凤祀礼因喋血心疾驾崩。太子凤远珄登基,改年号永兴,立正妃宿帛言为后,封号温禄。永兴二年,正月初,皇帝凤远珄为巩固皇室与千古门第风门联系,以皇后之礼迎风门嫡长女风纱月为妃,封为月妃。彼时,风纱月已身怀六甲。腹中胎儿,自不是凤远珄血脉,于是,太后不允,朝臣不赞同,凤远珄听之视而不见,躁动之人见帝王威严,遂不再异议。三月,月妃诞下一女,帝为之取名云浅,赐字清寒……
  • 平淡种田文

    平淡种田文

    重活一世觉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也是一种平淡的幸福。但是现实却并不那么如人意。
  • 来时路既然

    来时路既然

    回首来时路,来时路既然;去路变来路,再去可逆转?
  • 白墨书

    白墨书

    错综杂乱的故事,或长或短,活美或差,只是平淡的,朦胧的生活故事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中国民间素有神鬼文化传统,却是见神就拜,无门户之见,这也使得鬼神不分,故本书系即分设《鬼》《神》《仙》《妖》《怪》《精》六题,一题一书,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精怪神仙分别列传,界定门类,爬梳各种文艺作品及民俗现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民间精神世界。《怪》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洪荒吞天鼠

    洪荒吞天鼠

    当一只吞天鼠觉醒时,这个洪荒将天崩地裂。当三千大道结合,鸿蒙又将如何异变?吞噬血脉,吞噬法则大道,成就万古不朽的逍遥至道!某日圣人大战,黄小妖道:“鸿钧,让他们打吧,洪荒破了,不是还有我的宇宙嘛!”
  • 读《庄子》,悟管理

    读《庄子》,悟管理

    本书避开了以往管理类书籍的那种教科书式的讲解,不谈深奥的理论,从管理的角度,轻轻松松解读《庄子》中的故事,将故事与现代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庄子》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管理大师们用几页甚至几十页才能讲清的大道理。本书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管理知识,感受到管理的快乐,并从中领悟到管理的真谛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