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5300000024

第24章 驳复仇议

【名篇鉴赏】

这是柳宗元在礼部员外郎任上写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是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作,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驳论有力。徐元庆为父报仇,杀了人,然后到官府自首。对于这样一个案例,陈子昂提出了杀人犯法,应处死罪,而报父仇却合于礼义,应予表彰的处理意见。柳宗元在文章中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这不但赏罚不明,而且自相矛盾,指出徐元庆报杀父之仇的行为既合于礼义,又合于法律,应予充分肯定。虽然文章的主旨是要说明封建主义的礼义和封建主义的法律的一致性,但在吏治腐败、冤狱难申的封建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经典句章】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原文】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圭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译文】

臣从记载上看到天后在位的时候,有个同州下圭人叫徐元庆的,父亲徐爽被县吏赵师韫杀害,终于能够亲手杀死父亲的仇人,然后自缚其身,投案认罪。当时谏臣陈子昂提出建议:主张将他处以死刑,而后在他家乡予以表彰;并且请求将这一案例载入律令,永远列为国家法典。臣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

我听说“礼”的根本作用,是用以防止暴乱。按照“礼”来说不许残害虐杀,凡是做儿子的不应复仇,而复仇的要处以死刑而不能赦免。“刑”的根本作用,也是用以防止“暴乱”,按照“刑”的规定不许残害虐杀。凡是做官的,杀害无辜之人,要处以死刑而不能赦免。“礼”与“刑”的本质相同,而具体运用的对象和方法却不一样,表彰和惩处是不能同时运用到一件事情上的。惩办应当表彰的,这就叫滥杀,是严重亵渎刑法的尊严啊!表彰那应该惩处的,这就叫错赏,是严重破坏礼仪的规范啊!如果以这种做法来宣示天下百姓,传给后代子孙,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弄不清前进方向了,避免祸患的人就不知怎么处世了,用这个建议来作为国家的法典,行吗?【原文】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以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译文】

圣人的原则是彻底弄清事理以决定赏罚,根据情由来正确地加以赞扬或贬斥,统一于一个标准而已。假使调查审理了事情的真假,辨明了它的是非,研究了事情的发生而探求它的起因,那么“刑”与“礼”的运用,就能明确地加以区别了。为什么呢?假如元庆的父亲没有犯下违背国法的罪行,师韫对他的诛戮,只是因为个人之间的怨恨,施展他当官的威风,对无辜的人加以迫害;州里的长官不去追究他的罪行,刑部的官员不去加以责问,上下都蒙骗包庇,冤屈的呼叫充耳不闻;而元庆能够认为和杀父的仇人一起活着为耻辱,以为身带武器时刻准备报仇是合乎礼义,想方设法,来刺穿仇人的胸膛,正直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即使丧命也不遗憾,这正是遵守礼而实行义啊。执政的官员应该惭愧,向元庆道歉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去处死他呢?或许元庆的父亲,确实有罪,师韫对他的诛戮,不违背国法。这就不是死在官吏的手中,而是死于国法啊。国法难道可以仇视吗?仇视天子的法令,而杀害奉行法令的官吏,是凶顽蛮横、犯上作乱啊。逮捕他并处以死刑,正是用以明正国法,又怎么能表彰他呢?

而且陈子昂的议状中说:“人必定会有儿子,儿子也必定有双亲,因为爱自己的双亲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状态谁来解救呢?”这是太不明白“礼”了。“礼”所说的仇,是怀着冤屈悲痛而无处申诉啊,不是指的犯罪违法,陷于死刑之中。若说:“他杀了人,我就杀死他。”不去评断是非,不过是欺负孤单力弱的人罢了。这违反经典、背离圣人的教诲不是太过分了吗?《周礼》说:“调人的职务就是负责处理人们之间的怨仇的。凡是杀人而符合义的,便命令死者亲属不许报仇,假如报仇就处死。有为报复而杀人的,全国的人都仇视他!”又怎么会发生因爱自己的父母而互相仇杀的事呢?《春秋·公羊传》说:“父亲罪不当诛而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罪当该死,儿子报仇,这是会引起不断地互相仇杀的行为,虽然报了仇但却消除不了祸害。”现在如果能采取上述原则来审断双方的相杀,就符合礼了。

况且不忘父仇,是孝;不惜一死,是义。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规定,尽了孝道并为义而赴死,这一定是个通达事理而明白道义的人。通达事礼明白道义的人,难道他会把王法看做仇敌吗?陈子昂反而主张把他处死,亵渎了刑法,败坏了礼义,它不能列为国家法典,是十分清楚的。

请求把我的议状,附于律令之后。有审理这类案件的,不应当按照以前陈子昂的意见去做。谨对此提出上述建议。

同类推荐
  • 深入浅出细品慢读三国演义

    深入浅出细品慢读三国演义

    与其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智谋全书。在任何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或深入浅出地需要用到一些智谋。战争的胜利往往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不过最根本的因素还要回归到人的因素。于是,如何做人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张易山编著的《深入浅出细品慢读三国演义》结合《三国演义》的故事,将其中的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自己的女王,再当别人的公主。这是一本关于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职业的女性,如果寻找独特生命意义的书。有几千年前的妇好、赵飞燕,有地球另一端的香奈儿、简·奥斯丁,还有科学家居里夫人、艺术家蒋英、新凤霞……这些有故事的女人,横跨千年时空,跨越地球纬度,浓缩在一篇篇文章中,与你四目相对、灵魂对话。真正优秀的女子,必定既温柔又坚强。所有经历的低谷、绝望,禁受的无礼、冷遇,抵御的迷茫、慌张,最终会化为筋肉骨血,成为参透生命意义的力量。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热门推荐
  • 清异录

    清异录

    卿上是一位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四海为家的除妖师,一路打怪升级捡装备,好不快活。做人没负担,一人吃饱全家饿不着,卿上是美滋滋的靠在树枝上,一条长腿晃悠悠的荡在空中......“娘子,今晚我们吃什么?”卿上的腿僵在空中,口中的尾巴草被她咬断,随后凶巴巴地道:“吃吃吃,一天到晚你就知道吃!”这么说着,身子却轻轻飘下,一副大爷模样:“走,打点野妖去!”
  • 吾即罪恶

    吾即罪恶

    这个世界上不乏罪恶:小偷、娼妓、杀人犯……把他们抓进监狱就可以了?我们总是在惩治犯了罪的人,那么,谁来惩治罪恶本身呢?(我想我的这个故事大概会有别于网络小说吧,以此故事,致敬东野圭吾先生。)
  •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黑色的雕花马克杯随意的呆在桌子的一角,冒着暖暖的热气,散发着淡淡的香甜。褐色的液体上漂浮着一圈泡泡,呼啦呼啦的消失在杯沿上,融入香甜水汽里。散落满桌的书籍,狼狈的向主人抗议。小小的包装袋上,醒目的印着一句广告词:早晨来杯咖啡,让你头脑清醒,精神振作,给你一天好的开始。
  • 茅盾经典

    茅盾经典

    茅盾的散文从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出发,但并不仅止于书写自我,而是通过“风景”的发现,将主观情感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在描摹世相、记叙人情的同时,反映时代,超越时代。其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折射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篇幅虽短,但内涵深广,艺术特色鲜明。
  • 总裁的复仇妻

    总裁的复仇妻

    利曜南生为朱氏金控王国的母系继承人,却敌不过一名凭空冒出来的嫡系“女”继承者。他绝不容多年苦心孤诣,将已掌控过半的金控王国,如此轻而易举,拱手让与一名弱女子!在谜底未揭晓前,他将以追求者的面貌,诱惑还不知情的“她”,成为他的掌中之物……平凡如她,当真爱来临,纪欣桐第一个反应是怯步。利曜南是天之骄子,是众人眼中的明星,他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两种人。但当自己的身世逐步被揭露,夺走原属于他的光芒,她逐渐看到他扭曲的内心──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明白,只要是他想要的,她愿意全都给他……
  • 真凶之谜

    真凶之谜

    午夜铃声夜已深,风正凉,除了偶尔掠过的汽车马达轰鸣声和急匆匆的脚步声之外,只剩下漫无边际的寂静。忽然,一阵电话铃声遽然响起,惊醒了睡梦中的杨东昌。杨东昌拿起电话,叫了两声,无人应答,线路是通的,对方却不说话。“谁呀?有事请说话。”杨东昌索性坐了起来,一只手拿着话筒,一只手拧开了台灯开关。“嘿嘿。”静默片刻后,听筒里忽地传来几声冷笑,接着是一个男声压低嗓门说了“遗失”、“找到”、“等待”、“到来”等几个无法连贯的单词后,电话“咔嚓”一声挂断了。
  • 小可爱恋恋不忘

    小可爱恋恋不忘

    “白小小,你知道吗?你喜欢的男人从来没有喜欢过你,和你在一起不过是为了夺得慕景寒的一切。而你呢?居然这么笨把一个爱你的男人弄的这样一个下场。哈哈哈……”白小小看着面前为了自己挡刀的男人,脑子里还是刚刚这个男人说的话:“你是我丢了性命也想要保护的人,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好好活着,我永远爱你。……小小。”白小小:亲爱的姐姐这一次我会好好加油,活成你的噩梦。……慕景寒这一次让我保护你好嘛?
  • 房伟小说二题

    房伟小说二题

    我想起马波,起因是那次冬天返乡。父亲告诉我,马波的父母,晓得我回来了。我和马波从小要好。他们让我有空去劝劝马波。父亲的掌心缓缓地转动着两颗青绿色健身球。我和马波是同学。马波高中时成绩很不错,和我差不多,都是工厂学校的尖子生。后来,我考上扬州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学当专职辅导员。马波考上省城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聊城,成了中学历史教师。马波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打网络游戏,钻进民国史的故纸堆。他吵着考研究生,被父母阻止了。马波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双下岗。老爸开出租车,老妈在饭店帮佣。后来,老妈还得了哮喘病。家里依赖马波那份稳定薪水。
  • 天阿降临

    天阿降临

    楚君归,本是盛唐王朝以禁法培育的绝秘实验体,试图创造出能够征战星海任何角落的深空战士。然而在一次意外中,他脱离实验基地,破除限制,得到独立人格。自此在这星际开拓的大时代中,他征战八方,踏尽星河,终为人类开启全新时代。
  •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7年已经十个年头了。本书汇集了作者1999~2017年关于金融危机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间,作者对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过一些重要预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预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后来爆发的美国与国际金融危机;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曾经预言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