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4300000321

第321章 山雨欲来

朝廷的圣旨送达龙山大营。

听说李弘迁升为行镇北将军,平亭侯,持节钺,督并州、河东、河内三地兵事,节制三地十万大军,众将纷纷来贺。然而李弘一点喜色都没有,反而忧心忡忡的。天子突然重用,其用意不言而喻,但放开京师的皇统之争不说,仅平叛御边的重任,自己就难以承受,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众将恭喜完李弘,接着就恭喜鲜于辅。鲜于辅迁升为护匈奴中郎将,关内侯,大家心服口服。早些时候,许多将领都为鲜于辅受封太轻而抱不平。在军中,鲜于辅是仅次于李弘的大军统帅,声望很高。翼城大战的直接指挥者,其实就是鲜于辅;李弘奉旨到洛阳后,大军也一直由鲜于辅统领;青石岸的阻击大战,也是鲜于辅指挥的,所以论功绩,鲜于辅足够做个将军,但由于大军统帅李弘屡遭朝廷的排挤和打压,他自然也受到牵连,一直未能受到重用。这次天子总算开恩,授他以看护南匈奴的重任,也算是恩宠有加了,但他没有什么喜色,他看出了其中的危机。

李弘受到重用,不是因为他的功绩和能力,而是因为天子的需要。从天子封李弘为代理的镇北将军就能看得出来,天子并不放心李弘,更没有授其完整的镇北将军之权。依照旧例,镇北将军部是督并、幽、冀三州兵事,但天子却把他改为一州两郡,而且还是京畿的两郡,目的显然是要利用李弘的大军威慑洛阳的权臣。这是把李弘放到了浪尖顶上,无论李弘成败与否,将来都要跌进浪谷。如果李弘倒了,做为李弘的部下,无论官职有多大,无论后台多硬,都要受到连累。这种事,历朝历代,太多了。

假如李弘还是那个讨虏将军,还是带着大军南征北战,四下征伐,反而没事,因为他还没有陷进朝廷的权力漩涡,他还游离在权力纷争之外,但天子随便一道圣旨,就把他拉进了这个有去无回的漩涡里。现在李弘做的事没有变,他还是带着大军在四下征伐,但仅仅因为他换了一个官职,坐到了行镇北将军的位子上,职掌一州三郡的兵事,他就再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夫,而是一个深陷权力斗争的权臣了。

鲜于辅出西河,徐荣镇雁门,麴义下河内,三将各奔东西,李弘的大军随即被一分为四。表面上看上去,李弘掌控的军队数量和地域都很大,权力也很大,但一旦战事平定,皇权稳定,李弘的作用也就完了,这时只要天子一道圣旨,李弘就被架空。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在李弘得势的时候,天子会封赏李弘的部下,各方权势也会为了各自的利益百般拉拢分裂李弘的部下,以图削弱李弘的力量,但如果李弘倒了,无论是天子也好,各方权势也好,都会逐步剪除李弘的故吏子弟,就算你是一方重镇也无法幸免,试问,那时谁会相信你的忠诚?那时就是墙倒众人推了,尤其是出卖故主的人,下场更惨,谁都不会放过一个卑鄙无耻之徒。所以大家心里都有算,鲜于辅、徐荣、麴义三人各自拿着圣旨,心里沉甸甸的。从受李弘节制那一天起,几个人的命运就被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谁都离不开谁,因为李弘牵扯到皇统之争,因为他们的头上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天子。

自古以来,凡被扯进皇统之争的权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李弘很歉疚地看着三人,勉强笑道:“我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你们……”

“子民,这不怪你,你也是身不由己啊。”鲜于辅摇手打断他的话,安慰道:“我们几个也是身不由己,只能听天由命了。”

徐荣神色平和,慢吞吞地说道:“身为大汉臣民,当为大汉出力,当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无可厚非,只要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大汉国,我们就无愧于心,至于是生是死,那是上天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

麴义大笑,指着徐荣道:“子烈兄说得好。人难免一死,只要生前无愧于大汉国,死就死了,怕他什么?”

李弘很感动,笑道:“那就不说了。既然做了镇北将军,我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收复北方四郡。如果能夺回失去的疆土,死了也就没什么遗憾。”

“将军好豪气。”麴义笑道,“那分兵一事……”

“暂不考虑。”李弘说道,“招抚黄巾军的事如果不能定下来,我们就不能分兵。我会上书陛下,详细说明理由。”

===

李弘随即喊来筱岚,让她拟写奏章。

李弘认为,如今太原郡的黄巾军张燕部势力很大,上党郡的黄巾军杨凤部还可以北上支援,所以如果立即动用武力平叛,就需要足够的军队和一定的时间,以求一战而定,彻底消灭叛军,永绝后患,但这样一来,陛下的分兵之议暂时就不能执行。

另外,大军自薄落谷大战后,一直北上追敌,没有整军休息的时间,将士们非常疲劳,而所征募的鲜卑俘虏也没有很好的训练,其忠诚和士气令人担忧。如果三位大人带着这样的铁骑出战,非但没有战斗力,恐怕还会生出意外。尤其是麴义大人的南下之军,如果胡兵在河内叛乱,则京师危矣。

李弘建议陛下由北军抽调部分精兵北渡黄河,会合河内的郡国兵,共同平定黑山黄巾,以求暂时稳定京畿局势。

===

李弘的招抚黄巾军之议在洛阳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弘在奏章中说,目前黄巾军大帅张燕部在黄巾军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如果能招抚,不但可以分裂黄巾军,给各地黄巾军以沉重的打击,而且还可以为朝廷节约巨额军资。

黄巾军受抚之后,其几十万军队可以精简,然后让他们在并州实行军屯。一来可以安置黄巾军士兵,二来黄巾军士兵可以就近参加御边作战,三来可以给边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四来可以解决边军的粮草自给问题。有了这些强有力的保障,将来大军不但可以收复北方四郡,还可以出击塞外,远击胡虏,为陛下建下万世功业。

另外,黄巾军受抚之后,滞留在太行山的百万流民就会随之下山。把流民问题解决了,叛军的兵源和叛乱的根由也就消失了,所以安抚流民是招抚黄巾军的重中之重。李弘在奏章中提出了垦地屯田的安抚办法。他说太原和上党两郡地广人稀,正好适合重开垦地屯田之策,以强边御敌。

尚书台最早看到李弘的奏章,皇甫嵩和卢植又惊又喜,连夜觐见天子。天子听完两人的解释之后,对其中的节约军资和建功立业非常感兴趣。现在大司农府没钱,军资全靠少府出钱贴补,所以节约军资其实也就是替天子省了钱。至于建下举世功业,那当然是天子最高兴的事了。他仔细看了两遍李弘的奏章,笑着问道:“诸卿不是说李弘是个蛮子嘛,朕看他很有学识吗?你们认为李弘此议如何?”

皇甫嵩说:“陛下,如今幽州已失,张举张纯的叛军正在大举进攻冀州,当务之急是要把张燕的黄巾军拖在并州,以防他们携手祸乱中原。另外,如果此时在两州同时开战,朝廷的确无法承受巨额的军资开支,因此,行镇北将军之议非常及时,正好可以解去朝廷的燃眉之急。”

天子一听有点紧张,急忙追问道:“蚁贼打到河间国了?”天子在河间国置有大量的田产和豪宅,所以他非常担心。

卢植说:“陛下,幽州军队正在河间国高阳城一带坚守,叛军尚未打到河间国腹地,但他们有可能直接南下,攻打安平国的信都城。”

“刘虞呢?刘虞可赶到信都城了?”

“刘大人正在信都城集结军队,目前冀州渤海郡、清河国的三千兵马已经陆续赶到信都城,而青州校尉邹靖带着济南国、平原郡的五千兵马正在路上,这几天就可以到了。”

天子一听,吁了一口气。

“陛下,那并州的事……”

“明日朝议之后,不论三公九卿如何言论,尚书台立即下旨,速令招抚。”

朝堂上,三公九卿突闻天子要招抚黄巾蚁贼,果然大乱,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大汉国几十年来,无论在西疆还是在中原,对叛乱者实行的都是剿杀之策,也只有前太尉张温跑到西凉后,实在无力平叛了才想出个招抚之策。当时李弘做为张温的下属,还到金城郡做了一回招抚使,但最后事实证明这办法没用,只能让叛乱者更加嚣张,更加有恃无恐。

太尉崔烈和司徒许相等一帮大臣反对得很激烈。

他们认为张燕的主动受抚是有目的的。如果张燕提出一系列的让朝廷无法接受的条件,招抚的事情就要一拖再拖。只要拖到十月,谷物成熟了,蚁贼就有粮食。那时假如张燕突然不愿受抚了,举兵再叛,事情就复杂了。而且,张燕即使受抚了,黄巾军即使屯田了,但贼就是贼,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他们随时可能叛乱,这是不是养虎为患啦?

安置太行山上的百万流民垦地屯田,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但这三到五年里,朝廷至少需要支出上百亿的钱财予以扶持,朝廷哪来这笔钱?这钱比平叛所需多上数倍,远不如速速平叛。朝廷花费百亿钱财垦地屯田,但最后受益最大的是谁?是张燕和他的黄巾军。张燕在屯田成功之后,其实力雄厚羽翼丰满,假如再次举兵作乱,谁去节制他?李弘避重就轻,只谈屯田的好处,却绝口不谈屯田的危害,显然是在欺君罔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招抚黄巾军之事由谁主持?招抚黄巾军和安抚流民其实是一件事,谁主持谁就要职掌并州军政,否则无法谈。大臣们当然不愿意让行镇北将军主掌并州军政,那李弘对大汉国而言就更危险了。但招抚黄巾军,必须要有李弘这样的悍将做后盾,否则,黄巾军也不会理睬朝廷的招抚。然而,现今李弘位列上卿,大汉国有几人能指挥?放眼朝堂之上,有哪个三公九卿愿意去做这件千辛万苦吃力不讨好的事?

所以凡反对招抚之议的大臣都认为,现在正是剿杀叛军的最佳时机,绝对不能错过。李弘是脑子坏了,什么都不懂,所以才中了蚁贼张燕的缓兵之计。大臣们建议陛下,再次下旨,严令李弘速速平叛,尽早北上幽州。

就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之际,大将军何进出列奏道:“陛下,为了拖住张燕的叛军东上常山,还是先招抚吧。张燕不能到冀州会合幽州叛军,就能极大地缓解冀州的危急形势,而幽州叛军失去强有力的支援,继续南下的可能就不大。另外,镇北将军的大军连番大战,将士疲惫不堪,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蓄积力量。”

“不论张燕的主动受抚是不是缓兵之计,对我们都没有损失。一旦到了十月,张燕如果再反,他就是自寻死路,到时已经恢复元气的镇北大军,定能以雷霆一击,将叛军彻底歼灭。”

大将军何进需要的就是时间,他巴不得李弘和张燕在并州慢慢折腾,折腾的时间越长越好。

招抚不成功,双方就要打,平叛的时间就要拖得很长。招抚成功了,那就更好了,那么多黄巾军在并州屯田,李弘势必要派驻大军看护,以防黄巾军叛乱,如此一来,李弘就是想奉旨南下,他也要权衡再三了。另外,在并州垦地屯田所需要的钱财朝廷肯定支付不起,时间一久,黄巾军看不到朝廷招抚的诚意,而是在蓄意欺骗他们,定会再度叛乱。

“哈哈……”何进想到李弘带着大军四处平叛的狼狈样子,嘴都笑开了。只要李弘在北疆忙得焦头烂额,他就无力南顾,那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就很充裕了。

司徒崔烈问道:“大将军,那如果张燕不反呢?”

何进大笑,说道:“那就垦地屯田啊。行镇北将军之议,于国于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嘛。”

“那钱呢?”崔烈接着追问道。

何进双手一摊,说道:“先招抚嘛,为什么要想那么远?先把张燕拖住再说。”

“那谁去招抚?”

“当然是行镇北将军了。”

“那谁去安抚流民?”

“当然是并州刺史张懿张大人了。”何进说道,“他是并州刺史,非他莫属。”

“张懿?”崔烈瞪大眼睛说道,“行镇北将军会听他的?一件事让两个大臣干,这事能干成吗?”

何进双眼一翻,不做声了。他希望张懿和李弘最好马上闹翻,那样,他就有机会了。

===

天子不理大臣们的反对,下旨让行镇北将军李弘负责招抚黄巾军,让并州刺史张懿负责安抚流民。

这圣旨刚刚送出,李弘的奏章又到了。

天子一看就不高兴了。这才封你个行镇北将军,你就不听朕的话了,这还得了?

皇甫嵩笑着劝谏道:“陛下,如今并州暂无战事,慢一步调兵也没有什么关系。李将军的当心很有道理,陛下请想一想,假如两万铁骑在河内闹起来,那京畿之地可就危在旦夕了。”

天子吓了一跳,随即改变主意,让大将军何进派兵上河内平叛。何进接旨后,立即让北军中侯刘表,侍御史袁绍统领越骑营渡河北上。

===

李弘接旨后,大喜,立即通知了张燕,双方随即约定在大龙山建营商谈。

几天后,并州刺史张懿从雁门关赶到了龙山大营。张懿四十多岁,身体单薄,白面长须,举止优雅。此人学识不凡,为人正直,在并州为官多年,口碑不错。张懿很仇视黄巾军,他认为大汉国之所以有今日之衰,主要就是因为黄巾军举旗叛乱,四处烧杀掳掠。所以他初见李弘,马上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他说自己要上书陛下,拒绝招抚黄巾军。

李弘心想这更好,我正愁着怎么一脚把你踢开呢。

再次见到张白骑和黄庭,李弘非常兴奋,他拉着两人的手,笑道:“去年,两位说要回太行山耕地种菜,干的怎么样?”

黄庭不好意思地说道:“还种菜呢?我们一回到太行山,就被大帅逼着做事去了,连颗草都没种。”

李弘大笑,说道:“这次谈成了,我送你一块地,专门让你种菜。”

张白骑握着李弘的手,感动地说了声,“谢谢!”

李弘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认真地说道:“这次不管有多难,我们一定要谈成,否则,我就待在太原,那里都不去。”

双方第一天商谈就吵了起来。

并州刺史张懿本来就不想谈,他看到黄庭和他有板有眼地说着土地的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两人一言不和,随即大吵起来。

李弘大怒,立即命令庞德带人把张懿押到大营关了起来。

“在这里,谁的官最大?”李弘看看张懿带来的一帮并州刺史府掾史,冷声问道。

一个二十四五岁,长相清雅,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下官并州府别驾从事唐放唐牧云。”

“那你接着谈,如果再蓄意挑衅,我一刀砍了你。”

===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博览4

    世界历史博览4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N道贩子康采恩

    N道贩子康采恩

    汉唐有我的商店,宋明有我的商船,春秋与三国更是有我的军队!你问我一个商人要军队做什么?岂不知:下贾贾粮、中贾贾丝、上贾贾国。且看康采恩如何打造一个时空贸易帝国?!
  • 三国狼烟行

    三国狼烟行

    风雨飘摇东汉末,狼烟四起三国时!收猛将,纳谋士,娶美人!
  •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华书目报进行重磅推荐。精选中外宫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规、骇人听闻、曲折离奇的奇案,还原案件经过,在现有有限史料基础上,力争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参考资料有限,为防止主观臆断,本书会将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现。对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嫔、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绍,并简介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图片和链接。
  • 称霸原始兵王

    称霸原始兵王

    一代狂兵误入原始社会,凭着超强IQ,正义和武力。做美食,造武器,战猛兽,抢领地。带领部落在满是危机四伏的原始寻求生机。
热门推荐
  • 黄金法眼

    黄金法眼

    莫立明本是拍卖公司的一名小小职员,一次意外却使他拥有了一双神奇的法眼,随着眼睛法力的提升,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越来越大,透视环视、移转物体、看透过去、预知未来……无所不能。从此,鉴宝,赌石,看病,破案,游刃有余;邻家少女,市长千金,天使护士,妙龄警花,接踵而至。拥有了法眼异能的莫立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发财泡妞两不误的彪悍人生!
  • 嫡女毒妻

    嫡女毒妻

    她,本是无忧无虑的将军府嫡小姐,年仅五岁便遭逢生母惨死。母亲一句遗言,锁了她的心,封了她的情,小小孩童冷如寒冰。从此祖母嫌恶渣爹不理继母包藏祸心,异母弟妹更是视她为奴仆。可怜堂堂嫡出大小姐竟连得势丫鬟都不如。求自保,暗习毒经,斗祖母斗继母斗弟妹斗奴仆役……斗斗不息,她想要的只是不被打扰的生活。一朝被逼出阁,她还得斗丈夫公婆斗大伯子小叔子斗妯娌……他,继王妃所出王府三爷,自小被隔母兄长暗害已成家常便饭,险度十六载已是奇迹。本欲以病脱身,却得冲喜新娘,这个冷若冰霜的新娘子很有意思……三爷从此找到了人生新目标……腹黑男VS冰霜女,到底谁丢了谁的心?斗斗不息,谁才是笑到最后之人?
  • 不死战帝

    不死战帝

    灵源国中,每座城都建有战灵殿,一名身份卑微的贱民少年,因为无意中融入了一枚蕴含天地造化的神秘玉佩,从此鲤鱼跃龙门,武道崛起,征服三千界!
  • 北宋佞难当

    北宋佞难当

    这是一个发生在北宋赵祯年间的故事,路小娄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三好’青年却意外穿越到了这里,为了完成原本“吃好、喝好、玩好”的三好愿望,路小娄开始了新的‘平凡’之路。做唐宋九大家?太累、不干;跟包青天唱“智斗”?算了,怕死;跟回鹘、大理、辽、西夏、吐蕃搞贸易?那个……骆驼和马怎么骑?总之,伟人说的好:困难是有的,就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不过路小娄的心思还是挺灵光。人生迷茫了?就去人多的地方转转,哪里人多就去哪儿,准没错。
  • 是爱的幻想曲

    是爱的幻想曲

    喜欢一个人是缘分,被一个人喜欢也是缘分,而两个人相爱,不只是缘分,而是命运的安排……
  • 沈君眉

    沈君眉

    我很傻,可傻人总有傻福嘛!要不现在怎么会流行包子脸,也成了可爱的代表呢......咳咳(小小自恋一下,毕竟像我这么可爱的人已经不多了)哈哈哈.....然后像我那么可爱的人就架空穿越了,然后既来之则安之就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8年这段感情来的轰轰烈烈,未死在沙场上,未死在蛊毒下,未死在流言里,最后却死在了那2年的安详乐世中。10年,我用一生换他安好,重生这一回,只为亲口对他说一句话……佛说若无相欠,怎会相恋,可我宁愿我们未曾相见便无相欠
  • 静态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静态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也是一位写作者的基本功的体现。
  • 武苍神尊

    武苍神尊

    他本为武苍神州的帝尊,却被最亲的朋友背叛,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上一世的沉稳成就了这一世的耐心,龙血神脉,傲世苍穹,震慑乾坤,天下无双!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古武世界的寄客

    古武世界的寄客

    世界初成之时,万物已现,而规则未生。无法于力学、电磁、原子等层面解释一切现象,万事万物依托于道之玄妙而成。没有严谨的规则,也就令智慧生物有机可寻,武道与修行随之而生。道寄于武,武源于悟。这是一个寄身古武世界的少年的故事PS:人人的简介都写得这么帅,我也来扯几句……( ̄_ ̄)独在异乡是为客,寄于江湖可奈何?昂首万丈苍穹天意莫测,置身茫茫红尘善恶难分。古来是非人难辨,但求不愧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