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300000004

第4章 法显(3)

法显他们小心翼翼,脚手并行地爬过一座山头,还未来得及喘一口气,就被又一个关口挡住了去路。

原来,法显他们的前面已经无路可走,只见一条宽约八十步的河水横亘在眼前。河水撞击崖石,卷起千堆雪花,发出阵阵轰鸣,似乎在向这帮和尚炫耀它的威力。一条晃晃悠悠的绳索从河的一边伸到对岸,很显然,这是通向对岸的唯一途径。

面对布满愁容的同伴,法显显得从容镇定,他说:“现在我们呆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味发愁不顶用,退回去的路也很难走,再说我们渡沙河,越葱岭,为的是求得真经,现在已濒临佛国,怎能因为一条河挡住去路,从而前功尽弃呢?大家动动脑子,想想办法,看怎样能安全地渡过河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想出了一个因地制宜的办法,即分头采集藤条,然后拧成比较结实的藤绳,一端系在渡河者的腰间,另一端编成环形系在悬空桥索的扶绳上,而且可以随着人的前进而移动。这样一来,渡河者多了一点安全感,新头河天险终于通过了,法显他们来到了乌苌国。

乌苌国位于天竺的北端,全国都说天竺语,国内佛法十分兴盛。这里把僧人居住的地方不叫寺院,而叫僧伽蓝,乌苌国内就有五百座僧伽蓝。传说佛当年向北游历,到该国就停足不前了,至今足迹尚存。

能够亲自瞻仰佛的足迹,对于法显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真正到了佛国。他们虔诚地礼拜之后,法显又亲自丈量佛的脚印。说也奇怪,不管法显怎么量,都比别人多出一两寸。

正当他疑惑不解时,身边一位天竺老僧开了口:“这位僧客,佛的足迹很奇特,有时长,有时短,全在丈量者内心对佛的虔诚程度,看来您可是一位佛的虔诚弟子了。”

听了这话,几个同伴和周围观看的人都向法显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法显忙向天竺僧人施礼致谢,内心深为佛的神力所感动。

接着,法显他们又参观了佛当年晾晒衣服的巨石以及佛度化专毁庄稼的恶龙的地方。他们每到一处,都顶礼膜拜,虔诚之至。

从长安出发时,法显只打算到天竺寻求戒律,弥补律藏在汉地传译的不畅。可当他踏人佛国,亲自目睹了几处佛陀圣迹后,就再也不能满足于仅仅带回去几部戒律方面的书了,他决心尽可能多地了解佛陀,要把佛的经历、佛的精神带回祖国,为此,他不忍心放弃每一处与佛有关的圣迹。

慧景、道整、慧达三个人听说那竭国有佛影,跟佛一模一样,非常奇妙,就直赴那竭国。法显和宝云、慧应、僧景南下到宿阿多国。

宿阿多国的佛法也十分兴盛,因为佛当年修菩萨道时,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菩萨本生髟曼记》所载,佛转生为尸毗王,仁慈宽恕,心地善良,并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天帝释为考察尸毗王是否具有善心,便遣毗首变成一只鸽子,自己化作一只老鹰,双双飞至尸毗王处,鸽子大呼救命,老鹰却穷追不舍。为了救鸽子,尸毗王用刀割自己的肉喂老鹰,直至昏死。尸毗王的慈善行为和舍己精神,博得了天帝释的赞赏。人们知道这件事后,便起塔供养。

法显他们在金壁辉煌的佛塔前,顶礼再三,久久不愿离去。

从宿阿多国向东行走五日,法显他们来到犍陀卫国。这里是阿育王的儿子法益的辖区,佛当年修行菩萨时,曾把眼睛施给一个贫穷不堪的瞎子,于是这个地方就修起金银为饰的佛塔。再往东行七天,法显他们参观了佛当年以头施人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国名竺刹尸罗就是汉语截头的意思,足见这个故事的影响之大。

再往东走两天,法显他们朝拜了佛当年捐躯救饿虎的地方,并在塔前散花烧香,再三叩拜。

接着,法显他们又向南而行,四天后,来到弗楼沙国。这个国家有佛的饭钵,是国宝之一。过去月氏国王兴兵讨伐此国,征服这个国家后,月氏王笃信佛法,所以想把佛钵拿回去供养。于是举行隆重的仪式供养佛、法、僧三宝,然后用各种宝物装扮大象,再把佛钵放在大象背上,奇怪的是大象却伏在地上不肯前进。后来又改用四轮大车载佛钵,用八头大象同拉这辆车,还是拉不动。国王这才明白,自己与佛钵的机缘还未成熟,不禁深深地惭愧和惋惜。于是,国王在这里建了座佛塔和佛寺,并留人镇守,供养各种物品。法显和同伴参观该寺时,这里已有七百多名寺僧。中午时分,众僧拿出佛钵和俗人一起虔诚供奉,仪式完毕后,才吃中饭。到了傍晚烧香时,才把佛钵等物放回原处。

法显也站在寺僧的队伍里如法作仪,虔诚之至,并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佛赐给他机缘,助他完成在中土弘扬佛法的大业。

再说慧景、慧达、道整一行先去那竭国,供奉佛影、佛齿和佛骨。慧景在那里突然生病了,道整只得留下来照看。于是,慧达一人先行回到弗楼沙国。谁知就在这时,慧应不幸在佛钵寺中去世。大家怀着万分的沉痛,料理了他的后事。

慧应的去世,使大家情绪顿时低落了许多。同行者病的病,走的走,身处异国的人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于是慧达、宝云、僧景便匆匆返回秦地。

法显眼含热泪,目送慧达等三人远去后,便独自一人向那竭国方向前进。

法显在沿途参观了佛顶骨精舍。这里的国王非常敬重佛顶骨,为了防止别人抢夺,便在国内挑选了八个不同姓的人,每人持一印,封印守护。清晨,八人全部来到这里,用香汁洗手后,才开门将佛顶骨请出来供奉。国王每天都要来这里敬礼佛骨,然后才去料理国政。居士和长者也是先供佛再修家事,天天如此。

又要参观,又要赶路,法显明显感到两腿酸软。但他不忍心放弃朝拜佛齿塔和佛的锡杖精舍,恰好锡杖精舍附近有卖手杖的,法显请了一根拄在手上,顿觉轻松了不少。

来到那竭国,法显立即找到慧景所在寺院。看到躺在床上的慧景又瘦了一圈,法显心里非常难过。道整小声言道:“师兄,慧景刚服下一点草药,睡上一觉会好点的。”

法显会意地点点头,然后就一直守候在慧景床头,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佛主保佑,好让慧景早日康复。

不知是药的作用,还是佛的神力,过了一个多时辰,慧景醒来了。看到法显,他很高兴,精神也好多了。

经过三个月的疗养,慧景已能外出散步了。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里,他们三人来到寺院附近的山坡上漫步,法显看了看被人们称为小雪山的南边山峰说道:“咱们已经将北天竺走得差不多了。要到中天竺去,必须翻过这小雪山。听寺里的僧人说,这小雪山是针对葱岭大雪山而言的,也是冬夏有雪,道路非常难走。再说慧景贤弟又是大病初好,怎能承受这种磨难。”

慧景笑着说:“师兄,没事。我年轻,体力恢复得快。咱们大雪山都过来了,还怕什么小雪山?”

道整也在一旁说:“师兄,我体力还好,可以在路上扶着慧景走。”

看到两位朋友那么自信,法显说道:“如果你俩觉得可以的话,咱们就越过小雪山。”

第二天,三人便告别那竭国,直奔小雪山而去。

慧景虽然决心很大,可大病一场,身体素质毕竟不如以前。在平地上走觉得还可以,刚上到山腰就感到胸闷气短,两腿无力。道整和法显轮番搀扶着他才上到山顶。可刚越过山头,来到阴坡,一阵寒风骤起,慧景终于撑不住了,只见他脸无血色,口吐白沫,双唇发颤,非常吃力地对法显说:“师兄,我已经不行了,你们赶快离开,不要都死在这里。”说完头一歪,便永远地告别了人世。

法显抱住慧景,老泪纵横,哭号不已:“慧景啊!你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年轻的生命怎么能停止呢?真是功亏一篑啊!……”

不管法显哭得多么悲恸,慧景终究没有苏醒过来。小雪山上依然寒风呼啸,白雪皑皑。法显和道整泪眼模糊,心如刀绞。最后,他俩找到了一个避风的山崖,用积雪掩埋了慧景的尸体。

“慧景贤弟,安息吧!愿你的灵魂伴我们游历佛国,保佑我们求法成功!”法显口中喃喃说道。

六漫游中印

法显和道整连滚带爬地从小雪山下来,途经罗夷国、跋那国,然后东行三日到了印度河的中下游。

与上游陡峭的山崖相比,这里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法显二人坐船渡过印度河,来到一个名叫毗荼的国家。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乐,佛法非常兴盛。当地人听说法显是从万里以外的秦地远道而来,求取佛法,他们非常惊讶和钦佩,纷纷解囊相助,并且按照佛教仪轨招待法显和道整。

这样,法显和道整又得到了一些川资,然后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进。一路上随处可见各种造型奇特的佛寺,尤其是朱木拿河两岸就有二十多座寺院。这些富丽堂皇的寺院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显得美观庄严。

越往前走,佛法愈盛。特别是朱木拿河以西的天竺各国,所有君王都笃信佛教,供养众僧。有时国王还脱去王冠,和各位亲族及群臣,亲自到各处乞食。游方乞食后,和众僧一样坐在地毡上,恭恭敬敬地面对着上座,不敢坐在床座上。如来在世时,各位君王就是如此供奉佛祖的,这种作法一直盛传不衰。

由摩头罗国向南,就属于中天竺的范围。这里的气候比起北天竺,寒暑调和,没有雪霜,国家殷盛,民风淳朴。君王治国,不用酷刑,只罚其钱,对屡教不改者,也只是砍去右手而已。举国上下,均不饮酒,不杀生,不食葱蒜,不养鸡,不养猪,不卖肉,不卖酒,若有违者,令其住到别处。目睹被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的国家,法显不由得在内心佩服这里君王的高明。

晚上,法显和道整住进了当地最大的舍利弗寺。这里由于国王敬重佛法,因此佛寺的各种供应非常周全,条件很好,戒律规矩也很严格。法显刚走进寺门,就有两个僧人迎了上来,帮他和道整拿行李,安顿之后,又替俩人打来洗脚水,涂抹脚油,送吃送喝,一切都是有条有理。

最让法显吃惊的是,晚上睡觉之前,另一个僧人进来致礼后就问法显和道整出家有多长时间,然后将他们俩人带到不同的房子。第二天法显发现道整住的房子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好,问寺僧后方知这里对出家时间长的僧人特别尊重,因此所住的房子条件就好些。如此严格的戒律法显还是第一次见识,他在心里暗想,终于找到真正的佛门戒律了。

第二天一大早,法显和道整就起来参观这座寺院,只见舍利弗塔和大目连、阿难塔耸立其中,绿草满园,花香四溢。他俩恭敬礼拜,赞叹不已。

在舍利弗寺,法显二人住得舒坦自在,可他们伟志在胸,又怎能满足于在此享福而停滞不前呢?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们告别了舍利弗寺热情而周到的寺僧,又朝东南方向进发。

走出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恒河冲积而成的茫茫平原。这平原一望无际,绵延四五千里,直至南海。因此在这里行走,比起前边的渡沙河、越葱岭来说,法显和道整简直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他们俩就来到了僧伽施国。

进入僧伽施国后,法显二人首先瞻仰了该国的龙精舍和火境寺,因为恰逢夏坐日将临,他俩便在龙精舍结夏安居。

夏坐结束后,法显二人又朝东南方向行进。走了整整两天,他俩来到了绕夷城。离城大约六七里的恒河西岸,有一座高塔,是佛当年为弟子们讲经说法的地方,法显的耳畔似乎听到了佛在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是法显早在《金刚经》中读过的,如今亲临佛讲此妙义的地方,法显倍感亲切,不由得在塔前多拜了几拜。

然后,法显二人途经沙祗大国,进入拘萨罗国境内。在该国舍卫城的南面,有个祗园精舍,吸引了法显二人。

听说法显二人是从遥远的东方来的,一位年长的僧人便非常耐心的向他们介绍这精舍的来历。原来这精舍又叫祗树给孤独园。相传古印度舍卫国有一长者名叫须达多,平生乐善好施,常以财物周济贫弱,故得善名“给孤独”。一日须达多长者至王舍城为其儿子求婚,寄宿删檀那长者家中。这位长者中夜而起,庄严房舍,营办供养,须达多异常惊奇,疑其将请国王或是有结婚大典。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要请佛来此说法。当时须达多长者信奉外道,一闻佛名,顿生惊怖。删檀那长者便为其备述佛之功德。次日闻佛说法,须达多一下子心开意解,善根发现,证得初果,于是他邀请佛光临舍卫国。佛问有无精舍,须达多说:“如见垂顾,便当营办。”这样,佛便接受邀请,并派弟子舍利弗随同长者前往舍卫城,择地选址。偌大舍卫城,只有太子祗陀之园方广严洁,可容佛僧。须达多亲往议买,太子开玩笑说,若将黄金布满园地,就可售卖。长者便回家运金,果然是黄金铺地。太子深受感动,也想作一功德,便称园中树木根部黄金未能铺上,所以园虽卖出,但树仍属己。他将园中树木也献给佛。于是这一园林便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以后园中又建立了房舍殿宇,故也称祗园精舍。

老僧人见法显二人听得津津有味,便接着说道:“世尊曾经在此住过二十五年,因此来这里朝拜的人非常多。老僧我自小出家,就一直在此精舍,还从未见过汉地僧人来到这里。你们可算是真正的稀客哟。”

听到这里,法显不由得想起自己六年前和志同道合者结伴游历佛国,可有的提前返回汉地,有的不幸中途离世,而今来到佛生前住过的地方,只有自己和道整二人,内心不禁悲怆起来。

由于佛当年在祗园精舍住过二十五年,因此,精舍的周围留下了不少佛的足迹。法显二人自然不愿放弃任何一处,他们参观了佛为五百盲人说法使他们重见光明的得眼林和毗舍母精舍、影覆天寺、九十八僧伽蓝等等。

再往东走,就是迦维罗卫国。

迦维罗卫国是佛的故乡,圣迹很多,最着名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处。法显置身于佛祖当年生活过的空间,感受着佛陀当年生活的轨迹,深为释迦牟尼放弃太子之位和荣华富贵,甘愿舍身寻求真理的精神所折服。每到一处,他们都虔诚礼拜,恋恋不舍。

从佛生处向东走,有个蓝莫国,这里的国王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佛灭后国王亲自到佛的涅粲处,请回一份佛舍利归国,然后造塔收藏并供养。说来也怪,此塔旁边有池,池中有龙,时常守护此塔,并且日夜供养。后来这里遭劫荒芜,却有群象常常来此,以鼻取水洒地,取杂花异香供养佛塔。后来外国的一位僧人观此情景,深受感动,便在塔旁建寺,日夜守护宝塔。

置身佛国,法显情绪高涨。他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谒每一处圣迹,最兴奋的是他们来到佛国检校律藏的地方。

这地方叫毗舍离城,是释迦牟尼佛生前最后停留过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就是离开这里去拘尸那揭罗城涅盘的。法显和道整心情沉重,深为不能亲自聆听佛的教诲而惋惜,但能瞻仰佛的足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慰藉。

突然一座高大雄伟的白塔映入眼帘,法显二人立即来到塔前,如礼跪拜。就在法显起身之际,恰好发现一位身穿袈裟的老僧正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法显立即双手合十,用十分流利地天竺语与老僧打招呼,当老僧人得知法显是东土僧人来此求法时,马上招呼二人进屋就坐,让一个小沙弥送来当地最好的水果招待法显二人。法显顾不得品尝美味,便开门见山地问起这座白塔的来历。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苍耳

    苍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魂烬灼灼

    魂烬灼灼

    惹是生非的不尽是妖孽和魔怪,还有心怀不轨的人。于是乎,在盛唐长安街上,猎师负责捉妖,大理寺负责抓人,分工向来如此。但若是人与妖勾结生事……这事,猎师还得和大理寺卿慢慢计议……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星辰变

    星辰变

    一名孩童,天生无法修炼内功。为了得到父亲的重视关注,他毅然选择了修炼痛苦艰难的外功。春去秋来,时光如梭,这个孩童长大了……变成了一名青年,真正改变他的命运,是一颗流星化作的神秘晶石——流星泪。这颗流星泪在青年无所觉中,融入了青年的体内,青年他也仿佛破茧化蝶一般蜕变……而随之而来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他的父亲也终于知道了他从来没有真正倾注心力的儿子的惊人实力……
  • They Hanged My Saintly Billy

    They Hanged My Saintly Billy

    A self-confessed forger, cheat, thief, and petty criminal, William Palmer was also a surgeon and a racehorse owner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 who doped horses, fixed races, philandered unapologetically, and generally behaved as an all-around rogue. But the crime for which he was condemned was altogether more serious: poisoning numerous members of his family as well as a close friend. Based on the historic trial of a man characterized as a sociopath and a serial killer, Robert Graves tells the story from the defendant's point of view, the story of a man who was deeply flawed but ultimately not beyond redemption.Based on a historical trial held in 1856, Robert Graves' novel is brimming with humor, emotion, and social commentary. Told through the eyes of both friends and enemies, Palmer comes to life as a not-unsympathetic antihero.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优秀品质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优秀品质

    优秀的品质是人生大厦的基石,是决定人生成败的终极力量。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必要的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本书深入阐述了30种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帮助青少年在成长中塑造和完善自我,建立属于自己的品质体系,以优秀的品质成就卓越人生。
  • 重生之女强修仙传

    重生之女强修仙传

    带着绝望死去的女孩,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尘力与杀戮的世界,这里尘力代表着一切,有了尘力就有了权利,金钱,美色……当然这里最廉价的莫过于人命了,她出现的那时起,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了崩塌,各个势力鼎力四方,天下群雄逐鹿。所有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统一这散乱的世界,而是为了离真相更进一步。
  • 爱情不是一个味

    爱情不是一个味

    初中就被青春期情感困扰着的“我”,在高中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生紫鹃,俩人很快就恋爱。同时另一个喜欢他的女生陈子超也因为他和紫鹃而痛苦伤神。“我”的父母为了让“我”考上北京的大学,通过叔叔的关系,第二学期转学到北京,离开了紫鹃和陈子超,在北京的第二学期便遇到了曾在武汉遇到的哑女若涵,因为若涵的善良和美丽,深深地打动了“我”,俩人很快陷入爱河,可是这件事被同学发现,很快就引来老师责备和父母的反对,“我”最终因为若涵和父母反目,一气之下与若涵离开北京回到武汉租房住在一起。面对即将失学的“我”,父母只好妥协,与若涵和“我”谈判达成协议,必须考大学,然后再考虑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