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9700000008

第8章 孟子(1)

孟子所处时代从周代社会谈起。西周王朝建立后,使原来以华夏地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使社会出现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在西周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发展。随着青铜工具逐步取代木、石、骨、蚌器等工具,原来奴隶主阶级压迫、剥削奴隶阶级的生产关系也逐渐地不能与之相适应,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西周末年,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周王朝的统治发生了危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都后杀死,西周就此灭亡。

周平王东迁都城至洛邑后,周王朝的统治一天天衰落下去,诸侯国家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并进行了长时期的争霸战争,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人们习惯把这个诸侯争霸的时代称之为春秋时代。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到公元前5世纪,又形成了齐、魏、赵、韩、秦、楚、燕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人们把这七个大国称为“七雄”,也把这个时代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大规模的革故鼎新的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完成的。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使大片荒地得到开发,土地占有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部分人将新开垦的土地据为己有,使西周末年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最初,各国当权的奴隶主贵族不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但后来迫于形势,并且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不得不对新开垦的私有土地征收赋税。公元前594年,鲁国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实际上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在此前后,齐、晋、楚、郑等国均颁布法令,不同程度地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其结果是产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地主,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先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实力,然后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他们已经取得的经济实力,相继通过公开瓜分公室、宫廷政变及自上而下的改革等手段,掌握了各国的政权。进入战国以后,为了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又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到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的改革大体完成,封建制得到了确立,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战国时代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空前的经济繁荣,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这一时期,在文学、史学、天文、历算、医药、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新的成就,思想家辈出。

春秋及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官府”是经久不移的传统。春秋末年,孔子不仅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开创了私人着述和讲学的风气,培养了一批人才,从此文化教育普及于民间。到了战国时期,私人着述、讲学之风大盛,受教育的人空前增多,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知识分子。他们中一部分是从地主和平民中涌现出来。一部分是从奴隶社会的“土”转化出来。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使他们成了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形成了不同学术派别。最早有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以墨翟为代表。墨家儒分为八,墨离为三。还有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等学派。推动了当时学术的发展。

孟子名轲。他的先世是鲁国公族孟孙氏之后,是三桓的子孙。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孟子3岁时死了父亲,他在母亲的精心抚育下度过了少年时代。

从孟子的先世、少年时代所处时代可见,孟子与鲁国为代表的周文化确实有某些历史渊源关系。他后来,又私淑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在学习中,对孔子思想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为宣传儒家学说贡献毕生的精力。孟子非常崇拜孔子,认为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连尧、舜等古代圣王同孔子相比也略逊一筹。他把学习孔子,继承孔子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志愿。直到数十年之后,他的学生问起他的愿望时,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回答说:“我惟一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到战国时一分为八。按照儒家学派内部的派系来看,孟子原是出于子思氏之儒这一派,后来又能够弘扬儒学,对儒学有所发展,能够自立门户,又成为孟氏之儒这一派系的开创者。由于他与子思氏之儒有着密切关系,后世把子思氏之儒和孟氏之儒合称思孟学派。

孟子作为儒学八派之中孟氏之儒的创立者,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为了适应战国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孔子思想。使儒家学说成为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为完成统一大业服务的政治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以儒家的“仁”学思想为例。“仁”,作为道德范畴,在孔子以前就出现了。把“仁”作为思想系统的中心,具有广泛而充实的内涵,形成仁学思想,是从孔子开始的。“仁”学思想就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的“仁”的含义:一是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主要是讲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二是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孔子认为,“仁”的实践是个人自觉的行为,这就深化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个人道德实践,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开拓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新局面。孔子讲“仁”,主要是在“释礼”,与维护“礼”有关。有一次,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向他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这里的“礼”,不是一般的礼仪,而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实际上是指以“周礼”为中心的周朝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在这里,“礼”就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社会道德规范。孔子要求天子、诸侯、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统治者都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他们一切行为都符合周礼的规定,这样一来,就算达到“仁”的境界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是为维护周朝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的。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但并没有维护周礼的内容。按照周礼的规定,不管君主是否贤明,都不允许杀掉;如果大臣杀掉君主,就是犯上作乱,就是大逆不道,就应该受到礼的制裁。孟子则不然,他认为杀死无道的昏君是为民除害,不仅不应该遭到谴责和制裁,而且应该予以大力表彰,因为这是“仁”的表现。他痛斥商纣王,是破坏仁义的残贼,认为杀死商纣王,就是除掉了一个“独夫民贼”;周武王伐纣,不仅没有犯弑君之罪,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最有仁德的圣君。

孟子把孔子的“仁”的学说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孟子的仁政思想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勾画的施政大纲。孟子把能否实行仁政,作为政权兴替的根本问题。他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时说道:“三代之所以取得天下,是因为有仁;之所以会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要想巩固政权,就必须实行仁政。他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就是说只有仁善之心是不足以治理国家的。他进一步详细解释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即使像尧舜那样的圣王,徒有仁德之心,不实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天下。孟子的这些思想是有针对性的。战国时期,由于常年不断的兼并战争和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民不聊生,国无宁日,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产生,并日益尖锐。孟子提出仁政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

那么,孟子提出仁政内容包括:

一,在政治上,仁政反对兼并战争。孟子的反战思想是非常强烈的。他的反战思想的主要依据就是因为战争违背他的仁政方案。任何战争都要大量死人,“争地一战,杀人盈野;争城一战,杀人盈城”,这是孟子所深恶痛绝的。因为战争要破坏生产,使人民流离失所,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孟子不是反对所有战争,有两种战争他是不反对的,认为那是仁义之战:一是天子征伐诸侯叛乱的战争,二是诸侯联合起来推翻所谓“独夫民贼”的战争。兼并战争的结果,必然是弱国被强国鲸吞,最终实现天下的统一。孟子虽然反对兼并战争,却并不反对统一,他认为统一是使天下安定的根本保证。孟子并不认为兼并战争是统一的惟一途径,他主张实现仁政,用“仁”的思想力量使天下归服,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统一。

二,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春秋至战国,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劳动人民无田可耕。面对这种状况,孟子提出了制民之产的主张。制民之产,就是由国家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规定为农民的固定产业。孟子认为,人民如果没有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不会有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违法乱纪,无所不为。统治者如果等他们陷于犯罪再加以处罚,这就是陷害人民。孟子要求统治者必须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解决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才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稳定,从而达到有效统治的目的。与此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薄税敛”的主张。战国时期的赋税之多,是相当惊人的。孟子一方面强调要“制民之产”,另一方面又要统治者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

三,在用人上,仁政主张尊贤使能,就是尊敬重用有贤德和才能的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举贤人”的思想,把尊贤使能作为实现仁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给政治带来好处,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孟子认为,任用贤才是仁政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选拔人才要慎重,要广泛听取意见,有一个考察过程,无论是提拔还是黜免官吏,都不能偏听偏信接近自己的人的意见,应多方面地听取意见。孟子进一步提出,衡量贤才的惟一标准是道德修养。他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只有具备了仁这种道德的人,才能居于高位。否则,做的官越大,对人民的危害越甚。孟子的这种选才标准是和法家把军功作为贤能标准不同。

四,在思想文化方面,仁政主张兴办学校,加强教育。孟子认为,使人民有稳定的经济生活,仅仅是“王道之始”;进而对人民施行教化,才能保证王道的完成。他屡屡说:“谨痒序之教。”“设痒序学校以教之。”他还渲染历史传说,把古圣王都说成是重教化的。孟子认为,正是由于古圣人对教化的重视和实践,才造成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孟子要推行仁政于天下,必须使儒家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孟子非常重视兴办学校,把教育的地位看得非常崇高。从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中看出,孔子的仁,是为维护奴隶主统治服务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是为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地主政权服务的政治纲领。

战国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各国统治者为了谋求本国的富强并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都在招揽学有所长,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当时一些着名的士几乎都在收徒讲学,传播自己的学说。他们又都奔走于诸侯国之间,企图说服各国君主,按照他们的主张制定内政外交的政策。孟子也不例外,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孟子大约在40岁前,一直住在家乡邹国。孟子在家乡,门徒日众,影响益增。有一次,他的学生屋庐子,由于应付不了“礼与食色孰重”的辩难,特地从任国到邹国来请教孟子。《孟子·告子下》记载,说孟子在邹时,任国的国君出境会盟,由他的弟弟季任守国。季任很敬慕孟子,便派人送来了厚礼要和孟子相交。另一次,孟子去齐国平陆,齐相储子也备厚礼派人送来,表示倾慕并有相交之意。孟子这两次都收下了礼物,但却没有即时表示报谢的意思。后来孟子到了齐都临淄却不回拜储子。他的学生屋庐子不明白老师为何对待二人如此不同,孟子引证《尚书·洛诰》的话解释说:奉献礼物应以礼意为重。如果礼意不及礼物重,便等于没有奉献。因为他不是诚心诚意的,只是礼貌上的客套罢了。屋庐子听了孟子的解说,非常满意。当别人问起这件事时,屋庐子便明白地告诉他:季任守国,不能出境,所以特意派人送礼,他的心意是很诚恳的。至于储子则不然,他本可以亲自来平陆见孟子,却只派人代送礼物,这就不成敬意了。既然他诚意不足,也就没有必要回拜他。

此时孟子已名震远近,邹鲁等国的国君也对他格外尊重,言听计从。孟子也愿意为他们献计献策,开始推行他的仁政方案。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武装冲突,邹国的官吏战死者33人,可是人民却没有一个战死的。在冲突中,人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长官被杀,谁也不去救援。邹穆公非常恼火,但对人民的反抗又无可奈何,只好请教孟子。孟子回答说:“您怎么能怪罪人民呢?这是您的官吏残害人民的结果。灾荒年月,您的人民四处逃散,很多人都饿死在山沟荒野;而您的粮仓里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钱财。那些当官的既不报告灾情,又不开仓救济,只会毫无止境地搜刮残害人民。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哪儿还能为他们去死呢?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待你。’如今您的人民才算得到了报复的机会。您不要怪罪他们。只要您实行仁政,人民就会亲近他们的上司,为他们的长官而死了。”邹穆公听了孟子的话,如获至宝,以后便很注意任用官吏,治国安民了。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大刀神将”秦基伟

    “大刀神将”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读画闲评

    读画闲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隔壁家有个小青梅

    隔壁家有个小青梅

    【烂尾别看】他来了他来了,带着三杯奶茶和儿子来了!国内知名高校,女孩围在一起看着那个高冷的男人抱着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几杯不符合气质的奶茶走去女生宿舍。余婠看着那个高大的男人穿过人海与她对视,按下心头那抹悸动,转头对着宿舍里的两个女人道:“不是天天想我脱单喝奶茶吗,还不下去接!”陈霆看着怀里的儿子,庆幸他们之间还有一个羁绊,不至于一别两宽。陈氏大宅——“爸爸爸爸,他们都说是因为我,妈妈才和你在一起的是吗?”男人处理公务的手一顿,“嗯。”“那我是不是很棒棒?”“嗯。”“那我能吃糖吗?”“不能。”陈可爱双手交叉,气嘟嘟的迈着小短腿准备去告状.......余生漫漫,护你无忧——陈霆and余婠【阅读须知,文笔稚嫩。情节内容不紧凑,家庭琐事也会出现,非一路宠到底,但绝对七分甜。】
  • 血与泪梦与爱

    血与泪梦与爱

    人类、恶魔、血族,梦想、爱情、友情,正义、邪恶、原罪。
  • 荒村灵异手记

    荒村灵异手记

    刚大学毕业的杨羽被分配到一座荒村支教,村子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极为恐怖。杨羽到来后,荒村的恐怖事件更是越演越烈:老屋闹鬼,连环性变态杀人魔,十年前的重案,神秘的基督,水鬼凶灵,午夜哭声,索眼鬼屋,阴阳眼,冥婚,假死,诈尸,蛊咒,黑瞳,六头怪,普渡慈航,第九道门,宗教,谋杀,鬼上身,灵魂出窍,丧尸,启示录等等,隐藏在雾村背后的到底是些什么?恐怖的谜底为你慢慢揭开!事实的真相另人瞠目结舌。杨羽中的蛊咒能否难逃一死?当你一直背着一个女鬼生活时是什么样的恐怖?这是谜一样的荒村,让我们一层一层揭开它的恐怖面纱!事实的真相令人瞠目结舌。
  • 教学名家谈语文

    教学名家谈语文

    教学名家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优劣,不在于环境质量的好坏,也不于其教学经验的多少,工作资历的长短,做事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智慧的追求、修炼、丰富与成熟。拥有了思想智慧、人生智慧、教学智慧,教师就可以神清气爽、底蕴深厚地与学生一道,共同走向自我求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康庄大道。
  • 梦不曾消失

    梦不曾消失

    他们是相爱的啊!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给分开的呢?他们还会在一起吗?他们的爱情还会持续下去吗?也许会,但是阻碍着他们爱情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在一起太难了,那么,怎么办呢?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感情还那么好,他们天天见面感情却无人知晓。不过,女主角是不会放弃的!
  • 一个人的舞蹈

    一个人的舞蹈

    我和雪儿翻越了凄风苦雨的日子,也翻越了快乐和悲伤。经历过了不少事情后,我更铁定了今生今世和雪儿厮守的决心。任何外界的诱惑都无法使我堕落,都不能把我和雪儿分隔开去。
  • 星空门

    星空门

    浩瀚的幽云大陆,古老的邢氏家族,神奇的道家门派,将上演怎样的传奇故事?当东方修真遇上西方魔法,是斗争?是妥协?还是融合?生在这乱世的刑云和启山又将要怎样去演绎自己平凡抑或华丽的人生,精彩故事,敬请期待。
  • 问鼎五界

    问鼎五界

    是一个世界也是五个世界,五个世界互通有无形成了美好的世界。有的人不甘寂寞企图称霸五界,有野心就有杀戮有杀戮就有离别。看少年英豪如何披荆斩棘,冲破层层阻碍粉碎阴谋阻止杀戮成就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