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2200000002

第2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1)

中朝交往

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实属空前,在当时世界上亦为仅有。唐文化辉煌灿烂,蔚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亦为当时世界文化中的高峰,因此唐朝受到各国尊重,享有极高声望。从这一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一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与文化,对各国具有强大吸引力。伊斯兰教创始人、阿拉伯帝国建立者穆罕默德(57—3632)以《古兰经》鼓励其门徒:“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而强盛稳定的唐朝,在政治上奉行其“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之方针,在文化上施行其并蓄兼行,群花同放之政策。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对国际交往不加限制。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对扩大国际交往提供有利条件。如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东经河北、辽东达朝鲜半岛,西经河西走廊,出敦煌、阳关、玉门关,分三路穿新疆,一经于阗,一经龟兹、疏勒,一经碎叶、然后越葱岭,通印度、波斯、阿拉伯,此即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交通自山东、江苏出海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海经越南海岸,过马六甲海峡,分别达爪哇、斯里兰卡、印度,直至波斯湾沿岸,并初步开辟至埃及与东非的海上交通。唐代中国航海大船长20丈,体积与抗风能力均超过大食海舶,可载六七百人,经常往来于广州与波斯湾之间。见于史书记载的外国船只有“南海舶”、“昆仑舶”、“师子国舶”、“婆罗门舶”、“西域舶”及“婆斯舶”等数十种。代宗时每年来广州的各国船只达4000余艘。可见唐代国际交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使当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唐朝首都长安成为世界都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数十国家的使节汇于长安,波斯、大食和中亚诸国商人集合于西市,大批各国留学生入长安国子监学习,外国僧人来中国研习佛法,中亚诸国艺术家在长安也异常活跃。高度繁荣的唐文化依据本身发展的需要,对外来新成分,选择取舍,汲取发扬,使自身愈益丰富多彩。唐文化远播东西各国,各国依据自身文化传统,斟酌吸取,使本国文化获得助益,加速发展。唐朝经济文化对许多国家发生巨大影响。在与唐通商往来的70余国中,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与我国的联系最为密切。

唐朝时期中国同朝鲜交往十分密切。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皆遣使与唐朝往来,并相继选派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房玄龄等所撰《晋书》完成后,唐太宗特将一部赠给新罗。唐高宗上兀二年(675)新罗王金法敏统一朝鲜半岛后,直至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友好关系。中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方面进一步发展。

双方互遣使节,频繁往来于陆、海两路。据不完全统计,自高宗永徽元年(650)至武宗会昌元年(841)约190年中,仅新罗遣唐使者即达21次。其使命或为“贺正”(祝贺春节),或为赠礼,或为国丧致哀,或贺新君即位。唐朝也不断遣使赴新罗,当时海路常冒覆舟之险,代宗大历初归崇敬充新罗册立使,在海上波涛迅急,舟船坏漏,众成惊骇①,他毫不畏惧,坚持航行,胜利完成出使新罗的使命。钱起《送陆埏侍御使新罗》诗有“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句②,表明中国人民对出使新罗的重视。新罗使者带来珍贵礼物,如开元闻新罗使者带来牛黄、人参、朝霞纳(绸的异体字)、鱼牙锦、纳绅、镂鹰铃、海豹皮、金、银等。唐朝也给新罗以名贵答赠,如开元时曾一次即赐予新罗使者精美丝织品300段(唐制,凡赐杂彩十段,通常包括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唐朝同朝鲜贸易往来繁盛,很多新罗商人来唐贸易,他们主要活动于北起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县),南达楚州(今汪苏淮安)、扬州(今属江苏)一带,唐朝在楚州等地设“新罗馆”,以接待新罗商旅。在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山东牟平、海阴、文登、荣成,江苏江都、淮安、东海等地有许多朝鲜侨民聚居,他们聚居的街巷叫“新罗坊”,坊中有总管、翻译。唐朝地方政府,设“勾当新罗所”管理其事务,他们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是中国和朝鲜交往的中间人。山东文登县有新罗人所建佛寺,当地新罗人经常按新罗风俗举行法会,用新罗语讲经。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日本和尚圆仁来唐时,在文登县参加过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的讲经,每天都有新罗男女200余人听讲。唐朝与朝鲜的商船经常行驶在中、朝、日之间的航线上,常多达数十艘。从朝鲜输往唐朝的物品有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从唐朝输往朝鲜的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新罗“所输物产,为诸蕃之最”③。在唐朝对外贸易输入总额中,新罗居各国首位。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派遣更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文宗开成二年(837)旅唐新罗学生多达216人,文宗开成五年(840)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批就有105人,不少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进士科举考试,从穆宗长庆元年(821)至唐末,共58人考中进士,时称“宾贡进士”(意为外籍进士),他们“登唐科第语唐晋”④,有的担任了唐朝的官职,归国后使汉文学在朝鲜获得广泛传播。其中如崔志远,12岁入唐,18岁中进士,曾任溧水县尉、侍御使、内供奉等职,29岁返新罗,他的书法和诗文在新罗发生很大影响。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集》二十卷,保存了不少有关当时中国的珍贵史料,至今仍为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在当时已受重视,它不仅在我国流传至今,亦为朝鲜现存一部有价值的文集。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我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

唐朝文化对新罗影响巨大,高宗上元二年(675)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唐以前,朝鲜已利用汉字作为表达思想和记事的工具,七世纪末,新罗学者薛聪创造“吏读”法,用汉字作为音符标记朝鲜语的助词、助动词等,夹在汉文中间,帮助阅读汉文,更加丰富了朝鲜语汇,推动了文化普及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贞观十三年(639)至天宝八载(749)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和漏刻博士,研究唐朝的医学、天文和历法,并传授生徒,如新罗医学博士即用《本草经》等中国医书教授学生,中国的典籍如诸子书、《文选》、诗文等大量传入新罗。白居易的诗歌和张鹜的文章等深受朝鲜人喜爱,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影响很大,八世纪中期,新罗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进其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朝尚书省,下设三府三部,相当于唐的六部,地方设州、郡、县、乡,亦与唐朝相似,德宗贞元四年(788),新罗设“读书出身科”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要考试科目。新罗都城平壤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成的,也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文宗太和二年(828)新罗使臣从唐朝带茶种回国,自此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技术传到朝鲜。由于新罗大量吸取唐朝的制度和文化,学习汉人的诗赋辞章,他们的作品有的不下于中国作家。新罗文物昌盛,当时被称为“君子之国”。唐朝常选饱学之士出使新罗。开元二十五年(737)新罗王逝世,唐玄宗特选经学家邢臻(sh6赎)前往吊祭,并说:“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使充此。”⑤可见在唐文化影响下新罗文化之发达。在长期友好交往中,朝鲜文化对唐朝亦产生一定影响。朝鲜的音乐舞蹈艺术在南北朝初期已传入中国。隋朝时作为宫廷乐舞,隋文帝选定“七部兵”和隋炀帝选定“九部乐”中都有“高丽乐”。唐初,唐太宗选定“十部乐”,“高丽乐”仍为其中之一,直至武则天代唐称帝时,高丽乐仍保存25套曲谱,其后逐渐散佚。中朝经济、文化交往,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由于唐朝与新罗关系密切,双方多次互相救助。一次,登州商人马行余由江苏去浙江,在海上遇暴风,船飘至新罗,新罗王闻中国商人遇险而来,即以贵宾之礼相待,并助其回归中国⑥。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新罗王子金士信来唐朝,船被恶风刮至楚州盐城县,当地官府妥善安置,并及时报告唐朝廷。是年,新罗发生饥荒,“其众一百七十人求食于浙东”⑦,唐朝亦予周到接待。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四九《归崇敬传》。

②《全唐诗》卷二三七。

③《唐会要》卷九五《新罗》。

④《全唐诗》卷五六,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

⑤《旧唐书》卷一九九上《新罗传》。

⑥范摅《云溪友议》卷上。

⑦《唐会要》卷九五《新罗》。

玄奘取经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阳缑(gōu勾)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十三岁出家,玄奘是其法名,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

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等地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分成许多宗派,佛经译文多误,自己无所适从,想亲自到天竺学佛经,研究解决关于佛教教义的玄奘一些疑难问题,在长安结伴准备出国西游,由于唐朝初建,突厥贵族扰边,暂时禁止私人出境,同伴退缩。

贞观元年(627,另有贞观二年、三年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偷越玉门关,然后独自西行,于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访问参谒了古代无忧王为释迦牟尼佛建造的三百多尺高的“牵(音素)堵波”(宝塔)以及佛诞生处、逝世处、说法的讲堂等胜迹,还在至那仆底国(今印度旁遮普省)调查了有关中国的桃、梨传进印度的传说,这样度过了四年,贞观四年(630)他到达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来到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主持(当家和尚)戒贤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玄奘到达时受到热烈欢迎,一千多人捧香、花沿路迎接,时戒贤已一百多岁,本已不再讲学,但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意收玄奘为弟子,用十五个月的时间给他讲了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他用了整整五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并研究了波罗门教经典、印度方言,取得优异成绩。全寺除戒贤通晓全部理论外,能通晓20部的有一千人,通晓30部的有五百人,通晓50部的只有十人即十大法师,玄奘即其中之一,他并未以此满足,636年辞戒贤外出游学,一路之上多次参加各地的辩论会,战胜许多学者,声誉满天竺。

贞观十四年(640)返回那烂陀,戒贤叫他主持寺内讲座,有一位戒贤的弟子,对经论不能贯通,玄奘用梵文(古印度文)写了一篇论文,阐发义理,指明其谬误,得戒贤与僧众同声赞誉。那时曷利沙帝国已统一了天竺北部,国君戒日王崇信佛教,本人又是诗人剧作家,经他提倡备宗教学派论辩争鸣十分活跃。有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一个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脑季)举行学术大会公开辩论。戒日王非常高兴地会见玄奘,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情况,引起戒日王很大兴趣,表示要亲自到中国访问。贞观十二年(642)十二月辩论大会开始,与会者有天竺十八国的国王,佛教徒三千多人,波罗门等教徒两千多人,那烂陀寺来了一千多人。玄奘担任大会的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制恶见论》,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同时誊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并依照惯例声明:“如有人能据理驳倒一个字,就斩下论主的头以谢罪。”可是五天过去了,仍没有人来辩论,大会连续举行十八天,大家都被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结束那天,戒日王送给他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十八国王也各以厚礼相赠,他全部谢绝了,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乘坐一头用精美华幢(音床)装饰的大象游行一周,又特邀他参加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五年一次的天竺佛教盛会),表示对这位中国大师的尊敬。

公元643年,深切怀念祖国的玄奘表示将要回国,戒日王一再挽留他,一个国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愿为他建造一百所寺院,但他归志已定,戒日王只好答应。朋友们争相赠礼,玄奘一一谢绝,只接受了鸠摩罗国王送的一件鹿毛披肩,以备途中防雨。动身那天,戒日王、鸠摩罗王等以及当地人民送他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

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带着657部佛经,经西域回到长安。唐太宗在洛阳行宫接见他,极有兴趣地听他介绍西域及天竺见闻,并劝他还俗到朝廷任职,他婉言谢绝。三月初一玄奘回长安,随即开始佛经翻译工作,先后在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译场有负责翻译的,有检查译意的,有整理译文的,有推敲字句的,各任专职,分工细密。玄奘不懈地工作了十九年,共译出佛经七十五部1335卷,由于他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一词,表示时间的“刹那”一词就是经他确定的。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玄奘还回忆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涉及地域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他把当时各国的方位、道路、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一一写下来,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玄奘当时可能认为他留给后世的主要贡献是取回的佛经和他的译经,我们今天看来,他那些宣扬佛教的经书的总和也未必抵得上这一部《大唐西域记》的价值。玄奘也向天竺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据说他曾经把中国道教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入印度,这应是第一部中国典籍的外文译本,但现已散佚。

天竺朋友十分怀念他,高宗永徽三年(652)天竺和尚法长来中国,玄奘老友那烂陀寺的智光和慧天特意托他给玄奘捎来书信、著作和礼物,表示亲切的问候,信中说:“送去白布两匹,表示我们并没有忘记你,路程太远,希望你不要怪带去的东西太少,还是接受下来吧。如果你需要什么书,我们会抄出来送去的。”玄奘请法长捎去回信,回赠了礼物,并捎去一份他在回国途中丢失需要补抄的书单,在回信中玄奘感谢朋友们的深情厚谊,对戒贤老师逝世表示深切悼念,还报告了自己的译经工作进展情况,这种动人的友谊,是中印人民友谊史上的佳话。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是宋史(新版套装全5册)

    如果这是宋史(新版套装全5册)

    乱世是一只万花筒,能变幻出任何意想不到的东西。军阀郭威在家人尽被屠戳后登上了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皇位宝座;柴荣众叛亲离濒临绝境却开始了自己百战百胜、波澜壮阔的一生;赵匡胤穷极无聊受尽白眼选择离家出走,没有任何人看好他的前景,几年之后居然轮到他来设计新一代帝国的蓝图。阴差阳错,期间历史的进程只要稍微正常一点点,就绝不是这个结果。而这些,也导致了新帝国的不一样。身为军人的开国皇帝却压抑军队;拥有一生不败的战绩,却在历代所有开国皇帝中创造出拓地速度垫底的纪录;站在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却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 围观历史之政变

    围观历史之政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变之举,不绝如缕。先秦汉唐,俯拾皆是;宋元明清,代代皆有;魏晋南北朝,“禅让”相替;五代十国,兵变迭兴……为了皇位,上演了多少互相残杀的惨剧。在权力的漩涡里,一切,从来就没有常理。本书以风趣的语言将自夏商至明清各朝的大小政变娓娓道来,引领读者回到那些阴谋与颠覆的年代,静静围观嗜血皇冠导演的一场场血腥的权力演变,让读者在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变之中,看清权力、利益与生命的关系,于风趣、有味之中体悟更加真实的人生。
  • 明末一把刀

    明末一把刀

    公元1620,杨天穿了,穿到汉文明将要陷入三百年黑暗时期的混乱时代,一开始他只想活下去,可这狗日的世道不让他好好活,人多少是自私的,他得好好活下去,慢慢的,他有了野心,鞑子,建奴,补药碧莲的岛国,不破不立,烂到根子里的朝堂,且看他如何持着手中刀,斩灭一切魑魑魅魅,让我汉文明继续耸立在世界之巅。作者:我汉家儿郎,缺的历来都不是什么金手指,而是一个舞台,一个可以仰望天空的舞台。
  • 振南明

    振南明

    (书友群:三零九四二九一五九)崇祯十七年闯贼攻破京师,天子自缢殉国。内有贼酋流匪窃玺,外有鞑虏胡儿嚣衅,国破山河在......举国同哀之际,一个现代灵魂附身在太子朱慈烺身上。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朱慈烺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贼不两立,皇明不偏安!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热门推荐
  • 中西笔墨:徐悲鸿随笔

    中西笔墨:徐悲鸿随笔

    徐悲鸿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却并不是一个圣人。他有他的博大的精神世界,也有我行我素的独特个性。他的随笔作品,流露出的正是他喜怒哀乐的性情,还有他那立体的人格魅力。
  •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知道小蚂蚱的一大爱好是什么吗?大扫除!想不到吧?他超级热爱扫地,边扫还边背唐诗呢。可是,小蚂蚱必须每天上午坚持上完四节课,才能分到一块他眼馋得不得了的包干区。小蚂蚱常常不上第四节课,他认为坐得太久影响小孩子发育,绿绿小老师长得细胳膊细腿的,就是因为从小第四节课上多了,可绿绿老师还自不量力地在他面前摆了个健美运动员的造型呢……唉,扯远了,还是说大扫除的事吧,算了算了,他俩的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还是你自己看吧。
  • 真五行大陆

    真五行大陆

    这是一本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的文化流玄幻小说!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这是一个由水木火土金法则所构成的真正五行大陆。在这里,没有残魂,逆天的神物,退婚等等老套路。而在你抱着娱乐心态看这书的时候,可以顺便知道一些中国古典文化,比如道家的五行,以及琴,酒,茶,诗词等等。综述,这是一本带有较浓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玄幻小说,或者说,是一本文化流的玄幻小说。新人新书,刚开始文笔会有些稚嫩,但是在进步中,看下去,你会有惊喜的。说真的,我这书的设定不算独到,但也算是比较少见的。保证不会一看开头就猜到结尾!没签约上架前我都能坚持1年多不断更,是不断更!所以现在签约上架了,就绝对可以放心收藏。
  • 妈妈急需的心理“婴语”书:科学养育0-2岁宝宝

    妈妈急需的心理“婴语”书:科学养育0-2岁宝宝

    肢体语言是人类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在婴幼儿时期,宝宝通过哭喊、微笑、动作、姿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宝宝的肢体语言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懂儿童心理学,如果你了解婴儿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发育规律,就很容易发现在宝宝的肢体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本书通过漫画+ 心理的切入点,帮助爸爸妈妈洞悉婴儿的心理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留心宝宝的肢体语言,读懂宝宝的“婴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宝宝进行交流、沟通,做了解宝宝、理解宝宝意的好妈妈、好爸爸。
  • 冷宫逆袭妃之全能娘娘

    冷宫逆袭妃之全能娘娘

    布凡注定一生不平凡,一觉醒来离奇穿越,还已经有孕在身!挺着大肚子还要被冷面冰山的君王警告,别想凭腹中胎儿上位,她只是个代孕妃子罢了。What?代嫁的我见多了,这古代也兴代孕这一行么?!给多少钱?!既然是皇家子嗣应该不少吧!不对不对,现在不是考虑钱多少的问题!那么说搞大自己肚子的就是面前这个男人?得了便宜还卖乖!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给他带点绿!且看布凡如何撩男创业上位~
  • 一念

    一念

    天堂到地狱,只因你我一念。人生不过一场流浪,只为寻觅最适合的栖息地。他伤她入心,她刺他入骨。那样一个人以那样强势的姿态挤入她的生命中,不知不觉间,竟已泥足深陷。可他却退出得太过容易,甚至连只字片语都没有留下,走的干干净净,当真要把她丢在没有他的世界里,让她自生自灭去吗?她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强忍的伪装撕开,她需要的比别人更多。黑暗中,她仿佛看到他逆光而来,为她拨开重重云雾,从无尽的黑暗中拯救出的那双手,紧紧握住她的。当爱你已成为禁忌,太易动情,这罪名只有我担。
  • 重生在他的心尖上

    重生在他的心尖上

    (宠文+男强女强+1V1+微玄幻)卿酒前世被人洗去记忆,听信了身边歹人的话,结果害死了那个对她视若珍宝的男人重活一世,她不再退步,她要变强,与他一起看芳华。进入娱乐圈后,某人千方百计地想要公布恋情,暗自爆料,任卿酒怎么查也查不到……某夜,君瑾墨喝醉,迷迷糊糊的进错房间。喝醉的他妖孽迷人,可他带着些小孩闹脾气的委屈“你为什么就是不肯相信我。”卿酒轻笑,捏着他的脸“现在相信你好不好,不算晚吧。”男人像是得了糖的孩子很是认真地说:“不算晚,因为……我一直在等你回头。”……如果问君瑾墨什么是爱情?大概是……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而她是自己猝不及防的心动。(本文架空,一切人名,地名,商名都纯属虚构。)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次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尼克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旧情人黛熙。盖茨比曾因贫穷而失去了黛熙,为了找回爱情,他不择一切手段成为有钱人,建起豪宅,只是想让昔日情人来小坐片刻。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史上“完美之书”,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疯狂迷恋。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
  • 忍古楼词话

    忍古楼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