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0400000058

第58章 【】百户也能有自己的武装家丁

(0057)

为什么余力钧会对家丁如此的敏感?主要是在在明末军队里面,家丁的情况,的确是太普遍了。钱粮被拖欠得太久,发放的数量又不足,将领当然不可能发给每一个人。很显然,那些不是将领心腹的人,肯定是无法及时的拿到钱粮的。换言之,想要及时的拿到钱粮,就得成为将领的心腹,成为将领的“自己人”。

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有一小部分人,紧紧的围绕在将领的周围,成为将领的心腹。他们基本上,只听命于自己的直接上司,对朝廷又或者是兵部的命令,置若罔闻了。这就肯定形成了小规模的私兵集团。久而久之,以将领为核心的武装家丁就出现了。他们完全是将领的私人武装力量。

要说武装家丁的集大成者,当然非李成梁莫属了。这个深受万历皇帝重新的边关统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钱财,组建了足足八千人的武装家丁,而且全部都是骑兵,战斗力超猛。连原来的戚家军的一部分,都变成了李成梁的私兵。

正是由于这支强大的武装家丁的存在,在李成梁活着的时候,边关基本上没有谁敢对他说个不字的。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听到李成梁的名字,绝对是要闻之色变的。那时候的努尔哈赤,就是李成梁的一条狗,叫他往东不敢往西,叫他关门不敢抓鸡。

后世的研究可以证明,李成梁是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开创了明末将领拥兵自重的先例。在他之后,其他的边关将领,都纷纷开始将最精锐的部队,变成自己的私人武装。到万历四十四年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私人家丁的边关将领,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给自己的私兵队伍挑选素质最好的人选,配备最精良的装备,优先保证钱粮供应,严重的危害到了整体明军的存在。

就是巡抚、总理、总督之类的文官,麾下也有很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武装家丁。好像后来的陈奇瑜、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身边都有几百,甚至是几千的私兵队伍。至于左良玉、吴三桂等人,就更加不用说了。没办法,你要是没有这些武装家丁作为后盾,你根本就无法指挥别的部队。

在宁夏镇,巡抚李懋桧至少有一千的私兵,总兵官李国臻的私兵人数,也肯定不会少于一千人。其他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什么的,只要是有办法豢养私兵的,谁不愿意拥有只听命于自己的武装?宁夏镇如此混乱,没有这样一支队伍,谁能放心睡觉?恐怕脑袋掉了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卫指挥使邓如柏也有数百的家丁,昨天出现的骑兵队伍就是他的部分私兵。其他的九个卫指挥使,当然也有自己的武装家丁。千户彭峰也有部分的家丁,只是数量远远没有邓如柏多,装备也没有邓如柏的家丁好,战斗力没有那么强罢了。至于千户以下,根本掌握不到多余的钱粮,自然不可能出现私兵了。

朝廷当然不希望出现普遍的家丁现象,这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甚至是武装割据的局面。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发展为唐末的藩镇割据,天下大乱。但是,朝廷也没有根治私兵的办法。你没有足够的钱粮去填补所有的窟窿,不能发放所有士卒的钱粮,那只有默许这样的行为发生。

久而久之,朝廷就不得不承认了私人家丁的合法存在,甚至在发放钱粮的时候,还特别照顾到这些家丁。这样一来,武装家丁就完全合法化了。只要是稍微有点权力,有点门路的将领,都拼命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家丁队伍。基本上,明末稍微精锐一点的军队,都是各个将领的私人家丁而已。当然,关宁铁骑除外。

幸好,朝廷文官集团还掌握着至关重要的粮饷,在一定的程度上,死死的遏制了私兵规模的壮大。由于粮饷受到限制,将领的私兵规模,不可能无限的扩大。在李成梁之后,拥有最多武装家丁的将领,也不会超过三千人。就单个的将领来说,对朝廷还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武装割据的局面,倒是没有出现。

“算了,家丁就家丁吧。”

余力钧内心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家丁就家丁了,反正都司空见惯了。很多人想要做家丁,都没有资格呢。别人挑选家丁的时候,还得优中选优,百里挑一呢。他余力钧本人是镇抚,当然不会主动的去给徐兴夏当家丁,但是,下面的士卒,那就难说了。每天半斤肉,馒头米饭管饱的待遇,足够吸引很多人了。何况,还有其他一些额外的待遇。

人生在世,连饭都吃不饱,还奢谈其他什么呢?那不是废话吗?因此,无论他余力钧是否愿意,徐兴夏如果要招收大量的家丁,都是不可阻拦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能说什么呢?最要命的是,这是完全合法的。并没有什么法令说,百户就不能有自己的家丁。只要你有钱,你一个小旗都可以豢养家丁的。

这年头,谁给钱就给谁做事,几乎已经成为定律。既然是徐兴夏出的钱,那么,下面的士卒给他卖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上头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只有尽早的将粮饷发下来,将士卒和徐兴夏的关系间隔开来。可是上头会及时的将粮饷发下来吗?余力钧觉得很悬。对于发放粮饷,上头从来都是能拖就拖的,拖到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会挤出那么一点点来应付一下。要不然,宁夏镇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兵变了,还不是粮饷给闹的。

余力钧还有一种感觉,就是上头肯定不会阻止徐兴夏豢养家丁的。甚至,他们还有可能鼓励徐兴夏豢养家丁,数量越多越好。因为,徐兴夏豢养的家丁越多,他们的负担就越轻,这是大好事啊!至于此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暂时是不会管的。因为,在未来的三四年内,徐兴夏还威胁不到他们。

“这完全是养虎为患啊!”余力钧在内心里默默的自言自语。作为旁观者,他似乎看到了徐兴夏的勃勃野心。但是,他没有能力制止,也不愿意制止。因为,对于那些穷苦透了的士卒来说,给徐兴夏当家丁,的确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他余力钧阻挠的话,不需要徐兴夏出手,下面的士卒,就会将他给撕碎了。

“老余,咱们确定一下人员分工吧,要落实到个人才行!你看谁去种菜?谁去厨房?谁去养猪?谁去养鱼?是固定下来比较好,还是一年轮换一次比较好?”徐兴夏娓娓的说道。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引来了余力钧的很多想法。现在的他,已经考虑如何在牛角墩实行岗位责任制了。

有过后世的教训,徐兴夏可不想再搞大锅饭之类的东西了。他必须将责任,尽可能的落实到个人。一旦出了问题,就能追查到个人的身上。种植、养殖之类的差事,都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想要得过且过混日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果然,听了徐兴夏的话,余力钧就感觉到压力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确有点难度。这年头,大家都混惯了,习惯了大锅饭的做法。现在,徐兴夏要将个人拉出去,挨个的示范,只怕很多人都不习惯。余力钧委婉的说道:“不能一起干吗?”

徐兴夏摇摇头,肯定的说道:“不行!必须单干!”

余力钧皱眉说道:“有些事情,一个人只怕做不来啊!”

徐兴夏坚定不移的说道:“一个人做不来的,其他人可以去帮忙。但是,必须有一个负责人。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就要找这个负责人。觉得自己没有魄力做这个负责人的,可以不做。我相信,这么多人里面,总是有人愿意做的。”

既然徐兴夏都这么说了,余力钧也就不坚持了。其实,他也知道,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上,都是有好处的。出现差错的机会,也要大大的降低。只不过,以前的牛角墩防守官,可没有徐兴夏这样的魄力。当然,他们给士卒的好处,也远远没有徐兴夏这么多。正所谓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既然上了徐兴夏的船,那就只有听徐兴夏的安排了。

“谁愿意负责种植蔬菜?”

“谁愿意负责种植红薯?”

“谁愿意负责养猪场?”

“谁愿意负责鱼塘?”

“谁愿意负责厨房?”

根据徐兴夏的要求,余力钧在牛角墩内部,展开了人员征集活动。结果,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士卒,都踊跃的报名参加。在得知了牛角墩将来的待遇以后,他们是肯定不舍得离开牛角墩的。这么好的待遇,不要说平虏千户所,就是整个宁夏镇,都闻所未闻啊!

但是,对于年老体弱的他们来说,上阵杀敌,和凶残的鞑子拼命,的确有点勉为其难,危险性比较大。现在有机会去做这些后勤生产工作,他们当然要抓紧机会了。尽管可能比较苦,比较累,比较闷,但是的确比较适合适合他们。

【求收藏!求推荐!】

同类推荐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三国黄胜传

    三国黄胜传

    这是一部以三国为背景,以军事谋略为主题的小说,一个普通的现代青年,穿越回到了东汉末年,为了生存,一无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徐徐发展,成为一方郡守,攻城掠地,与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这些三国鬼才斗智,与曹操,袁绍,刘备这些汉未枭雄角逐天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鬼神莫测的计谋较量和策略对决...
  • 德国通史

    德国通史

    本书充分呈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创造伟力,展现了德国历史的盛衰轨迹和悲喜命运,凝聚了作者长期的治史心得,吸纳了国内外的新的研究成果,史料翔实,论述充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德国通史。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热门推荐
  • 紫月烬西阁燃

    紫月烬西阁燃

    神光绕绕,其音回梁我叫留若浅,记忆中的名字叫木西君。从我出生,妄想恶意接近我的一切生灵,下场都很惨。在这个冷冰冰的北辰宫,只有我和哑婆婆两个人。我在此成长了数万年,却从未离开过宫门,也没有人踏进来。哑婆婆天天耳提面命,说我是千金之躯,万金之体,千万不要出去,万一有个好歹,如何对得起天下芸芸众生。我不厌其烦,若不是除了哑婆婆再没有一个会说话的,我定要让她永远闭上她的嘴。
  •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天生悍妻命

    天生悍妻命

    穿越后被卖为通房的慎芮,面对蛮横的正妻,‘惧内而贪心’的夫君,满肚子小算盘的深宅妇人们,还有顽劣的小叔子,小心翼翼,处处求全,仍避免不了被欺辱的处境……抗争不管用,逃跑总行了吧?“悍妇!”弓楠哀叹一声,含泪望苍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证词

    证词

    这是刁斗在他的小说《证词》(《证词》发表于上世纪末的一期《收获》里)里出现的一封信。男主人公早早写好这封信,交代离婚的妻子让女儿貂蝉背到烂熟。到他被半夜叫醒,要去坐牢的时候,他让女儿在电话里背诵这封信。貂蝉将醒未醒,出于本能背着这封似懂非懂的信。我眼中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中国当代小说,从叙事结构来讲,和我最钟爱的韩国电影《薄荷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隐去了最主要的情节,然后通过细节的提示,让读者去猜想和建构那个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另外,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真知灼见,都令人动容。是一部可反复观看,回味无穷的小说。
  • 小哥哥,你的汪汪到货啦

    小哥哥,你的汪汪到货啦

    (耽~美慎入~)林苏元神昏睡了十七年,人也痴傻了十七年,亲生母亲嫌他痴傻,孪生弟弟想杀他,只有那少爷宠他。十七年后的今天,他元神恢复苏醒,再一睁眼,他不再是痴傻呆愣(萌)的林苏,欺他痴傻的人都没好下场!【超凶】某少爷:“那爱你痴傻的人呢?林苏红着脸:“那是变态!”某少爷:“我只对你变态。”(宠文,1v1)
  • 武域灵主

    武域灵主

    上古大战,万域奔溃,众神陨落!苏家支族子弟苏牧,立志追求漫漫武道,奈何天赋平凡,受尽冷眼。一次意外,少年偶得积木造化,觉醒至强法相,手握铭纹传承,强势崛起,步步生莲,从此展开了逆袭之路!且看苏牧一人一剑,舞风云,灭苍穹,斗乾坤,战诸天强者,铸就万古第一人的不朽之路!巅峰传奇,一切从这里开始……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以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书中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小说描绘了日军对大后方狂轰滥炸、惨绝人寰的罪行,也表现了有正义感的文人的民族良知和对胜利的信心。
  • 天神的欲望

    天神的欲望

    最后,王子都没能如愿与偿,因为,他们两个相爱了。
  • 清珠集

    清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