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00000195

第195章 官学重开张

因为新旧货币体系混用的问题,“文”这个单位依然存在,大伙还没习惯称其为“分”。按照新的货币标准,如果一元钱等于原先的一两白银,五十文就相当于五分钱,当然实际上并不能这样直接换算。

不过五十文一天的工钱,干满一个月也才挣一两五的官银,实际换算还不到现在新币的一元五角,这是因为新币的流通还不太高,所以币值略有升高,如果放在明末,这个工钱会让很多人抢破头,但是现在嘛……

有力气的壮年男子工钱比这高一倍,有技术的还得再翻一番,除了老弱病残,谁还看得上这点工钱?而且这只是建筑工地上的价格,若是会点手艺的,在作坊里的价码更是水涨船高。

可即便工钱高到这种地步,用工荒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所以为了挖掘人力资源,同时也为了节省开支,商贾与工厂主们很自然的推行起学徒制,一群群只有12、13岁的孩子们,被学一门手艺养家的美好愿景吸引,走进了各个商铺和作坊。

太子一行人自然也看到了这些童工,可一来没有人将这一现象当做侵犯人权。二来因为劳动力短缺,这些童工的待遇也不是太糟糕,所以没人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问题,可姜田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底线比这个时代要高一些,所以他颁布命令,对整个劳务市场约法三章。

因为是临时约法,所以内容很简单,第一条便是雇主对员工在工作期间的生老病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条是劳动双方权利平等,不可体罚打骂。第三条是每月至少有两天带薪休假。

这三条看上去很简单,可对这个时代来说却有点超前,主要是不能体罚和带薪休假,让很多资本家怨声载道,可没等他们抱团抗议,用工荒就让他们不得不用更优厚的条件来招人。再说只要工钱够高,也没哪个工人抱怨这些。

说起这个现象,放在其他地区绝对是匪夷所思,可在天津这里却顺理成章,百思不得其解的太子只得求教姜田:“先生优待百姓的心思我是懂得的,不用说这些日本来的劳工也是一体办理,可为什么只有天津能够推行?”

姜田站起身指着棚子外的水泥路:“因为我这里有一条能发财致富的金光大道!因为我这里没有摊派和潜规则!要想赚大钱就要扩大生产,这是供求矛盾决定的。”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后世的中国人都懂,其实这个时代的古人也懂,只是他们没有能力改变天下的格局,也就是不可能修路致富。但是姜田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直通海港与运河码头的水泥路,不仅硬实平整,还使得马车的通行速度加快,承载能力上升,即便是老式双轮双辕单驭马车,运载量也比以前高不少。

同时因为这里进行了税制改革和打击垄断的原因,普通商人也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工商业繁荣必然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繁荣,各行业都在快速扩张,这人力也就更紧张了。

如果是在明末天下大乱之前,能够利用这个办法安置天下流民,这大明的江山未必会受小冰河期的影响,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农民起义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放到这个时空,姜田很清楚如何刺激工商业发展,尤其是了解到这个“几乎没有”商税的制度下,为什么进化不出资本主义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个促进商业繁荣的地方性制度,只要资金投入进来了,他自有办法让社会流动起来。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故有的管理方式能否胜任接下来的改革,因为原先的儒家治国可是将商贾当成肥猪来养的,只是杀猪带来的利益全都进了私人腰包。在原时空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之所以成果璀璨,是因为当时全国上下都有一股改革的迫切需求,胆子大的勇于迈出第一步,其它地方则学习人家的经验。

而这个时空之中,天下唯二有改革意愿的是张韬和姜田,就算有人知道要变法图强,可该怎么干却是莫衷一是,尤其是张韬取消了文人的特权之后,少数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敢站出来了,所以这天津卫只能交给姜田。

于是姜大人想要改革,就必须寻找到支持自己的盟友,同时还要有大量的金钱投入,这不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投资,张皇帝就算是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投入进来也是不够的,,所以姜田只能采用招商引资这个办法。

因为道路的通畅,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新城中原先的空地也跟着水涨船高,最早跟着投资的几大商团,因为姜田的指点,土地的位置最好,仅地皮的升值就已经超出了原先入股的数目,这可是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也让更多的人看着眼红心热。

看着那些从驰道上驶下的马车,每辆车都是装满了各种货物,一辆辆车马驶入沿街的商号,原材料则去往更远的作坊区,更多的火车则汇聚到原先的运河码头,在这里装船北上或是南下。

太子看着这一切,突然有一种大治之世就在眼前的感觉,他不由得问到:“先生当初力主废漕改海,朝堂内外不知有多少人抨击弹劾先生,可今日观之,这运河竟比先前还要繁忙。”

姜田的嘴角略微一撇:“我不知道弹劾我的那些人用意何在,姑且当他们是忧国忧民吧,毕竟前明的李自成不也是因为裁撤驿站才造反的嘛……”

如今河道衙门没了,运河也不再被官船霸占,反倒是让商贾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要知道这驰道虽然好走,可还只是局限于京津两地,运河沿途这么多州府、城市,若是都能用运河连起来,其钱途可真是无法限量。

张环皱着眉想了半天:“但是这河道现在没了官府修葺,如何能长久使用?”

姜田对这个问题就更不担心了:“官家不修,自是有人会修,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愁没人办事,只怕到时各路关闸所在的衙门,会主动拿出钱来维护,因为可以朝商船收过关费啊。再说就算没人修河了,可也还有路要修啊!”

以前没人愿意干这件事,是因为除了有专门的河道衙门负责之外,运河上主要跑的也都是官船,一旦到了运粮季节,其他的私船都要避让,就更是催生出了利用官船走私的买卖。现在全国都要推广新的税制,每年上缴多少利税已经是上不封顶的事了,地方要想在考评中拿到优秀,不想办法挣钱可是不行的。

这也是姜田现在面对的另一种用工荒,那就是能理解新政并贯彻执行的下属太少,现在的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所以改革只在天津城区至塘沽一线展开,再远就鞭长莫及了。于是他对新官员的培养比公路的修建速度更上心。

林逸这段时间几乎是住在了老同学江为清的家里,老江同学因为太子殿下驾到,天天忙得是脚不沾地,哪怕是这样,每天回家之后宁可不亲近一下自己刚娶过门没两年的妻子,也要在客房里点上几根蜡烛帮林逸补课。

这可是将老童生林逸感动的够呛,自家当初还没没落的时候,也不敢在晚上点蜡烛,最多有盏昏黄的油灯。可听老同学说,自打姜大人来了之后,先是将吏员的工资转正了,以前的规费、孝敬虽然都没有了,可是正经的工资与补贴算起来,竟然有十两银子之多,现在更是换成了价值更高的银元。

所以说点蜡烛这点小事不成问题,问题是林逸能不能赶上这第一次公务员考试的时机!身为内部人士的江为清很清楚,为了赶紧将人员的缺口补上,姜大人不可能在这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设置太高的门槛,只能是先招收一批人,再择优选择今后的工作岗位。

“不知贤兄对这新学温习的如何?”端起茶盏的江为清吹了吹杯中的茶叶末:“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此次招考恐怕是最简单的一次,所以林兄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江为清还有句话没说出口,那就是你老林都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就算明年再参考的把握更大一些,可衙门里还有多少机会给你这种半截入土的人留着?

林逸也是深知此中的利弊,虽然这数学、政治看得自己头昏脑涨,可还是咬着牙努力的去背诵或是理解,但毕竟岁数见长,早就没了年轻时的聪明劲,更何况他年轻时也算不上聪明。

江为清看了看他这一天的读书笔记,也知道让他自学简直就是强人所难:“考前的补习班近日就要开班授课了,我代兄台报了个名,好在当初我置办宅子的时候为了办差方便,离衙门不算太远,林兄还是暂住在我这里,每日上课也方便一些。”

林逸不是没动过上补习班的念头,可一来不知道这个补习班的底细有些犹豫。二来也是怕自己年岁大了,和一帮年轻人一起上课,面子上也不好看。今天江为清替他做了这个主,心知眼下也只有这么一条路了。

这个补习班分为两个班,因为有能力教学的人太少,所以姜田安排上午是乡试补习班,下午还是这些教师,讲授公务员考前补习的内容。真要是较真起来,这个补习班的课时更加紧张,能不能在考前将所有内容讲完都是个挑战。

说到这里,江为清也知道林逸在担心什么,现在连乡试的内容都看得头晕眼花,遑论后边还有公务员招考,他放下茶盏叹了口气:“林兄也不必过于忧心,实不相瞒就是我等已经身在吏科的人等,也是要进行上岗考试的,所以有不少老吏都在为了考试的事挠头,故而使君也算是网开一面,这公务员考试培训谁都能参加,不再限制功名出身,所以小弟我也为你报了名。”

这就等于林逸要在学校里待上一整天,至于这样做是不是能提高他考试的成绩,江为清也没有把握,但是他知道所谓的公务员考前培训才是重点,否则就算是考得了秀才的称号又如何?

林逸不知道自己这个同窗,为什么对自己的事这么上心?可他知道这对自己的梦想有着莫大的好处,只得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相较于林逸对于上课的扭捏态度,很多有心人都在关注着即将开课的培训班,他们不一定真的能放下身段从基层干起,但至少也要知道未来开科取士的题目是什么样的,哪怕就是要反对新学,也先要知道新学说的是什么。

所以当开学的日子到来之后,无论是哪个补习班都呈现人员爆满的状态。姜田预备作为教室的官学衙门显然是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所以只能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交易中心腾了出来,使用刚刚建好的中心主馆作为教室,桌椅则是向许多商号借用的,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

就在这简陋的环境下,三百张桌椅呈扇形散开放置,面对着一块临时赶制的大黑板,而海军研究院借调到此的研究员们则充当着指导老师的角色,按年龄和身高调整着学生们的座次。直到他们全部落座之后,姜田才姗姗走向讲台。

自打姜田出现之后,这些学生们不管是否有人指挥,都自觉地站了起来,参差不齐的朝着姜田作揖行礼。这是一个生员对本地父母官应有的礼节,只是这次姜田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摆足了架子才让他们免礼,而是同样的起手作揖算作还礼。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这姜大人是什么意思,直到姜田站在了讲台后,向大家示意落座这才开口道:“大家不用奇怪,你们向我施礼,我自当还礼,这与身份、学识、地位无关,此乃古制,许多儒生自诩为孔夫子的门人,却连个礼数都不懂,实在是可笑!”

这第一句开场白就先向广大的儒生放了个炸雷,躲在后边旁听观摩的人不少,太子他们就是其中之一,听他这话一说出口,只能微微的苦笑了一下。

“你们为了应试而来此进学,全体教师自当会倾囊以授,只是你们这个班级才三百人,下午开课的班级却有六百人之多,所以为了保持教学秩序,没有报名下午课程的同学,请不要在此逗留。”就在姜田说话的同时,远处还不时传来建筑施工的噪音,好在这年代没有那些电气化的工具,噪音比后世要小了不少。

为了尽可能的扩大培训比例,学费是分等级制的,除了基本的学费之外,还有两个追加杂费,区别在于交钱多的人能得到一个文具袋和练习题册,而只交基本学费的人只有一个课本而已。但是交钱的多寡和你的座位没有必然联系,岁数小、个子小的在前排中间,岁数大眼神不好的在前排两边,这样才能照顾到整个教室的学生。

林逸手头并不拮据,所以很大方的交了全款,他在领文具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自己的学习套装,两支铅笔一个转笔刀、一支狼毫小楷毛笔和一支蘸水笔,还有一个玻璃墨水瓶,这些都装在了一个木制的文具盒中,并用厚布做的挎包装着,至于那些教辅材料则一概没有看懂。

生涩难懂的教科书并没有冲淡他的兴奋劲,和许多十几岁的童生一样,将书包带斜挎在肩膀上,感受着许多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哪怕是早已被岁月压垮的脊梁,也不自觉的挺直了起来。他现在能够理解那些金榜题名的人是个什么心情了,自己仅仅是因为书包上缝着“天津官学”这四个字就觉得走路都虎虎生风了,何况那些考上举人、进士的家伙了。

这时姜田的讲话还在继续,林逸将思绪拉了回来认真的听着:“……许多人攻讦我欺师灭祖,说我不尊孔圣先贤,其实在我看来,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欺师灭祖。要知道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此儒已非彼儒,莫说董仲舒公羊学派算不算儒家正朔,就算是程朱理学不也是后人牵强附会曲解圣人之意吗?所以这新朝的新学只学孔圣经典,不再理会后边那些人的聒噪,学而时习之就是学而时习之,不用去想单拿出一个“学而”或是“习之”来想着怎样做出一篇八股!”

他这话虽然早就传播甚广,可这些学生们第一次听见真人原版的讲话,还是觉得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八股文这个禁锢在学子头上的紧箍咒竟然真的能给摘下去?

“那么新学的学子该如何治国平天下呢?”不用他们发问姜田自问自答的接着说到:“我虽反对八股,但程朱之学有一句说的不错: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今后你们不用去理会某些学问是否出自儒家经典,只要能安邦济世的便是好学问,你们便要去学。这种地是学问、这盖房子是学问、这修路是学问,哪怕是做好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学问,就算精力有限不能尽学天下,也要学以致用造福天下,哪怕不能出将入相也要造福一方……”

同类推荐
  • 蜀汉纪

    蜀汉纪

    我是刘诞刘诞侬晓得哇?(不晓得。)好吧,可能你对我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的哥哥你应该认识。我大哥名叫刘范,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官拜左中郎将,在朝中那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刘范?也不晓得。)好吧,好吧,既然不晓得,那我就不说我大哥了。我还有三弟,三弟名为刘瑁字叔玉,在京城也算……(不用再说了,也不晓得。)好吧好吧,幸好我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弟弟,叫做刘璋!(哦?刘璋?)没错,就是你脑海里的那个刘璋。(我脑海里没有刘璋啊喂!)这里,是汉末后世还给它取了一个独立的名字——三国这是个老套的故事,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且看刘仲玉将会在这个时代产生怎样的纠葛开始怎样的生活
  • 超级版图:蒙古帝国的鼎盛荣光(上册)

    超级版图:蒙古帝国的鼎盛荣光(上册)

    上册成吉思汗传位窝阔台,由此引发两个儿子及其家族的明争暗斗。拖雷的大儿子蒙哥从小就表现出勇猛顽强的禀赋和杰出的才华,但由于窝阔台的打压限制,他的人生受尽磨难:女友被逼跳河、打胜被解兵权、父亲被诱服毒、母亲被辱下嫁……不过,蒙哥将怎样磨砺自己的意志?又如何在逆境中运用智慧,为蒙古大帝国超级版图的缔造,立下汗马功劳?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隋唐大侠传

    隋唐大侠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之大者,覆雨翻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反抗,我会死的!所以我成大侠了……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弗玉

    弗玉

    繁华落尽,几人欢喜几人忧愁若有来生,惟愿庭前一株海棠,旧人不复见
  • The Way of the World

    The Way of the Wor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汉末雄主

    网游之汉末雄主

    群雄争霸的汉末时代,黄巾、叛乱、宫变……一系列的变故让人目不暇接。武者,一骑当千,征战千里;智者,运筹帷幄,定鼎庙堂。数十年征战不休,在这乱世之中,可有我一方乐土?
  • 全职猎人之最强猎团

    全职猎人之最强猎团

    信念与信念的碰撞,信仰与信仰的交锋,千奇百怪的念能力,各种各样的无法理解的信念,如繁星般不断涌现的强者,无边无际的世界,光明与黑暗的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追寻自我?是选择光明还是投身黑暗?猎人,猎寻的究竟是什么?ps:听说简介字多比较好
  • 蒂姆:学校生活

    蒂姆:学校生活

    《蒂姆:学校生活故事》一书叙述了发生在男生寄宿学校里的一段同性情,是一个细腻又感人的悲剧故事。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891年。小说最初以匿名形式发表,作者称此书献给“超越女人之爱”。
  • 南山祖师礼赞文

    南山祖师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为您解读卡耐基式的成功宝典。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嫡女皇妃

    嫡女皇妃

    夏沉香醒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古色古香的房间,玫红色的花帐,红木的家具,以及身下的床。夏沉香想要坐起来,却觉得手使不上力,一眼看去,自己的右手上缠了布。“小姐,你醒了。”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夏沉香看去,应是丫鬟,夏沉香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睡了一觉,醒来就一切都不一样了,想来,这应该是传说中的穿越吧,只是不知道自己穿到了哪里。“还不如通知夫人,说小姐醒了。”似水对……
  • 梧桐交魂

    梧桐交魂

    一百年前,我是一颗存在千年的人参,因为自己的执念,天界追杀,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百年后,生死轮回,我的灵魂被分割在了两个时空。意外的发生,现代的我重新回到了这个未知的时空。梧桐树下我们的约定变成了他的诅咒,一场阴谋的发生,我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友谊,也结束了我们之间的誓言。成长,职责,我必须放下,未知的空间,我学会了责任,学会了爱,一场场重逢,一次次相遇,我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找回了曾经的感觉。人参山,一百年的前的诅咒,一百年前的约定,我还是我,那个守护人参山的小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