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00000085

第85章 伪资本主义

张环抱着这几个黄铜的玩意翻来覆去的看,但就是看不明白这是干什么的。不过也没关系,他觉得用不了多久就能知道了,反正又是某种试验用的设备。他这两天对显微镜相当感兴趣,虽说这只是一种简陋到让人无法置信的东西,但的确是让十七世纪的人看到了微观世界的大概样子。比如水里的各种小虫子……

姜田检查了一下新设备的质量。对此还算是满意,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所以黄铜的用量相当厚实,拿到手里不仅分量十足,而且还操作不便。但即使是如此,他也不会轻易的削减结构重量,因为这关系到他这个操作员的安全问题。

唯一知道他要干什么的宋懿实在是有些担心:“先生,不如这个试验交给我来做吧,反正也已经知道了您的设想。”

姜田只能摇摇头:“我不放心你手下的那些半桶水,而且此事非比寻常,要做到绝对保密,所以最多只有咱俩人知道。”

别的同学们虽然好奇,但是却不敢多问,因为他们都清楚姜田有时候要承担一些国家重要研制任务,那些东西在出成果之前绝对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就比如前一段时间的镜子风波。中华能自制如此剔透的水晶镜子,这条消息好比在热油锅里滴下了几滴水,让商业界与收藏界都沸腾了起来,原因无他,自从姜田出现之后,科学院改良了玻璃工艺,使得市面上的玻璃器皿与各种工艺品价格明显下降,尤其是科学院做的玻璃不仅明亮且气泡稀少,有时候甚至就没有气泡,如此质量的玻璃若是放在以前,虽不敢说价值连城,也是收藏界的宠儿。现在可倒好,就因为咱们能自制了,结果原先那些进口的“歪瓜裂枣”就乏人问津了,你就是低价处理都没人要。若不是科学院的窑炉一直都在为军方赶制望远镜,新的工厂也还没有影子。否则真的能逼死那些囤货的商人们。现在又仿制出了镜子,那次的拍卖会有很多人都亲眼见到,这些镜子不仅幅面很大,而且明亮程度不输于西夷的舶来品,假设这种东西要是也能批量生产,还不用太多,哪怕每个月只能生产十几面同样规格的镜子,那么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从每块二三万两银子跌倒只有一万两左右。你说他姜田的一举一动能不受到广泛关注吗?

这样看来,姜田无论研制什么,都会有人十分期待或是忐忑的等着结果,只是到目前为止,他姜田从没有让皇帝失望过,中华的技术水平和欧洲基本持平,又有着广袤的国土与别人难以企及的规模效应,若不是皇家扣着镜子的秘方,恐怕在民间就是十个镜子作坊都开工了,但凡有人询问这秘方是否出售的时候,专利局都会用专利所有人并不打算出卖为由拒绝,后来有心人打听到这个专利是双人持有,一个自然是姜田,而另一个则没人能惹得起,因为他就是中华的皇帝张韬。为此原先还嘲笑过专利制度的某些人却遗憾的捶胸顿足,这种吃不着却还能闻见腥味的情况的确让人抓狂。

很多人都说如果满清不入关,那么明末就有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个情景,那就是没有满清、没有小冰河、没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林党,一切的一切都沿着万历年的轨迹延续下来,就一定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吗?很显然,除了中国社会传统重农抑商的观点让朝廷不允许大规模商业化用地之外,长期的太平日子又让人口暴增导致人力成本低廉,巨大的生活压力造就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特性。仅凭大明朝当时的生产能力就已经导致了巨额的白银入超,假设一个资本家在能够雇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并且不用承担任何研发改良费用的情况下,就能赚取大量的利润,试问谁还会冥思苦想的改进生产工艺?在一个主要商品都已经建立行会准入制度,外人很难和行会成员竞争的情况下,就算你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工艺,却发现从原料到工人再到市场都被人垄断着,你又怎么将科学知识转换成生产力?在一个主要商品皆有宫中或朝廷大员暗中参与的官商勾结的政治格局下,敢挑战的人该拥有什么样的实力能抗衡那些双料寡头?事实上仅凭工业时代早期的产品,是无法和熟练工人制造的手工品相媲美的,英国人贩来的布匹一开始就遭到了类似的商业挑战,只是后来因为工业技术升级才逐渐超过了中国散户织造的布匹。但是凭借着家家户户有织机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凭借着当时接近四亿人口的庞大总量,清末的各项产品产量指标放在世界上依旧能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广袤的国土加庞大的人口,即便是使用着着较低的生产技术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如果还无法想象的话,就请参考国朝建立后各种发动群众造就的奇迹,在那个人定胜天的时代,在那个为了建设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一项项被外国人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一实现,有哪个国家的首都会动员全城百姓靠挖沟的方式建设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就是这么建成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按照原先的历史,除非进入十九世纪那种工业化全面开花结果的时代,否则没人能撼动中国这种延续了两千年的稳定性极强的社会结构,就说明末那种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明朝的一年的GDP依旧超过了欧洲的总和!只有迎来巅峰的海上马车夫才在人均GDP上超过明末,这就和二十一世纪某个北欧小国人均指标远超美国,可是你能说它就比美国富有吗?所以在没有被资本主义或者是工业革命赶超之前,中国才不可能去改变这个早已习惯了的社会体系。也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萌芽,最多也就是类似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封建官僚体系下的垄断资本主义(我就不说国家资本主义!),那种情况对于改革完全没有任何的建设性价值。

关于这一点姜田很清楚,在明末混了这么长时间的张韬更清楚,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仅凭皇帝的一道圣旨就能改变吗?不可能!张韬敢得罪儒林,那是因为他有着军队作为屏障,有新军体系下培养的文职人员,而那些之乎者也的家伙不仅不事生产还在浪费着国家的各项资源,哪怕将这些人全都赶回家也没有问题。可是张韬却不敢向全体的商人以及手工业者开刀,这些人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拥有者,是除了农民之外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假设贸然的向他们开火,只会导致生产活动停止,导致社会动荡最终造成改革失败。到目前为止除了张韬为了维持军队而控制了制盐业之外,就没敢将手伸的太远,而且盐铁专营还算是明朝的旧例,那些盐商们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毕竟你们手中的盐引是朝廷颁发的,朝廷同样也可以收回。而张韬因为“老家”在江南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所谓的自由雇佣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说一帮失去土地同时还没有“独门绝技”的流浪者,他们是被雇佣呢还是被剥削呢?

后来因为要扩军备战,同时北方有大量难民南逃,所以张韬的新军中吸纳了不少这类无产者,各种各样经过历史洗礼的政工手段改造之后,他们的确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据守扬州城的时候,为了遏制红衣大炮对城墙的轰击,守城的新军愣是在没有骑兵的情况下,仅靠三千敢死队夜袭清军营寨,这些人原先大多都是江北的难民,根据军史记载,当时动员的将领只说了一句话:“扬州破,南京危,天下亡,是不愿给鞑子当狗的汉子就站出来!”结果当夜三千勇士偷袭清军炮营,厮杀声、爆炸声一直持续到天亮,三千人无一生还,却逼得多铎连夜后撤十里扎寨,清早站在城墙上观看昨夜的战场,清军竟然留下了五千具来不及掩埋的尸体以及大量的伤员,至于为什么三千人的偷袭会有这么大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这些敢死队员并没有活着回城的打算,每个人都是绑着火药包出征的,晚上当他们发现了前来增援的满蒙骑兵,便有人毅然的点燃自己身上的引线,迎着骑兵发起反击……

这些事情只是从侧面说明,通过了长久的战争,本来人满为患的江南也出现了劳动力危机,张乾率领着远征军经过艰苦的海上跋涉,以及长达一年的集结之后,才突然从大沽口登陆并偷袭北京城得手。导致在长江沿线对峙的清军主力迅速溃败,但是这些家伙毕竟是骑马的,跑的比较快不说,还能顺道在各大城市间烧杀掳掠一番再走,缺乏骑兵的新军只能跟在后边收拾残局,这就更加使得江北各省人口再次锐减。要不是张乾果断的分兵从朝鲜直接掏了满清的老巢,只怕就是现在北方各地都无法恢复元气。所以现在的中华朝即便是没有任何改革措施,完全照搬明朝的制度,也能在几十年之后到达某种“复兴”的状态,这就和满清康熙年间的情况类似,不改革也能太平六十年。这会产生某种有趣的结果,比如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土地,国家再分配之后使得大部分佃户可以变成自耕农,这样一来在土地资源枯竭之前,没有人会撂荒跑到城里去打工,而手工业因为消费群体的减少也不需要扩大再生产。这时候朝廷却抛弃了原先那种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开关搞活引进外商来华贸易,在利润的面前任何一个企业主肯定都会想扩大产能,却因为传统生产手段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反而无法扩张,第二产业自此就陷入了一个无奈的状态。若是这个时候国家机构推广一些效率更高的生产工艺,或是制定一些鼓励工商业的政策,假设真的有农民看到了更有诱惑力的工资之后,会不会放弃在农村的土地而向城市集中呢?资本家在看到新机器或是新的技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他会不会心动呢?

这就是张韬和姜田联手画的一张大饼,用来诱惑那些趋利的资本家,要政策有政策要技术有技术,只要你们按照新的国家法律正常经营,就能获得以前想象不到的收益,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驱动那些尝到甜头的家伙,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自觉地的去开发新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产生,同时也让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看到,这些奇技淫巧成了能下金蛋的母鸡,哪怕你天天窝在家里研究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不务正业,那么中国的工业革命也就为期不远了,甚至没有姜田和张韬的存在,这些资本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会参与到政治当中去,来保证自己的政治诉求。那么当这个新兴的政治势力崛起之后,就算有人想反扑也不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别忘了这些资本家手中可是攥着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张韬通过姜田的描述也明白了后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社会体制的全面变革。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你还没搞资本主义之前,就想先将共产主义实现,那么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还要重走一边历史进程。所以张韬放弃了在晚年实现社会大同的梦想,只想着如果中国能总比欧洲快一步的话,那么占尽先机的中国就不会给外敌任何机会,到时候该采用什么体制,就是后人们要头疼的问题了。哪怕最终取缔了皇权又有什么不妥的?张韬这个又红又专的原无产阶级斗士的思想里,本来就没有皇帝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因为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并不适应没有皇帝的朝廷,而且能看到这些改革政策深意的人,在姜田出现之前没有第二个人,他这才无奈的自己上阵勉为其难的黄袍加身。假设朱慈烺当初没有那么幼稚,那么说不定他张韬还依然在辅佐着这个皇帝。

但是这些都和姜田手上的黄铜产品没多大关系,张韬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至理名言,改革成功需要军权来保障。保留现有战斗力,或是保持对其他主要强权的军事压力,就必须让军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能够震慑周边的宵小给自己内部留下缓冲的时间,并且拥有超过其他敌人的技术优势,从而保障较少的军力就可以威慑大多数的敌人。而这个优势现在必须依靠姜田来解决。张韬原本的命令是让他提高黑火药的威力,或是重新研发一种炸药。可惜在明末这种工业水平下研发猛炸药的事情只能以失败告终,剩下的唯一一个答案就是提高现有的黑火药威力。

受到后世一些不实宣传,以及一些网络上的谣言所赐,姜田一开始认为只要在火药中添加氧化铜,就能如同后世某些文章所说的至少增加一倍的威力,可是经过实际的试验之后,姜田知道自己的上当了,无论添加多少氧化铜,都没有看见后世黑心花炮那样的效果。最搞笑的是第一次试验的时候,作坊里的人工匠按照他的指示做了一颗大号的爆竹,可拿到旷野之中点燃之后,周围的人迅速的躲到了壕沟里,却只听见一声闷响,效果音犹如放屁……所以说氧化铜虽然是有效的添加物,但是为了保证威力肯定还添加了别的东西,只是他姜田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既然改良配方没能成功,那么姜田就准备尝试一下某种自己没有操作过的土办法。

“压缩!顾名思义就是将某种东西所占的体积急剧缩小,放在火药上同样能适用,只是这些东西的危险性相当高,操作不当就会引发事故。”姜田对宋懿讲解着注意事项。

压缩黑火药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技术,可惜整个朝廷里除了他姜田之外,就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可能凭借着少量的机器就完成试验,所以姜田让科学院制造了一部分新工具,然后就是他自己进行尝试,至少也要掌握黑火药的压缩比是多少。为了保证即便因为压力过大引燃火药,也不会炸伤试验人员,所以这个压缩机的装药量很小,即便是炸了也不可能迸溅出弹片伤人,并且采用了不会摩擦出火花的黄铜。

等学生们全部都离开之后,唯独宋懿没有回家,而是听着姜田进行最后的讲解:“当火药的松散结构被紧密的压实之后,同等体积的装药量就相当于原先的好几倍,威力虽然不会同样翻番,但是至少也是一种质的飞跃,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很少的装药量就得到原先一样的发射效能……”

同类推荐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 大明鼎鼎

    大明鼎鼎

    “不就是钱嘛,赚嘛!花嘛!凡是用钱可以解决的事那都不算事!”苏莫满脸嚣张,慢慢的从口袋中掏出了身上唯一的一枚铜币。。。。。
  • 无敌之大唐

    无敌之大唐

    这是一个魂穿的故事,一个大明的小将来到大唐,正是武后掌控天下即将开辟新朝之际,他竭尽全力地蹦跶,想为家人创造一方净土,牵连进世外隐世山门的争斗,身不由己地去争去斗,可斗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盘棋,每个人都是棋子,而执子的手却隐藏在诸天深处……本书书友群:181966997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热门推荐
  •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当一位千金大小姐重生在一位极品低贱的女人身上。当千金大小姐的生活一落千丈变成五岁孩子的妈妈。当她遇上他,再一次的不期而遇,命运将何去何从?是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抗拒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夏蛮儿、她没钱、她想钱,她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那一夜欢爱,她偷了他高贵的血统并偷生下他的种。本以为偷偷生了他的孩子就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了。生了才知道,那不过是让她年轻的生命提早结束了。★步云端、她有钱、很有钱、她是亚洲集团的大小姐。她什么都不缺,她缺的,是变成为女人真正的能力。一次早有的预谋,令她年轻的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那想她死的人是自己的双生姐妹,只为能夺她所爱。★乔宇纯,孩他爹,他是血统高贵的云端首席大总裁。他不屑那身份低贱的女人,她连暧床的资格也没有。但据说,他们曾轰轰烈烈的结过婚,后来又离过婚。不知身份低贱卑微的她,该如何才能一展她的风采!★★★【狂惑】林蕾蕾,传说中的天才娇女,时尚界的弄潮儿。一次阴谋,游轮的爆炸,令她与父亲同时丧生。★季沫儿,豪门之内公认的花痴草包千金大小姐。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看见帅哥口水往外飙,人人避而远之,不屑之。为帅哥飙车疯狂追,造成交通混乱,一命呜呼。★当她再度睁开眼来,绝色锋芒显露,令人错愕。草包大小姐,摇身一变,金光闪闪,风起云涌。游走时尚之巅,昔日唾弃她的如粉蝶扑面而来。她却云淡风轻、笑看人生,一身荣光照耀四方。★★★特别推荐重生【叛妻】(叛妻)为三部曲,内含(床奴)(禁爱)其中(禁爱)为免费作品。夺妻(全本)越爱越折磨,(狂惑、狂妈子女篇)狂妈(全本)强大的女主重生后有了异能狂惑(全本)豪门纷争,夺权夺产夺情爱叛妻(全本)重生反遇真爱,虐身也虐心狂妻(全本)现代女孩穿越后反当女皇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 颐养补益门

    颐养补益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验方新编

    验方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系毛泽东

    情系毛泽东

    本书精彩再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政治思想及指导政策、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最后日子的情况等。
  • 池也幽幽

    池也幽幽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神域凰女

    神域凰女

    一朝重生,她从软弱无能到嚣张肆意,从病弱之躯变成天生灵体。废物?不好意思,我开挂一样晋级!丹药,我自己练!小弟,出门就收!兽兽,一来就两,还有一个正在孵化中…至于男人?不好意思,最强最帅的那个就是她的!神火在左,凤鸣在右,九天任我遨游。“盛世给你,九天大陆给你,你是我的!”她挑着那个男人的下巴嚣张霸气的宣布道。
  • 声声慢

    声声慢

    韩玉青趴在草地上,头涨得无边无际。她什么也想不了,脑子里一片嗡鸣,像突然断电的车间,机器停止了,空气里却还弥漫着余音。大脑被什么给封闭了。但她知道刚发生的事。他的焦躁与愤怒,他毫不留情地一推,他三步并作两步的逃离,这一切都是他对她的鄙夷。她所有的精致如青花瓷的幻想在这一刻粉身碎骨。她听见自己心脏炸裂的声音,“啪”得一声,像烟花那样炸裂开来,她知道自己彻底完了,像个溺水的人一样挣扎着,越陷越深,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她痛恨着自己,也可怜着自己,松开疼痛的右手,看到手心里汩汩流着血,是那枚小火箭形状的水晶,原来它不是什么美丽的见证,它只是一把匕首,锋利尖锐……韩玉青的肚子贴着草艰难地趴着,伸出疲惫的左手,手腕处有一个银镯子,她把银镯子向臂膊上拉了拉,就把那水晶刀朝自己的手腕割下去。
  • 1996年的盛夏

    1996年的盛夏

    傍晚刚打了放学铃,老师还没走,我就先从后门溜出去了操场。操场上,渐渐沸腾起来。我坐在足球场东球门后、离球门有一段距离的草地上。一个猛射球穿过无网的球门飞来,差点击中了我。我站起来,拍拍裤子,离开。我来到学校大门口的马路边。红红的夕阳从楼群间温柔地照来。不断有汽车驰过。有自行车蹬过。有行人走过。有学生从校内出来。校门口两旁有冰柜和小摊在与学生做买卖。身旁小书店有人买书。那边电话亭有人在打电话……我看路的东尽头。看路的西尽头。看路那边的小巷。看路这边的校门口。我仿佛在等待一个人。而其实我谁也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