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00000182

第182章 天主造人

给汤若望送行回家后,就天天在家里闷着,怎一个烦字了得。以往没钱的时间天天搞搞研究,学点知识,心里平静的很,活的也有朝气,无欲无求人也豁达大度,现而今,多了皇上的一千两赏钱,但满眼尽是不痛快。

这不,终于又有机会来了,求极宫招各个学科的能人异士。急于表现自己的李祖白可算是逮住了这个机会,马上前去报名。结果碰到了‘教友兄弟’徐光启,而且还是天主教中国分部的瓢把子。两个聊的倒是起劲,别看年纪差别挺大,但经历却有相同之处。

李祖白倒也实诚,把这段时间的苦水大倒,特别是皇上不仅赶走了汤若望,还不准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然后就再也没有召见过他。虽然他望穿秋水的等待,但仍然不得其法。

还别说,让徐光启还真了解了一些情况,最起码知道皇上不喜欢天主教,而自己却是入了天主教的。但不知皇上是否知道,如果知道后,还会不会如此信任有加?不会也象李祖白一样,直接来个不理不问给挂起来吧?如果放在以前,徐光启还是比较有个性的,还皇上的圣旨都敢抗,但现在,看着皇上对国家、对社稷、对百姓如此的情怀,而且知识如此丰富、想法如此新颖,还真让他舍不得皇上给的荣誉和官职。所以有些试探性的说。

“哦,有何相似的?”倒不是朱由校装糊涂,他是真糊涂,在他的眼里徐光启就是一官方知名的科学家,当然也可以说是数学家,还真不知道和这个李祖白有什么相似的。

“老臣和李祖白的一些知识都是跟洋夷所学,”徐光启稍稍有些紧张的说。

“知识的大门是向所有的人种打开的,相互学习有利于东西方更好的交流、勾通,在以前,华夏的确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华夏已经好长时间停滞不前了。这种闭关琐国的态势是相当可怕的,朕对向洋人学习知识不抱任何的偏见,相反持绝对支持的态度。”

想想徐光启现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跟洋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到了清末,却是被人家硬生生的用大炮轰开了国门,在缔结了城下之盟后,屈辱的去学习人家的知识,美其名曰师夷之技以治夷,结果治夷没治好,把满清自己倒给治死了。所以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真是害人不浅啊!倒是徐光启这样的文人能放下身段来主动的去学习洋人的知识,真是走在了中国的前端。

“那皇上对天主教如何看?”

“一个充满政治目的的宗教,妄图利用宗教征服世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朕是不会让其在华夏生根发芽的。”朱由校毫无一点余地的回答着,他当然知道徐光启和洋人有关系,单单的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就是跟着外国人学的。如果徐光启来做说客,那他也一点面子都不会给的。

“怎么天主教是皇上说的这个样子?”徐光启听了之后大为吃惊,在他的眼里天主教就是一个平和的引人向善的宗教,甚至和佛教一样。但在皇上的嘴里,他却听到了天主教血雨腥风的一面。这让他对天主教的观感大为改变,必定这话是皇上说的,以前他可以不屑一顾,但现在他却非常的信服。但仍然有所疑问,到底入教已经不短时日,绝非一时半刻能改变的。

“徐爱卿认识的洋人中,一定没有把天主教发动了八次历经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的事情告诉过徐爱卿。那是相当恐怖的。”

“十字军东征?”徐光启的脑子彻底紊乱了,他的脑子根本不明白,怎么在皇上的嘴里天主教如此大的事情,他这个天主教徒竟然一无所知。

“天主教的教皇应该在罗马,他们经常借口反对异教徒,打着圣战的旗号,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侵略战争。罗马教廷称这样战争是宗教战争,因为面对的国家是东部,所以叫十字军东征。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宗教,起先是来传教,慢慢的争取信徒,如何才有争取到?现在凭借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住人,再慢慢的引人入教。”朱由校说着这些话,同时也忍受着这‘实验室’的环境。人家徐光启都这么大年龄了还没报怨,自己还真没法开口。

“皇上,他们的教皇的确在罗马。”

“是啊,他们的教权是大于皇权的,大多时候皇上或者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的认可方可,徐爱卿,难道朕会准许在大明的土地上,有超越朕的存在吗?现在大明正是最关键的时刻,正需要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中兴大明的时刻,这种妄图来大明争取信徒的宗教,朕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而他们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朕的眼里,只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而已,朕不稀罕更不屑一顾。”可能是实在坐不住了,朱由校轻蔑的说。

“启奏皇上,老臣和李祖白一样,都是入了天主教的。”徐光启被朱由校说的一阵无力,神情有所恍惚的说,这么多年信奉的天主教,在皇上的眼里竟然如此强势,竟然大于皇权,自己到底该如何取舍。

不要以为徐光启是个科学家就不信教了,后世的科学够发达吧!多少人还是信奉天主、佛祖,其中不乏科学家,那科技的含金量可比徐光启大多了。

“什么?徐爱卿啊!你怎么也信那些骗人的鬼话!”

“皇上,天主是仁慈的、无私的,教义也是求善的,”徐光启已经跪在了地上,虽然他对皇上相当的敬重,但也鼓起勇气为天主辩了几句。

“天主?是那个七天造了光、陆地、水、动植物,然后是什么亚当夏娃苹果之类的那个?”朱由校被徐光启弄的大为惊异,怎么如此聪明的人还上这种恶当,不由的顺着徐光启的话问。

“回皇上,正是如此。”对于皇上能知道天主六天造世界的事,徐光启已经不奇怪了。

“那盘古去哪里了?女娲在做什么?”朱由校一本正经的问。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徐光启也随口回答着。

“是啊,既然盘古天开辟开了混沌,要天主造什么光?既然女娲娘娘捏泥人,那天主造亚当和我们华夏民族有什么关系?要知道他们造的人可都是白种人,后代也全部都是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而我们是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他们的天主教里没有我们黄种人的事,为什么你一个黄种人去信白种人的宗教呢?”

这点以前朱由校面对汤若望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宗教这种东西只适合自己的族群,拿出去那就一钱不值了,前文提过视野决定心胸,心胸决定境界。宗教是古人所写所传,他们能走多远?视野也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想象力当然也就到此为止了,哪里能想到地球是圆的,而地球上的人不仅有他们这个人种,一共有黄白黑红四个人种?是围着太阳在转的,太阳系的外面还有银河系,银河系的外面还有可能会有其它的高级生物。这些问题都是编、创宗教的人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当大家视野开拓了之后,这些言论只能是不攻自破。

而稍稍有些想法的人都不难发现宗教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神话人物不是少了其他人种,就是所设定的神通、法术根本就是大话连篇。如果创设宗教的人换了前世的网络写手,那可就不一样了,看看那些修真类小说,这些问题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完全在科技发展之后能够自原其说。

所以华夏民族是不应该信白人的天主教、新教、基督教的,那都是白人的神仙,一个黄种人没有,你信他做什么?而小三的佛教也是一样,你看看无论那个佛经里有中国人的名字,比如说李忠华是古佛,不就算是个使者也行。也就是施耐庵老先生把一部修真小说西游记把中国和小三的神话人物合二为一了,但可气的却是,中国的神竟然打不过小三的佛,着实把‘老子化胡’给完全扔在地上踩来踩去,让人看了好生烦恼。整个是灭我华夏威风,这样的人抓住了枪毙五分钟都是轻的。(扯远了。)

徐光启一听完全的懵了,怎么还可以这样去辨别天主呢?但细想想整个《圣经》里还的确没有一个是汉人的,对啊,照圣经里的说法,在这个大地之上,根本就没有汉人什么事,这说明什么?说明要么天主只创造了他那边的人,而没有精力顾及到汉人这边,并不是天主创造了汉人,而是由其它的神仙创造了汉人。

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就不应该再信奉天主,而应该去信奉创造自己祖先的神仙。又或者这些造人说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否则怎么会露掉如此大的人群?这也太乌龙了吧!

各位衣食父母,诸位好,明天就是新的一周了,梦难成会努力更新,恢复上午11时的更新,这周的失职请诸位原谅。感谢您对本书的支持。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我是赘婿

    重生之我是赘婿

    陆小风穿越异界成为商贾赘婿。“赘婿?那岂不是不能三妻四妾了?”,,,,“陆小风你只是我宁府的赘婿,希望你有自知之明…”“哈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宁霜儿,你希望你能找到如意郎君,我们和离吧!”
  • 神圣与凡俗: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遭遇

    神圣与凡俗: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遭遇

    天主教在全球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文化移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移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本土文化。天主教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找准中国本土习俗文化的发展脉络,适应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国民间信仰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应对中国的民间信仰,是天主教在华传播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书对明末至鸦片战争之前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之间的遭遇进行了客观描述。
  • 蜀帝传奇

    蜀帝传奇

    少不入川?此话差矣!看这十七岁的贩夫之子,入川后斗妖战魔,更野心勃勃在巴蜀之地自立为帝!传说他得助于两位美女,其中一位是花妖,一位是蜀国绝色才女!又传说他得遇贵人相助成就一段传奇……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北洋将军轶事

    北洋将军轶事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北洋系出身的15位将军轶事,时间跨度为晚清与民国时代。历史本是人和事的集合,事因人起,人以事存,书中所辑侧重人物言论与史实细节,体例则为史料性笔札作品。书中记述的北洋将军事迹,均收辑自近代史料、笔记丛刊、馆藏档案、口述回忆、历史传记、论著等。旨在拾遗补缺,辑残存轶,以传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与民国时代的许多重要史实。
热门推荐
  •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法华宗要

    法华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心霁

    唐心霁

    大周朝土崩瓦解,在这群雄纷争的乱世,世外桃源般的暮衍庄也被拉进了历史的漩涡,暮衍庄大小姐唐心凭着坚韧敏锐、美丽聪慧,在这群雄逐鹿,改朝换代的年代淬炼着自己,她的与众不同吸引着各路人杰英豪,她的人生轨迹被历史的大潮推动着和他们重叠交错,面对权势、江山、感情,他们每个人做着自己的决抉。唐心最终如何决抉?她能否在爱恨情仇中浴火重生?敬请阅读。
  • 王爷的高冷倾城妃

    王爷的高冷倾城妃

    她,一个高冷的特工。她,一个将军府小姐。她奇葩的穿越到古代。毁容?不存在的。废柴?不存在的。为情自杀?更不可能。她本有一个爱她的母亲和父亲,直到母亲死后才知道这个父亲是为了利益,对她们娘俩没有爱,她的父亲的不管不顾任由别人折磨她。可是现在她来了,她在短短时间内创建了自己的势力,她只想报仇,可却下旨嫁给那个高冷王爷,两个气场同样高冷的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大唐之我真不是才子

    大唐之我真不是才子

    【半架空,数据党慎入】王子安抱着兕子,一脸无奈地望着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我真的不是才子,我想说,真的,我擅长的其实是物理服人……
  • 胡风为何不“投降”?

    胡风为何不“投降”?

    1949年年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料理后事”准备逃往台湾;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一面运筹帷幄策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一面殚精竭虑筹划建立新政权。此时,国共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对文化名人的激烈争夺战。国民党虽大势已去,但“贼心不死”以图东山再起,仍有一部分文化名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蒋介石去台湾;共产党即将上台“坐天下”,需要大量文化名人捧台,于是在共产党高层的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下,一批秘密潜入香港的文化名人分期分批北上,抵达北平准备参加标志着“大团圆”的新政协会议。
  • 海盗之谜

    海盗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是谁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绑架了凯撒大帝?是谁曾使整个欧洲瑟瑟发抖、为之战栗……是神出鬼没的海盗。本书为你揭秘海盗的世界,让你领略海上冒险生涯的残酷与激情!
  • 庶女嫡妻:将军请自重

    庶女嫡妻:将军请自重

    上一世,骆铭忠君爱国,却英年早逝,死无全尸;夏芷瑜孝顺嫡母,却终身无子,死于非命,这一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四个字意外地将前世毫无交集的两人牵扯到了一处。夏芷瑜:“我和他青梅竹马,但终究缘分不够深,他只留了个孩子给我,就……”‘诈尸’的骆铭:“……”他是孩子爹,但并不是她的竹马,也没有咽气。
  • 拐个相公来种田

    拐个相公来种田

    睁眼闭眼之间,木柔桑挂完又穿越了。身世凄惨,家徒四壁,上无父母,下无弟妹只有个唯二的哥哥相依为命。
  • 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

    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

    一个爱喝酒的男人在北京、深圳等地漫游,在两个女人之间纠缠,在一个又一个酒桌上感悟人生。主人公“不合规矩”地生活着,并用酣畅的语言表露“不合规矩”的内心。我们见面而很少说话,因为我们足在摇滚乐中见;我们见面可以说很多话但却什么都记不住,因为我们是在酒后地。但我们必须要相见,因为我们已小会独处,我们已不会安静。爱情只是啤酒产生的泡沫,生活如此强大,青春如此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