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300000040

第40章 怎么样灭亡西夏(1)

精彩的故事陆续展开,求收藏,推荐,点击……

文飞本来就预料到这般情况,所以连车厢都没锁,就铁丝绕起来的。张叔夜按着文飞的指点,来到车厢门边,一剑斩开了铁丝。猛地拉开了车门,便见着整个车厢满满当当的都塞满了东西。

为了节约空间,文飞在后面车厢里焊了一股水箱,里面装了两吨的酒,也就是四千斤。相当于五千多斤的宋斤。也没有占到多少地方,大概不过就是两个平方而已。

其他的空间,满满当当的都塞着各种各样的货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张叔夜看了好奇,用剑捅开一个编织袋,便见着白花花的细如沙子的东西流了下来。

其他人虽然害怕,也是十分好奇,远远在看。这边这么大的动静,不知道惊动了多少人。远远的在张家营地附近张望着。

张三翁皱皱眉头,吩咐几句。大家族的人手,果然训练有素,马上就拉起了按着刀剑,把人远远的驱赶了开来。然后又拉起了帷布,将一切隔离了开来。这才看到那些哗啦啦的流出来的细白(居然是敏感词,汗)粉末。不由问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文飞微微一笑:“你尝尝就知道了!”

张三翁还没有继续说话,便见着张叔夜真的蘸了一点粉末放在嘴里,不由大惊,心里埋怨着自己这个侄子太过鲁莽。这般来路不明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的放进嘴里?

他心里还没有埋怨完,就听见张叔夜大叫了一声。吓的张三翁心里一抖,却听张叔夜叫道:“这是盐,这是盐。比那青白盐还要好的盐!”

这话一出口,张三翁就把刚才的那些埋怨彻底的抛在了脑后去了。自己这侄子虽然是做官的,不打理家族的生意,可是这盐可怎么也不会弄错吧?连忙上去,捏了一点,放在手心一看,却见这盐巴居然比沙子还细。轻轻蘸了一些,放入口中,入口既化,只有纯正的咸味,却无一丝的杂质。不由也叫道:“好盐,好香的盐……!”

盐怎么能吃出香味呢?对于现代那些不把精盐当成回事的人来说,这盐就是那味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这盐里面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味道,实在是太过难得啊!

张三翁久做私盐买卖的,自然对于盐巴这些十分精通。拆开一包一看,便见这盐洁白如雪,细如海沙,甚至里面没有一点点的杂质看到。顿时惊呼:“这怎么可能?世上怎么会有这般白的盐?”

文飞觉着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比如现代还有很多形容词。比如像盐一样的白,像盐一样的细云云。但是这古代的盐可就没有这么细白的!

海盐不用说,从用海水放在大锅里熬煮,煮到最后那些结晶就是盐了。里面难免会掺杂一些别的杂质,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的元素。味道难免发苦,再加上一熬煮或者运输过程进去的那些风尘泥巴之类的杂物,那盐里面的杂质就更多了。

便是青白盐,也是从天然的盐池里面的所出的矿物盐,里面杂质虽然比海盐要少。但也不会没有,而眼前文飞这一包盐看起来就好像白雪一般,竟然没有夹杂半点的杂质,甚至连一点点的黑点都看不到。

十袋盐,每袋子一百公斤。这又是两千斤了。这些全都是食盐,文飞居然蠢的用手一包包的小袋精盐给拆开,装入这些没有任何记号的编织袋里面,再加上一层塑料薄膜。就这么弄出来了这大袋的盐。

这次时间紧迫,文飞只带了这两样的货物。其他一些都没有带。

直到震惊够了,张三翁就走到驾驶室边对文飞道:“仙师,这些盐你哪里多不多?”

文飞大大咧咧的道:“要多少有多少!”在现代这盐便宜的很,到处都是,比酒都还要简单。

而在这宋代,盐价极高,甚至有着斗米斤盐的说法,也就是一斗米才能换得一斤盐。前面已经说过,这一斗可是九斤多,将近十斤的粮食。

大宋开国的时候,盐价还低,每斤卖到内地不过十五文而已。现在开封那些地方的盐价就已经涨到了两百文以上,不过那是内地。

骡马集这地方离着产盐的西夏不远,所以价格也极低。每斤买过来不过七八文而已,买到内地去,每斤却就要翻了快二十倍了。

把这个道理详细的和文飞解释了一遍,文飞顿时苦了脸。原来这盐在这地方根本不好卖啊!每斤七八文,折合RMB才两三块钱,一趟时空走私,利润没有一百倍都不好意思和人提起。这只赚了一倍的价格……

看文飞脸色,张三翁心里嘀咕道,看来这位仙师果然是不怎么食人间烟火的。连这些关节都搞不明白!

却对文飞道:“仙师,你要能把盐给运到东京去,这可就几百倍的利润啊!”

文飞嗤之以鼻,为了几包盐,我千里迢迢的从兰州跑到开封去。几千里不说,主要是古代别说高速公路了,便是好一点的平整公路都没有。估计还没有走到一半,这二手箱货便要报废了。

不过听张三翁一再提起东京汴梁(开封),文飞也来了兴趣。这北宋的人一说起东京来,就好像天上人间似的。日后有机会我也要去旅游一番,顺便拍几张照片回去。

那些有钱闲人没事到处旅游得瑟,他们有本事也去那北宋东京城去旅游去?想到这里,忽然想到,是了陈泥丸他们师徒两个便好像去了汴梁,我什么时候也找他们去。

还有这北宋人也真是的,没事儿东京东京的乱叫。害的我每次都想起小日本来,也不知道叫开封,要不然便是叫汴梁也顺耳的多!

“若是仙师能直接帮我们把盐货运到鄂州,或者东京去。我等愿意出一百文一斤的价格!”张三翁心里一动说道。

“不,一百五十文!”张叔夜忽然开口道。

同类推荐
  • 重生最强仙皇

    重生最强仙皇

    少年林天,前世一代大帝遭人暗害,重生之后,却背负血海深仇,这一世他要强势崛起,报仇雪恨,凭借各种机遇,逆天传承,碾压诸天帝子,各路天骄,在这光怪陆离的万千世界中,成就热血帝路,造就最强仙皇!
  • 这个修士很危险

    这个修士很危险

    我从凡间来,到此觅长生。***********我从凡间来普通群:546435549vip书友群:556919537(需全订验证)
  • 夺剑破山河

    夺剑破山河

    当第一次接触到剑,虚逸风想:我终有一天会看完满天的浮华成为一名优秀的剑客。可初见天上的剑气纵横,仙人谈笑剑崩断山河。那一剑西来唯美又强大。这便是传说中的缥缈剑之道吗?那,究竟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飞剑与仙人共存!人剑合一的剑道极致!
  • 龟卜外传

    龟卜外传

    方术的世界,道士的传说!一群被时代拖入洪流的年轻人,如何经过层层历练,艰辛成长的故事,三十年刀光剑影,狐魅鬼仙,是故事,也是生活!
  • 恨无趣

    恨无趣

    计谋、狡诈、阴狠、善变,这世界可真恶心。“少年,你贯彻的正义,有用吗?”“也是,这滩污泥,确实需要一瓢清水。”“在面对你的邪恶的时候,难道正义不就是你自己吗?”“你不是说正义吗?可你现在这样,也不像啊?”“我是你,你不是我。”“我把这世界给你,你把你给我,如何?”摧毁,重塑,不灭,我即是世界!
热门推荐
  • THE INVISIBLE MAN

    THE INVISIBLE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且试天下(完美典藏版)

    且试天下(完美典藏版)

    《且试天下》是倾泠月经典成名奠基作,中国当代最值得一读的古风言情巅峰作品,同名电视剧、电影即将开拍。修订典藏版:畅销十年后作者首次精心重修,至臻完美,值得典藏。苍茫山顶上的棋局且待两人,而掌握天下的,只需一位!疮痍乱世,英才辈出。率性洒脱如她,却在家国和江湖间苦苦抉择,筹谋算计如他,也在天下与爱人间不停徘徊。雄心霸业的痴情王者,志在天下的出尘高士,美艳高贵的心计公主……六国争霸,群雄逐鹿,爱恨难分,恩仇相抵。美人与天下,孰重孰轻?她与他将如何下完这盘命里的残局?苍茫山上,且试天下。
  • 吕祖指玄篇诗注

    吕祖指玄篇诗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玄帝归来

    玄帝归来

    高考之后,林玄突然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人知道他其实是被人沉入龙湖,从而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妖魔横行、仙魔林立、万族共存的玄幻世界,然而三十天后,他又从湖里爬了出来!
  • 饥饿游戏1

    饥饿游戏1

    横扫欧美各大图书奖项,长期攻占欧美畅销书排行榜,青春冒险、科幻惊悚系列全球热映电影原著。《暮光之城》作者斯蒂芬妮·梅尔、“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联袂推荐的人气畅销作品!
  • 太古魔神

    太古魔神

    乡村少年遭遇魔族屠村。亲人,兄弟全部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握紧手中剑,屠尽天下魔!你们是魔王,那我就是魔神!曾经我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现在我让你们连仰望都不敢。记住,我叫牧灵。
  • 我家男神是手机

    我家男神是手机

    人人都说沈清陌命好,长得美,家世好,男友是校草。人人都说吴景辰人好,是学霸,颜值高,机械科技壕。这两个人成为邻居后,一场爆炸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沈清陌家道中落,父亲失踪,前途一抹黑。吴景辰遭遇袭击,陷入昏迷,醒在手机里。沈清陌孤身一人,带着一部住着吴景辰灵魂的手机,开启了重回人生巅峰之旅。
  • 至正集

    至正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