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000000003

第3章 劝学(2)

学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君子说:学习的程序,是从诵读《诗》《书》开始,到《礼》终结;做学问的意义,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结束。只有真心真意,日积月累地力行而持久,才能够入门而有所成就,学习要坚持到死才能够停止。所以,虽说学习的程序是有终点的,若是从学习的意义上说,就是一刻也不能停止地学习。这样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这样做的就和禽兽一样。所以说《尚书》是记载古代政事,《诗经》是收集了符合乐章标准的诗歌编辑而成的,《礼记》是礼法的总纲,也是各种条例的纲要,所以学习一定要达到《礼》的要求才算到了终点。这就叫做具备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礼》有敬重礼仪的的规则,《乐》使人能够中正和悦,《诗经》、《尚书》的内容广博,《春秋》包含微妙的道理,这些典籍把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包括殆尽了。

【原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①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②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④。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⑤矣。

【注释】

①箸:通“着”,附着。②曷:何。③犊:小牛犊。④囋:啰嗦。⑤向:通“响”,回声。

【译文】

君子的学习,要把学到的听在耳朵里,记在心里,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把学到的听在耳朵里,又从嘴巴里说出来。嘴巴和耳朵之间,只有四寸的距离,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美起来呢?古时候的学者,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向人炫耀。君子的学习,是用来美化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好别人。所以,别人不问却告诉他,这是急躁。别人问一却答二,就是啰嗦。急躁是不对的,啰嗦也不正确。君子问一答一,就像回声一样。

【原文】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①,《诗》《书》故②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③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④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⑤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⑥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注释】

①说:解说。②故:事,故事。③方:通“仿”,比拟,相比。④经:通“径”。⑤特:只是。⑥原:追究根源。

【译文】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捷的了。《礼》、《乐》记载了法度典章,但没有详尽地阐述其义理;《诗》、《书》记载了古代的掌故,但不切合现实,《春秋》简约晦涩,难以使人迅速理解。只有效仿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通达世事。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益友更好的了。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向良师益友请教更迅速的了,其次便是尊崇礼法。既不能请教良师益友,又不能尊崇礼法,只是支离破碎地读一些杂书,或者根据《诗》、《书》的训诂来解释《诗》、《书》,那么即使到了老年,也只不过是一个知识浅陋的读书人。如果从古代圣王那里追源溯流,寻找仁义的根本,那么,学习礼法就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就像提起衣服的领子,五指弯曲去拉它,被理顺的绒毛就不可胜数了。如果做事不遵守礼法,只空谈《诗》、《书》,就像是用手指去测量河水的深度,用戈矛去舂米,用锥子代替筷子吃饭一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所以,尊崇礼法虽然不能明白事理。但仍然可以称作是遵循礼法的读书人;不尊崇礼法,即使能够明察善辨,也不过是一个散漫的不自检束的人。

【原文】

问栝①者,勿告也;告梏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②。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③交④匪舒,天子所予⑤。”此之谓也。

【注释】

①栝:恶劣,不正当。②瞽:眼睛瞎。③匪:同“非”,不。④交:通“绞”,急。⑤予:通“与”,赞许。

【译文】

别人问了不合礼法的事情,不要告诉他;别人告诉了不合礼法的事情,不要去追问;谈论不合礼法的事情,不要去听;态度蛮横,不讲道理的人,不要和他争辩。所以,必须是按照礼仪之道前来请教的人,才接待;不按照礼仪之法前来请教的人,就避而不答。所以,来者恭敬有礼,然后可以同他谈论道义的方向;看他的言词比较恭顺的,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原理;见他乐意听从,才和他谈论道义的深义。所以对于那些不可以交谈的人,却偏要与之交谈,这叫做浮躁;对于那些可以与他交谈的人而又不与他谈论,这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表情而与之谈论,这叫做瞎说。所以,君子不浮躁、不隐瞒、不瞎说,而是谨慎地对待前来请教的人。《诗经·小雅·采菽》上说:“不轻侮、不怠慢的人,是上天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无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射箭一百次其中有一次没有中的,就不能称为善于射箭;驾车行走千里,只要半步不到,就不能叫做善于驾车;对于天下各种事物不能融会贯通,对于仁义不能完全彻底,就不能称作善于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应该一心一意地坚持到底。一会儿这样学,一会儿那样学,这只是街头巷尾的普通人;学习善的少,不善的多,就是桀纣盗跖一样的人;学习达到完全彻底,才算得上是好的学习的人。

君子懂得,做学问不完备、不纯正,是不能够被看作是完美的,所以,要不断地诵读诗书,用心思索来融会贯通,把良师益友作为自己的榜样,设身处地去做,除掉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学识。对于不是这样的事物,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嘴里不去说,内心不去考虑。等到极其爱好学习时,就像眼睛爱看五色,耳朵喜欢听五声,嘴巴喜欢吃五味,心里追求占有天下那样。因此,这样的人,权力不会压制他,人多势众却不能改变他,天下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动摇他。活着是这样,死后也是这样,这就叫做有好的品德和操守了。具备了这样品德的人才能坚定不移;能够坚定不移,才能够应付自如。既能坚定不移,又能应付自如,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人了。天空显现它的光明,大地显露它的广阔,君子最要紧的是人格的完美与纯正。

【鉴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君子修身养性的第一要事,所以孔子在《论语》的开章第一句就是要求自己的弟子好好学习。荀子自认为是继承孔子的学说,因此在第一篇中也谈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

《劝学》用蓼蓝提取靛青、水寒成冰、木材变车轮等一系列生活常识的例子,阐述了人为什么要学习。又从登山、临溪、驾车等浅近的道理中进一步地阐述人学习之后的好处,这就是“修身、养性、远离祸患”。还从自身的一些体会中揭示学习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道理。

综观全篇,荀子所讲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达到“天见其明,地见其光”的君子的境界,而学习的内容更是一些封建理沦和礼仪,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可取之处不多。但是他所提出的对待学习的谨慎态度、认真求学的精神,以及孜孜以求的学习方法则是很有益处的。

【精典事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国时期的吕蒙当年追随孙权打仗的时候,还是一个只知道将兵夺旗的粗陋壮士。孙权劝他读书,他却推托说自己繁忙没有时间,孙权就拿自己做例子,给他上了意义深刻的一课。他从此开始发奋努力学习,直到鲁肃对他再三惊叹他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也非常文雅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人还是要多读书,才能知道什么是道义啊!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做博士吗?我只是要你去浏览书籍,了解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你说事多,但谁会像我这样忙?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得到了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再不是当年吴郡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看,大哥为什么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呢!”鲁肃就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以后才分手。

“言有召祸,行有招辱”,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不当会招来祸患,行为有失就会招致侮辱,所以一个人的言行一定要非常谨慎。历史上有许多人就是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够谨慎,招来了杀身之祸,晋孝武帝就是其中之一。

晋孝武帝非常喜欢喝酒,他经常在内殿里流连迷醉,头脑清醒的时间很少,宫外的人很难也很少能被允许进见。张贵人是后宫里最受宠幸的,后宫中人人都非常害怕她。

有一次,孝武帝和后宫的嫔妃们一起宴饮,美女和乐队也都在一旁侍候。这时张贵人年纪将近三十,孝武帝故意调笑她说:“你如果按照年龄来说,也应该废黜了,我的心意是更喜欢年轻的。”张贵人心中暗自气愤。

到了晚上,孝武帝大醉,在清暑殿就寝。张贵人则拿酒赏赐所有的宦官,打发他们走开,然后,让贴身的服侍婢女用被子蒙住孝武帝的脸,弑杀了孝武帝,又用重金贿赂左右的侍从,声称是“睡梦中惊悸窒息而猝逝”。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愚昧懦弱,会稽王司马道子也昏庸荒淫,均未追究杏问。

同类推荐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会让生意有保障,才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上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学会如何守护内心无穷无尽的力量,如何在躁动的世界建造温润的生活,在繁杂的世事中锻造超然心境。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弄巧成婚

    弄巧成婚

    父亲的抛弃,夏宛凝和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便如此,夏宛凝还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温馨和甜蜜。视自己为生命的母亲,还有从大学开始便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男朋友陆彻,直到有一天,陆彻跟着自己那个素未谋面同父异母的妹妹夏宛玉在一起并高调结婚,而她也被父亲和继母威逼利诱的嫁给顾氏集团总裁顾钧行。母亲的保守,父亲的冷漠还有继母的鄙视算计,夏宛凝麻木的嫁给顾钧行本想就此斩断过去与顾钧行相敬如宾的生活……
  • 仙风媚骨

    仙风媚骨

    修仙路上,别人弹指之间便能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而叶青双,为什么这一切都只能用拳头解决?不用法术也行,反正别人也不能对她用。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咱不要优雅的姿态,做个暴力女修。于是,她扛上了一把比自身还大上两三倍的斧头,开始了崭新的修仙生活。诶诶,那边几个骚年,看什么看,没见过妩媚女子拿彪悍兵器吗?——————书友交流群:191963217,暂时空无一人,期待你加入……
  • 青莲君子剑歌传

    青莲君子剑歌传

    “一剑消弭三千里,大日烈阳融天地!”三荒,两宗,一世四圣,三神一主。持剑'在手,天下我有。
  • 吉安读水

    吉安读水

    江西的南部,有一条美丽的水叫章水,有一条精致的水叫贡水,两条水流合二为一形成了更加美丽精致的水叫赣江。宏阔的赣江一路北去,串起了一个个明珠,其中一个闪着耀眼的红、迷人的绿的明珠就是吉安。吉安是水带来的城市,古人依水而居,富足的水才会有富足的都市。秀丽而富足的吉安,一千年前就使大文豪苏轼不得不发出“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慨叹。
  • 青青葱葱的岁月

    青青葱葱的岁月

    一些年青人,青青葱葱,朝气蓬勃,从天南海北走到同一个校园,这里有刺激,有辛辣,有宁静,有安逸,有甜蜜,也有悲伤。年轻的生命共同演绎了一段美好的校园时光。时隔多年,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通讯簿,吹掉上面的灰尘,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和电话也从纸上飞舞起来,在眼前晃动,引领着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段青葱岁月。
  •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初夏是一个小人物,从公司的小职员,不断的挖陷阱埋人拍马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朝飞跃升级成了总经理,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可是这位置还没有坐稳便被灯砸到了这个坑爹的世界,之所以说坑爹是因为着个世界既然是在一本书中她闲来无事看过的一本书中,名字叫做【重生嫡女富贵命】,而她成为了一个小炮灰!上有原重生嫡姐(女主),下有特工穿越的庶妹(最大女配),而她便是“狠毒后妈”的亲生女儿(小炮灰),这节奏,要让她怎么活?看在是豪门贵女,有吃有喝,生活无忧的面子上适应性强的初夏秉承着远离女主女配过自己日子的想法,安安静静的看了5年的宅斗戏。。。但是看着眼前的大红喜衣,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便被特工庶妹打晕扛上花轿。一醒来便看到一张笑的渗人的妖孽脸蛋向着自己。“妈呀!这不是男主么?我怎么到这里来了?”在看看整个鲜红的房间,哭喊道:“老天,剧情大神我错了,不该看戏不给钱,还幸灾乐祸!!”此文女主腹黑扮猪吃老虎型,男主是腹黑加冷酷型。宠文,一对一,有宅斗,宫斗。
  • 10天学会演讲:魅力演讲的艺术

    10天学会演讲:魅力演讲的艺术

    要想成为演讲高手,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必不可少,即需要拥有“好口才”。本书为演讲口才类书籍,从多个方面入手,系统讲解了拥有好口才、掌握演讲技巧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掌握演讲的艺术,成为一名演讲高手。
  •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碰到很多的不公正,遭遇很多的挫折,我们很容易变得浮躁。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人生从此蒙上浮躁的阴影,我们的翅膀不应该因此而折断,这个时候我们所应当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解决那些让我们变得浮躁的困惑,从而找回淡泊与宁静。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八月飞雪

    八月飞雪

    一片戈壁,原本没有人,因地下发现了石油,来了许多人。许多人,都在做一件事,让地下的石油,跑到地上来,再跑到各地去,跑到各种机器里。石油没有腿,不会自己跑。要让它跑,离不开人。于是,一大群人,围绕着石油,干起了不同的活。有钻井的,有采油的,有运油的,还有炼油的。这件事,从一开始做,做到了现在,做了半个多世纪。第一代人,做到了老,做不动了,退了休,轮到第二代。第二代干到了这会儿,也不小了,差不多也都是五十岁上下了。眼下,主要干活的,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三代人,不但长大了,各种油田的工作,已经主要是他们在干。自然一些故事的主角,也就成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