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200000010

第10章 庄子与《庄子》(9)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角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蔓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狞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一淑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

庄子言说自己思想的主要方式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清人陈寿昌《庄子正义序》说:“庄子达以三言:寄之无端,寓言以悟之;假之无忤,重言以倡之;弥之无迹,卮言以蔓衍。亦虚亦实,亦隐亦障,亦奇亦正,亦谑亦庄!”林云铭《庄子因》说:“庄子只有三样说话:寓言者,本无此人此事,从空蓦撰出来;重言者,本非古人之事与言,而以其事与言属之;卮言者,随口而出,不论是非也。作者本如镜花水月,种种幻相,若认为典实,加以褒讥,何啻说梦!”身处百家纷争的战国之世,庄子知道用一般的辩论者所用的概念据理的说理方式来陈说自己高深的人生道理,对鲁莽之辈来讲,不过是对牛弹琴,他们是无从理解的。况且辩者云集,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许多人是不会接受的。再加上“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无法同他们谈论严肃的人生哲理,纠正他们的固执偏见。因此,欲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避免这些弊病,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既能服人之心,又能服人之口的思想表达方式,而这只能是创造寓言。通过塑形象,用故事寄寓道理,用形象来感染人。可见,庄子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决非偶然,其在言说方式上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其运用寓言是有自觉意识的。

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文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自觉,文学创作还没有进人自觉的时代,就庄子而言,其自觉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他也不一定自觉意识到这是在进行文学创作。但可贵的是,他意识到一种思想观念的表达应该选择最能表现其特征的言说方式,并能自觉地加以利用,其中已蕴含了文学创作自觉的萌芽,对后世文学观念的自觉发展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的。如果我们将庄子的寓言创作视为广义的文学创作的话,那么,也可以说庄子的寓言理论和言说方式的自觉选择已昭示出文学自觉的曙光在前了。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寓言”概念的人,也是对寓言本质进行自觉认知的第一人,他的寓言理论虽然还有一定的不足,但他对寓言本质的理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庄子对寓言的认识和他的寓言理论在我国文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贡献,是值得深人研究的。

庄子的文学思想更多地蕴藏在他的有关哲学、社会问题的论述之中,这些地方虽然不是直接地谈论文学,但我们却可以透过其中的一些涉及文艺问题的言论窥见作者文学思想的某个侧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自然美。庄子学派认为,从“道”的立场来看,美、丑是齐一的;从人的角度来看,美、丑是有区别的,因而在《庄子》中不少地方还是谈到了美和丑。庄子认为,自然是最高的美,能体现自然之性的,就是美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刻意》)。因而庄子学派反对人为和矫揉造作,说“圣人推原天地之美而通达万物之理,所以至人顺任自然而无为,大圣不妄自造作,这说的就是取法天地啊。”(《知北游》)有个故事说:南海之神叫倏,北海之神叫忽,中央之神叫混沌;倏和忽时常在混沌那里相遇,混沌对他们非常友好;他们商议要报答混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饭、呼吸,只有混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开七窍吧。”于是就每天给混沌凿一窍,凿了七天混沌就死了。(《应帝王》)这个故事的用意十分明显,是反对人为的。混沌象征自然,凿窍象征人为,混沌之死象征着人为会摧残自然本性。又有一个故事说:越国美女西施得了心疼病,皱着眉头在村里走过。村里有个丑女,看见西施的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故意捧着心口皱着眉头,可是村里的富人见了她就紧闭着门不再出来;穷人见了她,就带着妻子儿女急忙远远走开。(《天运》)作者评论说:“这个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很美,而不知为什么美。”这个故事的宗旨显而易见是反对矫饰造作的。自然美是庄子崇尚的最高的美。二,重视精神美。在形与神的关系上,庄子学派是重神轻形论者,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美。《德充符》中记载孔子讲了个故事:“我曾经到楚国去游历,恰好看到一群小猪在刚死的一头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它们都惊慌地跑开了,因为它们发现母亲不再看自己了,不像活着的样子了。小猪所以爱它们的母亲,并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它那主宰形体的精神。”在此篇中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脖子上长着盆一样大瘤的人去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很喜欢他;因而看到形容健全的人,反而觉得他们的脖子太细长了。所以,人只要有过人的品德,形体的残缺就会被别人忘记。”这两个故事的寓意都是要证明人的内在精神美远远超过形体美;有形无神,如同行尸,必然遭到遗弃;健全的精神可以弥补外形的残缺,其征服、感化他人的力量是形全神残者无法比拟的。庄子中塑造的得道真人、至人,多是肢体残缺而内心精神高远饱满的人,其形象塑造的寓言性特征也是此精神美崇尚的具体体现。三、“得意忘言”说。《外物》篇说:“鱼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捉兔的,捉到兔就忘掉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得到了思想就忘掉了语言。我怎么才能找到忘掉语言的人而同他谈论呢?”庄子认识到了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意识到了语言本身的局限性,这在当时无疑是很深刻的见解;但他对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理解得并不完全正确。他认为只要目的达到了,至于用什么手段是不必计较的。不仅如此,庄子还认为“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他说:“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是事物的粗大方面;可以用心意来领会的,是事物的精微方面;至于不能用语言来谈论,用心意来领会的,则是用精粗都不能体现的事物(道)了。”因为“道”是不可闻见,不可言传的,所以语言对表达“道”是无能为力的。庄子说的“忘掉语言的人”是指能体悟大道的人,因道是“不可言”,所以体道之人是不用语言来谈论“道”的。庄子有关言意的这些论述,引发了后世“言意之辩”的历史公案和“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着名论题,影响深远。四,“虚静说”。庄子认为“虚静”是万物之本(《天道》),人心必须虚静才能体悟大道,因为道是聚集在虚静之中的(《人间世》)。人必须除去富贵名利等各种嗜欲,才能保持虚静的心境,因为各种嗜欲“不在胸中扰乱,内心才能平正,内心平正才能安静,内心安静才能光明,内心光明才能空虚,内心空虚才能进入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也就是‘体道’的境界。”(《庚桑楚》)达到“虚静无为”境界的途径是进行人性的修养,即前面提到过的“心斋”(《人间世》:“虚者,心斋也”),即“疏导你的心灵,洗涤你的精神”(《知北游》)。使自己从世俗的各种观念、偏见中解放出来,进入与道同体,摆脱外物牵累,没有任何负担的自由状态。庄子认为这种精神状态对于为人处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说:“百里奚不把爵禄放在心上,所以他养牛,牛就肥壮,使秦穆公忘了他的卑贱,将政事托给了他。有虞氏不把生死的观念放在心里,所以才能感动别人。”(《田子方》)用这种心态来进行创造,就会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真画者》(《田子方》)、《梓庆为鐻》(《达生》)的故事就是其例。如《梓庆为鐻》:

一个名叫庆的木工雕刻木料来做鐻(一种乐器),鐻做成后,见到的人都很惊奇,以为是鬼斧神工。鲁国国君见了问他说:“你是用什么技术做成的呢?”他回答说:“……我将要做鐻的时候,从不敢用别的事情损耗我的精神,必定要斋戒来使我的心神安静。斋戒三天,就不敢怀有庆赏爵禄的念头;斋戒五天,就不敢怀有别人说好说坏说巧说拙的念头;斋戒七天,就连自己有四肢形体都忘记了。当这个时候,忘记了朝廷,技巧专一而外界的一切干扰都消失了;然后进入山林,观察树木的质性,看见形体最合适做鐻的树木,一个完整的鐻的形象就呈现在眼前,然后就动手制作。不是这样,就不去做。这样用我的自然来合树木的自然,乐器被疑为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反之,如果怀有杂念,就心神不定,做事也难以成功。这就像赌博一样,“用瓦块作赌注的游戏,赌起来就心灵手巧;用衣带钩作赌注的,赌起来就有点胆怯;用黄金作赌注的,赌起来就神志昏乱。赌的技巧本来是一样的,由于内心有了顾忌,表现却不一样,就是太看重外物的缘故。凡是看重外物的,内心就一定笨拙。”(《达生》)庄子关于“虚静”的论述,被后世文艺理论家广泛用来说明文学艺术创作的构思阶段的心理过程,成为中国传统创作论的一大特色。如苏轼曾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答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凝)神。”(《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一》)

(2)《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的文章风格属于浪漫主义范畴,自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把《庄子》与《离骚》相提并论以后,人们普遍注意到《庄子》、《离骚》在文风上有着共同的特点,用今天的话来说,都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但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进行研究,却没有对屈原的研究那样普遍,其深度相差更远。这就造成一种印象:庄子在文学上的成就比不上庄子在哲学上的成就,或者说庄子主要是位哲学家,而不是文学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误解。庄子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一点也不比其哲学逊色,甚至可以说作为文学家的庄子要比作为哲学家的庄子更加高明,更加伟大。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庄子哲学的意义可能会缩减,而庄子文学的意义则永远不会消退;人们有时可能不喜欢他的哲学,但永远也不会不喜欢他的文学,也就是说,使庄子具有永恒价值的,最终可能是他的文学。宋·林经德《庄子口义后序》说:“《南华》一书,今古之奇笔也。”徐霖《庄子口义后序》也说:“《庄子》雄豪宏肆,以神行万物之上,以心游宇宙之表,至乐极诣,古无斯人。其言辞荡汩变化,凌薄日月,疏决云河,妙密流动,鳞丽羽烂,天昭海冥,《左》缛而不瑰,迁雄而不肆,又文之杰立宇宙者也。”

《庄子》散文是古代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是一般的浪漫主义作品无法比拟的。构成《庄子》文学浪漫主义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深奥的哲理与奇特的形象融为一体。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并不是《庄子》独有的特点,先秦诸子大都如此。但是,把深奥的哲学思想与奇异的艺术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却是《庄子》独有的特色。在别家的文章中,寓言往往是“事实论证”的例子,带有明显的比喻的性质,这是寓言的本色。而在《庄子》中,寓言本身往往就是文章主体,删除寓言即无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隐藏在寓言背后,作者并不明确揭示,需要读者反复体会才能理解。因此,《庄子》寓言往往不是比喻,而是象征。寓言是哲理的载体,思想是寓言故事的灵魂,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没有《庄子》的寓言,也就没有《庄子》的哲学,反过来也是一样。例如《逍遥游》,全文用一系列寓言故事连缀成篇,作者出面说理的话仅有文中插入的“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至人无名”几句,其具体含义亦无进一步的解释,需要读者从寓言中仔细领悟才能明白。这种情况在别家的文章中是不多见的。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非常深奥玄妙,尤其是作为其哲学体系中最高范畴的“道”,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不能用概念、推理、判断的形式逻辑方法来论证,所以必须诉诸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就是《庄子》思想的化身,是活的有灵性的思想符号。作者就是驱使这些形象为自己服务,通过他们的活动和语言来同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感染读者,使之接受作者的观点。《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形象,或来自神话传说谨为历史生活故事,但更多的是来自神话故事和动物世界,甚至某些自然现象,什么天帝鬼神,虫蛇鸟兽,风云魍魉,无穷混沌等等,在他的笔下,都可以被拟人化,成为生动活泼、呼之即出的形象,大家凑在一起,演出一幕幕奇妙的、引人人胜的戏剧,有时令人幽思,有时令人愤慨,有时又让人忍俊不禁。比如:

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自以为生活舒适,安全,却不知一旦猪被杀了,在火燎猪毛时它们也会一起被烧焦。(《徐无鬼》)

建立在蜗牛左角上的触氏国与建立在蜗牛右角上的蛮氏国,为了争夺地盘而打仗,每次都要留下数万具尸体,追赶败兵十五天后才能返回。(《则阳》)

养猴的人给猴发橡籽,对它说:“早晨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们都发怒;于是又说:“那么早晨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们都很高兴。(《齐物论》)

苟且偷安、盲目乐观的人,读了虱子的故事,能不引起深省吗?蛮触之战的故事,难道不足以使人对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牺牲广大人民生命的现象而感到气愤吗?养猴的人狡诈固然可恨,然而猴子的愚蠢不是很令人发笑吗?这些趣味盎然的寓言寄托着作者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哲学思想,耐人寻味。作者就是凭借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将自己深奥的哲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既能服人之口,又能服人之心的效果。

同类推荐
  • 航天英雄杨利伟

    航天英雄杨利伟

    迄今,中国人跳高的记录是2.39米,登山的最高的记录是珠穆朗玛峰8848米。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的冲天一飞,为中国人在茫茫太空书写了新的高度。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是人类的航空事业中伟大而精彩的一笔。然而,这不是中国人的目标。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小读者中就有人穿着宇航服来改写这个记录,会飞得更远更高,那将是我们企盼的也是为之骄傲的。
  •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这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更是一部成吉思汗的个人征服史。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今天的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韩国都曾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凭借他惊人的意志,顶住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榨取敌人的经验、力量,以更强大的自我卷土重来,创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体力坚强,只能战胜独夫;意志坚强,才能战胜万众。” 成吉思汗对他的孙子忽必烈说。翻开本书,在热血沸腾的世界征战中,领悟一代世界征服者最朴实的征服之道。
  •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卫国英雄:俞大猷(青少版)

    俞大猷是明朝名将和军事家。他“历仕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馘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这是朝廷对俞大猷的评价。史家说:他“四为参戎,七为总戎,皆将别将。”“为诸将之首”,这一评价是恰当的;“皆将别将”也是事实。它正说明俞大猷不是一般的将领,事实也确实如此。俞大猷参加过明朝各种类型的战争,与此同时,俞大猷在军事理论上也多有建树。他的海防理论、边防理论、治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战争指导思想多为前人所未发。俞大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有政治头脑、有战略眼光、长于谋略的军事家。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大才子丰子恺

    大才子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和美学教育家。初名润,后改为仁,乳名慈玉,别署缘缘堂主人,晚年号缘缘堂老人。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现桐乡市)石门湾。他的漫画,萧疏淡远,酣姿活泼,出神入化,不求工巧却工巧之极。他写散文,清明玄妙,与画相通,又能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他对音乐这种自古以来就被说成是极深奥神秘的“天地之道”,也作了通俗的讲解:“用研究西洋音阶的方法来研究中国音律时,所谓五音十二律,并不见得何等困难、何等深奥了,也不过是用别种格式组成的一个‘音阶’罢了。”他的书法,可说是秀韵天成,没有丝毫做作气。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安徒生

    名人传记丛书:安徒生

    名人传记丛书——安徒生——把生命献给了“未来一代”:“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买税

    买税

    一大早,镇长许国平又像往常一样背着手在镇政府院子里转悠,脑壳里尽是远远近近的事。现在他最为头痛的是昨天县安委提出交纳安全生产保证金。他和邹书记要各交三千元。如果涛沙镇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县安委给他和邹书记各奖三千元。这样名目繁多的保证金还多着咧,比如廉政建设保证金、计生工作保证金、防疫工作保证金等等,他和邹书记两人一年七七八八算起来,总共要交五六万块钱。说白了,拿公家的钱交上去,年终时奖励是奖励给他和邹书记个人的。对乡镇主要领导来说,这个政策再好不过了。当然,也不是非交不可,但不交的话即便工作再优秀也得不到先进,更拿不到奖金。
  • 伤寒六书

    伤寒六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娃联盟:小妻超V5

    娇娃联盟:小妻超V5

    封雍,黎忘忧曾经是他最为得意的师妹与弟子,也是”少年盟“里最优秀最出色的少年。不料,在他去训练的那几年,她果敢的自毁前程,退出少年盟不知去向。他惦记了她好几年,再遇,她却变的亦正亦邪,神鬼难测……
  • 第一丑后:皇上,求翻牌

    第一丑后:皇上,求翻牌

    楚怜玉前世乃是桃花仙子,因恋上人间帝王被除去仙身,摇身一变成了世间第一丑女。可丑女又如何?她立志要当红颜,当祸水,收了世间所有的妖孽男。某日,花好月圆之下。“独孤聿,你为何愿意娶我?”“因为你丑……”某女愤愤扬起能掐死人的爪子,“我丑你还要娶我,你傻呀?”答曰:“你丑,我瞎,乃是绝配。”
  • 谰言长语

    谰言长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知斋琴谱摘录

    五知斋琴谱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祖神归来之凌天

    祖神归来之凌天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征途,一次神与人的较量,一把光明和黑暗的赌局。究竟是黑暗降临还是神的黄昏,我们等待着你的出现……
  • 创世1634年的战争

    创世1634年的战争

    林动、赵平、周翼、政萧萧四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朋友,无意间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从而开始了一段奇异、壮丽的旅程。在了旅途中他们经历了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碰到了许多影响他们命运轨迹的人物。残酷的战争、甩不掉的命运、生与死的抉择、为现实的疏离虽然不能切断四人淡淡的友情,但他们的心灵在这旅程中也悄然变化着。
  • 冥冥之中倾情安然

    冥冥之中倾情安然

    季安然,好好的华国媒体巨头千金不当,竟然跑去做狗仔队;做就做吧,好好的明星八卦不去扒,偏偏要扒商业巨头——夜冥宇,这下惨了吧!季安然:为啥看到夜冥宇身边的女人,心里这么堵呢?不行,我要出去看看世界,也许就不堵了。三年后,3岁的季子枫和季子蕊指着远处的夜冥宇问季安然:妈咪,今天我们还要扒那个大叔的八卦吗?有霸气回归,唯一高冷男主已经被玩坏,甜宠小虐,可深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