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5000000004

第4章 西方早期自然哲学(3)

恩培多克勒所说的火、气、水、土都是微粒,它们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可合可分,但在运动中四根不生不灭。他提出“双重道理”:“它们(指根)有时从多中生一,有时从一中生多。”这里的“一”指每一个根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多”指可感事物的数量众多。众多的根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则是事物的消亡。因此,“从一中生多”和“从多中生一”分别代表着可感事物的朽灭和生成。但是,根却保持着个体存在和同样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这就是他所说的“全体的每一部分都既不缺又不盈”的意思。恩培多克勒认为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运动是无休止的循环,因此,世间万物的变迁也永无止境。并且,这种循环是有序的,各类根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更而轮流取得优势。于是,火构成的太阳、气构成的天空、水构成的海洋、土构成的大地,它们周期性地显示各自威力。

种子说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i)——前428年)生于克拉左美奈,20岁左右时来到雅典,在那里讲授哲学达三十年之久。他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伯里克利曾是他的学生。伯里克利的政敌以不敬神的罪名指控他,迫使他流亡,客死在兰萨库斯城。他只写过一部著作,书名不详,只知道第一部分题目为《论自然》。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比如,毛的种子构成动物的毛,肉的种子构成动物的肉。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后来又把种子称作“同质体”。

阿那克萨戈拉的理由是,世界的原初状态是未分化的整体,处在“万物相混,不辨颜色”的混沌之中,后来分化出不同的部分。世界的分化在数量上是无止境的,再小的事物也可被分割为更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分布在较大部分中的性质和分布在较小部分中的性质必然是相同的,否则的话,“毛怎能从非毛产生,肉怎能从非肉产生呢?”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推断组成世界的最小部分在数量上有多小,但却可以肯定组成事物基本性质的终极单元;“终极”的意思并不是说数量上最小,因为它们只是可感事物所具有的物理性质的最小单元,而不是数学分割所能达到的最小单元。

(第五节)原子论

原子论创始人是留基波(Leucippus),他可能是米利都人,生卒年代不详。留基波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德漠克利特(Democrit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35年)是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原子和虚空

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atomon)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它被用来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虚空”的意思与“充实”相反。如果说原子为存在(“是者”)的话,那么虚空就必须是非存在(“非是者”)。原子论者于是面临着一个难题:要么承认本原只是存在而放弃虚空,要么坚持虚空而承认本原也可以是非存在。第二种说法虽然听起来不合理,但却是他们惟一的选择。

原子论者的论证分三个步骤。首先,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变动的。既然存在的东西是充实,那么,从可感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充实是可以分割的。因为只有分割,才会产生出众多的充实东西;只有在众多的充实东西之间留有空隙,才会发生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的运动和变化。第二步,原子论者又讨论了分割充实所需要的条件,这就是虚空。如果没有虚空,则充实的东西之间没有间隙;如果没有间隙,则充实的东西不会彼此分开而成为众多的东西;同样,如果没有间隙,则充实的东西不会移动。既然充实的东西的众多和运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虚空对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虚空’与“充实”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两者都是解释世界的原则:“充实”是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事物的众多和运动可能性的原则,两者都是本原。第三步,原子论者确定了充实的最小单元。并非任何充实的东西都可充当本原,本原必须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在这一点上,他们同意爱利亚派的观点,认为我们可感的物体都是可分割的。但是,充实的存在物不会在分割中消失,因为存在不会变成非存在。可分割的充实物体必然是由不可分的充实物体组成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充实就是原子。原子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微粒,原子的存在是思想设定的:它既满足了本原所需要的不生不灭的性质,又符合感觉到的生灭变化的事实。

原子的性质

原子论者认为无数原子最初处于漩涡运动之中,重的原子在中央旋转,结合成大地,轻的原子被抛到外层。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钩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的漩涡运动称作必然性,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如果他把“必然性”理解为与“任意性”相对立的“原因”,那么,这些话表达了万物的生成原因是原子的运动的意思。但是,如果这里的“必然性”被理解为与“偶然原因”相对立的“必然原因”,那么,这些话是难以成立的。这是因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无序运动,很像现在热力学中分子的“布朗运动”;如德谟克利特所说:“原子在虚空中乱作一团。”没有理由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必然地以这种方式,而不以那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必然产生出这一个事物,而不是那一个事物。原子的无序运动只能是偶然原因。

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原子论者不再诉诸其他解释原则。原子论可以说是元素论的最简明的理论形态,它不再包含四根论和种子论的一些不必要的设定。德谟克利特认为,被人们当作运动源泉的灵魂和心灵,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因为“球形是最易于运动的形状”。这仍然在强调原子的几何属性。不过,他也看到最易于运动的物理元素是火,因而又说灵魂是一种火或热的东西。

流射与约定

原子论者对感觉的性质有两种解释:一是流射说,一是约定论。按照流射说,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影像”是由原子构成的事物的轮廓,“印象”则是这些原子在眼睛里压下的印记。德谟克利特用影像和感官的物理性质解释感觉的成因。他说:

影像是一种空气状态,眼睛处于潮湿状态;当眼睛接近可视对象时,两者之间的空气被压缩,影像朝向眼睛运动,并进入眼睛的潮湿状态之中,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印象。

我们不妨想象一阵风在水面上造成的涟漪,这种现象大概与德谟克利特所解释的感觉相似。

根据约定论的解释,感觉与事物的真相并不一致。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不是按照真理,而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只有原子和虚空。甜是约定的,苦是约定的,热是约定的,冷是约定的,颜色是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约定”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人为造就,并非依事物本性生成。对感觉的约定论解释否认感觉符合事物的本性,这似乎与把感觉的原因归结为原子运动的影像论相互矛盾。

为了摆脱上述两难处境,德谟克利特诉诸感觉和理智的区分。据说:

在《论规范》一书中,他说有两种认识,一种通过感觉,一种通过理智。他称从理智来的那一种是“嫡出”,肯定它判断真理的可信性;他把从感觉来的那一种称作“私生”的,否认它有分辨真实东西的无误性。

“嫡出”和“私生”之分比喻知识来源的“纯粹”和“不纯粹”。感觉的原因是外部事物刺激和身体反应的混合,不能在没有身体反应的条件下如实地把握事物,不能达到绝对无误性。但是,这不等于说感觉是虚假的,感觉仍不失为判断可感事物的标准,理智只是在“不能看到更小的,不能再听、嗅、尝,或通过触觉”时才起作用。这就是说,理智认识关于原子和虚空的真理,感觉把握可感事物的印象。印象虽然不是真理,但真理却不能违反印象。

小结关于自然哲学的结论

我们看到,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水、气、火)是变化的一,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是者,是者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根、种子、原子)都是变化的多。这四个派别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出,在一与多、变与不变的关系的思想框架中思考本原问题,早期自然哲学家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性,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终止了。希腊哲学的下一步发展,需要问题的转变和思想框架的转变。智者运动提供了这一转变的契机。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原典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哲理深厚,融会了鬼谷子毕生纵横思想的精华。《鬼谷子》总共三卷,三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主,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主。本书针对每卷的侧重点进行解读,并相对应地总结出了上、中、下三篇纵横捭阖之诈术。每一篇都从不同的方面,运用翔实有力的案例和分析,为读者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辩诡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以供不同领域的人士参考。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本卷主要讨论四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和国际主义问题以及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三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和理论贡献;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18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俄国、美国、非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热门推荐
  • 龙吟惊九霄

    龙吟惊九霄

    故事讲的是一个和外挂走散的新时代穿越好少年的修真生涯。剑斩苍天,斩尽阻我求道之物;枪挑四野,挑起世间风云变幻。龙吟惊九霄,风云皆退散!
  • 妖兽召唤系统

    妖兽召唤系统

    宅男叶幽穿越:到幻冷大陆,得到妖兽召唤师系统从此……………………………………生活无忧,你见过,随便抽出一只神兽。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马克思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将毕生献给全人类。他刻苦学习社会和自然的各门学问,成为一个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革命活动,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前任最大:爱你别逃

    前任最大:爱你别逃

    六年后再见,他是娱乐巨头DC集团的首席总裁,她是DC旗下的新人娱乐经纪人,他穷追不舍,她且战且逃。陈子然:“顾阳,你以为你还逃的掉吗?”。顾阳纳闷,当年他不是对她说:“你这辈子都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了吗?”现在他是在闹哪样???他是C城的传奇,年纪轻轻便坐拥数亿家产,她是雪藏后复出的话题女星。他霸道无理,爱到至死方休,她心灰意冷,恨到地老天荒。靳睿宸:“向南,我警告过你不要再进娱乐圈。你是想要我再摧毁你一次么?”向南冷笑:“你是谁???”(圆圆群号:389103974,敲门砖是任意人物的名字哦~~~)
  • 我不想和你分开

    我不想和你分开

    你做了一个如此真实的梦,当你醒来时,你只想躺在床上继续闭着眼睛,留住那种感觉!有没有人告诉你,真爱来了,不要放弃?!
  • 太子妃奋斗史

    太子妃奋斗史

    21世纪IT剩女穿到康熙年间,她竟然要当太子妃?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混日子,奈何太子爷竟然还是熟人?亲亲抱抱举高高?男女授受不亲,兄弟!你还是滚去后院儿抱软妹子吧!纯爱独宠!!! 第一六九章之后章节发乱了,暂时停更,恢复再行通知,谢谢大家支持!
  • 英雄无敌之骷髅来袭

    英雄无敌之骷髅来袭

    林格,一个骷髅兵,因为被人扔出去挡雷,得到造化.....好吧不知道怎么写,这是一个跟英雄无敌很像的世界,在这里有无敌的英雄,强大的生物和傻子一样的主角(作者)新手上路,写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大家喜欢的话可以看看,不喜欢的点一下X就可以了。
  • 化学家当律师

    化学家当律师

    这是一个特别的生日宴会,围坐在偌大圆桌边的人,除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和他的夫人外,都是原本互不相识的人,有人的家竟然还远在河南省,而没有一个是寿星的亲属。通常的生日宴会,不管是过生日的人还是前来祝贺的人,都是喜形于色,兴高采烈,充满喜庆热烈的气氛。可是这场宴会上,在人们向老人敬酒祝贺的词语中,说的都是千恩万谢的话。而有的人,则由于过于激动而热泪涌流,给宴会带来些许别样的气氛。
  • 阴债

    阴债

    大姑打死了奶奶,我偷了爷爷的命,刚出生的女儿开口说话,一切的起源,皆因祖传的《术经》而起,祖上欠下的阴债,需要后人偿还。后山坟地突然出现的小屋;安静的小镇巷子男人死绝;白日病床昏睡,夜里魂魄离体的美丽女人;医院查不出的怪病,却使人头疼欲裂,口吐黑水,我身边的怪事不断发生。麻衣相术,马仙附体,茅山传人,各种民间的隐秘传承相继而来……
  • 澳洲废土

    澳洲废土

    少女将会从阴云密布的澳洲废土上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