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罗斯福总统宣布了美国在大西洋的护航原则:美国将对大西洋的德国舰艇实行不等对方首先进攻就予以打击的“见了就打”政策,这其实就是美国对德国的不宣而战。
本来希特勒是竭力想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他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美国不介入。因此,他在1939年9月向德国海军将领下达了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潜艇和军舰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
但美国参加护航后,与德国潜艇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德美两国之间尽管还没有宣战,但彼此之间的仇恨已经达到不可调解的地步。
1941年9月,邓里兹决定对大西洋进行一番彻底的清扫。他把潜艇分成几个群,以侦察的方式横扫辽阔的大西洋。这些“狼群”共拦截了4支护航船队,但由于盟国护航兵力强大,而且当时海面上大雾弥漫,仅击沉20万吨位的商船。
1941年的最后3个月,德国在大西洋的潜艇战进入了所谓的“萧条时期”。为配合北非战场和东线战场,大量潜艇被派往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导致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剧减。到1941年11月,德国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仅剩5~10艘了。
在整个1941年,德国潜艇共击沉了432艘盟国船只,计217万总吨位,低于1940年的战绩。而德国共有24艘潜艇被摧毁。
如此不如人意的战绩,邓里兹的作战处长觉得“我们对护航运输队已无能为力。”这正如邓里兹所说:“潜艇部队的指挥机关在忧虑和苦恼中度过了1941年。”
4.攻击美国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国对美宣战,邓里兹即开始对美实行“全面无限制潜艇战”。
自从德国向美国宣战后,美洲的一些国家也相继参战,战火烧到整个西半球。这之前,潜艇战的战场只在英伦三岛和地中海,而现在邓里兹的“狼群”可以无所顾忌地西进,开辟新战场。德国制造了可以远洋活动的大型潜艇,并且有排水量2000吨、绰号为“奶牛”的巨型油料补给潜艇的配合,“狼群作战”又有了新的转机。
1941年12月9日,邓里兹向他的潜艇部队发出指示:自即日起,对所有商船攻击的限制取消!即实行“全面无限制潜艇战”。
随后,邓里兹开始指挥“狼群”攻击美国。
12月16日,第一批由5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在U—133号艇长哈尔德根少校的率领下,悄悄驶离比斯开湾的基地,向美国东海岸进发。邓里兹严格命令,为保证此次行动的突然性,在驶往美国东海岸的途中,不许攻击任何目标。
“山姆大叔”太麻痹了。虽然报纸上天天画有邓里兹和德国潜艇的狰狞漫画,也刊有英国船队遭受袭击的悲惨消息,但人们普遍认为,那是在欧洲水域和美国大陆隔着一个大西洋呢!他们根本想不到,就在纽约港口外不远处的水下,5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像5只“野狼”一样正贪婪地盯着自己的猎物。
美国人可能忘了,既然宣战了就是敌人;既然是敌人,就有面临攻击的危险。
“U—133”号艇长哈尔德根少校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摩天大楼上的霓虹灯喷红吐绿,自由女神像也被灯火装饰得大放异彩,一艘艘商船前呼后拥,进进出出,所有的船只都亮着灯。
“天哪,这哪像战争!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已向德国宣战,也许是在搞建国大庆!”哈尔德根后来写道:“既没有巡逻警戒,更谈不上护航编队。潜艇在这里作战,根本不需要什么战术,只要你会按那个鱼雷发射按钮就行了!当时,我真不忍心去打破那个被灯火编织成的美妙画面。”
当然,哈尔德根不会真的发慈悲,战争也不允许他发慈悲!5艘潜艇各自选好了发射位置,哈尔德根下达攻击命令后,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此后,哈尔德根带领他的5艘潜艇从纽约港南下,昼夜潜浮,沿途大打出手。
威廉斯堡、查尔斯顿、佛罗里达,到处都有被他们击沉的商船。有时候他们杀得兴起,干脆白天也浮上水面,用舰桥上那门小口径高炮,轰击岸上的炼油厂、油库等大型目标。哈尔德根的艇群共击沉商船20万吨。当月,美、英盟国的海上损失急剧上升到55万吨。哈尔德根也成为邓里兹的新“王牌艇长”。
美国这块大陆自南北战争以来,已有80年与炮火硝烟绝缘,德国潜艇的袭击才使它的公民亲身感受到战争的存在。
饱受潜艇之苦的美国也开始编组护航船队。
但是,邓里兹的“狼群”继续南下,进入了加勒比海和南美海域。广阔的大洋上有无数条航线,处于攻击一方的德国潜艇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不断转移攻击目标,使美英有限的护航兵力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整个1942年,商船的月损失都保持在60万吨左右。
5.潜艇遭遇克星
被誉为潜艇战大师的德国海军元帅邓里兹曾讲过:“乌鸦抓不住鼹鼠,飞机也消灭不了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飞机确实像一只只呆笨的乌鸦,面对尖齿利爪的鼹鼠——潜艇,束手无策。由于缺乏有效的攻击武器,又无法对潜艇进行准确的定位,许多潜艇从飞机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看来,需要对炸弹进行改装。同时,还需要增设轰炸瞄准具和新的探测仪器。但装备一种崭新的武器,从研制到完善和成批生产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因此,改装一种原有的武器以满足急需便成为首选方案。
当时,在英国能找到的唯一的机载反潜武器就是450磅的圆柱形反潜炸弹。英军以这种炸弹为原型,在1940年春制造出了一种供反潜飞机临时使用的武器,这就是Ⅶ型深水炸弹。这种炸弹的弹头部有圆形整流罩,尾部有尾翼,空中姿态很稳。
岸防航空兵于1940年8月从海军部领来700个这种反潜炸弹,经局部改制后装备在较大型的反潜飞机上。之后,又将小型的250磅Ⅶ型深水炸弹装备在小型飞机上。
鲍恩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研制了ASⅦ型雷达,接着又为这种雷达设计了配套的天线系统,使雷达的探测距离有了明显的增加。
飞机与潜艇总是千方百计地设法首先发现对方。怎样才能使飞机不易被潜艇发现呢?
无论是昼间还是夜间,在光亮的天空背景下,飞机总是一个容易被看见的黑点。因为岸防航空兵使用的“威特雷”和“威灵顿”式飞机过去一直执行夜间轰炸任务,飞机下表面被涂成黑色。飞行员们联想到,海鸥和其他海鸟的腹部一般是较明亮的白色,这可以使它们捕食的动物不容易发现它们。
因此,1架“威灵顿”式飞机下表面被涂成白色,它和另1架涂黑色的飞机进行了对比试验。当两架飞机飞过地面观察员的上空时,涂白色的飞机被发现的距离要比涂黑色的飞机低20%。威廉斯根据这个数据算出,白色飞机攻击水面潜艇的机会要比黑色飞机高30%。他建议所有反潜飞机下表面都涂成白色。
反潜航空兵通过仔细研究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后认为,如果能捕获跟踪潜艇发出的信号,再利用该信号测定出潜艇的位置,飞机就能进行快速有效的攻击,使“群狼”无法进攻。因此,英国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小型高频定向探测仪,用数个仪器测得的方位数据便可以准确地测出跟踪潜艇的位置。
1941年下半年,第120航空中队成为英国岸防航空兵的新成员。因为德国潜艇的主力转移到大西洋中部,在岸基飞机中只有第120中队的“解放者”式飞机能到达这一海域。该中队装备的“解放者”是4发动机的飞机,这是当时一种比较先进的反潜飞机。它的最大特点是飞行距离远,最大载油量为2500加仑,可以在距基地l100英里远的区域内巡逻3小时,最大续航时间为16小时。飞机上装有4门20毫米前射机关炮,6门0.303英寸机关炮,6个250磅深水炸弹。机尾装有ASⅦ型雷达的旁视扫描设备,机首、机翼上装有自导天线。
该中队有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他的名字叫布洛克,是北爱尔兰人,战争初期曾驾驶“安桑”式和“赫德逊”式飞机进行反潜作战。当120中队改装“解放者”式飞机后,他便参加了120中队,他被官方称为“卓越的”飞行员,“杰出的”领航员。他的眼睛像雄鹰一样敏锐,德国潜艇很少能逃过他的视线。他对新式武器异常感兴趣,总是力求发挥新式装备的最佳战斗效能。
1942年8月16日,布洛克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面发现了一艘德国U—89潜艇,他用深水炸弹进行了攻击。由于飞机没有携带定深深水炸弹,使攻击缺乏准确性,这艘潜艇虽遭损伤但并未被击沉。两天以后,布洛克在同一地区又攻击了另一艘潜艇,该艇受到重创,但最终也返回了基地。
布洛克和他的机组成员非常恼火,为什么总不能把潜艇击沉?经过认真思索,布洛克改革了攻击潜艇的方法。以前,岸防航空兵的飞行员总是从垂直于潜艇的正横方向进行攻击,这样投下的炸弹有一半要落在目标被毁伤距离之外,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布洛克决定下次攻击时要从潜艇首尾方向进行攻击,并将炸弹的间隔减至最小限度,使每个深水炸弹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要求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巧,不允许攻击方向有丝毫偏差,否则炸弹将不能覆盖潜艇。
10月12日中午,布洛克从冰岛起飞,为一支运输队护航。飞机平稳地飞行着,海面异常平静。突然,机组一名成员发现右侧8英里的海面上出现一条航迹,在平滑如镜的海面上泛着白光,异常显眼。布洛克迅速驾机飞了过去。
他从太阳方向接近,借助太阳光的掩护可以避免潜艇上的人员发现他。他看清了,是一艘德国潜艇。他绕到潜艇艇尾方向,像一支离弦之箭笔直地向潜艇俯冲过去。在潜艇从其机首下方消失的瞬间,他投下了深水炸弹,深水炸弹之间的间隔只有25英尺。有两个深水炸弹因机械故障未能脱离弹架,其余6个均准确地进入水下相应的位置。
太棒了,即使有人直接站在潜艇甲板上,顺着潜艇舷边抛下深水炸弹,也很难取得比这更好的结果。一枚炸弹在艇尾附近爆炸,两枚分别在艇壳的两边爆炸,最后一枚在艇首爆炸。潜艇的碎片随之飞向空中,一大块椭圆形弹片擦着飞机后炮塔飞过。
它被击沉了!
看来,这种首尾方向攻击是卓有成效的。3个星期后,即11月5日,布洛克又攻击了2艘德国潜艇。第一艘反应很快,看到即将遭受攻击便很快地潜入水中。第二艘潜艇的观察哨则不太警惕,没有及时发现飞机。布洛克从该艇的首尾方向进行了准确的攻击,从艇首到艇尾,炸弹一个接一个爆炸,潜艇被击沉了。
12月,布洛克又创造了单机粉碎敌人“狼群”战术的范例。
12月7日,邓里兹命令“莽撞者”和“装甲车”两个艇群共20余艘潜艇驶向大部分岸基飞机掩护不到的“大西洋空白区”,攻击同盟国大西洋护航运输队。
12月8日,德国潜艇一大早便发现了一支护航运输队。一艘商船随即被击沉,德国人首战告捷。然而好景不常,布洛克的“解放者”式飞机飞来了,德国人又要倒霉了。
事后布洛克回忆:
天刚麻麻亮,我们飞到了护航运输队的上空。总部已告诉我们,德国潜艇正在四周活动,我们因此特别小心谨慎地进行着搜索。那天能见度不太好,灰蒙蒙的。不久下了一场冰雹,天气更坏了。我围绕着护航运输队进行着大面积搜索,我马上就交到了好运。在商船队后面,我的左侧,一艘在水面上的潜艇高速航行着,它正在全速追赶护航运输队。我决定给其以迎头痛击。飞机一个俯冲,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向潜艇。我敢保证,这将是一艘倒霉的潜艇了。它已无法下潜,来不及了。我用6枚深水炸弹进行了攻击。当我拉起飞机回来时,潜艇消失了。
一个小时后,又有两艘相距约300码的潜艇发疯似的追赶20英里外的护航运输队,它们对前面的那块“肥肉”馋涎欲滴,根本没有注意空中即将到来的危险。然而,布洛克仅剩下两枚炸弹。他清楚,他的任务是护航,不一定非要击沉潜艇,于是便决定把它们逼入水中。他把两枚深水炸弹投了下去,潜艇受到惊吓,急忙潜入水中。
8枚深水炸弹已经用完,但我们仍在继续巡逻。机组人员的午餐时间到了,我坐在座舱中,打开了自动驾驶仪,准备就餐。可是1艘德国潜艇恰在此时出现了。我立即发出警报,全体人员都跳了起来,后面响起一阵盘子落地的声音。
布洛克向潜艇俯冲下去,用加农炮进行扫射,把那艘潜艇逼入了水下。此后的5小时15分钟的时间内,布洛克共发现了8艘潜艇,对7艘进行了攻击。这架“解放者”式飞机已对护航运输队进行了7小时15分钟的掩护,续航时间已达极限,于是飞机飞回冰岛,返回雷克雅来克基地,总共飞行了16小时25分钟。
布洛克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共发现潜艇23艘,攻击了16艘,而许多其他飞行员在1942年里却没有任何战绩。相比之下,布洛克是出色的。但他并未就此罢休,他还要给德舰要沉重的打击。
6.“闲逛的安妮”
面对德国猖獗的潜艇战,同盟国不得不商讨对策。
1943年1月同盟国召开了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英国强调在没有解决德国潜艇的威胁之前,进攻欧洲是不可能的。
于是,会议决定把大西洋反潜战放在盟国的战略“优先地位”,并决定采取有力的措施:第一,英国、美国、加拿大成立海、空军特别联合指挥部,共同对付德国潜艇;第二,英、美分别增调远程飞机,建立覆盖整个北大西洋的空中保护伞,海空密切协同,粉碎“狼群”战术;第三,建立火力支援舰队,在远程飞机和护航舰配合下共同反潜;第四,飞机、舰船上均配备先进的、德国潜艇无法接收到的10厘米波雷达,以便准确查明潜艇位置。此外,盟国还改进了深水炸弹和航空火箭弹;加强了对德国潜艇制造业的战略轰炸;并起用精明强干的霍顿海军上将为反潜总指挥。
同盟国的这些有力的反击措施,预示着在海上横行一时、不可一世的德国“海狼”已在劫难逃。
盟国的空海协同反潜新战术一经实行,立即显示出其优势。德国潜艇一旦露出水面,很快就被盟军飞机的侦察雷达发觉,随即招来一顿猛烈的海空反潜炸弹,潜艇不降则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面谈到的被击沉的潜艇大多是处在水面上的潜艇。要想有效攻击潜入水下的潜艇,则困难得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对潜艇的水下定位技术。为此,同盟国科学家们研制了磁力探测仪和声纳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