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100000010

第10章 勉学(2)

【原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必须重视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如果搁置一个月不温习,便到了荒疏的地步。然而人生总有坎坷,如果年轻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学习《易经》,就可以不犯大的过错了。”魏武帝和袁遗,越老学习兴趣越浓厚,这都是年轻时勤奋学习直到老年也不厌倦的例子。曾子七十岁时才开始学习,依然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了大学问家。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靠这门学问登上了相位。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习《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问者。这些都是早年迷惑而晚年觉悟的例子。现在的人到成年还未开始学习,就说晚了,拖拖拉拉过日子,好像面对着墙壁,一无所见,也够愚蠢的了。小时候好学的人,就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到老来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比那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多了。

【原文】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角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縚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译文】学习风气的兴盛与衰败,是随着社会对学习的轻视或重视程度而变化的。汉代的贤士俊才,都靠精通一部经书而弘扬圣人之道,上能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下能通晓人事,凭着这种特长而得到卿相职位的人可多了。汉末以后就不再是这样了,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知背诵老师讲过的话,而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事务,几乎没有一个能行的。所以,后来士大夫的子弟都以广泛涉猎为责,不肯专攻儒学。梁朝从皇孙以下,在童年时就必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洞察他们的志向爱好,步入仕途后,就参与文官的事务,没有一个人把学业坚持到底的。为官后还能坚持学业的,只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箫子政、刘縚等人,这些人兼通文学和史学,并不只是口头讲讲而已。在洛阳城,听说有崔浩、张伟、刘芳等三人,邺下还有邢子才:这四位儒者,虽然都喜好经术,但也以才识广博而闻名。以上诸位贤士,都是人才中的上品,除此之外,大多是些村夫闲人,他们说话粗俗浅薄,风度笨拙愚昧,互相之间固执己见,没有一件事能胜任,问他一句,他能答出几百句,若问他话中的主旨,却没有一点要领。邺下有谚语说:“博士买驴,契约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出个‘驴’字。”假如你以这种人为师,真令人气愤。孔子说:“学习,你的俸禄就在其中了。”现在人们忙于一些毫无益处的事情,这恐怕不是正当的事业吧。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熟读经文,粗通注释和含义,经常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符合,也足以在世上立身了。何必对“仲尼居”三字就用两张纸去解释呢?把“居”解作闲居之处也好,或把“居”解作讲习之所也罢,又都在什么地方呢?在这种问题上争个输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最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的学说,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当然,如果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我就再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了。

【原文】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译文】世间的读书人,不能博览群书,除了研究经书和纬书之外,只学学解释这些经典的注疏而已。我刚到邺城的时候,与博陵崔文彦交往,曾谈起《王粲集》中有责难郑玄《尚书注》的事。崔文彦转而给几位读书人谈起此事,刚开口,就被无端指责,他们说:“文集中只有诗、赋、铭、诔等,难道会有论及经书的事吗?况且在先前的儒士中,没听说有王粲这个人呢。”崔文彦笑了笑便告退了,最终也没把《王粲集》给他们看。魏收任议曹时,与博士们议及有关宗庙之事,引《汉书》作为根据,博士们嘲笑说:“我们没有听说过《汉书》可以验证经学。”魏收很生气,一句话也不再说,把《汉书》中的《韦玄成传》扔给他们,就起身走了。博士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共同翻阅了此书,寻找有关内容,天亮时才来道歉说:“没想到韦玄成还有这等学问啊。”

古代人物【原文】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故藏名柱史,终蹈流沙,匿迹漆园,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弃之度外。而平叔以党曹爽见诛,触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山巨源以蓄积取讥,背多藏厚亡之文也;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王夷甫悼子,悲不自胜,异东门之达也;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郭子玄以倾动专势,宁后身外己之风也;阮嗣宗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黜削,违弃其余鱼之旨也: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周弘正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余,实为盛美。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至乃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

【译文】老子、庄子的著作,讲的是如何保持本质、修养品性,而不让外物来拖累自己。因此老子甘任柱下史,埋名隐姓,最后隐遁于沙漠之中;庄子隐居漆园为小吏,最终拒绝担任楚相,他们两人都是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人啊。后来有何晏、王弼,师法玄学,一个接一个地夸夸其谈,如影子依附形体、草木顺风倒伏一样,都以为奉行神农、黄帝的教化,来装饰自己,而把周公、孔子的思想置之度外。然而,何晏因为党附曹爽而被杀,这是触到了贪恋权势的罗网上了;王弼因多次讥笑别人,而招来忌恨,这是掉进了争强好胜的陷阱中了;山巨源因为贪吝积敛而遭到议论,这是违背了聚敛越多所失越大的古训;夏侯玄因才学名望而遭到杀害,这是没有借鉴支离疏以疾病全生的做法;荀粲在丧妻之后,因悲伤过度而死,这不具有庄子在丧妻之后敲缶而歌的超脱情怀了;王夷甫因悼念儿子而悲不自胜,和东门那个面对丧子之痛所抱的达观态度可不同了;嵇康因排斥俗流而惹祸,他难道是“和其光,同其尘”一类的人吗?郭象倾慕权力,仗势专权,他难道有“后身外己”的风度?阮籍纵酒迷乱,背离了“畏途相诫”的古训;谢鲲因贪污而遭罢免,这是违背了不贪多余财物的宗旨:以上这些人及他们的精神领袖,都要归于玄学之宗——老庄哲学。其他的人,像那些在尘世污秽中身套名缰利锁,在名利场中摔爬滚打之辈,就更不必一一细说了。只有玄学中的清谈雅论,剖析玄妙细微之处,宾主在玄谈中相互问答,可以娱心悦耳,但这些并不是拯救社会、形成良好风气的紧要之事。到了梁朝,这种玄谈的风气又盛行起来,《庄子》、《老子》、《周易》被总称为“三玄”。武帝和简文帝都亲自讲论。周弘正向君主讲述以玄学治国的大道理,其风气盛行到大小城镇,徒弟达到一千多人,实在是盛况空前。后来元帝在江陵、荆州的时候,也十分爱好研习此道,他招来一些学生,亲自为他们讲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以致他在极度疲倦、忧愁烦闷的时候,也以讲授玄学来自我排解。我当时也在末位就座,亲耳聆听元帝的教诲,但我资质顽钝愚鲁,对玄学也没有兴趣,所以没有什么收获。

【原文】齐孝昭帝侍娄太后疾,容色憔悴,服膳减损。徐之才为灸两穴,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满手。后既痊愈,帝寻疾崩,遗诏恨不见太后山陵之事。其天性至孝如彼,不识忌讳如此,良由无学所为。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之,则不发此言也。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

【译文】北齐的孝昭帝护理病中的娄太后,因辛劳而脸色憔悴,茶饭不思。徐之才为太后针灸两处穴位,孝昭帝握住自己的手,为母代痛,指甲嵌入掌心,血流满手。太后的病痊愈之后,孝昭帝却因病去世了,临终留下遗诏说:“他遗憾的是不能够为娄太后送终安葬。”他的天性如此孝顺,却不懂得忌讳又到如此地步,确实是因为不学习造成的。他如果知道古人讽刺那些盼望母亲早死而痛哭的人,就不会在遗诏中说出那样的话了。孝在各种善行中是最重要的,还需要通过学习去培养完善,何况其他的事呢!

【原文】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译文】粱元帝曾经对我说:“从前我在会稽的时候,我才十二岁,就已喜欢学习了。那时,我身患疥疮,手不能握拳,膝不能弯曲。我在闲斋中挂上葛布帷帐以避开苍蝇独坐,银盆内装着山阴的甜酒,不时喝上几口,以减轻自己的疼痛。我随意读一些史书,一天读二十卷,没有老师传授,有时不认识某字,有时不理解某句,就需要自己反复去读,反复理解,从来不感到厌倦。”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在孩童闲逸之时,尚且能够如此用功学习,何况那些出身普通希望通过学习以求显达的人呢?

【原文】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向,卒以《汉书》闻。

【译文】古时候勤奋好学的人,有用锥子刺大腿以避免瞌睡的苏秦;有投斧于高树、下决心求学的文党;有在夜间靠雪地反射的光勤读的孙康;有收聚萤火虫以照明的车武子;汉代的兒宽耕种时也不忘带上经书;路温舒在放羊时编蒲草为筒,用来写字;他们算得上是勤奋刻苦了。梁代彭城的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钱买灯烛,常买回荻草,按一定尺寸折断,点燃照明夜晚读书。梁元帝任会稽太守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他的才华当上了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很受尊重,最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义阳的朱詹,世世代代住在江陵,后来到了建业,十分勤学,家贫无钱,竟连续几日不能生火做饭,他就经常吞食废纸充饥。天冷没有被盖,就抱着狗取暖睡觉。狗也十分饥饿,跑到外面去偷吃东西,朱詹呼唤也不见狗归家,悲凉的呼声惊动了邻里。然而他没有荒废学业,最终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元帝所尊重。朱詹所做的,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也是一个勤学的例子。东莞人臧逢世,二十多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帖、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录了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毅力,后来他终于以精通《汉书》闻名于世。

【原文】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沉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王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找奶娘

    找奶娘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犯罪心理档案(第2季)

    犯罪心理档案(第2季)

    一部书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也囊括了所有人性的丑陋,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真凶一直躲在我们背后黑暗的角落,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犯罪现场,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一连串神秘莫测的死亡,一系列最诡异的犯罪手法。人与恶魔之间,其实只隔着一步的距离。天黑了,请不要闭眼!
  •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一亿英镑,她成为契约新娘嫁入豪门。他,人前是天然萌的三少爷,承诺她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他,人后是暗夜黑帝,主宰一切的霸者,对她宠溺无度,非她不娶。一人分饰两角?某女实在搞不清,抓住他问:“你到底谁?”男人高深莫测的凑近她:“你猜?”“抱歉!我对不明物种不感兴趣。”他邪魅一笑,“随时等待验证”
  • 流亡公主要篡位

    流亡公主要篡位

    夷桐国宣华年间,皇帝崩,宫廷大乱,国家一分为二,皇室后裔三皇子北宫瑛据守南方建扶摇国,前朝将军南荣韶环占领北方建楠康国,两国交战,天下混乱,盗匪四起,疾病蔓延,在那动荡的年间,一位名为郑梓柔的奇女子飘荡于乱世,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芳名流于乱世。她是一夕之间亡国的蛮横公主,改头换面决意走上复国之路,却遇上了不喜王位的敌国之王,两人赏美景,共游玩,逛青楼,戏美男,不知谁是真情谁是假意,她惦记着他的王位,他顾虑着她的梦想…流落公主,逃跑君王,将门之女,书香之弟,权倾朝野的温润丞相,痴傻俏丽的落难王子,各种机遇,不同的相遇,交织着悲欢离合。各自心思玲珑,却难诉衷肠,到底是众人皆醉唯己独醒,还是身在棋局旁观者清?不虐不腻,互相扶持!各自成长,喜怒哀乐,平淡中生出迷茫,愁绪中诞生治愈。
  • 母亲河

    母亲河

    迎来新中国解放的年轻知识分子贺文雍被打成右派,妻子凌芬以柔弱之躯与儿子贺庆生在屈辱和磨难的社会底层中生存。
  • 世界科学博览3

    世界科学博览3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爹地,妈咪已出墙

    爹地,妈咪已出墙

    是谁说的“女追男隔层纱”?虽然他们男未婚,女未嫁,可是带着个拖油瓶,怎么才能追男人嘛!咦,这个男人对拖油瓶居然产生了兴趣,难道是……追男人,自然要持之以恒,五年不行,八年抗战,革命尚未成功,她暮思晴仍需努力,不拿红本本不死心!
  • 极品狂妻:师父别乱来

    极品狂妻:师父别乱来

    新书《不良狂徒:师父,劫个色》说她草包废物?打的你满脸是包,连爹妈都不认识。把她送给老道士当老婆?她一脚踹飞,滚去跟野兽狂奔共舞。怎么?被渣男退婚,还被灵兽欺负,木事,木事,直接关门,放我家亲亲师父。无良师父,“乖徒儿,把老道士剃了头,送给你爹爹。”某女笑的贱兮兮,“好基情哦。”某师父,“乖徒儿,把你家未婚夫送给十万大山的逗比猴子吧。”“师父,人兽啊……咔咔咔……”人山人海中,某女被众人围攻,“师父,快上,揍他们……”某师父微微勾唇,邪肆一笑,抱起某女,“放心,为师立马就上……”
  • 喜欢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喜欢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爱过一个人吗?你为了能够与他并肩而立而努力使得自己变得更优秀过吗?开始时的仰望,后来的心碎,读大学后的变身,皆因为深爱一个优秀的人。但是等她终于万人瞩目,等她终于自以为能和他相互辉映。他的心态却变了,变得多疑,变得没有安全感。转换角色的爱最终能否在一起?
  • 重生名门千金

    重生名门千金

    这一世,她童曦,卑微如尘土,身心俱伤,无比凄惨,被最亲的亲人骗,被最爱的人抛弃,因血崩而死亡……这一世,她陆子涵,她天资平平、为人懦弱,受尽两个姐姐欺凌,被其中一个姐姐失手打死……躯体已死,灵魂重生,当童曦进入陆子仪的身体,再次睁眼,惊艳重生,她是名门千金,她是商场女神,她不会放过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原璟,那个富可敌国,淡冷谜魅,曾经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她以为,他对她彻底绝情,不料之中另有隐情,兜兜转转,爱你如初……原璟说,我死不放手。陆子涵说,那你死吧,因为童曦早就死了。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庶女棋后》象棋国手意外穿越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凤凰涅槃的故事《绝色残后》推荐自己的完结文:一对孪生姐妹的异世之旅……妹妹篇:《穿越之寻爱千年》姐姐篇:《穿越之绝色倾妃》